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乌拉山金矿主要赋存在太古宙乌拉山群变质地层中,不同类型矿脉的空间分布与华力西-印支期的大桦背花岗岩有密切的联系。Au、Ag、W等组分的正异常和Ba、Sr、Na_2O等组分的负异常的套合产出是寻找金矿脉的地球化学标志。Ti含量可作为评价矿化脉含金性的地球化学标志。根据原生异常特征和矿脉中元素的分布,推测M113矿脉在深部有尖灭再现。乌拉山群地层中金的初始富集和大桦背花岗岩的岩浆期后热液均提供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2.
1#脉为旧店金矿内最大的一条含金石英脉。在总结1#脉矿脉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及其找矿标志等基础上,预测了其深部隐伏矿体。1#脉受长> 6 000 m、平均宽> 3 m 的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化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金矿体主要分布在控矿断裂构造宽大部位和在趋向上和倾向上发生明显变化的部位,金矿体群主要分布在煌斑岩和闪长玢岩等脉岩集中分布部位。控矿断裂宽厚,强硅化和强绢英岩化并存,网脉状和细脉状石英脉发育以及闪长玢岩和煌斑岩类出现为矿脉深部出现隐伏矿体的地质标志。根据矿脉中1 000 多个地球化学原生晕样品研究结果,矿脉中As、Sb、Hg 元素组合异常属矿上晕异常,其强异常地段和强异常样品出现指示深部隐伏矿体。根据这些地质和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在1#脉深部预测出4 个隐伏矿体靶区,现已对其中两个靶区进行了坑道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3.
小寺沟铜钼矿为大型斑岩型矿床,其外围地球化学异常成群成带分布。通过总结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分析异常的元素组合、分布、组分分带等特征,研究异常、矿化的相互关系,提出找矿靶位。  相似文献   

4.
根据三道沟矿区地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讨论了Pb、Zn、Ag、Au、B、BiI、Hg、As、Sb、Cu(Ni)和Co元素的异常特征,进而研究了组分的横向分带,矿化剥饼程度。与蔡家营大型铅锌银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对比研究认为该铅锌银矿矿化点具有较大的找矿远景,推测在已知矿脉南侧和东侧深部应赋存有一定规模的盲矿体。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桂东县流源地区的成矿规律与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区内矿脉主要受NE向断裂控制,地球化学异常有效地反映了各矿床点的分布.根据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控矿规律,分析了异常区的预测矿种及找矿意义,预测了两个多金属矿远景区,为区内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平原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在试验研究资料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平原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异常查证及生态效应评价方法。异常查证阶段,首先应用相关关系法确定异常组分的地球化学基准值,而后进行异常分类,确定异常的成因和形成机理,为异常生态效应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在异常生态效应评价中,首先要弄清土壤中异常组分全量与其活性组分间的关系,进而探讨土壤和农作物中异常组分的含量关系,最终依据相关标准,评估农作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水平,及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红石砬铂矿地球化学异常组分简单,仅发育Pt和Pd的强异常,部分伴生Au异常,不伴生Cr、Co、Cu、Ni、V、As、Sb、Ag、Pb等元素异常。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中Pt、Pd的分布和异常模式与铂族矿化特征、矿体剥蚀程度及其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等有关。矿体出露地表时,Pt、Pd呈强异常分布,异常的w(Pt)/w(Pd)比值与矿石中w(Pt)/w(Pd)比率基本一致;隐伏矿体上方,Pd有明显的浓集,w(Pt)/w(Pd)比值小于地表矿体。表生环境中,Pt、Pd可以呈矿物碎屑、可溶态等多种形式迁移,在疏松沉积物中形成异常。因此,以Pt、Pd作为直接指示元素,进行地球化学勘查,可以发现这种类型的铂族矿床。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银洞坡金矿区天然介质中不同价态金的分布,不同价态金(Au^0、Au^+、Au^3+)的地球化学分布和异常与金的矿化特征及金矿床(体)剥蚀程度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地球气组分与隐伏岩体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安徽省北部的五河-凤阳地区和蒙城宿县地区研究了地球气组分与花岗岩体的空间分布关系,从中发现,地球气中La、Ce、Na、K等元素与花岗岩体存在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并据此可圈定隐伏的花岗岩体的分布范围。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对地球气异常的解释推断,同时为覆盖区深穿透地球化学填图提供理论和方法准备。  相似文献   

