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峰值速度估算地震应力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Brune(1970)提出的震源位错模式,用发生在滇西地震实验场区鹤庆MS=5.3中强地震的地震数字化监测资料,计算了S波谱,测定了鹤庆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地面运动峰值速度参数(r.v)对地震应力降Δσ的依赖性.由地震标定关系给出(r.v)∝Δσ2/3,导出了用峰值速度参数求地震应力降的3个关系:lg(r.v)=d1+(1/3)lgM0+(2/3)lgΔσ;lg(r.v)=d2+(1/3)ML+(2/3)lgΔσ;lgΔσ=-1.0+1.5lg(r.v).假定对大小地震的平均应力降取3.0MPa,由鹤庆地震序列的观测资料定出常数d1=-3.88和d2=-0.38.序列震源参数测定结果给出,地震矩为1011~1015N·m,破裂半径a=200~600m.根据峰值速度测定的应力降Δσ=0.1~10MPa,平均为3.7MPa.用这些标度关系求出的应力降结果与Brune模式求应力降的结果比较一致.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地面运动峰值速度参数对地震应力降的依赖性比对地震矩的依赖性更强.  相似文献   

2.
Archaeologicalinvestigationbygeotomo-graphy:structureofthefoundationofYingxiantimberpagodaRUIFENG1)(冯锐)WEI-ZHANGYAN2)(阎维彰)...  相似文献   

3.
早期的一些论文在很宽的尺度范围内讨论了破裂的标度问题。种种统计幂函数关系常常可以成功地用来描述碎块的大小分布及其形状,表明破裂具有一种标度不变的过程。但是,这是建立破裂形状对碎块大小分布的分数维没有任意影响的条件之下。对于岩石破碎破裂能量的新定标律,可由分形几何学概念及Griffith能量平衡准则导出。  相似文献   

4.
Catalogueofearthquakes(June-August,1994)Pei-ShanCHEN(陈培善)(InstduteofGeophysicsr,StateSedmologicalBureau,Beijing100081,China)I...  相似文献   

5.
大量的研究表明,地震地表破裂长度(或位移量)L(D)与地震强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统计关系:LgL(D)=a+bMs,a、b系数取决于所处地震地质区域及发震断层性质的差异;研究同时表明,地震破裂的错动面积(A′)实际上反映了地震作用沿断层面破裂时的能量转换,它可以描述为:A′=∫L0乙f(L)dL,f(L)的物理意义表示为破裂总位移量(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的矢量和)D′沿破裂长度的分布,D′~N(μ,σ2)。在对发震断层的设定地震进行讨论的基础上,给出了地震地表破裂的分析预测模型,即从建、构筑物的抗震设防水平出发,对于给定的场地容许的破裂尺度L(D)c,不突破此一破裂尺度L(D)c的场地地震地表破裂概率可以表示为:P(L〈Lc)=∫LC0乙g(L)dL,破裂尺度L(D)相对于不同的地震震级服从对数正态分布LN(μ,σ2)。  相似文献   

6.
对弹性半空间中的几个含有不连续断层系的三维弹性连续介质模型,在沿单元垂直走滑断层发生的滑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型的几何形状和所使用的边界条件大致与圣安德烈斯断层中部的情形相符合,数值模拟综合考虑了脆性形变和蠕动变形,断层带的总形变率为蠕变和摩擦滑动率之和。脆性断层的性质由破裂段(数值单元)的不同地震应力降的分布来给定。所假设的分布描述了两种理想化的情形,它们分别对应于不同断层滑动的极限状态:(1)以大尺度范围为特征的强无序状态,表示不成熟的断层带及扩展空间域。(2)相对有序的状态,以小尺度范围为特征,表示成熟的完全滑动断层。假定断层的蠕变特性在所有的情形中都相同。并且是用蠕滑速率与应力的幂次律关系来刻画的。利用这种脆性蠕变过程和模型参数可以得到一个在12.5km深度含有“脆性-延性”过渡带的应力-深度剖面,以及一个在1857年地震破裂西北65km处存在有“脆性-蠕变”过渡带的沿走向的应力剖面。模拟的震源空间分布在统计意义上与观测数据相类似,结果表明,断层强烈不均匀性的特征尺度范围会在断层系统的地球地震响应中显著表现出来,若尺度范围小,则会使震级-频率分布接近于特征地震分布,在时间上会层致如地震空区说所预言的大地震的准周期分布,而大尺度范围的地震活动性符合古登堡-里克特的震级-频度关系以及大地震的随机或是成簇的时间分布特征。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各种形式的震级-频度关系以及地震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都可以通过表征断层带不均匀性的尺度范围统一起来,这可以通过借助一个给定的断层带或是岩石层的结构特征给出一个清晰的物理解释,并且得到地震及断层观测资料的支持。在一些模拟中,小地震的震级-频度关系曲线明显低于自的古登堡-里克特关系曲线。这说明在构造加载过程中,小地震通过平滑应力的长波成分,为大地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这一过程是通过与小地震的大量断裂有关的短波应力的消失过程来完成的,大地震的大尺度破裂的发生正好导致与上述长,短波应力的平滑与消失变化相反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曾正文  马瑾 《地震地质》1994,16(1):71-77
对含石膏夹层的单节理岩体模型单轴下变形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事件全波形能量分析表明,声发射事件能量与变形过程密切相关,其分布反映破裂扩展尺度的分布,事件能量越大,对应破裂尺度越大,反之越小;破裂方式受节理角θ和夹层物质泊松比ν控制,θ小于arctg(0。707·(1一ν)/ν)时,Ⅱ型破裂为主,声发射能量集中在少数事件上,θ大于arctg(0.707·(1-ν)/ν)时,以Ⅰ型破裂为主,声发射能量分布相对分散  相似文献   

