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猎户座中SiO脉泽分布的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研究了Orion-IRc2SiO脉泽饱和辐射谱线轮廓,找到了很好的拟和谱线轮廓的函数.在观测结果中发现,Orion-IRc2SiO脉泽饱和辐射谱线轮廓中存在着若干峰,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分布模型,即多重分离的旋转膨胀盘壳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这个新模型,不仅可以解释脉泽的非饱和辐射谱,而且可以解释脉泽的饱和辐射谱.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35个不同类型含SiO(v=1,J=1-0)脉泽发射的AGB星的近红外观测结果(其中包括6个Ⅰ型OH星,13个Ⅱ型OH星,9个仅有SiO脉泽的星以及7个无OH脉泽但有SiO和H2O脉泽的星).得出了它们的JHK星等和流量.同时经认证找出了它们对应的IRAS观测数据.通过对它们的近红外、中远红外以及OH射电资料的同时分析,得出了不同类型SiO脉泽星的色指数、谱斜率以及在近红外波段上拟合的等效黑体温度Teq.由红外及OH射电资料导出了其中心星的质量损失率M,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已知的SiO脉泽源资料,找出了不同类型SiO脉泽星各量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SiO脉泽具有普遍性,在各类脉泽星中都可出现.SiO脉泽的光度与质量损失率弱相关,并且从(Mira)SiO到(OH/IR)SiO逐渐增加.SiO脉泽的流量与近红外“色”以及等效黑体温度Teq的关系较为密切.SiO脉泽积分流量的上限与IRAS在12μm和25μm上流量分别都相关.本文对SiO脉泽在AGB演化中的地位和特殊性进行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发表继探测到恒星形成区的10个新H2O脉泽[1]后,再发现和证认的7个银河系星际H2O脉泽及其有关参量和谱线图。这些新H2O脉泽是与CO分子外流源[2-5]AFGL5142,HH-3,AFOL5157,NGC2023,RNO73,20126+4104,L1251-A成协的。它们与相应的外向流的中心IRAS点源间的平均位置差为|△α|=24''.8,|△δ|=27''。  相似文献   

4.
向德琳 《天文学报》1995,36(1):107-113
本文发表继探测到恒星形成区的10个新H2O脉泽后,再发现和证认的7个银河系星际H2O脉泽及其有关参量和谱线图,这些新H2O脉泽是与CO分子外流源AFGL5142,HH-3,AFGL5157,NGC2023,RNO73,20126+1+4104,L1251-A成协的。它们与相应的外向流的中心IRAS点源间的平均位置差为|Δα|=24''8,|Δδ|=27''。  相似文献   

