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波 《四川地质学报》2013,(4):498-500,506
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对阿荣旗谢永贵地区1:1万土壤化探数据进行了分析表明,10种微量元素可以分为Cu、Ag、Au、As、Mo;Pb、zn、Bi、Hg及Sb三类。第一类是反映了中低温的矿化元素组合,第二类反映了中温的指示元素组合。该地区采用因子得分趋势面分析,对剩余异常进行累加法分析成图,共圈定了Ⅰ、Ⅱ、Ⅲ、Ⅳ四个异常。石英脉或蚀变岩型Au矿是异常区内的主要找矿重点地段。  相似文献   

2.
金寨县汤汇地区位于北淮阳构造带,通过在该地区开展1 ∶ 10000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研究区内不同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根据不同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利用因子分析确定元素在空间上的异常组合.根据元素组合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异常在空间上出现的叠加现象,圈定出以Au、Ag为主的AP-1综合异常带及以Cu、Au为主的AP-3综合异...  相似文献   

3.
海南岭头地区金土壤地球化学 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校锋 《地质与勘探》2011,47(3):406-413
根据1:20万化探Au异常,在琼中岭头地区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勘探工作.对获得的4813个有效土壤样品进行的Au、Cu、Mo、Hg、Pb等项目的分析测试表明,海南岭头地区Au异常普遍,Ⅱ级和Ⅲ级异常面积大,强度高.对硅化、黄铁矿化以及绢英岩化等蚀变岩石样品的Au等元素分析表明,区内西南部抱板群构成了海南岭头地区Au的主要赋矿岩系,230Ma左右琼中岩体的侵位及后期的NE、NW向断裂活动过程中,在岩浆热液和构造应力作用下,Au富集在岩体与抱板群的接触边界及断层带内.海南岭头地区西南部抱板群内、断裂带以及琼中岩体和抱板群的接触部位为有潜力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4.
邵帅 《地质与资源》2016,25(6):539-542
哈里恒金矿处于东准噶尔华力西褶皱带,属于额尔齐斯金矿带的东段,断裂构造发育,区内发现3个土壤组合异常.在Ⅱ号异常内发现金矿体,已基本查明该矿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Ⅲ号异常面积大,Au异常分带性强,浓集中心明显,异常值高,与已知矿体具有相似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韧性-超韧性深层次剪切变形是促使Au元素活化分异、形成动力变质含金热液的过程,中浅层次的韧脆性、脆性剪切变形区是Au元素聚集成矿部位.韧脆性剪切带的不同变形层次及其构造岩类型决定了剪切带型金矿床的矿化类型.剪切带型金矿床往往具有成矿时代滞后、空间规模差异、物源指示差异、韧性变形强度与Au元素含量反相关等异常特征.长期演化的造山带附近及边缘是寻找大型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地表水、土壤、水系沉积物等表生介质中,Au主要以6种相态存在,即水溶相、表面吸附相、有机相、自然金相、铁锰氧化物相和硫化物相。表生环境下Au更多地表现出亲铁性,但也具有一定的亲硫性。研究表明,不同景观区Au表生异常的形成机制和赋存层位不同。在表生异常实际评价过程中,分析工作区的地质地理景观环境,从研究异常地段表生环境参数(pH、Eh、Ec、温度、降雨量等)入手,明确异常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成晕机制,在综合地质因素的基础上对异常进行系统精细的评价。通过对黄家湾地区Au表生异常的研究评价,认为在评价Au的表生异常时,结合Au的表生迁移富集规律,采用异常确证→相态分析→判断评序→检查评价→工作验证的方法程序,能够取得较好的异常评价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7.
黑河市大新屯锑-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东北部,区内构造、岩浆活动频繁.1∶5万水系沉积物Sb、Au、Hg异常强度较高,规模较大,是金及多金属成矿有利部位.为了对区内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进行评价,选定了规模最大的新07Hs-35异常,利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对异常进一步查证.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后圈定Sb、Au、Hg、Ag、As、W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多处,以Sb、Hg、Au异常为主,各元素异常浓集中心吻合较好.因此利用槽探工程对圈定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了验证,发现了锑-金矿体,从而确定了大新屯锑-金矿找矿靶区,说明地球化学勘查快速确定找矿靶区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从花岗岩-绿岩带、韧性剪切带、地球化学异常和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方面,论述了该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该区寻找金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夹皮沟地区金矿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及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夹皮沟地区金矿勘查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金矿地球化学异常模式.通过坑道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成果,进行因子分析、点群分析及趋势分析.综合元素垂直分劳、分劳序列的计算、Ag、Au剩余异常等多种信息对三道岔金矿床深部进行了预测,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滴水山金矿位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西北边缘,矿床受控于近EW向展布的韧性剪切带中,并与NE向的阿尔金断裂组成"λ"字型构造。通过岩屑测量共圈定12个化探综合异常,其中AR1、AR2和Au8化探综合异常走向呈近EW向,元素组合为Au、Ag、Cu、Pb、As、Sb、Hg等,各元素异常衬度和规模较大,且分带明显,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经后期工程揭露,发现了有价值的金矿体,总结了找矿方法和找矿标志。根据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该矿床为火山岩区脆-韧性剪切带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