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根据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岩石化验分析资料,采用一元-多元线性回归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储集层参数与测井响应的对应关系,建立起地区性的经验参数和经验公式,形成测井分析的最基本方法;完成测井识别油气,评价储层的任务中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东河储层敏感性参数与测井的响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岩心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和提取塔中“东河砂岩”储层的11个主要敏感性参数,同时利用常规测井方法可获得的岩石骨架。泥质含量。粘土矿物和物性参数等敏感性参数。然后在油田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储层敏感性与测井资料的解释模型。对实际井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由测井解释得到的储层敏感性结合与研究区的敏感性流动实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从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划分、储层参数表征、流体性质判别到数学方法的应用等4个方面,系统总结厘定了国内外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的方法技术,通过对比分析各种评价方法可知:根据一定的数学算法,综合利用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不仅能很好地识别储层类型,而且能实现对储层参数的半定量、定量计算评价。利用常规测井和测井新技术资料(电测井和声波测井)计算出缝洞储层的各项物性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常规测井、核磁共振测井和偶极横波测井能进一步判别出流体性质。通过与岩心分析结果比较,该储层参数计算方法不仅有效,而且简单可行。数学算法和测井新技术资料在复杂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能解决复杂碳酸盐岩储层的计算评价问题。以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流体性质为切入点,结合各种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借助数学算法,准确地识别储层类型与判别流体性质,并精确求解碳酸盐岩储层特别是缝洞储层的物性参数,将是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的重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OLT油田主力油藏目前含水率80%以上,为了制定科学的开发调整方案,需要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笔者以该油田实际岩心资料、地质资料、生产资料和测井资料为基础,运用灰色系统精细评价技术,对储层岩性、物性以及含油性进行评价。研究中,根据关键井的岩心、地质、试油和动态资料与对应的测井资料相匹配,建立起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灰色评价标准;对非取心井,先计算储层地质参数,再利用上述灰色评价标准进行测井资料综合解释,从而研究了工区的岩性、储集层物性、含油性纵向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为油田的下步开发方案的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结出的储层灰色评价参数和标准对相邻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岩石化验分析资料,采用一元—多元线性回归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储集层参数与测井响应的对应关系,建立起地区性的经验参数和经验公式,形成测井分析的最基本方法。完成测井识别油气、评价储层的任务中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分散型天然气水合物对储层的物性影响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水合物以不同的赋存形态存在于温压条件适合的海底沉积物及永久冻土带中。目前对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以地震方法为主,而随着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工作的不断开展,地球物理测井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测井通过不同的方法采集储集层的地球物理参数,由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对储层物性的特殊影响,在利用测井方法评价储集层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才能获得准确的储层参数。本文详细阐述了由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对地层的声学、电学及密度特性的影响及其在利用这些参数评价储层时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成像测井对于评价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有很好的效果,但成本较高。在分析成像提取的缝、洞发育参数与常规测井各响应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常规测井响应与缝、洞发育的相关程度。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以常规测井响应计算缝洞发育参数——裂缝密度、裂缝视孔隙度、溶孔密度和面孔率方程。对回归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与地层的实际情况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油田开发阶段储层参数精细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胜索油田为例,详尽论述了油田开发阶段储层参数精细评价的思路和方向,包括测井资料预处理与标准化、不同开发时期储层四性参数变化分析、测井解释模型建立及参数求取、储层参数模糊评价。开发阶段应通过储层四性分析,利用生产测试资料和神经网络方法建立测井解释模型及处理,能有效提高解释度。精细处理结果及模糊数学方法的应用,准确地定量表征了储层的优劣,在油田剩余油挖潜中产生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碳酸盐岩、火成岩等复杂性油气藏具有岩性、孔隙空间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单纯用常规测井技术很难对这些油气藏进行准确评价,必须借助于成像测井等新技术资料。成像测井不仅能直观地显示各种裂缝、溶洞等地质特征,而且还能定量计算裂缝的各种参数,以及研究孔隙结构。这里详细介绍了成像测井新技术裂缝识别、储层划分、裂缝参数计算、孔洞频谱分析等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描述了车古20潜山碳酸盐岩储集层的裂缝,以及溶蚀孔洞发育特征,识别出了此潜山的储层,还结合其它资料,得出了该潜山油气藏的储层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借助葵花岛构造油藏描述的实际资料,较详细地叙述测井资料与地质,测试资料紧密结合,通过对四性特征分析,建立测井解释模型和各种解释图版,并建立起适合研究区不同储层的划分有效厚度的物性,电性标准,在储层渗透率计算方面采用先进的神经网络技术。从测井角度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精细描述,综合解释出油,气,水层,为储量计算和储层评价提供可靠的物性参数。  相似文献   

11.
