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环境问题是当前全国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因此,了解环境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环境中的行为,以便采取有效对策,减少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硫铁矿、煤矿和多金属硫化矿中的酸性矿坑水,在已开采的矿山中占有相当的数量。这些矿山由于矿石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硫化物,经氧化后往往形成酸性矿坑水。这种水在井下腐蚀管道和设备,危害人体健康;排出矿井,污染环境和水源,严重影响着工农业  相似文献   

2.
大面积采动矿区水环境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采动前后,相应伴生水系调整和水体污染,产生水环境灾害。以阜新新邱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对环境地质情况调查分析基础上,主要从水资源流失、废旧地下采场和露天矿坑积水、矿区地表和地下水质污染等方面探讨了矿区水环境灾害的形成及特征。大面积的开采,造成矿区水资源流失严重,矿山停采后,地下水位逐渐恢复;废旧地下采场和露天矿坑形成的积水,在入渗过程中,通过运移累积、吸附转化、溶解解析和离子交换等水岩作用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矿区矿井抽排水和河流水质污染物不同程度超标。针对矿山水环境灾害,建议采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建防排水及净水设施、水环境监测等手段进行防治,以使矿区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6,(5)
对神府矿区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分析,神府矿区存在土地资源破坏、地面塌陷、地裂缝的地质灾害频发,破坏了当地地质地貌景观,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矿坑水选矿废水和洗煤水排入附近河道,污染地表径流,矿山废渣经降水淋滤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提出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矿山地质环境监管执行力度,加强组织管理,穿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新技术,注重推广宣传教育,促进神府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是一个矿业大省、经济大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黄金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水质型缺水省份之一。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每年都有大量的井下矿坑水向外部环境排放,不但造成了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污染,而且还引发了岩溶塌陷、海水入侵等次生地质灾害。本文重点对山东省煤矿、铁矿、金矿等主要的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地下水系统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主要开采矿山导致产生地下水疏干漏斗、引起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低了地下水的调蓄能力,改变含水层的地球化学环境,地下水水质进一步恶化,致使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逐渐减少,该研究为有关政府部门督促矿山企业对矿坑水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水资源保护、减少矿山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湖北应城地区膏盐类矿山的环境效应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应城地区膏盐类矿山的环境效应及其治理对策向武鲍征宇(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研究所,武汉430074)关键词盐渍环境环境污染石膏矿盐矿矿山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已受到国内外环保工作者的普遍重视。目前,在金属矿山环境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矿山酸性矿坑水和重金...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矿山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论述了山东省主要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区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的现状及其危害,包括地面塌陷、水环境污染、矿坑突水、矿渣尾矿危害、矿山排水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等。预测了发展趋势,提出了技术对策建议:①改进采矿方式,②塌陷土地复垦,③煤矸石综合利用,④闭坑矿山污染防治,⑤矿山地下水防治。  相似文献   

7.
江苏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敬军 《江苏地质》2002,26(4):216-220
全面总结江苏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诱发的各类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归纳为环境资源破坏与影响、矿山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三大类型。环境资源破坏与影响有对土地资源、植被资源、地表设施、水资源、矿产资源的破坏和对自然景观、文化遗迹、地质遗迹的影响;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采空区地面塌陷、采矿滑坡、崩塌、矿坑突水、尾矿库坝基渗漏与溃堤、泥石流和岩溶地面塌陷;环境污染有采矿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大气造成的污染。针对省内的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矿山地质灾害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开发利用规模大、强度高,因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其中矿山地质灾害的危害和威胁尤其严重。本文基于实际调查数据,论述分析了甘肃省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危害特点。根据调查结果,甘肃省主要发育五类矿山地质灾害:采空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和矿坑突水。在这五类灾害中,采空地面塌陷分布最广、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滑坡发生频次高、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矿坑突水灾害分布范围、发生频次和危害程度相对最低。各类灾害的分布和发育特征受地质环境条件及矿山开采规模和开采方式的控制,灾害的危害特点与其分布和发育特征和活动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9.
