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维正  瞿帅  张军辉 《岩土力学》2015,36(Z1):101-108
通过天然沉积黏土的原状样与重塑样的压缩对比试验,揭示了屈服后土结构性的渐进性破损过程以及由常规 曲线确定的压缩指数 随固结压力呈非线性变化性状给实际工程沉降计算参数选取带来不便。采用 双对数坐标表示方法,通过不同初始结构大小的黏土试验数据证实了 压缩曲线在屈服前后段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实现了结构屈服应力、屈服前后压缩指标有效统一确定。在该坐标体系下给出了考虑取样扰动影响的原位压缩曲线恢复方法,建立了结构性黏土的双线性压缩模型,结合文中与文献中试验数据给出了结构屈服应力与不排水强度、屈服后压缩指标与稳定指数SI和液限wL的经验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天然沉积土地基固结沉降计算参数的合理选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对稀疏矩阵进行压缩存储时,稀疏矩阵相乘运算的基本思想和算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避免矩阵中零元素相乘的无效操作,奠定了该算法的矩阵变换基础.  相似文献   

3.
变形控制是在软土上建造油罐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如何确定压缩层厚度一直是影响沉降计算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列出了根据不同取法所算得的压缩层厚度以及相应的沉降量,并把现场实测值与其进行比较,以此来研究对于油罐地基,怎样确定其压缩层厚度才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4.
垃圾填土压缩特性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志萍  胡敏云  夏玲涛 《岩土力学》2009,30(6):1681-1686
在调查分析了典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成分组成的基础上,配制了9组具有不同初始物理力学性质的垃圾土,共54个试样,进行室内常规固结试验。试样有两种尺寸,用来对比试样尺寸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初始含水量W、初始孔隙比e0及易降解有机物含量B0对垃圾填土压缩性的影响。试样的初始孔隙比变化范围为:e0 为2.5~4.6;初始含水量w的变化为50 %~100 %;易降解有机物含量B0 为10.1 %~45.1 %。分析结果表明,压缩指数Cc为0.824 2~1.234 6;修正压缩指数 为0.165 9~0.243 6,与国内外相似研究的取值基本一致。提出了考虑垃圾填土初始物理参数的压缩参数建议取值方法,为指导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英豪  朱伟  周宣兆  张春雷 《岩土力学》2012,33(10):2923-2928
淤泥固化技术在国内已经进入到工程应用阶段,明确固化淤泥的压缩特性对于指导淤泥固化工程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案对不同初始含水率、不同水泥添加量、不同养护龄期的固化淤泥的压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固化淤泥压缩特性的最大特点是存在固结屈服应力,当荷载小于固结屈服应力时固化淤泥的压缩性非常小,而固化淤泥屈服之后的压缩性是屈服前压缩性的20倍以上,并且远大于未处理淤泥的压缩特性。淤泥本身是高压缩性的土,固化处理以后变为中等压缩性和低压缩性的土体。固化淤泥的固结屈服应力随水泥量增加线性增大,龄期越长、含水率越低固结屈服应力越大。固化淤泥的这种在固结屈服应力处发生突变的压缩特性和天然沉积结构性土类似,可以用双对数压缩模式来表示固化淤泥的这种压缩特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沉降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9月起于上海老港填埋场开展了示范工程沉降监测项目。该生活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约为200 m×125 m,共填埋了约15×104 t来自上海城区的生活垃圾,最大填埋厚度约为9 m。通过填埋期间埋设的水平沉降管,监测到该填埋场不同埋深处的沉降值。介绍了沉降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2006年底至2008年底为期两年的沉降数据。填埋场底部沉降管监测数据表明,场底地基沉降较小,两年的平均沉降为 ~ cm;中部沉降管监测数据表明,该沉降管下方生活垃圾在上方垃圾填埋后产生了较大的压缩,从上方垃圾开始填埋至填埋完毕3个月内的压缩应变约为0.197~0.242;顶部沉降管和中部沉降管监测数据表明,该填埋场垃圾主压缩完成时间约为3个月;由于填埋垃圾有机物含量较高,其修正次压缩指数较大,约为0.066~0.070。  相似文献   