<正>In recent years,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constantly i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Lungudong region of the Tarim Basin.However,progress has been slow in the evaluation of its main oil-producing horizons-the Ordovician carbonate reservoir beds.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es and on the various data such as drilling,geology and oil test,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of each single-well imaging and conventional logging data,and through analysis and comparison,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in imaging and conventional logging for four types of carbonate reservoir beds in this region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Calculation formulas for four reservoir bed parameters,i. e.shale content,porosity,permeability and oil saturation in this region are proposed;and reservoir beds in this region ar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Ⅰ,ⅡandⅢ) by combining oil test data and logging data,The lower limits of the effective porosity of reservoir beds and the fracture porosity of effective reservoir beds are determined as 1.8%and 0.04%,respectively.The physical property parameters are calculated by conventional logging curves,and the most advantageous areas for reservoir development are predicted comprehensively.On the plane,the high-value zones of reservoir bed parameter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N-S-trending strike-slip fault,the Sangtamu fault horst zone and near the LG38 well area;vertically,the reservoir bed parameters of the Yijianfang Formation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Yingshan and Lianglitage formations.  相似文献   

12.
笔者针对碳酸盐岩储层勘探开发面临的储层预测与流体识别难度大的问题,基于岩石物理理论,提出了一种对碳酸盐岩含气储层进行定量解释的方法:首先,综合碳酸盐岩地质和测井信息,以岩石物理理论为依据,实现了适用的碳酸盐岩岩石物理模型的构建;然后基于岩石物理模型优选出对孔隙度、含气饱和度较为敏感的参数λρμρ,构建能够反映储层孔隙度与含气饱和度的碳酸盐岩岩石物理模版;最后,将岩石物理模版与工区反演提取的参数相结合,确定储层分布范围,并对储层范围内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数值进行了定量解释。实例分析表明,基于该模版定量解释得到的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与实际地层孔隙度及产气结果基本一致,经验证碳酸盐岩岩石物理模版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储层特征描述是以石油地质学为理论基础,应用地质、物探、测井、测试等多方面信息和多种数学方法,以数据库为支柱,以计算机为手段,对油藏进行四维定量化研究并进行可视化显示、表征及预测。面向对象分析的关键是识别出问题域内的对象,并分析它们相互间的关系,最终建立起问题域的简洁、精确、可理解的正确模型。以测井资料为主的储层描述,把测井数据抽象为测井类,按测井数据源的类型又把测井类派生为常规测井类、特殊测井类和成像测井类。测井类的测井曲线具有相同的头数据文件类。对储层特征结构、测井信息的派生结构进行了相应的定义,并对测井曲线对象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尤罗勃钦油田储层评价与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俄罗斯测井系列的测井曲线,系统评价了尤罗勃钦油田的碳酸盐岩储层。在对岩心分析和岩性、电性、物性和含油性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了该油田储层测井响应,针对该区碳酸盐岩储层双重孔隙介质的特点,建立了识别储层类型、裂缝性质等测井评价参数。据此把储层分为基岩型、微裂缝型和大裂缝型3大类。裂缝型储层发育方向在平面上是北东-南西向和北西-南东向,分别与尤罗勃钦组、多尔戈克金组、库尤姆宾组中白云岩分布和古潜山构造高部位方向一致;纵向上裂缝和大裂缝储层发育段厚度一般在距剥蚀面以下0~100 m左右,与白云岩溶蚀带发育一致。裂缝和大裂缝型储层发育段控制了油气井分布,但裂缝型储层分布仍极不均匀。油气分布主要受储层岩性和其在古潜山的构造位置控制:尤罗勃钦组岩性较单一并处在古潜山构造高部位,油井产量高;多尔戈克金组发育泥岩、泥质白云岩和白云岩互层,虽构造部位较高,但有的井出油,有的井出水,产油量也不高;库尤姆宾组虽岩性单一但构造部位不佳,油气产量也较低。  相似文献   

15.