8.
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带强震活动的群集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傅征祥  姜立新 《中国地震》1994,10(2):160-167
根据描述地震活动时间间隔统计特征的系数Cv,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带强震活动(MS≥7.0和Ms≥6.0)过程显示出明显的非泊松的群集统计特征(Cv>1);对于自公元500年以来的Ms≥7.0大地震活动过程,其累计频度(ΣN)表现出满足ln(lnΣN)=A+Bt关系的逐步加速释放能量的群集时间结构;对于自公元1000年以来的Ms≥6.0强地震活动过程,则表现出几十年-几百年尺度的密集和平静交替发生的幕式群集时间结构。  相似文献   

9.
利用箱形计算方法,我们分析了日本地震震中、活断层和水系3个地质系空间分布的分形结构。结果表明,在1~100Km尺度范围中,全部的地质系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尺度约13Km,空间分布由此分成两段,一段是r〈13Km的小尺度和另一段r〉13Km的大尺度(r是箱子尺寸)。在这两段中,3个地质系都系都遵循幂函数规律分布,因此人武部的地质系具有有限长度的分形结构。因为特征尺度约13Km对应于地壳脆塑性转换带的深度  相似文献   

10.
(李鸿吉,秦建业)FocalmechanismandmodernstressfieldalongtheBurmeseArcanditsvicinity¥Hong-JiLIandKin-YipCHEN(InstituteofGeophysics,Sta...  相似文献   

11.
ANON-DIMENSIONALCOUPLEDNUMERICALMODELOFALLUVIALFLOWSaiedSAIEDI(ThetextisabridgedbyDr.DINGLianzhen)(WaterResearchLaboratory,Sc...  相似文献   

12.
远场和超远场前兆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岩石试件、传压块体(包括岩石和钢块)和压机架上布设应变观测点,观测研究它们在岩石试样破裂孕育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岩样临破坏前除岩样上各个测点都出现异常变化外,同时较远处的测力元件、传压块体和压机架上的应变也出现了突变或扰动前兆异常。岩石试样外部测点的应变特征变化在极临近主破裂时才有反映。而岩样上的测点除极临近主破裂时有突变和扰动外在离主破裂较早时已有反映。岩石试样外的测点距岩样约25-90cm,约为破裂尺度的3-10(多)倍。这表明在孕震区以外很远的地方都可能出现前兆异常。并初步探讨了形成远场前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岩石破裂系分形及分维数测定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花岗岩在固体围压三轴压缩下破裂,然后沿主破裂面摩擦滑动(粘滑或稳滑),实际后我们将样品从围压介质铅中剥出来,做成显微薄片。在20倍显微投影仪下观测其主破裂及裂纹系分布,用尺度法统计并计算裂纹系分维。结果表明,8个样品的无标度区(R)都相同,但是随尺度变化,分维值表现出分段线性的特征。当0.05〈R〈0.15mm时,裂纹系分维在1.12-1.41之间,主破裂分维在1.08-1.15之间;当0.15〈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EER)的和长期研究员、委员会成员、科内尔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巴克利·琼斯博士(Dr.Bar-clyC.Jones)于1997年5月26日突然逝世,享年72岁。琼斯博士是地震的社会与经济影响方面的国家权威。在制定NC...  相似文献   

