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1993-1995年BLLac、OJ287和PKS0735+178三颗BLLac天体光变的监测结果,并结合文献上他人发表的资料,发现一些BLLac天体处于高态时活动性较强,短时标光变频繁发生,而处于低态时活动性较弱,短时标光变很少发生.文中提出活动星系核的相对论性喷流方向会改变,从而导致长期光变;高态是喷流方向与观测者视线夹角较小的表现,而低态则是夹角较大的表现。利用该模型能够解释BLLac天体短时标光变行为在高态和低态下的差别,并能很好地解释Takalo等人监测OJ287时发现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2.
大幅、快速光变是BL Lac天体的定义特征之一,光变研究一直是BL Lac天体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对BLLac天体的光变研究成果和BL Lac天体的基本理论以及一些相关的其它研究方向的成果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或可以进一步发展之处,并对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耻研究。 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绍了光变研究的意义和BL Lac天体光变研究的概况,着重总  相似文献   

3.
收集了BL Lac天体的有关信息作为前文(Fan&Lin1996)的补充,并在文中加入了具有喷流、具有超光速子元和具有高能γ射线辐射的BL Lac天体表。同时在表1c中列出了BL Lac天体的发射线,对偏振度与大幅光变的统计相关在相对论成束框架下给予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对BL Lac天体观测性质及相关理论,多波段相关性,光变、偏振度、射电结构与超光速运动,发射线,宁静问题及γ辐射等作一定的综述和探讨。报导我们在这个领域的某些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张雄 《天体物理学报》1998,18(3):260-268
本介绍一种分析寻找BLLac天体光变周期的方法,给出了BLLac天体OJ287,ON231,Mrk421托光变周期。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活动星系核,特别是blazar天体的研究现状,对blazar天体的多波段与多波段能谱特性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述。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一)γ噪blazar天体的短时标光变研究,通过对16个γ噪blazar天体(其中包括全部已证认和观测到VHEγ射线爆发的可能甚高能γ射线源)自1998年的光学观测及光变分析研究表明,短时标光变(小时量级)是GeV γ噪blazar天体的普遍特性,光变幅度通常可达0.6mag/h,对PKS 1510-089类星体的观测发现在一个小时内对象变暗2个星等,对如此激烈的光变变暗目前的理论还不能很好的解释,但它同样反映了辐射区域的内部结构;而对TBLs的监测表明,其光学波段的短时标光变没有其他对象激烈,出现的频度和振幅变化都较小;(二)在研究γ噪blazar天体光变时,研究了寄主星系对光变的影响,得到了1ES 2344 514的光变与PSF的FWHM的关联,表明随着大气视宁度的下降(即FWHM变大),对象变暗,即由于寄主星系的影响从而导致假光变的产生;(三)引进两个多波段复合谱指数,αXOX=αOX-αX及αoro=αor-αo。对样本的统计研究表明,RBLs是能谱特性界于XBLs和OVVs之间的一类中间态,所得结果支持了Sambruna et al.(1996)大样本多波段能谱分布特性的统计研究结果;(四)对地面探测器对blazar天体甚高能波段的观测做了较为详细的了解,由于blazar天体在全波段上都观测到光变,所以这类对象是多波段观测研究最完全的。地面望远镜对小时量级的光变很敏感,所以,对低流量源的直到10TeV或更高能谱的测量是多波段研究的重要扩展,特别是,如果γ射线的幅射是通过康谱顿散射提升低能同步辐射光子产生的,即SSC模型产生,那么,VHEγ射线的观测和低能同步辐射的观测就可能估计喷流内的磁场强度、Doppler因子等。对我们今后的光学波段的观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较为全面的综述了Blazars天体的基本观测特征,给出了目前较为完整的BLLac天体总表。对该类天体的相关理论,多波段相关性,光变周期分析,Hubble关系,BLLac天体的偏振度的变化作了一定研究。并介绍了我们用CCD测光和光谱对3C345作准同时性观测的结果,我们讨论了3C345的历史光变曲线和光变周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C345具有(10±0.8)a(年)的光变周期,其中心有一个106M⊙的黑洞。Jurkevich方法是一种Blazars天体的光变周期分析研究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活动星系核 ,特别是blazar天体的研究现状 ,对blazar天体的多波段与多波段能谱特性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述。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一 )γ噪blazar天体的短时标光变研究 ,通过对 1 6个γ噪blazar天体 (其中包括全部已证认和观测到VHEγ射线爆发的可能甚高能γ射线源 )自 1 998年的光学观测及光变分析研究表明 ,短时标光变 (小时量级 )是GeVγ噪blazar天体的普遍特性 ,光变幅度通常可达 0 .6mag/h ,对PKS 1 51 0 -0 89类星体的观测发现在一个小时内对象变暗 2个星等 ,对如此激烈的光变变暗目前的理论还不能很好的解释 ,但它同样反映了辐射区域的内部结构 ;而对TBLs的监测表明 ,其光学波段的短时标光变没有其他对象激烈 ,出现的频度和振幅变化都较小 ;(二 )在研究γ噪blazar天体光变时 ,研究了寄主星系对光变的影响 ,得到了 1ES 2 3 44 + 51 4的光变与PSF的FWHM的关联 ,表明随着大气视宁度的下降 (即FWHM变大 ) ,对象变暗 ,即由于寄主星系的影响从而导致假光变的产生 ;(三 )引进两个多波段复合谱指数 ,αxox=αox-αx 及αoro=αor-αo。对样本的统计研究表明 ,RBLs是能谱特性界于XBLs和OVVs之间的一类中间态 ,所得结果支持了Sambrunaetal.( 1 996)大样本多波段能谱分布特性的统计研  相似文献   

