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测制地层剖面时,以往计算岩层厚度常用的方法,一种是查表法,用“岩层真厚度计算手册”或“地层厚度及平距垂距换算表”查出厚度;另一种是按列昂托夫斯基公式[h=l(sinα·cosβ·sin γ±cosα·sinβ)。其中l-斜距、h-真厚度、α-岩层倾角、β-地形坡角、γ-地层走向与剖面导线的夹角],进行计算;第三种方法是用赤面极射投影求夹角与计算相  相似文献   

2.
关于地层真厚度计算公式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显芝 《地质论评》1965,23(6):496-498
矿层真厚度是计算矿产储量的主要参数,计算矿层真厚度公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储量计算。本文就目前几种计算地层真厚度的公式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比较,并提出一个新公式,希同志们批评指正。一、关于斜钻孔中计算矿层真厚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 以往测制地层剖面后,要到室内按列昂托夫斯基公式,或者用查表(地层厚度及平距垂距换算表、或岩层真厚度计算手册)来计算地层的真厚度。这种方法计算麻烦不方便,速度慢效率低,而且往往容易出错。为了提高计算地层厚度的正确程度和计算速度,现介绍用电子计算器来计算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先将列昂托夫斯基公式改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队先后利用EL—5002,EL—5100等多种型号的袖诊电子计算器,进行地勘工程测量计算工作,并应地质工作需要,编制了地层剖面岩层真厚度计算,钻孔弯曲度计算,剖面线端点至剖面线与方格网线交点距离计算,勘探线工程点偏离距、投影距计算等若干计算程序和算例,现归纳如后,借以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Ⅰ地层剖面岩层真厚度计算 公式:D=L(Sinα·Cosβ·Cosγ±Sinβ·Cosα 式中:D——岩层真厚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推导出断层在不同剖面位置上断距与断层产状、被断地质界面产状、断层真位移间的函数关系,即滑距计算公式。断层错断两个产状不同的地质界面时,根据作者提出的斜断距滑距公式,或水平断距或真厚度断距滑距公式,可计算出断层滑距及断层真位移方向。无限不同位移方向及不同总滑距值的断层能产生相同的断层效应。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矿界计算岩矿层真厚度多采用列昂托夫斯基公式,该公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局限性,要判断地形坡向与岩矿层倾向的关系以及岩矿层走向与剖面的锐夹角,在实际应用中极度繁琐且很易出错。本文对列昂托夫斯基公式进行改进,论证了一个一步到位既可进行岩矿层标量真厚度计算,又可进行岩矿层矢量真厚度计算的快捷公式:M=L[sinαcosβcos(θ-δ)+cosαsinβ],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证明。该公式既可计算剖面岩层真厚度,又可计算槽探、坑道、钻孔及其他工程中的矿层岩层真厚度。该公式适应于大批量真厚度计算,在Excel表格中,计算时间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7.
在野外地质测量工作中,岩层真厚度历来使用标量计算。文中证明:如果规定在导线前进方向上,凡是自下部向上部测得的岩层真厚度为正厚度,反之则为负厚度,可以使用公式M=L·[sinβ·cosε·cos(-λ)+sinε·cosβ]进行岩层真厚度计算。该公式各参数的取值范围与野外实测剖面过程中各数值可能出现的范围相同,而且所有数据均可直接取于野外实测剖面数据记录表,不需要对数据作任何处理,计算过程简单准确。其计算结果不但可得出岩层的真厚度,而且还可真实地反映出岩层之间的上下关系,从而使岩层厚度具有矢量性质。  相似文献   

8.
从列昂托夫斯基的三个传统公式到沈忠悦的一个通用公式,使岩层真厚度计算简便得多。但沈氏公式中带有绝对值,所以当连续测量地层剖面而进行厚度累计时容易出错。虽然文朴、徐开礼讨论了负厚度问题,但仍需人工选择不同公式计算或判断正负号,甚至出现文中规定的正负号变换原则与实际情况相矛盾的情形。由此可见,岩层真厚度计算的关键问题乃是厚度值的正负问题,即负厚度的识别和负号的应用。笔者等曾规定,导线从岩层下层面往上层面方向前进时所控制的岩层厚度为正厚度,导线从岩层上层面往下层面方向前进时所控制的厚度为负厚度,并在沈忠悦公式的基础上,根据岩层面法线与导线之情况相符,选择的参数可直接取自野外实测数据,避免了过程性人工换算环节。  相似文献   

9.
一个通用的岩层厚度计算公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测地层剖面时,计算岩层厚度多是采用成都地质学院编《构造地质学及地质制图学》一书中的七个公式。由于公式类型多,故常在公式选择上失误而产生错误。若采用极射赤平投影方法,因操作上较烦琐和投影过程中易出现偏差,致使计算精度也不高。为简化计算,笔者依据球面三角形的原理,导出一个对于不  相似文献   

