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白面山锡石硫化物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白面山锡石硫化物型Sn、Zn、Sb等多金属矿床,处于广西姑婆山复式花岗岩岩体南部接触带的内凹部位。矿床北东部出露有岩体之主体,西、南部出露有主体之补充侵入体(浮船岭岩体)和一组走向NE的中酸性岩脉。赋矿围岩主要为中泥盆统信都组碎屑岩类和东岗岭组碳酸盐岩类。地层褶皱构造简单,主成矿构造为近SN走向、朝西陡倾的F_2断裂带。矿体形态以似层状为主,次为穿层脉状,少数为不规则状。  相似文献   

2.
于守南 《西北地质》1992,13(1):42-46
桦树沟铜矿位于北祁连褶皱带西段,与桦树沟铁矿共生,形成一共生铁铜矿床。铜矿直接产于桦树沟铁矿V号铁矿下盘围岩中,含矿岩系为震旦系镜铁山群下亚群一套巨厚浅变质的杂色千枚岩,其中含较丰富的火山物质(如碧玉)与铜矿形成含铜碧玉岩。目前已控制3条铜矿体,其中最大一条长700m、厚2—49.24m、延深500m,Cu平均品位2.05×10~2。矿区向斜褶皱严格控制着矿体形态。根据含矿岩系特征、构造与矿体的关系以及其他成矿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该矿床基本属于火山成因-火山沉积变质-气液矿床。  相似文献   

3.
一个典型岩溶金矿床——吉林省荒沟山金矿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通过野外和室内研究于1991年首次提出荒沟山金矿床为典型岩溶矿床。该矿床产于下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白云石大理岩与花山组片岩接触带大理岩一侧。矿体呈穹状,管状,漏斗状等形态。矿石由岩溶洞穴沉积物构成,具有洞穴堆积构造,角砾状构造、栉壳状构造,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为大气水,硫碳同位素说明成矿物质来自围岩。上述矿床地质特征较充分说明该矿床是典型岩溶矿床。岩溶成矿新认识的提出为老岭地区找矿拓宽了思路,有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雁岭石墨矿床地处秦岭褶皱系东段,属秦岭褶皱系北秦岭褶皱带朱阳关—柳泉铺石墨成矿带,区内石墨矿赋存于秦岭群雁岭沟组片麻岩中。在总结雁岭石墨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床成因。含矿岩系为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岩类和片麻岩类等变质岩组合,矿床成因为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研究表明,矿床沿NW-SN向展布,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矿体主要呈脉状、似层状或大透镜状整体顺层产出于古元古界秦岭群雁岭沟组中。在矿区外围西北部的北山根及东侧的符竹园一带发现一些较有规模的石墨矿体,可作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5.
大横路钴铜矿床主要产于老岭群大栗子组第二岩性段内.其控矿因素主要有地层、褶皱和断裂、变质作用及岩浆活动.找矿标志主要为老岭群大栗子组含炭岩系、矿化蚀变(硅化、孔雀石化、褐铁矿化、黄铜矿化)、区域化探及土壤异常(Co、Cu、Ni、Pb、Zn、Ag等组合异常)、老岭群大栗子组中的中基性脉岩等.  相似文献   

6.
汪劲草  常家良 《湖南地质》2000,19(2):117-120,140
江永庵堂岭铅锌银矿床外接触带主矿体属岩溶型矿体,本文预测已知Ⅱ、Ⅲ号岩溶矿体的两侧赋存有Ⅰ、Ⅳ、Ⅴ号岩溶矿体,每组岩溶由上、下两个岩厅及廓道组成,岩溶组之间的间距约120~150m。根据早期充填岩溶的方解石晕并结合其它构造标志,能够有效地在坑下预测隐伏岩溶。地质预测结论与特探激电异常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7.
阿舍勒铜矿是一个层控型海底火山喷气-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矿床的形成不仅与火山喷气-沉积作用有关,而且有后期热液作用的叠加和褶皱变形构造的改造。褶皱变形不仅造成了矿体厚度的变化,从而使铜矿矿体在褶皱轴部加厚加富,形成独特的矿体形态,而且造成了矿体成分的垂向分带及双层结构模式。构造地球化学模拟实验结果为褶皱变形控矿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8.
内乡县午阳山矿区石墨矿属于蛇尾-小岔沟与元古宙变质海相碳酸盐岩、含炭碎屑岩有关的石墨矿床成矿亚系列,属于沉积变成矿床。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秦岭群雁岭沟组和石槽沟组,石墨矿体分布于雁岭沟组二段内部,矿区内褶皱构造发育并影响区内主要矿体分布。  相似文献   