9.
用Jurkevich方法分析计算BL Lac天体的光变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分析寻找BLLac天体光变周期的方法,给出了BLLac天体OJ287,ON231,Mrk421的长光变周期.分析计算表明:当观测样品的数据点很多、观测时间很长(大约100年左右的光学波段数据)、数据样本不少于6个周期并能从光变曲线的两次大振幅中,看出有若干小振幅的周期时,则能用该方法准确地认证和确定其长周期值.这种方法在寻找周期时,对无规律不等间隔的样品数据有较高的灵敏度,而计算方法简捷实用,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文中对6颗Blazar天体15年间的大量准同时性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获得了长期的光变曲线和色指数变化曲线。对比分析光变曲线和色指数变化曲线,对色指数和亮度做相关分析,得出Blazar天体的光变包括长期的单色光变和有颜色变化的短期爆发两种成份,由光变的颜色差异我们提出引起Blazar天体光变的物理机制可能是几何效应调制的激波喷流模型。  相似文献   

11.
收集了BLLac天体的有关信息作为前文(Fan&Lin1996)的补充,并在文中加入了具有喷流、具有超光速子元和具有高能射线辐射的BLLac天体表。同时在表1c中列出了BLLac天体的发射线,对偏振度与大幅光变的统计相关在相对论成束框架下给予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云南天文台1m光学望远镜2000~2001年对3个GeV和/或TeV γ噪Blazar天体的观测,发现γ噪类星体PKS 1510-089在R波段有一个光变时标为41min的星等变化为2.0mag的剧烈光变,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观测到的变幅最大的一个γ噪Blazar天体短时标光变.对此光变,可估计限制光变辐射模型的一些参数,如辐射区半径R、多普勒因子δ以及吸积转化效率η等.η=59.6的值强烈预示着相对论聚束效应可较好解释γ噪Blazar天体的辐射机制.我们仔细考察了大气视宁度对光变的影响.发现对1ES 2344+514,观测到的光变与当地大气视宁度有一个弱相关,结果表明,对光变参数较小(C<5)的光变,大气视宁度引起的假光变的贡献较大,需要选择较严格的光变判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Blazars的聚束效应及相关的理论作了较全面的综述,指出了一 些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理论,并对其中几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得到了一些新结果。第一章简单介绍了活动星系核的特征、分类及其标准模型。第二章综述了Blazars的基本性质、对Blazars的谱特征、高光度、高偏振、激烈光变、超光速现象和高能辐射等作了介绍。第三章介绍了相对论喷流模型,以及利用相对论喷流模型解释Blazars的极端观测特性,如用相对论喷流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Blazars的高光度、剧烈光变及高能量转换率,偏振方向的快速变化,超光速现象,发射线和高能辐等能观测特性。同时介绍了喷流具有相对论性的观测证据并重点介绍了喷流的加速和减速两个理论模型。第四章是聚束效应的几项具体研究工作,首先分析了28个BL Lac天体,24个核优势高偏振类星体,29个核优势低偏振类星体,以及11个瓣优势低偏振类星体的射电和光学流量,证实具有相对论喷流的AGNs的Doppler提升效应确实存在,且很明显,光学和射电是高度聚束的。最小光变时标是一个及其重要的物理理,短时标光变能给人们提供大量的信息。但最小光变时标一般是在不同波段探测到的。利用加速模型,我们从理论上导出了一个联系各波段最小光变时标的公式,可把观测到的不同波段最小光变时标转换为同一波段的最小光变时标。利用该公式,把观测到的29个Blazars的不同波段最小光变时标转换为γ波段的最小光变时标,我们分析了这些对象光度与光变时标的关系,证实了Blazars的γ射线是高度聚束的。我们还研究了Blazars的偏振,发现偏振也是和聚束效应密切相关的,对Blazars的高能辐射也作了一些探讨,发现同步自康普顿模型能较好的解释Blazars天体的γ辐射。另外,提出一个新的喷流的电子注入模型,成功的解释了射电选Blazars天体在爆发时的谱硬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应用5GHzVLBI技术在历元1997.12的观测结果,给出BL Lac天体AO 0235+164在毫角秒尺度上的最新图像.该致密天体的射电结构由一个亮核所支配,另外在东北和西南方向各存在一个相对较弱的子源,其中东北方向的子源要比西南方向的明显得多.