10.
张传龙 《安徽地质》2005,15(1):29-31
穿层斜距与真厚度之间换算关系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地质学基本概念,包括岩层的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真倾角、视倾角、方位角,穿层斜距及穿层真厚度等。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质学报》2015,(4):632-634
目前地质工作中岩层真厚度的计算一般都是采用列昂托夫斯基的传统公式(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06-01),但公式中有一个正负号的判断经常困扰着广大的地质技术人员。文章里介绍了通过EXCEL编辑公式来实现岩层真厚度的自动化计算的方法,以方便广大的地质技术人员进行岩层真厚度批量自动计算,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运算错误。  相似文献   

12.
胡贵昂  陆刚 《广西地质》2002,15(4):69-73
地层剖面计算表的计算机自动处理,涉及剖面是由老地层向新地层测制还是由新地层向老地层测制、褶皱的识别处理、存在回测时(特别是在回测中又存在背向斜时)的处理、测段厚度及分层厚度的计算等几个主要环节。文章引入剖面方向系数η、测段方向系数κ、回测系数ρ3个新参数,建立了地层剖面计算表自动处理的数学模型,可以非常方便地将剖面图及其柱状图以矢量格式输出。  相似文献   

13.
钻孔轨迹设计是煤矿井下近水平定向技术顺利实施的前提。在近水平地层中,该类钻孔轨迹设计一般采用二维方法,而在倾斜地层中二维设计方法存在造斜段钻孔穿出目标层的问题。基于此,对定向钻孔穿过岩层的真厚度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利用地层单位法向量计算穿层厚度的方法,并编制了Excel计算数据表,用于指导近水平定向钻孔造斜段轨迹设计。通过淮南潘四东煤矿太原组灰岩近水平定向钻孔造斜段施工的实际应用,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可靠性,较好地指导了工程施工,对类似工程问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介绍了岩层真厚度计算公式,在袖珍计算器中进行计算程序编排的方法。并针对实测剖面中遇到的各种具体情况下,如何按分层计算真厚度举出一些实例。同时,对影响真厚度计算结果的各种因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用向量代数的办法推导出计算岩层厚度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的一般性进行了讨论和论证,为进行测制的剖面上岩层真厚度微机自动计算提供了简易明了而精确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为便于区调工作者整理地层剖面资料,笔者试用CASIO fx—3600P计算器编制了地层真厚度及视倾角计算的程序。本程序已正式使用井取得了初步效果:第一,简化了计算步骤,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和使用;第二,全部使用原始数据直接输入,不易产生人为差错;第三,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结果可靠;第四,便于重复计算和质量检查;第五,具有判别符号(正、负号),不易把产状画错。  相似文献   

17.
浅地层剖面仪是目前海洋工程勘察和海洋地质研究应用最为广泛的地球物理调查仪器之一,其地层探测分辨率越来越高,但实际获取的声学地层剖面资料在解释时会存在一些陷阱,值得引起注意。笔者从浅地层剖面仪的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导致解释陷阱的4种情况:声学地层与地质地层的不同导致的陷阱、非自激自收导致的浅水区浅部地层厚度畸变、特殊反射界面在声学剖面上的空间变形和海底地层中声速变化造成的地层厚度失真,并对浅地层剖面资料处理和解释中如何预防和消除这些陷阱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复杂沉积区地震剖面时深转换的多公式拟合方案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地层"速度—深度"线性模型仅考虑了沉积物压实作用,无法适应沉积地层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或者其他构造因素起作用时,速度随深度的增长率减小的情况。因此,笔者比较了指数公式、幂函数和二次多项式的数学性质,并应用于地震剖面速度谱"时间—层速度"关系的拟合,以拟合优度大小为依据,在不同区域采用二次多项式和幂函数分别拟合,称为地震剖面沉积地层多公式拟合时深转换方案。该方案可应对各种构造环境中沉积地层的时深转换工作,可适用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19.
细致分析钻孔测斜资料,並充分加以利用,对研究煤田地质构造形态、提高煤层真厚度的计算精度,有较大作用。本文根据物探测斜资料,对钻孔的偏斜方向、偏角和岩芯倾角、地层倾角和倾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並举实例来说明钻孔偏斜的一些规律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0.
显微构造中应变标志物及应变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显微构造的运动学差别原理及方法目标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定量计算的标志还局限于石英颗粒、鲕粒、化石等球形物体及少数别的标志物。本文介绍的是书斜构造了、布丁构造、显微褶皱构造、揉皱构造和滑脱构造等5种显微构造的应变特征及测量方法,这些标志的识别和测量有助于提高平衡剖面和缩短量的计算精度。在这五种情况下,测量应变量首先要找到视域内代表最大应变方向的变形前和变形后的长度,然后计算不同视域下的变形量并找出最大应变量,利用应变公式计算变形率。例如:大别山构造带龟山组是一套单斜地层,它的显微变形很发育,显微褶皱显示其缩短变形量达57%,由于龟山组是单斜地层,其样品所代表的地层厚度内其缩短量为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