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19太阳周内6.5年中的1119个≥2-级太阳耀斑,相对于木星和金星的日面经度观测分布为Pj(L)和Pv(L).五种理论分布假设为:(1)均匀随机分布;(2)均匀随机十横向潮汐力分布;(3)均匀随机十竖向潮汐力分布;(4)均匀随机十潮汐力模量分布;(5)均匀随机十横向潮汐力和竖向潮汐力分布.观测和理论分布的X2拟合优度检验表明:在较严格的显著性水平上(α<0.01),五种理论分布假设都能接受;但到α≈0.35(木星)和α≈0.175(金星);则拒绝第1种假设,而应接受第2-5种假设,尤以第5种理论分布假设为佳.Pj和Pv中难于避免许多重要干扰但仍可检测出.所以,行星潮汐影响太阳因素;故其中,可检测的行星潮汐成分只能较小;活动,仍是种显著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李小聪  Wegner  R 《天体物理学报》1995,15(4):313-322
本文讨论BLO0716+714中观测到的光学和射电快速变化(IDV)的相关性及可能的解释。详细的分析表明,这种相关性有三个特点:(1)光学变化和5GHz射电变化呈反相关,即光学极大和5GHz射电极小相对应,反之亦然;(2)光学变化和射电频谱指数α5^8.3的变化相关,具体地说,光学的增强和极大都与射电频谱反转频率向高频的位移有关;(3)光学和射电都有 ̄1天的准周期变化,特别是射电频谱指数α5^8.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利用上海和SHEVE组成的VLBI网做南天区5GHzVLBI普查的过程中,对致密射电源0106+013的视超光速运动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1)分量1最有可能是核;(2)原视超光速喷流分量仍以0.2mas/yr的自行速度向外运动;(3)发现一个新分量的爆发,新分量也是视超光速的,自行速度为0.18mas/yr;(4)喷流在大约5mas处有较明显的弯曲,然后趋于与VLA喷流的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4.
天象观测     
天象观测一九九七年五月天象月初,太阳的视赤纬为+15'01'.3;月末,太阳的视赤纬为+21“53’.2。本月太阳由白羊座运行至金牛座。5日19时19分立夏,太阳的黄经为45”。21日8时18分小满,太阳的黄经为60”。月亮过近地点、远地点的时间分别...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1993-10-02 0739.5-0745.0UT在2.840GHz-2.545GHz观测到的一次太阳射射电爆发事件,证认了这次爆发的一部分是微波类Ⅲ型爆发。计算结果表明,这次Ⅲ型爆发是由速度为1.0×10^8m/s的相对论性电子束所引起的,产生电子束的源区背景温度为T-3×10^7K,射电爆发亮温度Tb=10612K,爆发源区的悄度L-3.4×10^2km。  相似文献   

6.
大气对地球自转参数(ERP)的高频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伯全  郑大伟 《天文学报》1996,37(2):113-123
本文采用1983—1992年期间由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观测和归算的地球自转参数(ERP)序列,以及由全球气象资料归算的大气角动量(AAM)序列,分析和研究了大气对地球自转参数的日长变化(LOD)和极移(x和y)在一个月时间尺度以内的高频激发作用,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大气对LOD分量高频潮汐的估计值存在着影响,但是,潮汐形变参数k/c随时间和频率的变化却是受非大气因素的扰动引起的.2.大气可以解释30天以下LOD非潮汐的大部分变化.3.极移分量30天以内的高频变化也主要由大气激发.x分量与大气的相关性要强于y分量,而且更为稳定,主要表现为平均时间尺度约为27天的波动,大气对这个波动的贡献可达70%.  相似文献   