7.
该文在对不同始干密度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砂压缩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一条归一化压缩曲线并定义了与这相对应的坚一化因子。利用该归一化压缩曲线可计算不同初始干密度、不同应力范围下浙江省砂的压缩模量,并将其结果应用于沙漠地基的沉降计算。  相似文献   

8.
尹红等先生的论文《深圳市某 32层高层建筑采用天然地基的探讨》[1] 中 ,基础中心点的地基最终沉降量 ,按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以压缩模量进行计算所得为 5 80mm ,按深圳规范或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以变形模量进行计算所得仅为 6 2mm ,二者相差 9 5倍。其计算方法及各项系数取值均有规范可循 ,计算结果按理说不应有如此悬殊的差异 ,只能从沉降计算中压缩参数 (压缩模量或变形模量 ,见表 1)的取值上找原因。表 1 构成地基压缩层的各地层的岩土工程特性指标地层编号与名称 层厚h m天然重度γ (kN·m- 3…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pH值酸碱溶液对尾矿砂压缩特性的影响,通过应用自行研发的固结渗透装置,对采自辽宁省铁岭市红印尾矿库尾矿砂进行试验研究,测得不同pH值酸碱溶液浸泡后的尾矿砂孔隙比,压缩系数及压缩模量等参数随pH值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酸碱溶液浸泡后的尾矿砂在固结压力的作用下,初期变化速度很快,然后逐渐趋于平稳;且酸溶液浸泡后的尾矿砂孔隙比最小,蒸馏水浸泡后的尾矿砂孔隙比最大;酸(碱)溶液pH值与尾矿砂压缩系数呈单调递增(减)关系;酸碱溶液浸泡过尾矿砂的压缩模量比原状土大.实验所得的这些参数随pH值变化规律为研究尾矿坝整体稳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陕西华山花岗岩试样进行单轴和常规三轴破坏过程的声发射参数测试,研究单轴和三轴两种应力条件下花岗岩破坏过程的声发射特性差异。结果表明,两种加载条件下,声发射特征均基本符合岩石加载破坏过程中的4个阶段,单轴下峰值应力前声发射平台现象明显,三轴下未出现明显声发射平台。弹性阶段内声发射信号均比较少,进入塑性阶段后声发射信号开始密集出现;破坏过程中声发射幅值主要范围都集中在40~100dB;在岩样破坏之前,都会出现事件计数、振铃计数率和累计释放能量逐渐升高的过程;达到峰值强度时,均出现振铃计数率和累计释放能量跳跃性的增长,因此可以将振铃计数率和累计释放能量的突增作为岩样破坏的前兆。此外,研究发现此花岗岩的声发射特征与其承载的路径密切相关,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岩石材料声发射中的Kaiser效应。  相似文献   

11.
12.
饱和软土压缩试验时,经常出现压缩曲线“反常”、压缩系数“倒大”的现象。它是土的原始结构发生破坏前后的不同压缩性的客观反映。饱和软土的结构力很微弱,唯质量好的原状土才能见到这种“反常”。应从成孔、取样、测试及资料整理等多个环节保证其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河道疏浚拓宽以及港口新建扩建等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疏浚淤泥,如何处置大量废弃淤泥是工程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固化方法是目前处理疏浚淤泥的常用方法,其目的是将废弃淤泥处理成土工材料加以利用。处理后的淤泥固化土作为工程建设用土必须考虑其工程力学性能。为了研究疏浚淤泥固化土的压缩性状与结构屈服应力,进行了多组不同配比下淤泥固化土的压缩试验。通过室内一维压缩试验,研究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固化土的压缩性状,探讨了固化材料掺量、初始含水率、龄期等对固化土压缩变形特性和结构屈服应力的影响。压缩试验结果表明:与许多天然沉积结构性土及水泥土类似,疏浚淤泥固化土的压缩曲线均存在一个明显的结构屈服点。当上部荷载小于结构屈服应力之前,固化土的压缩性很小; 一旦上部荷载超过结构屈服应力之后,固化土的压缩性急剧增大。分析了淤泥固化土结构屈服应力的影响因素,并将由一维压缩试验得到的结构屈服应力(Py)与由无侧限抗压试验确定的抗压强度(qu)进行了比较,给出了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疏浚淤泥固化土在屈服前后的压缩性状差异很大,这一研究成果对工程应用很有指导意义,当上部荷载较低时,可以充分利用其屈服前的低压缩性,但应确保上部荷载不能超出其结构屈服应力,以避免固化土在缺乏预兆的情况下发生突然破坏。  相似文献   