墨西哥是世界主要产油国之一,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广泛.储层是形成大型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关键因素,EPC区块位于Tampico盆地,白垩系的海相碳酸盐岩是其主要的含油气储层.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地震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EPC区块白垩系的主要储层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岩心和薄片资料,确定区域地层的岩石学特征,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准确预测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对于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碳酸盐岩储层裂缝与溶孔广泛发育,基于经验公式从测井曲线预测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具有较大误差。以中东某碳酸盐岩油藏为研究对象,选取914块取心井岩心,测定孔隙度与渗透率,利用随机森林(RF)、K-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4种不同机器学习方法,通过测井数据进行孔隙度与渗透率预测,优化机器学习参数,筛选出适用于碳酸盐岩油藏的测井孔隙度与渗透率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4种机器学习方法预测储层孔隙度结果差异不大,通过调整输入参数种类,可进一步提高孔隙度与渗透率预测效果,当以补偿中子(NPHI)、岩性密度(RHOB)和声波时差(DT)3种测井参数数据作为输入时,基于LSTM的储层孔隙度预测精度最高,孔隙度预测结果均方根误差(RMSE)为4.536 2;由于碳酸盐岩储层的强非均质性,基于机器学习的测井储层渗透率预测效果较差,相对而言,仅以NPHI作为机器学习输入参数时,基于RF的储层渗透率预测精度最高,渗透率预测结果的RMSE为45.882 3。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集体类型及划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储集体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常规测井定量解释带来了很大困难。此类油藏储集体类型的划分和识别对油田开发极为重要。根据6口关键井的电成像测井(FMI)和岩心样品特征,将塔河碳酸盐岩储集体划分为未充填洞穴型、垮塌充填洞穴型、机械充填洞穴型和裂缝型4类。依据其中5口井的常规测井响应和4类储集体划分结果,选用GR、RD、RS、K3(深浅侧向电阻率倒数差的绝对值)、AC、DEN和CNL共7种测井信息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学习样本,经学习训练建立了储层划分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检验井对比,说明基于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常规测井的多参数约束,可以判断岩溶型储集体类型。经本次研究,初步形成了储集体半定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针对控制碳酸盐岩油藏单井产能主要地质因素研究还较少。本文以哈萨克斯坦北特鲁瓦油田KT-I油层组为例,基于岩芯分析、测井解释成果、储层微观表征与生产动态分析等资料,宏观上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以及微观上从储层岩性、储层类型、物性、有效厚度等两方面对单井产能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单井产能主要受孔隙体积、渗透率与储层有效厚度的直接影响,而孔隙体积及孔隙空间类型受岩性、沉积微相与成岩相控制。在碳酸盐岩中,裂缝的发育可极大程度地改善孔隙连通性,从而增加渗透率,而其发育受断裂作用与构造变形及成岩作用、岩性控制。研究各种地质因素对碳酸盐岩单井产能的控制作用,可为制定初次油气开发方案提供有效的指导,为调整开发方案和老区扩边勘探、滚动开发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