9.
铜陵狮子山矿田花树坡铜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帮国 《矿产与地质》2001,15(4):243-246
铜陵花树坡铜矿床生体赋存于二叠系下统栖霞组硅质层内,次要矿体赋存于孤峰组内,受层位控制,矿体围岩具有热接触变质、接触交换变质特点,受断裂构造,、岩浆岩控制明显。褶皱殂成的虚脱空间及褶皱的叠加、层间剥离等多种因纱的复合,导致了矿体的形成,成矿温度为中-高温,该矿床为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通过野外和室内研究于1991年首次提出荒沟山金矿床为典型岩溶矿床.该矿床产于下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白云石大理岩与花山组片岩接触带大理岩一侧.矿体呈穹状、管状、漏斗状等形态.矿石由岩溶洞穴沉积物构成,具有洞穴堆积构造、角砾状构造、栉壳状构造.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为大气水,硫碳同位素说明成矿物质来自围岩.上述矿床地质特征较充分说明该矿床是典型岩溶矿床.岩溶成矿新认识的提出为老岭地区找矿拓宽了思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吉南老岭成矿带荒沟山、板庙子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东南部老岭成矿带中较具规模的荒沟山、板庙子金矿床为代表,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对比,认为区内太古界表壳岩、晚元古界老岭群为主要矿源层,北东向深大断裂带为主要控矿构造,空间上金矿体的分布与岩浆岩关系不密切。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物质来源分析,认为金矿床形成于中低温热液环境,深部流体、岩浆热液及大气降水作为成矿流体共同参与了成矿作用,以大气降水为主,构成大气降水—深源热液循环成矿系统。老岭金及多金属成矿带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和良好的找矿远景,区内金矿的分布主要与大型断裂带相关联的珍珠门组大理岩上部不整合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王福润 《吉林地质》1995,14(2):10-17,30
吉地地区早元古代变质岩构造形的调查研究和构造解析,证实其是一套具有多期变化和不同变形史的变质岩系。其岩(层)石,均发生了形态,物态和位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大横路式钴矿床位于辽吉元古宙裂谷带中部的老岭金、多金属成矿带中 ,是国内近年来发现和查明的新类型钴矿床。该类矿床产于古元古代老岭群富硼、碳千枚岩夹石英岩 (硅质岩 )建造之中 ;矿体由含碳绢云千枚岩、含电气石绢云千枚岩、石英岩、电英岩组成 ,呈层状、鞍状产出 ,产状与围岩一致 ;矿石中钴呈独立矿物硫钴镍矿、辉钴矿、方钴矿和含钴黄铁矿等产出。通过对矿床层控特征、矿体产状与矿石组合、矿石沉积组构、容矿岩石地球化学、热水沉积岩、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组成等几方面的研究 ,证明该矿床具有明显的海底热水沉积成因特征 ,矿床受后期热液改造叠加强烈。从而提出大横路式钴矿床为海底热水沉积 -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刘文香  王坤 《吉林地质》2006,25(3):24-28
杉松岗钴(铜镍)矿床产于古元古代裂谷海槽褶皱地带,是国内新近发现的新类型矿床.它赋存于老岭群富硼、碳粘土岩夹硅质岩建造之中.通过对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初步认为该矿床受后期变质热波的强烈叠加作用,形成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同时阐述了该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白马洞铀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马洞铀矿床是一个铀、汞、钼多金属热液矿床,处于黔中侏罗山式褶皱带,近EW向白马洞深断裂上盘。区内热液活动明显,围岩蚀变强烈,铀、汞、钼矿体赋存在中寒武统高台组页岩上、下层间角砾岩带中。本文简要介绍地质背景、成矿特征,重点论述了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为今后在省内深入研究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和指导深部找矿起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金清 《福建地质》2014,(3):161-167
大田坵地银多金属矿位于大田一雄峰北北东向复式向斜褶皱的东北段,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多期次断裂构造活动为成矿物质充填、交代富集提供有利条件。矿体产于早三叠世溪口组中的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带内,呈透镜状产出。容矿岩石为绿帘石角岩、角岩化钙硅质粉砂岩。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属热液充填-交代型。  相似文献   

17.
黑色岩系中的矿产,早已为人们所瞩目,我省中元古宙老岭群珍珠门下亚组碳质板岩中有机碳质量分数达35.00%~1.17%,平均10.14%。其中金、铜、钴背景高,平均值分别为:0.148×10-6,52.94×10-6,8.46×10-6,是中国东部山区平均值123、43、78、倍。是这些元素的明显矿源层。在通化大顶子珍珠门下亚组黑色岩系形成一处铜钴小型矿床,其中含有金矿扁豆体,平均品位52.8×10-6,是一处颇有远景的含金铜钴矿床。  相似文献   

18.
李洪文 《吉林地质》2009,28(2):29-31
荒沟山金矿是老岭成矿带重要矿床,产于老岭变质核杂岩中,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矿床地质特征对区域地质找矿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键 《中国地质》2001,28(12):22-29,42
老岭成矿带为吉林省最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南岔金矿是该成矿带近几年新发现的金矿床。在阐述南岔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岩(矿)石物性参数特征、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并提取了控矿地质因素和物化控找矿标志,从而建立了“南岔式”金矿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