山东黑旺铁矿裂隙岩溶水供排结合的多种数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黑旺铁矿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境内,是年开采能力达几十万吨的露天矿。矿层位于中奥陶统的石灰岩中,为一多年平均日排水量达6.12万m3/d的大水矿山。矿山所排出的水未受污染,但一直未得到很好的利用。矿山下游约10km处为一特大型的大武水源地,该水源地已超采,并且部分遭受污染。因此,该矿水的供排结合研究,对于缓解淄博市的供水矛盾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用逐步回归分析和多维时间序列分析,找出矿坑充水的主要因素,并预测矿坑涌水量;用有限元法计算允许开采量,预报矿山闭坑前后的水位;评价供水后的环境影响并提出水源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氟作为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对人类健康有益的同时也存在危害,过量摄入氟会导致地方性氟中毒。贵州省织金县是我国氟中毒重病区之一,同时也是贵州中部重要的煤矿开发区。该地区煤中氟含量相对较高,长期的煤矿开发活动导致大量矿山废水外排,对周边水体产生潜在的氟污染危害。可见,开展该区水环境中氟的分布、存在形式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对正确评估氟的环境健康风险有重要意义。运用水化学、地球化学等方法对织金县煤矿区主要水体(含矿坑水8个,酸性矿山排水26个,地表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5,(6)
娘子关泉域内煤系地层分布面积近4 500 km2,占泉域总面积的60%以上,由于煤矿长期、大规模的开采对泉域岩溶地下水水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分析煤矿采煤期间和闭坑后两种情况下矿坑水对岩溶水水质的影响及其污染途径。认为:煤矿开采期间,煤层及周围地层中有硫铁矿发生氧化及水解反应,矿坑水中硫酸根离子、总硬度、矿化度含量均比天然地下水高,煤矿关闭后会在矿坑内形成老窖水,造成严重污水环境问题,对此应足够重视,治理污染,保护娘子关泉域地下水。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5,(5)
调查研究了目前矿坑水利用途径,适用于淄博市矿坑水的处理方法。调查了全市各类矿山矿坑水排水总量和现状利用量。在现状利用的基础上,经分析淄博市矿坑水可利用潜力为1392万m3。根据矿坑水可利用量和各行业的实际需水情况,制定了各区县详细的再生水利用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3.
矿坑(井)涌(突)水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事件频繁发生,并因矿坑巨量涌水淹没矿井而抽排水造成开矿成本增高。因此,进行水文地质研究,降低矿坑(井)涌(突)水给矿井建设和生产带来的危害,实现矿山安全生产,对于矿业工作来说,有着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西城门山铜硫矿湖下露天采矿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长信 《江西地质》1997,11(1):69-75
本文论述了九江市城门山铜硫特大型矿床在湖下露天采矿及选矿中对自然环境的污染途径,提出了污染后果及环境保护措施。巨大的露天矿坑中,富含硫化物的矿体及围岩处于有水的氧化条件下,矿坑水就会变成富含硫酸、亚硫酸及SO2的污染源。用富含硫化物的围岩拦湖筑坝,湖底污泥厚30-45m,将坝内湖水及污泥排向外湖,是一重要的污染途径。选矿中的浮选药剂大多是有毒物质,加上矿石中Cd、As含量较高,选矿废水也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15.
矿坑地下水的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金属硫化矿、硫铁矿和煤矿为我国矿产资源中的绝大多数。其中金属硫化矿的矿种最多。这些矿山由于矿石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硫,矿床一经开采会加剧氧化。硫经氧化作用后极易形成酸性矿坑水。这种酸性水在井下腐蚀管道与设备,危害矿工健康;排出井巷,污染环境和水源,破坏水生与陆生生态系统,危害工农业和鱼业生产,直至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16.
李石桥 《矿产与地质》2009,23(6):569-573
甘肃省某金矿区属高中山地貌区,主要岩石为千枚岩,构造以NWW向断裂为主,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中等。采矿区、工业场地、尾矿库等矿山建设可能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应进行相应的防治工作,同时对矿坑排水及生产废水进行有效处理,防止污染水环境。  相似文献   

17.