15.
4.破裂和分形表面4.1分形表面和破裂能量密度分形是一种新的几何学思想(Mandel-brot,1982),其最初目的是想用于描述大量无规律的、粗糙的,在各种尺度上均具有不规则性的自然结构,而这种不规则性彼此之间具有某种特殊的标度关系(Man一delbrot等,1984)。受到挤压的碎块被压碎成不规则的、具有粗糙破裂面的碎片,破裂面也是分形的一种类型(Mandelbrot,  相似文献   

16.
滇西古特提斯构造带玄武岩Dupal异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滇西古特提斯构造带某些玄武岩的Sr、Nd、Pb同位素资料显示存在富集放射成因Pb同位素的Dupal异常。五素玄武岩的^87Sr/^86Sr=0.7063,εNd(T)=5.4-6.5;铜厂街洋岛玄武岩的87^Sr/^86Sr=0.7036-0.7083,εNd(T)=0.65-6;双沟、德钦、铜厂街、勐连蛇绿岩玄武岩的^87Sr/^86Sr=0.7038-0.7073,εNd(T)=8.2-10.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对不同岩性不同结构的岩石试件进行单轴加载至试件破裂试验,得出了如下主要结果:(1)岩石试件的红外辐射温度随应力增加而变化,温度变化的范围在0.2℃-0.8℃。(2)岩石试件临破裂前出现明显的岩石破裂温度前兆。(3)有一部分岩石试件临破裂前出现高温条带、高温区或低温条带、低温区。不久,试件沿高温条带、区或低温条带、区发生主破裂。(4)有一部分岩石试件在临破裂前出现温度脉冲,正脉冲达到2.8℃,负脉冲达到-1.0℃。(5)当应力增加时,岩石试件的辐射温度增加与声发射率增加呈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8.
惠灵顿断层是一条石旋走滑大断层,它控制着惠灵顿地区的地震危险。惠灵顿断层由库克海峡延伸到Kaitoke的这一部分可能这是一个单一的地震破裂段,它就是惠灵顿-哈特谷断层断。沿该段最近一次地表破裂发生在距今300-350年(距今的14C年龄),再前一次地表破裂事件发生在距今800-850年,这两次事件间的时间间隔是450-550年。根据在埃默拉尔德山计算得到的6.0-7.6mm/a的水平滑动速率和TE  相似文献   

19.
通常,修正的大森定律n(t)∝t^-p能很好地描述余震的衰减速率,其中n(t)表示单位时间的余震数,t是主震后的时间,p为0.9-1.5之间并通常接近于1的常数,然而,也存在一些更复杂的余震序列,大森定律只能被用作其一级近似。1996年2月18日发生在东比利牛斯地震的余震序列就是这些复杂余震系列中的一个,Correig等(1997)对该地震进行过详细的描述。本文中,我们受动态纤维束模型的启发而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用来解释余震速率突然增加的这类复杂的余震序列,而速率的增加与余震的震极无直接关系(如传染型余震序列)。 这是一种简单,离散和随机破裂的模型。它的单元(凹凸体或障碍体)会由于局部荷载共享规律而引起的静态疲劳和应力转移而破裂并又重新生成,我们发现这种模型与东比利牛斯余震序列非常一致,除岩石强度随时间变化的部分之外,我们认为余震的主要机制是存在动态应力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往往又为序列中下一个余震重新设置了初始条件。  相似文献   

20.
郯庐断裂带北段的形成时间及其动力学特征(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瑜  窦立荣 《地震地质》1997,19(2):90-192
郯庐断裂带在中国东北地区延伸,切过辽河盆地东部坳陷后分为依兰-伊通、密山-敦化和四平-长春三条断裂。在依兰-伊通断裂带内利用40Ar/39Ar法测得断层岩(云母石英片岩)中黑云母单矿物的年龄为(100±2.3)Ma。同时测得断裂带内辉绿岩的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100±5.9)Ma,辉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105Ma。从依兰-伊通断裂错开中生代花岗岩体、古生界地层、白垩系泉头组的露头对比,以及断裂带内应变测量等获得区内断层的走滑距离为4km左右。断层切过下白垩统泉头组(122Ma,K-Ar法)并被上白垩统嫩江组所覆盖。这段走滑断层的活动对邻近盆地产生了影响,造成盆地中的反转构造。该走滑断层是在中国东部地区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基础上形成的,并与俯冲的西太平洋板块及其引起的上地幔物质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