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9 毫秒
1.
小柳沟铜钨矿区矿化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廷贵  周继强  刘芳 《地质找矿论丛》2001,16(4):252-256,261
小柳沟铜钨矿赋存于长城系朱龙关群中,其中以赋存于云母角闪片岩,夕卡岩,夕卡岩化灰岩中的似层状矿化为主,矿体规模大,品位高,矿物成分复杂,围岩蚀变发育,其次为赋存于岩体接触带的夕卡岩型似层状,透镜状矿体,矿体规模较大,但品位低,矿石成分简单,围岩蚀变较发育,另外还有赋存于石英网脉带中的脉状矿体,矿体规模小,品位较低,矿石成分简单,围岩蚀变较发育。根据对矿区控矿条件及矿化富集规律的研究,今后该矿区找矿靶区为:小柳沟铜钨矿区西矿段西部及北部,北矿段及东矿段中的云母闪片岩,灰岩及Ⅰ,Ⅱ级重砂异常分布区,隐伏花岗岩体及地表花岗岩枝与围岩的接触带,石英网脉带脉。  相似文献   

2.
北祁连山西段塔儿沟夕卡岩型-石英脉型钨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儿沟钨矿床位于北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的西南边缘,具体产出于距野牛滩花岗闪长岩体300~500 m的外接触带中。野午滩岩体由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资料证明这套岩石为一种介于I型与S型花岗岩之间的一种过渡型花岗岩类,成矿与花岗闪长岩有关。钨矿床的矿化类型有夕卡岩型、石英黑钨矿脉型和云英岩型三种。夕卡岩型矿体呈似层状及透镜状,以大理岩、斜长角闪岩等为成矿主岩;石英黑钨矿脉型矿体形态复杂,以石英云母片岩、角闪片岩和斜长角闪岩为成矿主岩;云英岩型矿化不具工业价值。夕卡岩化是夕卡型矿化的主要蚀变类型,与石英黑钨矿脉型矿化有关的蚀变也比较强烈,以筒状的白色蚀变晕为特征,具有分带性,从矿脉向外,依次出现石英化、石英黑云母化和黑云母斜长角闪岩。  相似文献   

3.
甘肃小柳沟矿区钨钼矿控矿因素及成因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柳沟矿区是北祁连造山带西段主要的钨钼成矿区。钨成矿主要受岩体、地层岩性、构造控制。岩体是成矿的最主要因素,是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之一,酸性侵入体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岩体在侵入过程中所提供的含矿热液对元素的活化迁移起了积极作用。千枚岩、灰岩、角闪云母片岩是成矿的主要矿源层。小柳沟隐伏岩体上升形成的断层为成矿流体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条件。钼成矿与岩体及岩体顶部的裂隙网脉有关。小柳沟热流体在斑状花岗岩体顶部形成构造裂隙网,上升热流体与地下水发生对流循环,使钼在岩体和围岩的裂隙中成矿。小柳沟矿区有着三(多)位一体的成矿系列,岩体外接触带和地层层间裂隙形成以夕卡岩型为主的白钨矿,岩体内部及岩体顶部形成斑岩型和石英脉型钼矿。  相似文献   

4.
小柳沟铜钨矿田矿化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小柳沟铜钨矿田现已发现矿床4处,小柳沟铜钨矿床以赋存于云母角闪片岩,夕卡岩,夕卡岩化灰岩中的似层状矿化为主,矿体规模较大,品位高,矿物成分复杂,围岩蚀变发育,世纪铜钨矿床仅以云母角闪片岩中似层状矿化为主,矿体规模较大,品位较高,矿物成分较简单,围岩蚀变较发育。祁宝铜钨矿床以赋存于岩体接触带中夕卡岩型矿化为主,矿体规模较小,品位低,矿石成分简单,围岩蚀变较发育。贵山铜钨矿床以云母角闪片岩中似层状矿化为主,矿体规模小,品位较低,矿石成分简单,围岩蚀变较发育。其找矿方向为:小柳沟铜钨矿床西部,世纪铜钨矿床西部及北部,贵山铜钨矿床东部云母角闪片岩,灰岩及Ⅰ-Ⅱ级重砂异常分布区,花岗岩体接触带各石英脉。  相似文献   

