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出发,用微扰法得出等温有磁薄吸积盘径向脉动不稳定性的色散方程,详细讨论了磁场、径向粘滞力和因果性修正的α型粘滞对吸积盘不稳定性的影响.我们的结论是:磁场是一种在全盘区域起作用的非稳因素,它能影响粘滞模式的不稳定性和两种声波模式(O-mode和Ⅰ-mode)的增长率.径向粘滞力是一种在全盘区域起作用的致稳因素,它主要影响两种声波模式的不稳定性.α型粘滞的因果性修正主要在盘内区起作用,它对吸积盘的不稳定性影响较为复杂:对粘滞模式和无磁盘的Ⅰ-mode,它表现为致稳因素,而对O-mode和有磁盘的两种声波模式,则表现为非稳因素.  相似文献   

2.
含粘滞性弱磁化吸积盘的轴对称脉动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一种含扩散型粘滞的弱磁化等温吸积盘模型,在此模型中研究了扩散型粘滞、垂向磁场Bz和环向磁场B对轴对称脉动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轴对称扰动,一般情况下盘内存在四种轴对称振荡模式.其中二种模式是脉动不稳定的,粘滞和磁场对它们表现为非稳因素;而另外二种模式是稳定的,粘滞和磁场对它们表现为致稳因素.此外我们还注意到,Bz和B主要影响近轴向的脉动不稳定性,扩散型弱粘滞主要影响径向脉动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在吸积盘内由于吸积物质的径向运动,盘内物质间沿径向的粘滞力将会对盘的性质产生一定影响.本文计算了等温吸积盘中(考虑径向粘滞力)的不稳定性问题,对所求得的色散方程的分析表明,径向粘滞力将使吸积盘趋向稳定。本文还对径向粘滞力对盘的稳定性的影响作了物理解释,并发现径向粘滞力的引入不会引入新的稳定或不稳定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吸积盘内由于吸积物质的径向运动,盘内物质间沿径向的粘滞力将会对盘的性质产生一定影响。本计算了等温吸积盘中(考虑径向粘滞力)的不稳定性问题,对所求得的色散方程的分析表明,径向粘滞力将使吸积盘趋向稳定。本还对径向粘滞力对盘的稳定性的影响作了物理解释,并发现径向粘滞力的引入不会引入新的稳定或不稳定模式。  相似文献   

5.
从流体动力学方程出发,用微扰法得出含平流双温吸积盘的径向,环向不稳定性的色散方程,并对平流和径向粘滞力对双温吸积盘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结果表明:平流和径向粘滞力对声模有较大的影响,且不改变粘滞模和热模的稳定性质。而环向扰动对吸积盘的各种模有着较明显的作用,这一模型有利于解释活动天体的周期和准周期光变现象。  相似文献   

6.
从流体动力学方程出发,用微扰法得出含平流双温吸积盘的径向、环向不稳定性的色散方程.并对平流和径向粘滞力对双温吸积盘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结果表明:平流和径向粘滞力对声模有较大的影响,且不改变粘滞模和热模的稳定性质.而环向扰动对吸积盘的各种模有着较明显的作用.这一模型有利于解释活动天体的周期和准周期光变现象.  相似文献   

7.
弱磁化等温薄吸积盘的轴对称脉动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不考虑粘滞律的条件下,较详细地讨论了弱磁化等温薄吸积盘的轴对称脉动不稳定性.结果表明,对轴对称扰动,盘内存在4种轴对称振荡模式.仅当Bz和Bφ同时存在时磁场才能影响这些振荡模式的不稳定性.Bz和Bφ对其中2种角频率较高的振荡模式(对应于ωI)表现为非稳因素,而对其中2种角频率较低的振荡模式(对应于ωI)表现为致稳因素.  相似文献   

8.
弱磁化等温薄吸积盘的轴对称脉动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不考虑粘滞律的条件下,较详细地讨论了弱磁化等温薄吸积盘的轴对称脉动不稳定性,结果表明,对轴对称扰动,盘内存在4种轴对称振荡模式,仅当Bz和Bψ同时存在时磁场才能影响这些振荡模式的不稳定性。Bz和Bψ对其中2种角频率较高的振荡模式表现为非稳因素,而对其中2种角频率较低的振荡模式表现为致稳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出发,用微扰法得出含三维磁场等温薄吸积盘的径向、轴向及环向不稳定性的色散方程.并详细讨论了磁场各分量对吸积盘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的径向和环向分量对磁声模和非轴对称模的不稳定性的增加起着主要的作用,且径向振荡大于轴向振荡.这一模型有利于解释FUOrionis和TTauriStars的周期光变现象  相似文献   

10.
吴少平  吴学兵 《天文学报》1995,36(3):252-260
本文采用修正的粘滞定律及磁流体力学研究了薄吸积盘内区及外区的稳定性问题。运用微扰方法导出了色散方程,分析了四种情况下吸积盘的不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同时考虑磁场和修正的粘滞律时,吸积盘中存在着三种振荡模式,其中粘滞模式总是稳定的,磁声速模式(包括向里、向外传播两种模式)通常是不稳定的。这些结果为解释BL Lac天体、Seyfert星系、类星体等活动星系核的光变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含三维磁场等温薄吸积盘的振荡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从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出发,用微扰法得出含三维磁场等温薄吸积盘的径向,轴向及环向不稳定性的色散方程,并详细讨论了磁场各分量对吸积盘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的径向和环向分量对磁场声模和非轴对称模的不稳定性的增加起着主要的作用,且径向振荡大于轴向振荡,这一模型有利于解释FUOrionis和TTauriStars的周期光变现象。  相似文献   