7.
刘庆忠  杭恒荣 《天文学报》1997,38(4):434-440
对XPer新发射相连续四年的光学光谱和近红外光度监测结果,XPer近两年的变化不同寻常,主要表现以下两点:(1)尽管它的光学光度V星等只恢复至失去气壳前的亮度,但Ha发射线等值宽度和近红外,J,H和K光度地超过了历史记录的最大值,分别达到了16.34A和5.3^m,5.3^m和5.1^m,表明XPer新发射相气南的密度和尺度较都大,(2)我们首次观测到XPer近红外光度和Hα发射线等值宽度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经典造父变星的银河系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紫 《天体物理学报》1999,19(3):272-280
利用视向速度资料和依巴谷星表的自行资料,研究了经典造父变星的银河系运动学问题。采用Ogorodnikov-Milne三维运动学模型,获得银河系旋转速度V0=240.5±10.2km/s(取太阳至银心距离为8.5kpc)。同时发现,在太阳附近沿银河系旋转方向存在一种收缩运动,其值(δVθ/δθ)/R=-2.60±1.07km s^-1kpc^-1。本分析了产生这种收缩运动的原因。另外,得出太阳运动  相似文献   

9.
天象观测     
天象观测一九九六年五月天象(上图)月初,太阳的视赤纬为十15”05’.8;月末,太阳的视赤纬为十21”55’.3。本月太阳白白羊座运行至金牛座。5日13时26分立夏,太阳的黄经为45’。ZI日2时23分小满,太阳的黄经为60o。.4月亮过近地点、远地...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有五种误差会影响LAMOST工程光纤定位:(1)光纤的机械定位误差;(2)输入星表与导星星表的误差;(3)焦面坐标系与理想坐标系的转换误差;(4)较差大气折射对观测目标的影响;(5)导星的跟踪误差。并提出在LAMOST工程中有关天体测量的三个研究课题:(1)星表系统差的研究,以提供适合LAMOST使用的导星星表和输入星表;(2)望远镜光学系统畸变的研究以及焦面坐标与理想坐标间关系的确定,提出用国内外观测资料,建立5°×5°的几个标准天区;(3)从现有的光学图象和测光资料中给出LAMOST输入星表中星象的类别,如双星、聚星、变星、星系等。建议LAMOST工程中采用GSC-Ⅱ作为导星星表,而输入星表的精度应好于0.54”。  相似文献   

11.
扼要介绍解决不规则地形条件下LF地波传播问题的积分方程法及其存在问题的诸方面.根据导出方程的基本假设,定性地分析了积分方程应用于地形复杂的山区时会迁到的困难;然后将在秦岭山区实测的地波传播时廷与由积分方程法算得的相应时廷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地形沿传播方向(纵向)和垂直于传播方向(横向)的起伏均很急剧的情况下,实测值和计算值偏离很大,相对偏差多数>50%,从实验和计算比较说明积分方程法只能用于地波路径的横向地形基本均匀,而纵向地形起伏坡度不超过20°的不规则地面.文章最后根据实测数据,提出了将山区对地波二次相位因子的影响可以分为路径的山区地形平均影响和接收点附近地形局部影响之和的新概念,并给出了计算局部地形影响的简单方法.用此法得到5个观测点的时延计算值与实测值之差多数<0.2μs.  相似文献   

12.
地球自转变化非潮汐项的冰期后地壳反弹解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志根 《天文学报》1996,37(3):313-319
本文采用地球上四个最大的冰帽参数,计算了冰帽的融化对地球转动惯量的影响.根据冰期后地壳反弹理论,由现代天体测量空间技术观测资料分析得到的地球自转变化非潮汐项,估计给出了基于1066B地球模型的下地幔粘性系数为1.35×10(22)≥V(LM)≤1.91×10(22)Pas.结果表明,用冰期后的地壳反弹理论和上述的地球下地幔粘性系数基本可以解释现代空间技术观测得到的地球自转变化中的非潮汐项.  相似文献   

13.
王华宁 《天文学进展》1996,14(3):304-311
扼要地介绍了色球和日冕加热问题的研究历史。随着空间太阳观测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到色球和日冕加热机制主要与MHD过程有关。因此,在本文中着重介绍四种MHD色球和日冕加热机制:(1)阿尔芬波;(2)MHD波动;(3)场向电流;(4)磁重联。由于这四种加热机制的有效性都需要通过高分辨率观测来判定,所以空间太阳  相似文献   

14.
从ROSAT PSPC观测数据中我国发现了与PSR0355+54相关联的脉冲星X射线喷流存在的证据。这是一个与脉冲星自行方向相反的长度为12′的近似线性的辐射特征。假设喷流具有PSR0355+54相同的距离和星际吸收,而其能谱是谱指数为-0.5的幂律谱,可导出喷流的光度为2.48±0.83×10^24J/S。喷流中的平均磁场约为7.9×10^-9T,典型的电子能量为2.1×10^7MeV。  相似文献   