5.
龚智 《地质找矿论丛》2005,20(4):276-280
祁宝钨钼矿床矿化受岩性控制,钨矿化主要与夕卡岩有关,钼矿化主要与花岗岩及其岩脉有关;该矿床钨钼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在水平方向上,以岩体为中心,由内向外钨含量由低→高→低,钼含量由高→低;在垂直方向上,钨含量由低→高→低,钼含量由低→高;根据该矿床钨钼元素的平向变化规律与垂向变化规律,推测该矿床西北角中部和深部夕卡岩及其夕卡岩化角闪云母片岩是今后找钨的首选地段、中部深部花岗岩体及其两侧花岗岩脉是今后找钼的首选地段.建议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对祁宝矿床西北角中部和深部夕卡岩及夕卡岩化危闪云母片岩、中部花岗岩体及两侧花岗岩脉进行工程验证和控制,以期发现富大钨、钼矿体.  相似文献   

6.
梧州市金山顶金矿产于黄塘、铁冲等岩体外接触带的EW向断裂中,赋矿围岩为寒武系黄洞口组的碎屑岩及矽卡岩。矿区金矿以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为主,EW向层间断裂是矿区主要容矿构造,成矿元素的矿化富集受其顶底板围岩岩性、岩脉侵入的产状和规模等因素影响。文章介绍了金山顶金矿地质特征,并对其矿化富集规律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7.
鄂东南矿集区殷祖岩体南部的刘家垄矿区,勘探线和钻孔显示刘家垄铜矿体主要倾向南、南西,受到毛铺-两剑桥东西断裂带的构造控制.矿体主要集中在石英闪长岩体与志留系碎屑岩接触交代部位,在岩体内侧赋存成矿.矿化类型主要有黄铜矿化石英闪长岩和含黄铜矿石英脉.围岩主要为钾化石英闪长岩和角岩化的粉砂岩.通过对比区域上的成矿类型,刘家垄脉状铜矿与斑岩型有关,即斜长石和石英为造岩矿物,可见绿泥石、方解石等蚀变矿物.矿化主要发生在夕卡岩化石英闪长岩带.通过总结成矿规律,认为有利的勘探区段在断裂构造发育、岩体与碎屑岩接触部位的岩体一侧.  相似文献   

8.
鄂东南矿集区殷祖岩体南部的刘家垄矿区,勘探线和钻孔显示刘家垄铜矿体主要倾向南、南西,受到毛铺-两剑桥东西断裂带的构造控制.矿体主要集中在石英闪长岩体与志留系碎屑岩接触交代部位,在岩体内侧赋存成矿.矿化类型主要有黄铜矿化石英闪长岩和含黄铜矿石英脉.围岩主要为钾化石英闪长岩和角岩化的粉砂岩.通过对比区域上的成矿类型,刘家垄脉状铜矿与斑岩型有关,即斜长石和石英为造岩矿物,可见绿泥石、方解石等蚀变矿物.矿化主要发生在夕卡岩化石英闪长岩带.通过总结成矿规律,认为有利的勘探区段在断裂构造发育、岩体与碎屑岩接触部位的岩体一侧.  相似文献   

