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国达 《地质论评》1949,14(Z1):67-69
中国南部之泥盆纪海侵,在下泥盆纪时,似犹未大片淹及粤境。中上泥盆纪时,向所知者,亦仅在省境西南部及北部有深海相或浅海相地层之存在。民国十六年,两广地质调查所成立之初,诸先辈在花县赤泥圩附近,曾有志留纪地层之绘述,今春笔者偕中山大学地质系同学黄国贤等数人,前往查勘,曾在其处采得上泥盆纪化石数种,因知该地层之时代,实系(或至少有一部分)应属泥盆纪之产物。  相似文献   

2.
关于半河系     
王钰 《地质论评》1945,10(Z1):1-8
民国二十一年常隆庆调查川南金佛山附近地质时,曾将该处下古生代地层分为四部,即:灯影系、厚三百五十公尺;半河系,厚一百八十五公尺;宜昌系,厚一百公尺;艾家山系,厚三百一十公尺。灯影系中未见化石。半河系中,据常君个人大略鉴定,云有:Billingsella of.coldradoensis,B.sp.,Stra  相似文献   

3.
李树勋 《地质论评》1948,13(Z1):151-152
民国三十二年秋作者在甘肃武威南调查地质时,于其南七十余里之茂藏寺附近,发现一变质花岗岩体,走向大致东西,向南倾斜,其上覆有南山系上部岩层,韦宪期之臭牛沟系亦时常与其直接接触,均呈角度不整合,因系初次发现,且具重大意义,愿将所见剖见自古而新列左,并加申述,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4.
(一)绪言云南宣威附近地质,在民国二十七年十二月曾经王竹泉毕庆昌二氏调查,著有“云南宣威附近煤田地质”一文,载地质汇报第三十三号。著者等于民国二十九年七月奉叙昆铁路沿线探矿工程处之命,分别调查曲靖至宣威及宣威至威宁间以东地质矿产。同年九月二十六日会于宣威县城,以附近地质构造极为复杂,甚  相似文献   

5.
杨锺健 《地质论评》1948,13(Z2):199-202
十年以来,因人为及事实困难,关于脊椎动物化石之野外采集,久无惊人发见。去年(三十六年)五月,中国石油公司甘青分公司探勘处苗庆祥先生,在该处处长孙健初先生指导下工作,于甘肃永登县海石湾附近,发见脊椎动物化石。孙先生立认识其重要性,于秋间亲同苗先生再往该地采集,又得化石多块,此项化石由该处设法运到南  相似文献   

6.
甘肃武威臭牛沟地质剖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勋 《地质论评》1946,11(Z2):207-214
绪言臭牛沟系代表甘肃之韦宪期,在中国地层学上占一重要位置。此为袁复礼氏所命名称。袁氏于民国十二年发现臭牛沟地方富产化石,珍获良多,惜报告末付印,难窥其详,民国三十  相似文献   

7.
关于龙马溪页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壹、龙马页岩改称龙马溪页岩民国十三年李四光在鄂西调查,所见新滩系地层共厚600公尺。其底部页岩32公尺,色黑质坚,富含笔石,与其上地层之岩性迴异。李氏主张别为一系,名之曰龙马页岩(3,页373)  相似文献   

8.
侯德封  楊敬之 《地质论评》1939,4(6):469-474
民国二十八年夏著者等自重庆出發,溯嘉陵江北上,经合川、武勝、南充至南部。沿途見含沙金之黄色土礫石層,自武勝之烈而溪起,向北存在漸多,皆沿現今河谷附近兩岸分佈。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7,(1)
广西平果铝赤泥堆场在生产氧化铝时会产生碱性比较高的赤泥淋滤液,同时也会产生硫酸盐、氟化物、铝等污染物。赤泥淋虑液下渗到地下水污染比较敏感的岩溶区会对地下水岩溶含水层造成污染。运用GMS软件模拟赤泥淋滤液在岩溶含水系统的运移情况,找出污染物的运移规律、来预测赤泥堆场的建设对地下含水层的污染,确定污染物的范围和浓度的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堆场离南部的岩溶管道有一定的距离,下渗的赤泥淋滤液不能很快的流入岩溶管道中,污染物主要是在裂隙和孔隙的岩体介质中运移,主要以分子扩散的形式运动,运动的速度十分缓慢。污染晕大致呈圆形向四周扩散,30 a后扩散带向东北向扩散的最远距离才645 m,堆场的建设不会对附近的岩溶含水层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0.
张久文 《安徽地质》2010,20(3):213-215
某水库紧靠京沪铁路和国道,为中型水库,地理位置较为重要。该水库自建成蓄水以来,在桩号0+650附近,下游平台坝基测压管水位高出理论值2~3m,出现高水位异常,且长期不下,直接危及坝体安全。为分析该处水位异常的原因,采用综合工程物探的方法,对该处坝基及其下游平台、滩地,进行渗漏状况探测,查明了该处水位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尹赞勋  王尚文 《地质论评》1948,13(Z2):264-264
民国三十六年春王尚文等在玉门县西哈拉子沟黄灰色砂质页岩中发现笔石多种。秋间尹赞勋等再往该地逐层搜索,共得八层。又在积阴功台附近之灰绿色页岩中采得笔石碎片若干。经尹赞勋将二处化石之一小部分携京,与穆恩之鉴定,知前一处者为中志留纪初期之物,  相似文献   

12.
裴文中 《地质论评》1946,11(Z3):399-400
中国猿人制作及使用之石器,至民国二十年之时,始行发见。其后历年所发见之石器甚多,民国二十四年以前之采集品,曾由著者及法国史前学家步日耶(H.Bhouil)共同研究,写为专文,于民国二十六年时,准备出版。惟民国二十五年至二  相似文献   