5.
本文给出了39个不同类型的恒星脉泽源的近红外测光结果。以所获得的J、H、K波段流量密度,结合IRAS分光测量数据及低分辨光谱指数等资料,得出了各类源在不同波段的双色图上的分布特点。计算了光谱斜率和红外光度,同时从红外及射电幅射得出了中心星质量损失率及质量损失历经时间。并对不同源的各类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在AGB上的演化,中心星质量损失率不断增加,脉泽源的红外特性和包层结构呈系统变化,进一步说明了从SiO和H2O脉泽,经Ⅰ型OH/IR脉泽,到Ⅱ型OH/IR脉泽,是相互关联的有序演化系列。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用澳大利亚Parkes64m射电望远镜观测了OH17.7-2.0的拱星OH脉泽辐射。在观测中共测得了三个峰,其中一个峰是我们新发现的弱源,两个峰是过去发现的强源。用二维Gaussian拟合我们发现强源位置与一个IRAS点源位置相一致,弱源位置在这个IRAS点源位置的西南方。强源的两个峰的速度位置和峰值流量密度都是比较稳定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用澳大利亚Parkes 64m射电望远镜观测了OH17.7-2.0的拱星OH脉泽辐射,在观测中共测得了三个峰,其中一个峰是我们新发现的弱源,两个峰是过去发强源,用二维Gaussian拟合我们发现强源位置与一个IRAS点源位置相一致,弱源位置在这个IRAS点源位置的西南方,强源的两个峰的速度位置和峰值流量密度都是比较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郑兴武 《天文学报》1996,37(4):387-395
利用甚长基线干涉仪,在1665MHz频率上,观测超致密氢II区G45.07+0.13的左右圆偏振羟基(OH)分子脉泽辐射.利用多条纹率成图方法,获得了这个区域20mas相对位置精度的脉泽结构图.除两个弱子源以外,所有脉泽子源都位于彗状结构氢II区“彗头”的前沿.脉泽团离致密氢II区中心投影距离为0".4.在完全饱和辐射的假设下,估计脉泽活动区具有氢分子数密度约为4.5×108(H2)cm-3.在脉泽源中,发现一对Zeeman对,从它们的LSR速度差,导出脉泽区的磁场约为3mG,方向为远离地球方向.在致密氢II区G45.07+0.13彗头附近的脉泽团的直径为6×1016cm.这与G34.03+0.2的观测结果很类似.这给解释彗状结构的氢II区的各种模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观测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9.
用射电天文联合实验室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13.7米望远镜,于1997年4月对97个水脉泽源做了CO(J=1-0)的巡测及部分成图观测,结果表明81个源的谱线适于作成协星体活动分析.经初步证认有外向流候选者33个,全部为首次给出高速范围.对其轮廓特点及与H2O脉泽辐射的关系作了简要讨论.CO高速气体和H2O脉泽的速度范围和峰值速度在多数情况下分别相符,这说明两者的激发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0.
俞志尧 《天文学报》1998,39(3):237-243
对一些OH/IR星的拱星OH脉泽的观测结果表明,在双峰结构谱线轮廓上常常可以发现一些小峰叠加在双峰上,即在谱线轮廓的双峰结构中的每个峰是由几个小峰叠加而成的.从脉泽的辐射转移方程和拱星包层的速度结构出发,研究拱星OH脉泽辐射频谱的轮廓特征,提出多重分离的膨胀拱星亮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双峰结构的奇特观测现象.  相似文献   

11.
星际水脉泽源中高速气体的CO巡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射电天联合实验紫金山天台青海站13.7米望远镜,于1997年4月对97个水脉泽源做了CO(J=1-0)的巡测及部分成图观测。结果表明81个源的谱线适于作成协星体活动分析。经初步认证认有外向流候选33个,全部为首次给出高速范围,对其轮廓特点及与H2O脉泽辐射的关系作了简要讨论,CO高速气体和H2O脉泽的速度范围和峰值速度在多数情况下的分别相符,这说明两的激发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2.
CO67—186μm谱线在天体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瑞青  缪源 《天文学报》1999,40(4):376-381
采用球型大速度梯度模型,对IRC+ 10216 、AFGL2688 和NGC7027 等经ISO 发表的首次数据证明有相对强的CO67 - 186 μm 发射线的天体作模型计算.统计平衡辐射转移计算共覆盖低于能量4863 cm -1(v = 0 ,J= 0 能级的能量为0) 的全部能级,即v = 0 、J= 0 -50 ,v = 1 、J= 0 - 37 和v = 2 、J= 0 - 17 的107 个能级.计算表明CO 谱线的流量相对值对于上能级转动量子数Ju 的分布函数,是该谱线发射区物理条件的良好探针.IRC+ 10216 的CO远红外发射线主要由中央星激发形成,而AFGL2688 和NGC7027 区则是因温暖和致密的冲击气体所致.对ISO 首次数据涉及的其他天体的CO 谱线激发机制,也作了一些讨论。CO 的谱线是在67 - 186 μm 波段探测动能温度数百度以上的热天体,诸如富碳、富氧演化星包层,行星状星云、年轻星和恒星形成区复合体物理条件的重要探针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 HeI 10830A的 Doppler和 Stark加宽机制以及各种加宽参数的计算,并 得到以下一些结论:辐射阻尼对 HeI 10830 A的加宽作用与 Doppler效应相比可以忽略; 在公认的耀斑电子密度(Ne=3.2 ×1013cm-3)的情况下,所有阻尼项均不可能产生可以 觉察的加宽;直到 Ne=1015cm-3,各种阻尼对线心半宽的增加都不起作用,其值最多 在10-3的量级,因此;线心都可以看作是Doppler加宽;当 Ne>1014 cm-3时,Stark 加宽,特别是电子碰撞的 Stark加宽将在 HeI 10830 A的加宽中起主要作用;如要 Stark 加宽谱线的线翼比纯Doppler加宽大1-2倍,则阻尼加宽半宽与。可以相比拟;如果 用 Stark加宽来解释 1989年边缘耀斑的观测轮廓,则电子密度将达10~(17)cm-3,与氦 原子的碰撞阻尼(γ3)造成的加宽对I12和I3两分量明显不同,它们对I12的影响比对I3 的影响大近一个量级,我们的观测显示I12和I3线翼的延伸基本一样,因而我们的观测 轮廓不可能是γ3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法国巴黎--默东天文台的南锡射电望远镜对ON2中区OH1665 MHz右旋偏振饱和脉泽进行观测,发现了新的成分,并且结合模型对中区的OH1665 MHz右旋偏振饱和脉泽谱线频谱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对Orion-KL星云中OH1665MHz脉泽的单基线干涉观测的分析中,提出一种新的外流模型,即多重分离的旋转膨胀环。这种模型与观测结果是一致的。通过对24km单基线观测得到的19个OH1665MHz脉泽斑点的相对位置图进行分析、统计、拟合和计算,得到这19个OH1665MHz脉泽斑点分析分布在三个旋转膨胀环上。这个旋转膨胀环的视距分别为3".85,5".87,6".0;对应的环半径分别为1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近年来河外H2O超脉泽的主要观测结果。H2O超脉泽通常起源于活动星系核中央的拱核盘。它们主要寄生在 Serfert 2星系或低电离核区。至今为止,已有20个星系探测到H2O超脉泽。脉泽辐射的各向同性光度为10~6000L⊙。所有超脉泽星系显示出核的活动,显然,脉泽是由核活动所产生的射电和X射线光子或激波来抽运的。H2O超脉泽倾向存在于高倾斜度的星系,这使得沿视线上的分子柱密度增高,产生足够大的放大光深。最有可能产生H2O超脉泽辐射的星系应有一个包含着射电源的侧向的分子盘以及一个适当的抽运机制。  相似文献   