9.
草林金矿属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床(体)赋存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中,沿NW向横店复向斜两翼分布。金矿化与岩石中发育的NW向蚀变破碎带石英脉关系密切,矿体成组成群分布,矿体长度20~70m,厚0.12~1.39m。金成矿年龄测定为燕山期。矿体富集与多金属硫化物复脉充填和NE向、EW向裂隙构造复合处有关。矿体富集于氧化-还原界面附近。地球化学异常和蚀变破碎带石英脉是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四川锦屏山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机理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研究区典型金矿床的矿化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四川锦屏山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机理和矿床成因。锦屏山地区金矿床的含矿围岩以浅变质的三叠系粉砂质片岩为主,金矿床围岩中广泛发育碳酸岩化(早期)和硅化(后期),前者以铁白云石化为特征,后者以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和石英脉发育为特征。碳酸岩化主要发生在碳酸岩脉与泥质粉砂岩的接触带上的粉砂岩一侧,由碳酸岩脉侵入时的热液交代岩石中的泥质矿物而形成。金矿体的走向与碳酸岩化带的产状基本一致,金主要富集于硅化强烈、黄铁绢英岩化发育地段。碳酸岩化地层中具有较高的含金背景,指示成矿物质金来源于地幔,而矿化主要发生在黄铁绢英岩化和硅化带及石英硫化物脉中。结合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研究区金矿的成矿作用主要是后期热液的改造作用中金元素发生再次富集的结果。金矿的形成经历了碳酸岩脉侵入、地层发生铁白云石化并初步富集形成矿源层(岩)阶段和以硫化物石英脉为代表的热液期的大规模富集成矿两个阶段,矿床的成因类型因属于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按照赋矿岩石不同,共包含产于矽卡岩中的与铜共生的金矿(化)体、产于板岩-角岩中的脉状金矿(化)体、产于大理岩中的脉状金矿(化)体以及产于玢(斑)岩脉中的独立金矿(化)体4种金矿化类型。矽卡岩中的金矿化较强,全矿区金品位×厚度基本都大于1 m.g/t,存在多个富金块段;板岩中金矿化主要分布在矿区外围破碎细粒黄铁矿化硅化板岩中,角岩中金矿(化)体以富含雄黄、雌黄为特征;大理岩中金矿化较弱,矿(化)体通常呈透镜状产出;玢(斑)岩中金矿化主要产于岩脉中的石英脉内。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以独立矿物和类质同像形式存在。独立矿物形式的金以自然金、银金矿存在于铜矿物、石英、黄铁矿等载金矿物内;类质同像形式的金主要存在于以斑铜矿、黄铜矿为代表的铜矿物中。金矿物赋存状态以粒间金、包裹金为主,其次为连生金和裂隙金。笔者以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金的地质特征、分布规律及赋存状态为研究基础,推测甲玛金成矿作用与幔源C-H-O流体有关,并初步建立了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金成矿模型。此外,提出了运用模型开展区域及矿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哈赞布拉克金铜矿位于博罗科努金铜钼铅锌成矿带.矿化产于华力西中期中酸性侵入岩体内及与围岩接触带内,主要蚀变为围岩地层中的角岩化,闪长岩中的钾化、绢云母化、青盤岩化及含矿岩石中的硅化、碳酸盐化等,矿区发现Ⅰ、Ⅱ、Ⅲ号三个矿化带,以Ⅱ号矿化带规模最大,矿床为铜、金共生矿化,矿化成因类型为石英脉型、矽卡岩型、斑岩型,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矿化主要受岩浆岩和构造控制,矿床为先期斑岩型矿化,伴矽卡岩型矿化,经后期热液改造叠加的石英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深部斑岩矿体找矿突破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勘查程度最高、成矿元素与矿体类型复杂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4年多、近350 个钻孔的验证,不仅实现了矽卡岩矿体的找矿突破,同时在0-40线深部发现了产于二长花岗斑岩与石英闪长玢岩中的斑岩钼(铜)矿体,建立了“四位一体”的找矿勘查模式。斑岩矿体赋存标高一般处于4 600 m以下,矿体走向NW-SE,倾向NE,近直立,矿体垂向延伸大于350 m;斑岩矿石以发育细脉-浸染状、网脉状构造为特征;矿石中的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与辉钼矿,少见斑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初步查明:与铜矿化有关的含矿岩体主要为偏中性的石英闪长玢岩,蚀变以典型的细粒热液黑云母交代角闪石斑晶和基质而成的黑云母化蚀变为主;与钼矿化有关的含矿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蚀变以硅化为主,次为绿帘石化、泥化和钾化。斑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常产出厚度超过200 m的巨厚矽卡岩矿体,且在岩体一侧有内矽卡岩产出。甲玛深部斑岩矿体的发现不仅证实了“斑岩-矽卡岩型”的矿床成因观点,而且完善了甲玛矿床成矿模式与勘查模型。  相似文献   