13.
王德滋 《地质论评》1958,18(2):87-98
镇江系江苏省的重要都市之一,居临长江南岸。解放后,笔者因历年指导教学实习之便,曾数度至该处进行火成岩实习,对于该地火成岩之类型、岩相分布以及火成岩所造成之接触变质作用均作过详细观察,积累了不少资料。镇江虽然水陆交通便利,但其郊区地质过去研究得很少。1927年叶良辅、喻德渊二教授曾系统研究宁镇山脉之火成岩,著有“南  相似文献   

14.
方鸿慈 《地质论评》1948,13(Z2):231-238
在水量缺乏水质恶劣之华北地带,唯济南得天独厚,泉水最多,水质甘洌,故夙有泉都之称,自古以来早已脍炙人口,史实记载屡见不鲜。惟於其地下水之调查及其湧泉机构之判断,尚缺详确之报告。笔者於民国三十三年十月得将济南市内及附近之地下水赋存状态作实地调查,据此更将其湧泉之生成机构获得较详之判断,此篇即该次调查所得之结果也。本文完成后,复经阮维周先生予以批阅修改,受益匪浅,谨此志谢。  相似文献   

15.
张尔道 《地质论评》1944,9(Z2):229-230
著者於民国二十九年夏调查陇南秦岭西叚地质,由其野外观察材料草成此文,共分四段:(一)绪言——龙山运动一名之源起及作者调查该区时所见第三纪红层与其盆地四周较古岩层变动之情形,作者并用‘贵德系’一名代表第三纪红层全部。  相似文献   

16.
岩组分析实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嘉荫 《地质论评》1943,8(Z1):107-114
附图一版前於民国二十九年,曾以岩组分析方法,作一概述(1)以无适当材料,未能付诸实行,迟迄於今,已经两年。本年五月底,奉命赴湖南,随张寿常邓玉书两先生观察湘南系之山字型  相似文献   

17.
水泥系结合料稳定赤泥应用于公路工程是消纳大宗工业固体废料赤泥的新技术路向。目前,路用稳定赤泥耐久性能的研究滞后于工程实践,为对此研究,进行稳定剂配比研究、干湿循环与冻融循环试验和微观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石灰和磷石膏结合料稳定赤泥的标准强度最小为3.6 MPa,可满足路面稳定基层承载标准,且5级循环后试样质量损失趋于稳定。磷石膏比例由8%减小到2%,5级干湿循环后强度降低至1.69~3.69 MPa,强度损失率(BDR/%)达到35.1% ~85.4%,5级冻融循环后强度降低至2.63~3.70 MPa,强度损失率(BDR/%)达到54.82% ~79.79%,表明硫激发耦合效应的磷石膏掺量不宜超过赤泥用量的2%。此外,压汞试验研究揭示干湿与冻融循环导致试样大孔隙(直径>0.1 μm)占比增加,并与强度呈显著负相关。综合承载性能与耐久性能试验,使用稳定赤泥替代公路道面水稳材料是可行的,最优配比为赤泥︰水泥︰石灰︰磷石膏=100︰8︰2︰2。基于循环强度衰减特征,工程实践中施工期限制、早期养护质量等至关重要,且应严格控制稳定赤泥中的磷石膏掺量。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热水圩地热田90℃以上的高温温泉指示该地热田具备良好的地热地质条件,是潜在的干热岩勘查有利地段。为合理评价热水圩干热岩的储层温度与勘查开发前景,对汝城地区热水圩地热田的深部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和重磁电震地球物理特征、地温场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自深至浅揭示热水圩地热田深部热结构,探讨干热岩形成的热源机制与地球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1)利用SiO2地热温标估算的热水圩地热田深部热储温度为79.4~143.9℃;(2)热水圩附近中棚岩体、鱼王岩体等花岗岩体平均生热率为7.07~8.44μW/m3,明显大于中国大陆主要地质构造单元的地壳平均生热率;(3)重磁特征反映出热水圩地区岩石圈厚度相对较薄,大地电磁与地震波速解释的区域内壳内高导低速体与深大断裂带相吻合,指示这些深大断裂有可能构成深部热物质上侵的通道。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湖南省热水圩地热田干热岩的成因模式:太平洋板块俯冲与回撤,导致板块前缘形成强烈的热扰动,造成软流圈的隆起和幔源热物质的上侵,形成相对较高的幔源热源;生热率较高的花岗岩体与铀矿体放射性产热形成了良好的地壳热源;深大断裂构成深部热物质上侵的通道,同时为浅部干热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拜耳法赤泥矿物成分特殊,力学性能较差,平果铝赤泥堆场利用拜耳法赤泥筑坝在国内尚属首次。通过对拜耳法赤泥颗分情况、矿物及化学组成、物理力学特性等进行试验研究,认为赤泥中Fe2O3含量较高、粒径较细且属于级配不良的土;结合平果铝赤泥堆场目前的运行情况,分析了赤泥堆场目前运行时存在的排水系统、赤泥固结等几个问题,指出了赤泥堆场堆存后期有可能由于赤泥排水缓慢而导致堆场底部赤泥长期被水浸泡,从而对堆场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学清 《地质论评》1947,12(Z1):139-144
农历正月二十七日,为章爱存老师七旬寿辰,地质论评特出专刊以资纪念。著者忝列门墙,平素对章师之道德文章,极为敬佩。溯民国二年,著者初进地质研究所?时,第一学期章师教授矿物学一科,时隔三十馀年,矿物学之在中国,未见发达;固因研究材料缺乏,与设备欠周,而矿物学无专系之设立,以造专门人材是为主要原因。今草拟‘设立矿物学系’一文,以纪念章师接著者以矿物学之智识,并以祝章师之寿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