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缪驰远  魏欣 《地理学报》2008,63(1):110-110
由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国际可持续发展杂志社、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共同主办的首届厦门国际城市环境论坛于2007年11月28-29日在厦门召开.除我国科研工作者外,还有来自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美国、英国、挪威、澳大利亚、德国、新西兰、菲律宾等国的城市环境研究、管理专家近100人.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中国的城市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理学报》2004,59(3):F002-F002
由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地理系统建模委员会(CMGS)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的国际地球信息科学与地理系统建模会议暨第五届北京国际地理信息系统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informatics and Modeling Geographica  相似文献   

3.
《山地学报》2012,(4):387
2012年5月11-13日,第一届重庆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地人居科学国际论坛(2012年)在重庆大学召开。会议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  相似文献   

4.
董巨峰 《地理学报》2008,63(1):109-109
"干旱、半干旱区环境演变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于2007年9月10-14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成功举办.会议由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国际地理联合会荒漠化与土地退化委员会(COMLAND)、中国第四纪研究会、中国地理学会等学术团体发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PAGES及中国科学院资助,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内蒙古阿拉善盟行署、南京大学协办.  相似文献   

5.
香山科学会议"中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学术讨论会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全胜  张雪芹 《地理研究》2005,24(3):487-487
2005年4月26~28日在北京召开了以“中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252次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由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HD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CNC—IGB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中国委员会(CNC—WCRP)、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DIVERSITAS)共同组织发起。会议共设有4个中心议题: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变化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战略。这次香山会议,得到了徐冠华院士、叶笃正院士和孙鸿烈院士的大力指导,得到了我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学者的积极响应,叶笃正院士、施雅风院士等60多位活跃在我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地理学报》1989,44(1):124-124
环境生命元素与健康国际学幕讨论会于1988年11月1-5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科学院主持,在英国监测与评价中心冲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台国环境规划署、欧洲共同体、硒碲发展协会、第三世界科学院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共同协助和支持下组织召开的。这是首次在我国举行的以环境与健康为主蕊的国际学术会议,着重于讨论环境中人体和动物生命有关元素及微量物质与健康的关系、交流当前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环境与空间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8月2日至4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会议由广东省地理学会和香港地理学会联合举办,广东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许学强教授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19,(4):65-65
2018年12月4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上海市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主办的2018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在华师大闵行校区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地理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Chang Chew Hung曾昭衡博士作为嘉宾,共计30余名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9.
国际安全研究的转向及对中国地缘安全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的地缘环境形势严峻,又恰逢中国崛起的特殊敏感时期,加强中国地缘安全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国际关系学中的国际安全研究理论、内容、尺度和视角四个维度转向的梳理,提出国际安全研究由经典现实主义安全研究向理性主义安全研究继而向建构主义安全研究的转向,由军事、政治领域为主向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的拓展,由国际层面向上延伸至国际体系和向下延伸至个人层面的层次的纵深,以及由安全的客观性向安全的主观性以及主体间性的属性的完善。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对中国地缘安全研究的启示,即中国地缘安全研究应实现研究理论的特色化,研究内容的宽泛化,研究尺度的层次化以及研究视角的"三维化",形成一种新的中国地缘安全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1994年8月9日至11日,在长春召开湿地环境与泥炭地利用国际讨论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国际泥炭学会第一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武汉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协办.同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赞助.来自日本、爱沙尼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芬兰、爱尔兰和美国等国外专家26人,国内来自科研、大专院校、煤炭部、各地环保部门和生产单位等专家80人,共计106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1.
丁尧清 《地理教学》2011,(12):35-36
2011年5月11—12日,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在广东省科学中心(位于广州大学城所在的小谷围岛内)举行。论坛由美国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SC)、华南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广州绿点青年环境教育中心主办,包括“基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结题会、综合实践活动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两个分会。  相似文献   

12.
毛曦  靳润成 《地理学报》2012,67(11):1565-1570
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天津市地理学会、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协办的"华北历史地理与中国社会变迁——2012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9月22-23日在天津师范大学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地理》2007,30(6):857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绿洲生态与荒漠环境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站协办的“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与环境协调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0月19-21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中国科学院刘昌明院士,汪集场院士与来自美国、加拿大、奥地利等外国专家、海外华人学者以及来自国内著名科研院所的水文、生态学专家5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李荣敖 《中国沙漠》1986,6(1):56-57
1986年3月10日至14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国际旱地退化与恢复经济学会议"。这次会议是由澳大利亚政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美国东西方中心发起,在英联邦秘书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等组织的支持下召开的。非洲、拉美、泰国、印度、中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十二个国际组织的一百四十九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2010年7月31日至8月1日,"自然地理学与环境变化"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CNC-IGBP & CNC-IHDP土地变化科学工作组: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全国高等院校综合自然地理教学研究会、全国生物地理教学研究会、全国土壤地理教学研究会等8个学术团体共同主办,由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研究室承办,河北省地理学会协办.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构建旅游城镇化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引力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实证分析2005—2019年中国西部旅游城镇化与人居环境的时空耦合协调性及驱动力。结果表明:(1)旅游城镇化与人居环境综合指数均值呈上升态势,旅游城镇化发展水平增速快于人居环境,但人居环境指数整体高于旅游城镇化。(2)旅游城镇化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度的中级协调区域居多,2017年以后演变为高级协调,耦合协调类型逐渐由旅游产业滞后型向同步发展型转变。(3)旅游城镇化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度空间趋势极不均衡,空间联系强度呈现出以宁夏–陕西–重庆–贵州为主轴的链状式空间关联格局。(4)耦合协调度差异是不同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旅游收入是主导性驱动,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根本性驱动,A级景区数量是原生性驱动,其中国际旅游收入与A级景区的交互影响作用解释力最强。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8月26-30日,"第二届国际政治地理学研讨会:移民与边界"在云南昆明举行。会议由云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全球化中边界项目(Borders in Globalization,BIG)联合主办,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和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承办,中国地理学会、国际地理联合会、云南省地理学会、边界研究学会协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大道院士担任大会主席,云  相似文献   

18.
第十四届海峡两岸三地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7月12日至14日在云南省昆明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省地理学会、云南省生态学会、中国地理学会跨境流域与区域合作研究组等单位承办,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地理学系、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协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资源—环境—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12年4月9日-10日,“高低纬/陆海气相互作用的地质历史记录与现代观测”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过去全球变化工作组,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黄土专业委员会、干旱区环境专业委员会、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由福建师范大学和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承办.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中心和兰州大学地理系承办的“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18日至22日在兰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长期从事于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的专家、学者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同时也是1991年将要在我国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