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岳尚华 《地球》2013,(1):30-3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的出台和酝酿,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不只专家、学者各抒己见,探讨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方向,普通民众也借助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草案在农村征地问题上会不会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毁了农民的致富梦农民最大的财富就是土地,但这个征地制度土地一增值就被收走,这在哪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3,(12)
正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千古以来,农民为了争取在脚下的这块土地上取得生存的权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艰苦卓绝、惊心动魄、气壮山河。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只有改革,改善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才能让广大农民有生存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黄晓红 《地球》2014,(3):112-112
闲置低效用地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朱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㈤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大量的土地闲置,导致了七地低效利用和资源浪费,影响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城市功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马云川 《地球》2013,(1):22-24
正土地财政,简单地说,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预算外支出,也叫第二财政。中国的"土地财政"主要是依靠增量土地创造财政收入,也就是通过卖地的土地出让金来满足和补给财政需求。土地财政之所以备受诟病,是因为地方政府借此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而是在交易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往往凭借公权力强行征地拆迁,低价收购他人的土地使用权,然后高  相似文献   

5.
蓝颖春 《地球》2014,(6):100-103
均田制是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耕作一定年限后使用权归其所有。土地为国有制,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均田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限额授受的土地制度,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缓和被统治者的反抗,使劳动力与土地结合,以利于政府对农民的控制,以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赋役来源。同时通过奴婢、耕牛受田(隋以前)或依照官品授永业田(隋以后)等方式,保障贵族官僚地主利益。我国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李明明 《地球》2011,(12):90-91
滩涂和围塘属于土地还是海域,这不仅是一个定性的问题,还是一个定量的问题,即政府回收其使用权时农民能得到多少赔偿。11月11日上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应用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一场关于沿海滩涂围塘与海域关系法律研讨会。会议主要就滩涂和围塘的属性进行了探讨,来自法律各界的专家和政府官员均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7.
李秋香 《地球》2012,(6):53-55
"小产权房"并不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它只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目前通常所谓的"小产权房",也称"乡产权房"是指由乡镇政府而不是国家颁发产权证的房产。小产权即不完全产权,只包括房屋的使用权,它与大产权的本质区别在于土地使用权。大产权即完全产权,包括房产使用权证与国有土地使用权。通俗的解释,买的房再转让时不用再交土地出让金的叫"大产  相似文献   

8.
近期,国土资源部发布新修订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有业内人士称,该《办法》将在闲置土地的认定、查处等环节更加规范。长期以来,土地开发过程中有法不依现象较为普遍,而《办法》将加大力度,重点解决长期困扰土地开发中的土地闲置问题,将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闲置土地的准确认定了解《办法》,首先要弄懂何为"闲置土地"。根据《办法》第二条规定:闲置土地,是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超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9.
保护生命线     
正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无不与土地息息相关。然而,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尤其是耕地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资料显示,我国人均耕地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即便如此,我国在耕地使用上仍然存在粗放浪费的现象,耕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经  相似文献   

10.
蓝颖春 《地球》2013,(1):28-29
正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失去了土地,多数农民就失去了生存能力,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面临的困难比城市失业人员更加严重。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农民失去土地。失地农民现状有研究者估计,至少3400万农民因此完全失去或部分失去土地。如果考虑违规占用耕地,目前失地或部分失地农民的数量可能高达4000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5,(1)
<正>我国农村的土地被划成"三块地"——第一块是承包地,第二块是宅基地,第三块是集体经营型建设用地。土地对农民来说是安身立命之本,但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土地作为稀缺资源其价格不断上涨,故此农村土地在不少地方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从而想方设法从中攫取私利。土地是最稀缺的农业资源之一,因为一旦占用以后很难再增加了。如何把农村的土地管好,在改革中求发展,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中央全面  相似文献   

12.
曹卫星 《地球》2020,(3):1-1
山水林田湖草是-个生命共同体,其中的田,就是耕地资源。耕地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土地是财富之母、发展之基、民生之本、生态之依。作为自然要素,土地为人类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来源;作为经济要素,其开发利用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生态要素,为生态建设提供基础空间和宜居环境。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但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加之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可供利用的优质耕地资源数量更少。  相似文献   

13.
蓝颖春 《地球》2015,(4):28-30
<正>城镇化将是拉动经济内需增长的一个强大动力,同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所面临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目前政府采取了一些办法,如给农村更多的补贴、给农民更多的支持、试验新农村建设等,还有通过城镇化的办法让农民离开农村,离开土地,不再从事农业,反过来使得农业更加现代化。3月37日,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邵秉仁表示,这些年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很大进展,2.6亿农民已经进城,整个城市化率提高得很快,有的达到百分之  相似文献   

14.
郑仙蓉 《地球》2013,(12):44-47
土地有保障功能、发展功能,尤其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土地制度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大的突破,那么,这次土地改革到底有多重要呢?  相似文献   

15.
正6月7日,陈锡文在中国农业大学发表了《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几点思考》为主题的演讲。陈锡文认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粮食安全、耕地红线和农民利益三个方面面临很大挑战。现有土地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应该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否则平衡不了诸多矛盾。改革不是进行土地兼并,而是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使农民转化为市民。"按照国务院设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岳尚华 《地球》2013,(12):23-25
正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明确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指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主要是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由此可见,农民的财产权利是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农民的财产权利有哪些?怎么让农民获得这些权利?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定量地研究了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和农民迁徙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在研究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时,因为农民迁移也是应对人口压力一种现象,所以也将人口压力纳入对农民迁徙的分析之中.本文基于历史大数据,采用了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和多元泊松回归分析,以及格兰杰因果分析去验证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和农民迁徙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自然灾害导致农民迁徙的影响是短期的,虽然农耕社会的缓冲能力比较低,但是在较短时期内,它有一定能力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并且从统计结果上也能够反映农民对移民的被动和不情愿.而与之相反,尽管人口压力在短期内的影响有限,但是在长期尺度上通过影响土地承载力进而能够最终导致农民迁徙.  相似文献   

18.
严金明 《地球》2015,(3):45-47
<正>不久前,中央印发了有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工作意见,此举意味着,农村土地改革进入新阶段。本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提出,将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一大背景是现在土地增值收益中,农民得到的补偿总体来说偏低,好多地方农民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因此,这三项制度对农民来说,是利好政策,这意味着,农民的权益能得到更好保障。此外,农民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之中、在农业现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徐峙 《地球》2011,(1):76-79
在土地的所有形态中。沙漠是最让人类痛苦的一种。但人们“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彻底改变了沙坡头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形态,让人类在与沙漠的千年博弈中难得地占了上风。  相似文献   

20.
岳尚华 《地球》2013,(12):22-25
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明确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习近平总书记存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指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主要是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