14.
软土非线性蠕变压缩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土的力学行为与微观结构相结合的途径探讨滨海软土单向压缩的本构特征,旨在构造一个用于软土一维变形计算的合理形式.据多级加荷压缩试验成果,进一步证明了软土具有非线性蠕变特性;并用幂函数描述了软土压缩蠕变规律,用割线模量法概化了单向压缩的应力-应变的关系.提出了压缩蠕变率(CCR)的概念,并建立与土的结构定量参数(定向概率熵和孔隙分布分维数)、应力比之间的幂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建议了一个考虑非线性蠕变特性的单向压缩本构模型,并用试验资料初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建议的模型具有参数少、简便实用之特点,可用于软土地基的沉降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开展钙质砂纵波波速与物理性质参数关系的试验研究,对珊瑚礁地基无损检测及工程物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控制试样的物性参数状态,利用制样装置进行波速测量,揭示钙质砂纵波波速与物性参数的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是影响纵波波速的主要因素,与纵波波速呈二次函数关系。CT扫描结果表明,试样粒径越大,颗粒内部孔隙越丰富,这导致试样孔隙比越大,波速故而越小,与粒径、孔隙比呈负相关关系。在密实度相同、不均匀系数不同时,级配良好的砂样纵波波速差异不大。经过侧限压缩后,含水率一定时,粉土纵波波速与孔隙比呈二次关系,且与密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粉土易压缩且与纵波波速紧密变化的特点,可积极探索声波在粉土地基密实度检测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6.
冻土的单轴压缩本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21  
朱元林  张家懿 《冰川冻土》1992,14(3):210-217
  相似文献   

17.
利用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作用,对可塑性土层进行径向压缩,能形成有效的压缩空间。在长柱状连续装药爆炸后,会形成与装药直径成比例的压缩井筒。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不同加载方式下煤岩体孔隙周围的应力分布规律,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构建含有不同孔隙形状的煤岩体骨架模型,并利用ABAQUS软件进行单轴、三轴压缩实验模拟。结果表明,球状孔隙结构在单轴压缩条件下,上下区域表现为拉应力集中,左右区域表现为压应力集中。不同倾角的椭球状孔隙结构其长短轴区域的应力集中类型不同。单轴压缩过程中,轴向加载速度影响球状孔隙周围的Mises应力峰值和σ1应力的变化;三轴压缩过程中,孔隙结构依然经历了压密、弹性、塑性和破坏4个阶段,较低的围压条件使得弹性阶段“应力-应变”曲线与“应力-时间”曲线高度重合。从微观角度为煤岩体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多裂纹材料的单轴压缩破坏机制与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在较高的应变水准(强度为90~95%)下对稻田花岗岩、多胡砂岩、水泥砂浆和秋芳大理岩进行了单轴压缩蠕变实验。获得如下结果: 1) 所有样品的一次蠕变符合对数蠕变规则。 2) 应变速率几乎是恒定的二次蠕变仅对水泥砂浆是明显的。对其它样品来说最初应变率不断减小,当达到最小值后则增加。 3) 对多胡砂岩和秋芳大理岩,在最小应变率点上的蠕变应变值几乎等于相同蠕变应力的横剖面上全应力—应变曲线幅度的一半。在花岗岩中最小应变速率点的蠕变应变是相当小的,而在胶结碎斑(cement—mortar)几乎是幅度的二倍。 4) 三次蠕变在某一指定时间的应变速率与到最终破坏点的残余寿命(residual time)成反比。如果将这一规律应用于岩盘,就可以预测地下建筑物的破坏。 5) 除水泥砂浆外,刚好在最终破坏前(在破坏前1s)的蠕变几乎等于全应力—应变曲线横刻面的宽度。对胶结碎斑(cement—mortar)来说,刚好破坏前的蠕变应变较这个宽度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