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温州珊溪水库地震重新定位与速度结构联合反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联合反演方法,利用浙江和福建区域地震台网和珊溪水库台网给出的P波走时资料,得到了珊溪水库地区的三维速度结构,重新确定了珊溪水库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表明:①震中总体呈现NW向分布,NW走向的双溪-焦溪垟断裂可能为珊溪水库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②珊溪水库地震震源深度最大为9.5km,平均为5.4km,小于华南地震区10km的平均震源深度。③水库北、南两岸的地震较浅,震源深度均小于5km,水库淹没区地震较深。水库诱发地震之初的几年中震源深度有一个逐渐变大的过程,这可能是由于库水逐渐往深部下渗,从而进一步诱发了更深处的地震所致。④研究区存在一个低P波速度异常区,低速区位于水库淹没区内的多组断裂交汇部位,地震大多发生在低速异常区内。这可能与水库蓄水后库水下渗有关。  相似文献   

2.
福建水口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水口水库于1993年3月下闸蓄水,同年5月23日发生首次诱发地震,迄今已超过1400次,其中最大地震为1996年4月21日ML4.1地震。水口水库能诱发多大震级的地震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本文根据国内外已发生水库诱发地震震例资料,结合水口库区的具体情况,应用概率预测法、综合影响参数预测法、两级模糊评判法、古登堡—里克特公式外推预测法、发育断裂长度预测震级法、历史地震最高震级预测法等方法,对水口水库可能诱发的最大震级进行预测研究。综合结果认为:水口水库有可能诱发最大5.0级地震。  相似文献   

3.
福建水口库区地震性质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口水库建成蓄水后,库区出现了频繁的地震活动,这可能是原有构造地震的进一步活动,也可能是水库诱发的。因此,有必要对水口水库蓄水后发生的地震性质进行判断。本文根据国内外已发生水库诱发地震震例资料和以往经验,结合水口库区具体情况,用定性判断法、概率法、扩散系数判别法等,对水口库区地震性质进行验证和判断,结果认为:水口库区蓄水后发生的地震属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4.
水口水库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松建  连玉平  陈为伟 《地震》2007,27(1):114-119
求解了福建水口水库地区15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结果表明, 水库蓄水早期地震震源参数变化较大, 而蓄水晚期地震震源参数基本一致。 此外, 还对蓄水早期和蓄水晚期构造主应力方位、作用类型以及地震断层滑动性质特征进行了分析, 虽然这些地震都属于水库蓄水诱发地震, 但相对而言, 蓄水晚期的诱发地震具有明显的构造地震特征。 这些结论将对其他水库地震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水口水库诱发地震的微震前兆信息与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作馨 《地震》1997,17(1):98-102
福建水口水库地震是我国当前正在发生的一个大型水库诱发地震实例。针对水库地震序列中普遍含有大量微震的特点,探讨微震活动可能包含的前兆信息。研究发现,“微震相对频度”在水口水库地震趋势预测中具有明显的前兆性质,文中还介绍了“微震相对频度”作为一种前兆指标在该水库地震趋势预测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对“微震相对频度”的物理意义以及深入开展“微地震研究”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水口水库地震对南平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口水库建成蓄水后诱发了频繁的地震活动,延续时间已达8年之久,,学在继续活动。近年来,南平地区的邵武,政和等地也相继有中小地震活动,为了摸清南平地区地震活动与水口水库诱发地震是否关联,本文对该地区及水口水库诱发地震前后的地震活动性及时空特征,区域构造背景及水库诱发地震的活动趋势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珊溪水库M_L4.6震群精确定位与发震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浙江、福建区域地震台网和珊溪水库台网给出的P波走时资料,通过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联合反演方法,重新确定了珊溪水库地震的震源参数。并通过假设发震断层可以用一个平面进行拟合的思路,利用重新确定的震源参数拟合得到了发震断层面参数。收集了2267条P波到时数据,求解了ML4.0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结合水库区的断层活动性特征和宏观调查资料,讨论了珊溪水库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8.
