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红壤施用不同浓度的硼、钼微肥对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植株生长和叶肉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0、30、70 mg·kg-1的硼酸或05、10、40 mg·kg-1的钼酸铵都能增加圆叶决明的株高、分枝数、干物质重和硼/钼元素的吸收,稳定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膜的结构,增加叶绿体的数量;其中以30 mg·kg-1的硼酸或40 mg·kg-1的钼酸铵为最佳施用量.本研究证实了在施用的硼、钼浓度范围内,施用较高浓度的硼酸(70 mg·kg-1)会对植株产生一定的毒害,而施用高量(40 mg·kg-1)的钼酸铵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毒害症状.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红壤施用不同浓度的硼、钼微肥对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植株生长和叶肉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0、3.0、7.0mg·kg^-1的硼酸或0.5、1.0、4.0mg·kg^-1的钼酸铵都能增加圆叶决明的株高、分枝数、干物质重和硼/钼元素的吸收,稳定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膜的结构,增加叶绿体的数量;其中以3.0mg·kg^-1的硼酸或4.0mg·kg^-1的钼酸铵为最佳施用量.本研究证实了在施用的硼、钼浓度范围内,施用较高浓度的硼酸(7.0mg·kg^-1)会对植株产生一定的毒害,而施用高量(4.0mg·kg^-1)的钼酸铵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毒害症状.  相似文献   

3.
化肥是提高作物产量的物质基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它在世界农业建设中起过巨大作用。近百年的肥料试验表明, 化学肥料具有和有机质一样的持续增产效果, 在提高作物产量、品质的同时, 还可培肥土壤。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 化肥的负作用会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
对河南市场流通的两种氯化稀土微肥-商丘“常乐”和天津“黄海”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试验证明,施用稀土小区较对照皆能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因施用技术不同所表现的产量效果也有较大差异。如仅拌种不喷施每公顷增产6%~8%,而在拌种基础上拔节期再喷施一次可使每公顷增产12%-14%,此外,施用“常乐”比“黄海”肥效要提高1%-2%,认为稀土复合肥企业用“常乐”作调理剂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西部资源》2013,(2):69-69
矿物肥是精选麦饭石、方解石、黄金石、沸石等多种名贵天然矿石为主要原料,加以多种有益生物菌,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熬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绿色、环保、高效的多元素天然矿物肥,富含磷、钾、钙、硅、硫、铁、锌、锰、钼、硼、锶、钡、溴等50多种元素及多种有益菌。施用矿物肥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6.
经发酵的酒精废渣用于沙地改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尔沁沙地试验了经发酵的酒精废渣对沙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废渣中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和作物所需的氮磷养分,施入沙地土壤后,经过一个生长季,土壤的保水性能明显提高、容重降低0.02~ 0.16 g·cm-3、pH值下降0.05~ 0.75、有机质增加0.05%~ 0.58%、全磷和全氮分别增加0.002%~0008%和0.002%~ 0.072%;适量施用该废渣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但过量施用对小麦和荞麦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达拉特旗蔬菜试验地土壤微量元素及培肥增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达拉特旗蔬菜试验土壤微量元素的分析,得知该地区土壤中铜锌含量低于临界值,而硼,铁,锰基本属于正常水平,合理施用铜锌肥,会使蔬菜生产获得较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一些沙生植物和豆科牧草的稀土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真 《中国沙漠》1994,14(4):114-117
本文研究了稀土微肥对一些沙生植物和豆科牧草的肥效。研究表明:0.4%稀土微肥浸种可明显提高苗期根系活力;施用稀土一月后,植株叶绿素含量和 ̄(14)CO_2光合能力均表明,稀土可促进碳代谢;但植株体内K、Mn、Ca、Fe、Zn、Cu含量的增加因品种对稀土效应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9.
从1980到82年,我们对全省土壤中硼的含量与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一些区域连续几年进行了硼肥的田间和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证明,河南土壤中全硼的含量属于一般正常含量范围。均值稍低于全国硼的含量水平,水溶态硼含量很低(盐碱土除外),而且缺乏面积很大,用缺硼临界值(0.50PPM)来衡量,河南省属于缺硼区。试验结果还表明,在土壤水溶态硼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适量的施用硼肥,能改善作物生长和结实习性,获得良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土壤微量元素化学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22年以后,相继发现锌、硼、铜、铁、锰等微量元素为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它们多为植物体内酶和辅酶的组成成分。当土壤微量元素供给不足时,农作物常会出现缺乏症状,产量减少,质量降低,严重时可能颗粒无收。在缺乏微量元  相似文献   

11.
长效硅钾肥是一个钾肥的新品种,为了探索其肥效,在甘蔗上施用了长效硅钾肥和氯化钾。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蔗上施用长效硅钾肥不仅能提高甘蔗的产量和甘蔗的糖分含量,而且能增强甘蔗的抗逆性,还对甘蔗县有催熟作用,可使甘蔗提前15天收获,肥效明显优于施用氯化钾肥。  相似文献   