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该源的喷流位置角为66.4°,该数值超过以往的任何一次观测结果.根据流量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我们发现AO0235+164在波长6cm上可能存在两种周期性的变化,即1—2年的短周期性变化和3-5年的长周期性变化这两种周期性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喷流的爆发和旋转两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blazars的聚束效应及相关的理论作了较全面的综述 ,指出了一些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理论 ,并对其中几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得到了一些新结果。第一章简单介绍了活动星系核的特征、分类及其标准模型。第二章综述了blazars的基本性质 ,对blazars的谱特征、高光度、高偏振、激烈光变、超光速现象和高能辐射等作了介绍。第三章介绍了相对论喷流模型 ,以及利用相对论喷流模型解释blazars的极端观测特性 ,如用相对论喷流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blazars的高光度、剧烈光变及高能量转换率 ,偏振方向的快速变化 ,超光速现象 ,发射线和高能辐射等观测特性。同时介绍了喷流具有相对论性的观测证据并重点介绍了喷流的加速和减速两个理论模型。第四章是聚束效应的几项具体研究工作 ,首先分析了 2 8个BLLac天体 ,2 4个核优势高偏振类星体 ,2 9个核优势低偏振类星体 ,以及 1 1个瓣优势低偏振类星体的射电和光学流量 ,证实具有相对论喷流的AGNs的Doppler提升效应确实存在 ,且很明显 ,光学和射电是高度聚束的。最小光变时标是一个及其重要的物理理 ,短时标光变能给人们提供大量的信息。但最小光变时标一般是在不同波段探测到的。利用加速模型 ,我们从理论上导出了一个联系各波段最小光变时标的公式 ,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云南天文台1m光学望远镜2000-2001年对3个GeV和/或TeVγ噪Blazar天体的观测,发现γ噪类星体PKS 1510-089在R波段有一个光变时标为41min的星等变化为2.0mag的剧烈光变,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观测到的变幅最大的一个γ噪Blazar天体短时标光变。对此光变,可估计限制光变辐射模型的一些参数,如辐射区半径R、多普勒因子δ以及吸积转化效率η等。η=59.6的值强烈预示着相对论聚束效应可较好解释γ噪Blazar天体的辐射机制。我们仔细考察了大气视宁度对光变的影响。发现对1ES 2344+514,观测到的光变与当地大气视宁度有一个弱相关,结果表明,对光变参数较小(C<5)的光变,大气视宁度引起的假光变的贡献较大,需要选择较严格的光变判据。  相似文献   

17.
钱善皆 Witzel  A 《天文学报》1995,36(2):138-146
本文探讨用相对论喷流模型解释BL Lac天体0716+71从射电到γ射线的整修电磁波段的非热辐射。喷流的结构分两个区域描述:内区具有抛物线结构,喷流是加速的;外区具有圆锥形结构,喷流速度恒定。相对论电子的密度和最高能量,以及磁场等参数随距离向外按幂律下降。在此模型中,射电至紫外线起源于相对论电子的同步辐射,而高能的X射线和γ射线则起源于自康普顿散射。辐射的频率越高,产生区域越靠近中央能源机器。辐射  相似文献   

18.
对BLLac天体观测性质及相关理论,多波段相关性、光变、偏振度、射电结构与超光速运动、发射线、宁静问题及γ辐射等作一定的综述和探讨。报导我们在这个领域的某些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给出了包含56个X选择的BL Lac天体(XBLs)的完备样品,得到了一些相互关系并讨论了XBLs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20.
对BL Lac天体PKS 2155-304的多波段同时性观测表明,1-10keV左右的X射线谱可用近似幂律谱和6-7keV之间的吸收峰很好地描述,观测到光变时标tD≤2000秒。这说明X射线很可能是产生于中心黑洞附近的内部区域而穿过源外部“冷“的气体到达观测者的。因此,本文假定1-10keV左右的X射线是在中心天体附近区域产生,观测到的谱则是原始谱在穿过周围较“冷“的等离子体介质时,受到康普顿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