10.
烃、汞等气体组分垂向运移的主要控制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断层与裂隙、盖层的封堵性、异常源的浓度差与压力差、各组分的地球化学性状与行为四大方面讨论了其对油气藏中烃类、汞等气体组分垂向运移的控制作用,并进一步说明了其是地表各类油气化探异常分布规律、形态和异常模式构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排山楼金矿的物化探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春林  孙厚 《辽宁地质》1995,(3):197-205
排山楼异常是一个由Au、Ag,Sb和Hg等元素组成的低缓组合异常,金元素离散程度大,分布不均匀。伽玛能谱测量钾含量结果表明:钾的增高与降低同音背景中磁场的变化相吻合。异常曲线形态呈“马鞍形”特征,这一地球物理场可作为排山楼金矿地球物理模型,同时亦是在该区寻找同类金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赣南脉钨矿床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述了脉钨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元素、伴生元素及矿化剂元素在时空上的分布分配特征。重点讨论了矿床的垂向分带和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式。总结出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元素和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13.
楼宏学 《黄金地质》1995,1(2):41-47
根据已有的地质和科研工作成果,探讨了大黑山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某些特征及某些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规律,归纳出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和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14.
铊的地球化学异常与金矿找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探讨了铊的某些地球化学性质,铊与金的关系,介绍了铊的地球化学异常在寻找金矿中的应用,给出了有利于找金的铊异常的某些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15.
那程矿区圈定3个土壤异常区,分别为Ⅰ、Ⅱ、Ⅲ号异常。已发现的银金矿脉均在异常带中,而且矿脉的空间展布,与异常的空间展布具有良好的吻合性。其中,Ⅰ号异常区发现了13条银金矿脉。通过分析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矿脉空间排列的规律性、形态、产状及规模,笔者认为这3个异常区应为矿脉带。对3个矿脉带进行初步分析,为下一步找矿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30-32
那程矿区圈定3个土壤异常区,分别为Ⅰ、Ⅱ、Ⅲ号异常。已发现的银金矿脉均在异常带中,而且矿脉的空间展布,与异常的空间展布具有良好的吻合性。其中,Ⅰ号异常区发现了13条银金矿脉。通过分析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矿脉空间排列的规律性、形态、产状及规模,笔者认为这3个异常区应为矿脉带。对3个矿脉带进行初步分析,为下一步找矿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7.
吉林小石人金矿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石人金矿在区域、矿区、矿脉3个不同层次上均存在Au、Ag、Cu、Pb、As、Sb、Hg和Bi等元素的异常。矿区范围内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两组构造的更汇部位是成矿的最有利部位。矿区内有3个异常带,已知矿脉均赋存在北部异常带内,中部和南部的两个异常带应是Au成矿的有望地段。Ag、As、Sb、Hg、Ba为上部矿脉的特征元素,Bi、Cu、Co为下部矿脉特征元素。根据矿脉中元素分带标志,1^#脉的矿化向深部还有一定延深,2^#矿脉深部可能无新的育矿体。  相似文献   

18.
薛水根  吴新民 《江苏地质》2003,27(4):199-202
覆盖区地球化学异常是由自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在土壤垂直剖面上元素有多种分布类型,它反映了元素在土壤中迁移、演化及人为干扰的分布特征;通过对自然和人为污染的地球化学异常源追踪和评价,为环境污染治理和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金厂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探讨了新老金厂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地球化学异常及其垂向分带特征,归纳出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秋树湾铜钼矿床是北秦岭造山带东段最大的斑岩(爆破角砾岩)型铜钼矿床.文章通过对矿区及外围地球化学异常元素组合、分布、组分分带等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地球化学异常与矿化的关系.认为矿区的南部有较大的找钼铜矿潜力;在寻找钼铜矿时,应注意钼铜矿外围银铅矿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