12.
硅钾肥对青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等养分及土培试验方法,进行硅钾肥在不同施肥条件下对青菜产量、维生素含量、硝酸盐含量、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影响的试验,分析施用硅钾肥对提高蔬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作用。结果显示:施用硅钾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效氮和土壤有效磷含量,明显提高青菜的产量和青菜中维生素含量,减少青菜硝酸盐含量,降低青菜中重金属元素镉、铬、铅等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锌是植物正常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它是植物体中酶的组成成分,对叶绿素的形成和分解蛋白质复合体的去氢酶作用有密切关系。水稻的僵苗病,玉米的白条病、果树小叶病和丛生病等都是由于土壤缺锌引起的,尽管土壤中全锌含量较高,但由于土壤PH、有机质等土壤条件的变化使锌的可给性降低,锌的缺乏或过量都会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的失调,生长发育受阻,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同时还会产生各种病害。  相似文献   

14.
河南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河南省108个县1160多个土壤样品进行了一万多样次分析,查明了河南省存在着大面积的缺钼、缺硼和缺锌土壤;揭示了微量元素Mo、B、Cu、Zn、Fe和Mn在各种类型土壤中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等。  相似文献   

15.
CO_2的环境水平较高可能通过气候而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农业。受控实验的成果一致表明,较高的 CO_2将会增加干物质产量,主要是通过促进光合反应、减少蒸腾作用从而增进用水效率。例如,CO_2浓度加倍,碳三作物(如小麦)可以增产10-15%。人们曾用几种方法--作物影响分析,边缘-空间分析以及农业系统分析等来就农科作物产量对气候变量的敏感性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在中纬度谷物的核心产区,平均每变暖2℃,就会减少3-17%的可能产量。在作物生产边缘地区,气候变化也会导致可能作物产区地理区位的移动,在中纬和高纬地区每1℃的变化,也许会达到几百公里左右。农业系统分析表明,气候变化的可能反效应,在大范围内可以通过农学的政策的和市场的等反馈机制而得以减少或避免。这些研究成果仅仅是试验性的,人们现在尚不可能预告 CO_2增高和气候变化将会对全球农业的联合的净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土壤相对湿度在东北地区农业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土壤相对湿度(RSM)与标准化植被指数(SVI)、站点农气灾情数据及产量数据的关系,探究土壤相对湿度对东北地区农业干旱的监测能力。结果表明:(1)土壤相对湿度与SVI有较好的相关关系,76%的站点能够通过0.05的检验;水分胁迫下,作物生长状态对土壤湿度的滞后时间为10天。(2)土壤相对湿度低于60时,超过58%的作物生长状态受到影响;土壤相对湿度低于35时,超过92%的作物生长状态受到影响。(3)土壤相对湿度对农气灾情数据记录的不同等级干旱的正确检测概率都超过了50%。(4)7月上旬土壤相对湿度和产量的相关关系最好。土壤相对湿度在东北地区农业干旱监测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本文可为农业干旱监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根据 110余个表层土壤样品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和通用的土壤微量元素缺乏临界值指标,探讨了川西北草原土壤微量元素的供给能力以及与之有关的含量水平、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统计计算结果表明:川西北草原土壤有效硼和锰含量很低,硼、锰缺乏较为严重和普遍;有效锌含量不高,约有1/4的土壤供锌不足;有效铜和铁含量丰富,基本上不缺。  相似文献   

18.
荒漠地区农作物抗盐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盐渍土是荒漠地区的重要问题,它在绿洲农业、畜牧业、交通建设等方面都造成极大的危害.荒漠地区不仅有原生盐渍土,而且有随着荒漠的垦植、不当的灌溉造成的大片的次生盐渍土,仅甘肃而言就有二百多万亩.其中百分之八十分布在河西走廊地区,严重地危害着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荒漠地区干旱缺水,自然条件恶劣、生态平衡脆弱,在这类地区以水灌冲洗法为主开展治理工作将是不适宜的,而从农田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土壤盐分危害作物的机理,因地制宜的选择种植抗盐、耐盐作物,将是荒漠地区开发利用盐渍土的主要途径。本文尝试以张掖、民勤、酒泉等地实验统计的土壤盐分与小麦产量的数据为例,就土壤盐类危害作物的主要因素、单盐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盐类集合对作物的制约作用等问题进行数量分析,提出了优化利用策略期望有益于耐盐作物的选择和荒漠地区盐渍土的整治利用.  相似文献   

19.
长效硅钾肥特点、营养机理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我国不同钾矿资源贮量、不同钾肥特性的区别以及硅钾肥的营养机理,分析了长效硅钾肥具有肥效持久、富含多种营养等特性,阐明了长效硅钾马可改善品质、增强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的作用;并从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出发,阐明了长效硅钾肥的生产和施用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作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作物物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常气温升高会导致作物生长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从而造成作物产量下降,不利于农业发展。同时,作物物候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气候变化情况,对于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作物物候的研究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进步以及农业产量提高都极为关键。随着全球地表气温的持续升高,作物物候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引起科学家的关注。论文结合作物物候的主要研究方法,综述了中国近几十年来小麦、玉米、水稻以及棉花、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生育期变化特征以及主要的驱动因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在研究方法上,统计分析方法应用最为普遍,其他几种方法都需要与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使用。另外,作物机理模型模拟方法易于操作、可行性强,在物候研究中应用也比较多。遥感反演方法对作物生育期的特征规律要求较高,一般主要关注作物返青期。②整体上,小麦全生育期主要呈缩短趋势,而玉米和水稻全生育期以延长趋势为主。③作物物候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是气候变化和农业管理措施改变,其中,气候变化是主导驱动因子,对作物物候变化起决定作用,而调整农业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气候变化对作物生育期的不利影响。作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研究可以为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