重复地震是发生在同一断层位置上的一组地震,具有相似的震级、高度相似的波形和震源机制。由于具有相同的震源和传播路径,重复地震的走时变化可以反应的介质波速的变化,从而可以作为测量地壳中介质波速变化的有力工具。而对区域地震的重复性研究,也可以反过来说明该地区地震发震机制的变化情况。利用波形互相关的方法对浙江温州境内珊溪水库附近发生的地震事件序列进行处理,计算波形互相关系数,选取相关系数大于0.8的地震对进行研究,分析珊溪水库地区地震事件的相似性和重复性,并分析此方法对地震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福建水口库区地震活动及其动力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库蓄水后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将水库诱发地震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地震活动的震中分布、震源深度、震源机制解等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考证震中区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强烈有感地震,得出以下认识:①库区三个阶段地震动力成因各不相同,第一阶段主要是水库蓄水引发的初始应力释放,第二阶段地震动力来自东南方向,第三阶段地震动力来自西北方向。②水库诱发地震震中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强烈有感地震,震中区将成为区域构造应力场调整释放的"窗口",因此应加强水口库区的地震监测与防御。③在讨论福建地区地震动力成因时,不能只强调来自台湾岛弧碰撞对福建地区地震的控制作用,而忽略来自喜马拉雅碰撞带对福建地区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水库诱发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原章 《华南地震》1989,9(1):64-72
本文对中国13座水库诱发地震的分布、地质构造背景和诱发地震类型进行了分析讨论。文章指出,中国的水库地震主要分布于少震区和弱震区,这些地区处于低应变状态,水库蓄水较易于改变其应力平衡状态。中国的震例还表明,水库诱发地震的形成受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影响远远逊于库区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诱发地震的水库可以成为窥测区域地震活动的“窗口”,可以根据大区域地震活动图象对水库诱发地震的衰减过程作出某种判断。最后,本文提出,水库诱发地震宜划分为“震群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它们的特征和形成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水口库区及邻近地区的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和库区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变化特点。重点分析了水库蓄水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古田ML4.8地震序列,并对库区地质与水文环境条件、诱发地震成因、机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口库区地震与水库蓄水有直接关系,诱发地震震中主要集中在古田县水口镇湾口—前洋一带,范围约13km2。库区地震活动还将持续较长时间,且库区水位的升降与地震之间的相关性将越来越弱。最后对水口库区地震预测方法和最大震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台湾强震对福建水口库区的库仑应力触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金  蒋海昆 《华南地震》2010,30(1):16-25
基于简化的水口库区断裂模型,研究了台湾地区1976年以来13次7级以上地震对福建水口水库库区NE和NW向断裂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结果表明,台湾7级以上地震对水口库区NE向断裂产生库仑应力累积,而对水口库区NW向断裂的累积库伦应力作用较小,NW向断裂大多处于库伦破裂应力正、负影响区交汇部位,有的还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因而,台湾7级以上地震活动对水口库区NE向断裂小震活动有促进作用,但两者之间不是简单的直接触发关系;对水口库区NW向断裂小震活动的库仑应力触发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3.
山西数字化形变台对海洋地震的映震能力及预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1年以来,世界各地的一些海洋地震发生前,侯马等数字化形变台的波形记录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就此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强震前的预滑移可能会产生这种长周期的形变波,它们对海洋地震的预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选取福建、陕西的12次爆破事件,安徽测震台网的6次速报地震事件以及4次地震台站出现GPS时钟错误的地震事件,运用两种地震定位方法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对于网内地震,HYPO2000程序稍优于单纯形定位结果;对于网缘及网外地震,单纯形优于HYPO2000程序的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16.
对2009年7月9日姚安6.0级强震前地震活动、前兆和相关宏观异常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异常对该地区6.0级以上强震的预报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