邓忠  李珊  李彩华  唐勇臣 《城市地质》2021,16(4):447-453
岩溶地面塌陷、区域地下水位下降、采空区地面塌(沉)陷、矿坑突水等是广西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最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从武宣盘龙铅锌矿矿区的地层岩性分布、地质构造条件、岩溶发育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开采工程活动、矿坑疏干地下水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揭示盘龙矿区存在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并结合开采工程活动提出帷幕灌浆、回填灌浆加固、充填采空区、加强地面变形监测、先探水再掘进等防治措施与对策,为矿山有序开采及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矿床疏干排水方案及矿山深部开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邓忠  李珊  李彩华  唐勇臣 《城市地质》2021,16(4):447-453
岩溶地面塌陷、区域地下水位下降、采空区地面塌(沉)陷、矿坑突水等是广西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最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从武宣盘龙铅锌矿矿区的地层岩性分布、地质构造条件、岩溶发育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开采工程活动、矿坑疏干地下水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揭示盘龙矿区存在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并结合开采工程活动提出帷幕灌浆、回填灌浆加固、充填采空区、加强地面变形监测、先探水再掘进等防治措施与对策,为矿山有序开采及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矿床疏干排水方案及矿山深部开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开采使用矿产资源的同时,堆弃大量含有硫化物的废弃矿石和废渣于周围环境中。矿山环境中因硫化矿物氧化,导致采矿产生大量的酸性矿坑排水。这种水体具有低pH值,高电导率,高硫酸根和高重金属含量的特征。酸性矿坑排水对下游水生生物及植物等具有很强的毒性,大量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为了了解酸性矿山排水对流域水体和土壤的影响,本文选择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兴仁的一个典型废弃煤矿区进行研究,通过测定矿坑排水、水库水、河水的pH值和EC,以及土壤的pH值,分析矿坑排水、地表水以及土壤pH值的空间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对矿坑排水对流域酸化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调查结果表明,酸性矿坑排水和受其影响的水库水体的电导率很高,且pH值均小于3。研究区域地表水(水库水、河水)本底水化学类型为Ca2+-HCO3-型,其pH值在7左右,反映了流域内有碳酸盐岩广泛分布的自然环境特征。当受到酸性矿坑排水影响后,水化学类型转变为Ca2+-SO42-型,pH值则低于4.0。通常,酸性矿坑排水在流动过程中与河床的碳酸盐岩发生中和反应,促使水体的pH升高。野外考察发现,研究区河道中碳酸盐岩中空易碎,其CaCO3成分因长期与酸性矿山排水发生反应而被耗尽。同时,在氧化条件下,酸性矿坑排水中的铁在流动过程中生成大量的氢氧化物覆盖了沿程的河床。这种覆盖作用抑制了酸性矿山排水进一步与碳酸盐岩发生中和反应。因此,在研究区分布有广泛的碳酸盐岩情况下,受酸性矿坑排水影响的河水到下游5 km处仍保持较低的pH值。研究区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其灌溉水源主要是水库水。为了了解酸性矿坑排水对土壤的影响,对水库下游流域土壤pH值的空间分布进行普查,统计其出现的频率。结果表明,以受酸性矿坑排水影响的水库水作为灌溉水源的土壤,其表土的pH值较低,平均值在5.0左右。反之,土壤表土的pH值平均值在6.5左右。此外,通过对受到酸性矿坑排水影响显著的土壤进行剖面调查,发现从地表到深度90 cm的土壤的pH值均小于4.0。结合受酸性矿坑排水影响的河水pH值普遍偏低的情况可以推测流域酸化与酸性矿坑排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采矿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瑛  贾淑垦 《辽宁地质》2000,17(1):62-66
辽宁省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规模大、强度高,因而诱发了诸多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按其灾变的时间特征,可将其划分为突型地质灾害和缓变型环境地质问题两大类。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矿坑突水、瓦斯爆炸等地各于前者;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煤矸石自燃等环境地质问题属于后者。笔都概述了各灾种的发持征和危害现状,分析探讨了其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