17.
采用拱星包层物质轴对称分布的模型,计算了Mira星拱星包层的物质分布和速度场分布,并通过解统计平衡方程得到了OH18cm的四条谱线的反转区。模型假定辐射压来自中心星和尘埃本身的辐射。计算中考虑了中心星的辐射、OH分子与电子的碰撞、尘埃本身的辐射和射波背景辐射等抽运机制。计算结果基本上反映了观测到的OH脉泽的径向分布和角向分布等性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拱星包层物质轴对称分布的模型,计算了Mira星拱星包层的物质分布和速度场分布,并通过解统计平衡方程得到了OH18cm的四条谱线的反转区.模型假定辐射压来自中心星和尘埃本身的辐射.计算中考虑了中心星的辐射、OH分子与电子的碰撞、尘埃本身的辐射和微波背景辐射等抽运机制,计算结果基本上反映了观测到的OH脉泽的径向分布和角向分布等性质.  相似文献   

19.
使用紫金山天台13.7m望远镜上新安装的SIS系统,对64个高色指数IRAS源和水脉泽源进行了CO同位素^13CO和C^18OJ=1-0的搜寻,并对部分源作了成图观测,结果在6原中全部测到了这一谱线对,而^13CO的辐射一般较强,说明与稠密分子区成协,其中约60个源为首次作CO同位素谱线对巡测,用高期拟合导出了天线温度、线心速度和谱线全半宽,对辐射强度、谱线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从对Orion-KL星云中OH1665MHz脉泽的单基线干涉观测的分析中,提出一种新的外流模型,即多重分离的旋转膨胀环.这种模型与观测结果是一致的.通过对24km单基线观测得到的19个OH1665MHz脉泽斑点的相对位置图进行分析、统计、拟合和计算,得到这19个OH1665MHz脉泽斑点分别分布在三个旋转膨胀环上.这三个旋转膨胀环的视距分别为3".81,5".87,6".0;对应的环半径分别为1742,2720,2766AU;径向膨胀速度分别为7.07,16.4,26.4kms-1;旋转运动的切向线速度分别为1.55,1.23,1.21km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