15.
郑兴武 《天文学报》1996,37(4):387-395
利用甚长基线干涉仪,在1665MHz频率上,观测超致密氢II区G45.07+0.13的左右圆偏振羟基(OH)分子脉泽辐射.利用多条纹率成图方法,获得了这个区域20mas相对位置精度的脉泽结构图.除两个弱子源以外,所有脉泽子源都位于彗状结构氢II区“彗头”的前沿.脉泽团离致密氢II区中心投影距离为0".4.在完全饱和辐射的假设下,估计脉泽活动区具有氢分子数密度约为4.5×108(H2)cm-3.在脉泽源中,发现一对Zeeman对,从它们的LSR速度差,导出脉泽区的磁场约为3mG,方向为远离地球方向.在致密氢II区G45.07+0.13彗头附近的脉泽团的直径为6×1016cm.这与G34.03+0.2的观测结果很类似.这给解释彗状结构的氢II区的各种模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观测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6.
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的跟踪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是一架反射Schmidt望远镜.它固定地斜卧在地面上,主光轴在子午面内南端高起与地面成25°角.观测天区-10°δ+90°,天体经过子午圈前后观测1.5小时.有三种跟踪运动:改正板在地平式机架上绕高度轴和方位轴的转动以及焦面的转动.这些运动都没有盲区.本文导出了全部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公式.对上述天区和观测时间作了计算,高度角的最大变化仅0.34°,重力变化引起的变形极小,改正板方位角和焦面的转动速度小于或等于周日运动速度,且转动相当均匀.发现并证明了当中心天体的赤纬δ=90°--A=+24.6°(A为光轴倾角,为观测点的地理纬度)时,焦面的转动恒等于零.这些研究表明LAMOST的装置在跟踪运动和重力变形方面有一系列重要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1987年9月23日的8.6毫米波段射电日食观测资料,计算了太阳射电的径向亮温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8.6毫米波段太阳径向亮温度分布呈临边增亮;增亮幅度相对于日面中心部分为5.1%,中国部分也存在着增亮的征兆;日食当天8.6毫米波段太阳射电辐射的剖流量为2346S、f、U;食甚时的剩余流量约为12.5%,掩食半径为1.014光学太阳半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BLO0716+714中观测到的光学和射电快速变化(IDV)的相关性及可能的解释。详细的分析表明,这种相关性有三个特点:(1)光学变化和5GHz射电变化呈反相关,即光学极大和5GHz射电极小相对应,反之亦然;(2)光学变化和射电频谱指数α_5 ̄(8.3)的变化相关,具体他说,光学的增强和极大都与射电频谱反转频率向高频的位移有关;(3)光学和射电都有~1天的准周期变化,特别是射电频谱指数α85·3的变化维持了大约7个准周期。上述相关的光学和射电快速变化可以在相对论喷流的框架下作出解释。作者提出,这类现象可能与激波在磁约束的准周期振荡的相对论喷流中的传播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一个小质量恒星形成区的物理和动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VLA的观测,我们在猎户座分子云区,发现了11个小质量分子云浓度核。它们的平均有效半径为0.03pc,平均质量为3.5M⊙,分布在呈丝状母云南北走向的轴线上,在浓核区3'的范围内,测到有5kms^-1pc^-1的速度梯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这个核区的慢速转旋。根据我们的NH3(1,1)的观测资料,并与尘埃的毫米波连续辐射和红外辐射比较,我们认为这个区域的大部浓核是还没有星核的年轻分子云核,正处于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与非绝热性有关的辐射损失和对流转移对太阳p模振动的影响.在非绝热情况下,p模的本征频率增加了虚部σ(1)i和σ(2)i.本文试图探讨一种渐进方法研究非绝热效应对太阳p模振动的影响.在渐进近似失效的太阳外大气层,利用表面相移的相关关系给出了非绝热振动方程的严格解.对低、中间频率的振动模,通过渐进解和表面解在外大气层的拟合,得到表面相移只是频率的函数.与绝热振动相比,考虑非绝热效应有可能改善太阳5分钟振动的理论频率和观测频率之间存在的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