14.
王林  柳忠杰 《地质与资源》2014,23(6):564-566
安昌岘钼矿为隐伏矿床.矿体产于夕卡岩中,呈似层状、透镜体状大致平行分布.钼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有辉钼矿,其次为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榴石、透辉石、符山石、透闪石、阳起石、石英.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夕卡岩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阳起石化.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主要为夕卡岩化.侏罗纪钢屯超单元花岗岩是主要含钼矿源岩.安昌岘钼矿属夕卡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5.
江西永平铜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矿石组构及成矿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永平铜矿床位于江山-绍兴断裂带南缘、北武夷山燕山早期岩浆岩与海西期-印支期信江断裂坳陷带接合带,是一个伴生S-W-Pb-Zn多矿种的层状铜矿床。逆冲推覆构造控制着矿区内晚古生代地层、燕山期岩浆岩及矿体的空间分布,即基底周潭群逆冲推覆到晚古生界地层上,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沿逆冲推覆断面侵入,矿体呈层状产在矽卡岩化石炭系叶家湾组中。矿体围岩主要是石榴石矽卡岩、千枚状页岩及矽卡岩化大理岩。本文从矽卡岩分带、矿石组构等方面来刻画永平铜矿成矿精细过程。永平铜矿矿区的探采工程揭示,以火烧岗岩体为中心向外,蚀变矿物组合、石榴石颜色及矽卡岩的含矿性等表现出明显的分带规律,即从岩体到围岩有:石榴石→透辉石→硅灰石矽卡岩矿物分带;红色→棕色→绿色的石榴石颜色分带;矽卡岩含矿性先增加后降低,其中矿体主要在(红)棕色石榴石矽卡岩呈条带状或网脉状产出。矽卡岩型和变质砂页岩型矿石的矿石矿物组成均与硫化物-石英大脉(~10m)中矿石矿物组成相同或相似,均为黄铁矿-白钨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且生成顺序一致,说明矿区内不同类型的矿石是同一成矿热液体系在不同围岩类型及控矿构造中的产物。永平铜矿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石榴石、(磁)赤铁矿阶段、白钨矿阶段、铁铜硫化物阶段、铅锌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等六个阶段,其中石榴石阶段形成矽卡岩分带,在该阶段晚期形成磁黄铁矿-铁闪石-(黄铜矿)-石英块状矿石;(磁)赤铁矿阶段发育磁铁矿、赤铁矿;白钨矿阶段形成白钨矿及少量黑钨矿;铁铜硫化物阶段是铜硫矿主要矿化阶段,形成块状及脉状黄铜矿矿石;铅锌硫化物阶段是成矿晚期阶段;碳酸盐阶段代表原生成矿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16.
白干湖钨锡矿田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西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内.笔者通过对柯可卡尔德、白干湖、巴什尔希和阿瓦尔4处矿床实地剖析,认为这些矿床已构成一个集矽卡岩型、云英岩化花岗岩微细网脉浸染型和石英脉型交代、充填叠加复合的具超大型远景规模的钨锡矿田.矿田内矿化类型显示出一定的分布规律或分带性:即产于花岗岩边部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白钨矿矿体,呈透镜状或似层状分布在金水口群浅变质岩系大理岩内;产于花岗岩小突起内侧及其顶部外接触带伸枝脉岩的云英岩化花岗岩微细网脉浸染型钨锡矿体,前者呈厚板状透镜体面型分布,后者则呈脉状线型分布于围岩地层中;产于隐伏花岗岩突起上部外接触带的石英脉充填交代型锡石黑钨矿矿体,其因受区域NE向白干湖深大断裂构造限制,多呈低缓角度的平行脉状充填于金水口群浅变质岩系的绢云石英片岩中.根据矿石矿物组合等特征,矿田内的矿化蚀变可划分为3种:即矽卡岩化、云英岩化(包括钠长石化、电气石化等)和硅化.研究表明,矿田内矽卡岩型白钨矿化、云英岩化花岗岩微细网脉浸染型钨锡矿化和石英脉充填交代型锡石黑钨矿化构成一个与加里东期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侵入活动有成因联系的矿田成矿系列,属于岩浆期后高温-气化热液交代和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广东大宝山矿田船肚矽卡岩型钨钼铜矿床受船肚花岗闪长岩体接触带的控制,按空间展布分为北矿带和南矿带。浅部钻探和坑道揭露显示:北矿带裂隙密集,由石英网脉型、构造破碎带型及少量矽卡岩型铜钼矿组成;南矿带为矽卡岩型钨钼矿。蚀变特征和矿化类型及成岩成矿年龄表明,该钼钨矿床是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浆活动有关的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闪长岩。通过对有利的赋矿围岩分析、控矿构造解析和与大宝山矿区的控矿要素对比分析,认为船肚岩体是沿着寒武系(顶板)与泥盆系(底板)之间的推覆构造侵入的,靠近花岗闪长岩的内接触带是石英网脉型辉钼矿的有利找矿部位,而云英岩化则是有效的找矿标志。在深部和外围矽卡岩带是船肚矿区南、北矿带探寻矽卡岩型钼钨矿体最具潜力的部位。船肚北矿带次英安斑岩体内部、与斑岩体相连通的成矿前断裂带中和构造虚脱部位、块状和似层状矿体外围的断层、裂隙、节理连通部位及层间滑动虚脱部位都是下一步铜多金属矿找矿的有利部位。文章认为船肚矿区深部存在隐伏铜钼多金属矿体的潜力较大,是大宝山多金属矿田找矿突破的重点地段和重要接替资源区域。  相似文献   