12.
磁化吸积盘的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出发,用微扰法得到的色散方程中含有环向磁场.利用全新的反常粘滞和反常阻抗,对吸积盘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只有竖直方向的弱磁场才可以引发一种单调不稳定性.磁场对粘性吸积盘表现为非稳定性因素,增长率随磁场的增强而增大,且最大增长率大于理想情况下的值.垂向磁场足够强时,单调不稳定性不会出现.  相似文献   

13.
陆烨  汪定雄 《天文学报》1998,39(3):271-277
对自引力磁均分和磁守恒两种模型的径向振荡稳定性的研究表明:在同时考虑自引力和磁场作用的情况下,吸积盘在磁均分和磁守恒模型中均存在着三种振荡模式,其中粘滞模式总是稳定的,磁声模式是不稳定的,中性模式在图中较长波段范围趋于稳定,在较短波段范围是不稳定的.这些结果有利于解释活动天体的Mark421和Pks2155—304的长周期光变现象.同时阐明了自引力在两种模型中对三种模式的影响有相同的趋势,而对磁场则分别起着相反的作用.这个结论表明磁均分吸积盘模型在解释光变现象时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
计算了粘滞演化阶段原太阳吸积盘结构。采用稳态标准吸积盘模型来描述盘中湍动粘滞;忽略其径向能量传输,将垂直结构作为一维问题处理。假设盘作Keplerian较差旋转,处于流体力学平衡和局域热平衡,盘由粘滞耗散加热,能量通过对流和辐射向外传输。结果表明,对温度敏感的不透明度是决定盘结构的重要因素;原太阳吸积盘为冷的薄盘,盘中热对流不稳定性由外而内,由上而下地终结;行星的形成应首先开始于对流终结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含粘滞的弱磁化吸积盘的非轴对称脉动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定雄  杨兰田 《天文学报》1997,38(3):250-256
本文讨论了一种含扩散型粘滞的弱磁化等温吸积盘模型.在作者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吸积盘对非轴对称扰动(含径向、环向和垂向三个方向的扰动)所表现的脉动不稳定性.结果表明,径向扰动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扰动:在无径向扰动时,吸积盘中不存在环向扰动与垂向扰动所产生的脉动不稳定性.在径向扰动存在时,吸积盘除了可能存在纯径向脉动不稳定性外,还可能存在由于径向扰动与垂向扰动的耦合所引起的轴对称脉动不稳定性,以及由于径向扰动与环向扰动的耦合所引起的非轴对称脉动不稳定性.当上述三个方向的扰动并存时,对应的非轴对称脉动不稳定性也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微扰方法导出色散方程,并在四种情况下详细讨论了薄吸积盘的不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纯粘滞和纯磁场盘中都存在脉动不稳定性。而且在吸积盘内同时考虑粘滞和磁场时,存在两种不稳定性,一种是脉动不稳定性,另一种是单调不稳定性。同时数值计算还表明,脉动不稳定性更可能存在于盘的内区,而单调不稳定性则只在盘的外区,对短波扰动才有意义。这些结果为解释BLLac天体、Seyfert星系及类星体等活动星系核的光变现象进一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微扰方法导出色散方程,并在四种情况下详细讨论了薄吸积盘的不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纯粘滞和纯磁场盘中存在脉动不稳定性,而且在吸积盘内同时考虑粘滞和磁场时,存在两稳定性,一种是脉动不稳定性,另一种是单调不稳定性,同时数值计算否定有明,脉动不稳定性更可能存在于内区,而财不稳定性则只在盘的外区,对短波扰动才有意义,这些结果为解释BL Lac天体、Seyfert星系及星体活动星系核的光变现象进一步提供  相似文献   

18.
曹新伍  张家铝 《天文学报》1993,34(4):366-373
本文采用了多方物态方程p=kρ^(1+1/n)研究了在黑洞附近跨声速α吸积盘的径向线性稳定性,在导出扰动色散关系时考虑了吸积流的径向运动速度,结果表明粘滞系数α存在一上限αc,当α>αc时,吸积流是不稳定的,αc与多方指数n及吸积流的径向速度vr有关。  相似文献   

19.
在考虑径向对流和不同光学厚度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一般的辐射致冷假设;在统一的框架内考察了吸积盘的整体结构.对α模型,我们发现在不同的盘区存在不同的整体结构.在吸积率较低时,存在三种类型解:光学厚的局部辐射致冷解;光学薄的局部致冷解;光学薄的对流致冷解.这些解在盘内较大范围内都存在且互不交叉.但在吸积率较高和粘滞系数较大时,两种局部致冷解会相互交叉,而对流为主的解在所有盘区都稳定存在.另一方面,在吸积率较高和粘滞系数较小时,两种光学薄解会相互交叉,而光学厚和局部致冷为主的解在所有盘区都存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中子星磁层与吸积盘之间引入了一个速度、密度、压强和磁场都连续变化的有限厚度的剪切层,以代替Anzer理论中的切向间断面,用磁流体力学方法讨论了中子星磁层与吸积盘交界处等离子体可压缩情况下平面波扰动的K-H不稳定性。结果表明,K-H不稳定性依然存在,径向波矢扰动成为不稳定的主要模式。文中特别讨论了剪切层厚度取值对中子星自转的影响,表明适当调节剪切层厚度就可解释X射线脉冲星周期的变化。将此模型应用到脉冲X射线源Her X-1上,得到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