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芳成  宋小宁  冷佩  马建威  李爽 《水文》2013,33(6):16-20
开发了一个在GIS与遥感支持下基于层次分析法获得区域土壤水资源分布的新方法。本方法首先根据待研究区的特征选取土壤水影响因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建立土壤水资源评价模型,以2000年石家庄市为例,选取6个土壤水影响因子,分别是降水、蒸发、海拔、坡度、土壤孔隙度、土地利用方式,最后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了石家庄市土壤水资源分级。该方法可为快速获取区域土壤水资源分布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何建新  李树军 《地下水》2014,(3):125-126
石家庄市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对用水量、地下水位、降雨量、排污量等水资源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实现了水资源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管理数字化、决策科学化的目标;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并实施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建设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城市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北调江水调蓄对石家庄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家庄是我国北方利用地下水程度较高的城市,也是水资源危机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利用北调江水对其地下水进行补充调蓄,将极大缓解这种水危机压力.本文根据北调江水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多年水质变化情况,结合受水区石家庄市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质特点,对其利用北调江水实施调蓄地下水后的水环境变化作了相关探讨.认为若以石家庄地下水降落漏斗为库容进行补充调蓄,将有效增加石家庄市的地下水资源量,提升其城市供水与储水能力.同时,还可明显改善其地下水质,提高地下水的自净化能力,恢复地下水的原始自然流向.为石家庄市的水资源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石家庄市的持续发展,改善城区居民饮水质量,全面分析了石家庄市地下水主要污染源为工业“三废”和城乡生活污水、垃圾,污染途径主要有间歇入渗型和连续入渗型,以及污染物运移及污染原因,提出环境功能分区、严格废水排放、健全固体废弃物消纳系统、加强水资源保护的执法和管理等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石家庄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和预测,提出节水的新概念,就投资方向与水资源的关系,从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在战略上对生产力布局与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重点以转变观念、生态经济原则,调整工业布局、产业政策、产业结构、生态农业、强化节水投资等方面分析论证;在战术上兼顾节约用水与防止水质污染,从节水产品、节水工艺、节水农艺、节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是我国以地下水作为唯一供水水源的几个大城市之一,随着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多,尤其是从60年代以来,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已导致该市主要含水层大面积疏干,地下水持续下降,水质不断恶化。水资源问题已成为阻碍、限制该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为此,寻求一个既要满足该市日益增长的用水要求,又要合理控制或消除因地下水过量开采所导致的上述一系列环境水文地质恶化现象的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方案,已经成为石家庄市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兆吉 《地下水》2012,(2):51-52
通过分析城市雨水回灌利用的发展和现状,指出了城市雨洪产生速度快和渗透回灌缓慢、降雨间隙性和雨水资源利用持续性之间的矛盾是城市雨水回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城市整体规划出发,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导引,提出点线面相结合的雨水回灌方式,并结合石家庄市的实际情况,说明城市雨水回灌利用在城市水资源发展中存在的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8.
由省环境地质勘查院与石家庄市气象台联合编写的《石家庄市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设计》通过了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石家庄市气象局的评审。目前,该项目已按设计要求展开工作。  相似文献   

9.
李树军 《地下水》2014,(3):127-128
对城市干旱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通过石家庄市城市供水现状和城市需水量进行了分析,计算出石家庄市市区干旱预警指标,并提出了应对城市干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市地下水盐污染时空演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振 《城市地质》2003,15(2):16-20
石家庄市地下水盐污染研究具有典型示范性。在对石家庄市地下水污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盐污染随时空演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家庄市盐污染随时间呈加重之势;在空间上形成从北向南逐渐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刘根华  张绍军 《水文》2011,31(2):93-96
随着石家庄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水文及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在分析城市化对水文环境影响的基础上,结合石家庄水文工作发展现状,提出城市水文面临的新课题,并根据石家庄市城市水文的特点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胡君春  郭纯青 《地下水》2007,29(2):110-114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新能源,已得到了广乏的开发和利用.从地质条件关系、地热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已知地热信息及其埋藏条件等方面阐述河北省石家庄市地热资源成因,分析地热资源开发潜力,为石家庄市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水资源价值水资源影子价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探讨水资源、水资源价值和水资源影子价格内涵的基础上,认为水资源的价值实现在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可将水资源分成资源型水资源、工程型水资源和再生型水资源三类;不同类型的水资源,其价值内涵和价格构成是不同的;水资源影子价格是水资源价值计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市近期和远期城市供水途径的分析,提出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调度是城市供水的方向,并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论证了只有联合调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表水,使其成为城市供水的补充水源;提出了石家庄市今后供水的指导思想为:尽量利用地表水,适量开采地下水,大力开展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15.
聊城市是山东省水资源比较紧缺的地区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06m3,水资源问题已成为聊城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科学调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以便实现水资源的最大效能,提高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依据聊城市水资源特点,系统分析了聊城市水资源状况,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国家六五期间重点攻关项目第38项子课题——石家庄市地下水资源科学管理研究报告,最近在河北正定通过鉴定。 石家庄市孙永生副市长出席评审会并担任评审委员会副主任,科学院学部委员、地矿部水文所名誉所长张宗祜任主任评审员,长春地质学院副院长林学钰教授在会上做了课题研究汇报。 石家庄市地下水资源科学管理研究开始于1984年,河北省环境水文地质总站和长春地质学院的有关人员经过二年来的努力工作,已于今年4月向国家正式提交了研究报告。经审查,各项研究指标均已达到了与国家科委签订协议书中的规定要求。该项成果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水资源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土壤水资源的定义及研究土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土壤水资源的结构,提出了土壤水资源评价方法,重点研究了可更新的土壤水资源和可开发利用的土壤水资源,并指出土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缓解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陈宝根 《地下水》2012,(3):132-133
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衡水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基础上,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非常重要。通过对衡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综合分析,提出非常规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措施,对解决衡水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及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调控措施。从灌区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循环转化规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与方法和水文生态4个方面,对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国内灌区水资源配置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保护政策落实不到位、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机制不健全、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实用性不强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基础条件较为薄弱。建议加强灌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政策与机制、变化环境下水资源循环转化规律、水资源承载力基础理论与评价新方法、水文生态调控技术、水资源实时风险调度与智能化管理技术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耦合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冯耀奇  任利民 《地下水》2007,29(4):13-14
依据最新聊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水资源总量、地区分布和年际年内分布特征,论述了重要的客水资源-黄河水的基本规律,得出了聊城市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结论.并通过分析水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利用、地下水超采、水污染加剧、水资源管理体制等问题,总结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建立节水型社会生产体系、开展生态水资源建设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