18.
错那洞穹隆是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NHGD)中发现的新成员,穹隆由核-幔-边3部分组成。核部由寒武纪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幔部由早古生代云母片岩和夕卡岩化大理岩组成,边部由变质沉积岩组成。在穹隆核部后期侵入有淡色花岗岩和伟晶岩脉。祥林铍锡多金属矿位于错那洞穹隆北部,矿区内发育多条南北向、北东向张性断裂。通过系统的地表工程控制,在穹隆幔部和断层破碎带内新发现了铍锡多金属工业矿体。通过错那洞穹隆北部祥林矿区的解剖,矿化类型可初步划分为夕卡岩型、锡石-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型和花岗伟晶岩型。夕卡岩型矿体赋存在穹隆幔部的夕卡岩化大理岩内,矿化以铍、锡、钨为主,锡品位变化较大。锡石-石英脉型矿体受北东向张性断裂控制,矿化以锡、铍、钨为主,矿石品位相对较富。锡石-硫化物型矿体受大理岩内的层间滑脱构造控制,富锡,而铍、钨相对较贫。伟晶岩型矿体矿化为铍为主,伴生铷等。钻孔深部验证发现夕卡岩型矿体、锡石-硫化物型矿体、锡石-石英脉型矿体深部延伸较稳定。通过岩浆与铍锡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祥林矿区两期次铍锡钨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分别与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及白云母花岗岩两期次淡色花岗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在矿体特征研究和矿床类型总结的基础上,明确了下一步的找矿标志和方向。锡石-硫化物型铍锡多金属矿和锡石-石英脉型铍锡多金属矿铍、锡、钨品位相对较富,为今后主攻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9.
河南方城柏树岗金红石矿床含矿岩系主要由角闪(片)岩、变粒岩、斜长片岩、石英(片)岩及云母片岩组成、前者是主要含矿岩石。分为石英(片)岩、角闪(片)岩-云母斜长片岩、云母片岩-石英(片)岩三个岩性段,二段是主要含矿岩段。原岩为一套火山岩、正常沉积岩岩性组合。经历了两次变质作用,变质温压400~485℃、200~700MPa,变质时间416.1±0.5Ma,变质热液产生了少量细脉及脉岩。含矿岩系的形成变化是板块运动的结果。基性岩及基性岩质凝灰岩是钛的主要来源,变质作用是主要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