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Krupp Atlas Elektronik公司经过三年时间研制出新式激光定位系统。设计该系统时,将最新的微处理机技术与独特的激光跟踪设备相结合以解决那些普遍的干扰问题。在设计时考虑了许多应用范围,尤其是应用于狭窄航道如内河航道和入港航道等。原有定位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作用范围取决于航道宽度,因为宽度支配着所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油价持续走高,勘探开发投入不断增加,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市场进入了以高新技术取胜的时代。近两年,伴随着世界石油工业新一轮大规模重组,大型地球物理公司也经历了一系列兼并重组,以期强化技术和市场地位,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发展综合一体化能力。其中斯伦贝谢西方地球物理、CGG、TGS等公司的大规模并购,引领了物探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多波束探测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介绍多波束探测技术在港口、航道测量和水下物体搜寻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实例,进一步说明多波束探测技术的高精度、高效率、高密度和全覆盖的特点,展望多波束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前景,为三峡工程水下探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1992年10月在“珠江口航道整治规划”研究中应用中子活化示踪沙技术对矾石浅滩抛泥区泥沙的运动规律及其对航道的回淤影响进行了现场测验,就该抛泥区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该抛泥区所抛泥沙主要沿矾石浅滩南移沉积,另有一部分西行进入伶仃航道,为减少航道的淤积,该抛泥区应适当向东迁移。  相似文献   

5.
长江航道水下地形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伍莉  彭文 《海洋测绘》2008,28(4):27-29
三维地形可视化技术是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热点,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的各个领域。通过长江中游太平口水道水下地形的三维建模,阐述了三维地形可视化技术在长江航道测绘领域的应用与发展,通过实例介绍了航道三维立体可视化图的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6.
汕头港外拦门沙是制约该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对工程海域环境泥沙论证基础上,进一步对工程泥沙问题进行论证和预报,如拦门沙整治后的演变趋,开挖航道的回淤和导流 沙功效等。工程实施期间及完工后进行多年的现场跟踪观测表明,各项工程泥沙问题的预报均获得良好的印证,本文还介绍了外拉门沙整治技术方面的经验,包括运用单导堤改变工程海域水沙营运动力局和泥沙输移方向,导堤的长度和高度,沿堤流和顶冲流的整治,航道工  相似文献   

7.
以航道、港口海底管线为探测目标,以浅地层剖面(sub-bottom profile)探测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结合SES2000系列浅地层剖面探测系统在近海航道、港口海底管线探测中的应用案例,探讨SBP探测技术在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就浅剖图像中的航道、港口海底埋深管线识别定位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基于波路径的偏移处理定性分析法和基于信号分析的管道反射弧识别定量计算法进行管道埋深的分析与计算,结合DGPS导航系统可准确获取管线所在平面位置与埋深深度。对于航道适航安全、港口安全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域勘界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林 《台湾海峡》2009,28(3):432-436
制订划界方案是海域勘界工作的核心工作,包括资料分析、初拟划界草案、草案协调和协商等阶段.大多数海域界线需要分段划分.勘界实践表明,不同界线及其不同区段的界线必须运用不同的划界技术,如垂直岸线法、水道(航道)中心线法、协议线法、习惯线法、中点连线法、用海界线法及岛礁中间线法等.草案协调是勘界工作的难点,必须采取背靠背协调、面对面协商及反复沟通等方法,促成双方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9.
遥感水下地形成图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鹰  王义刚 《海洋工程》2000,18(3):88-91
介绍了应用卫星遥感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历史水下地形反演,也可以小范围地扩大地形出图的最新技术在海岸工程规划、江河航道工程规划、水库库容计算、潮滩演变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CWA2000水道演变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WA2000水道演变分析系统是地形三维可视化技术在长江航道管理部门的具体运用,涉及到测绘学、地理信息系统(GIS)、计算机图形学、现代数学、三维可视化等众多领域的相关知识。设计并实现了数字高程模型(DEM)建立,三维立体图生成,航道维护的冲淤变化分析,挖槽、护坡、护底方量计算等功能。重点介绍了航道数字地形表示、高度真实感三维图形绘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1992年10月在“珠江口航整治规划”研究中应用中子活化示踪沙技术对矾石浅滩抛泥区泥沙的运动规律及其对航道的回淤影响进行了现场测试,就该抛泥区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该抛泥区所抛泥沙主要沿矾石浅滩南移沉积,另有一部分西行进入伶仃航道,为减少航道的淤积,该抛泥区应适当向东迁移。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对北槽拦门沙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介绍了长江口拦门沙发育及其特点和北槽航道拦门沙形成机理,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的地形资料分析治理工程对北槽航道拦门沙影响。结果表明:治理工程建成后,增加了主槽流速,减少了航道回淤,打通北槽航道拦门沙,增加了航道水深,治理工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伶仃洋航道的回淤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珠江口伶仃洋的动力地貌条件,对该航道的泥沙回淤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得出回淤主要发生在航道开挖段北部,洪季淤积占全年2/3以及航道增深后回淤并未成比例增加等研究结果,指出了该航道进一步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海底航道安全与海洋环境相关,随着海洋调查观测技术的进步,航道观测信息增多,有些信息往往难以定量,如何利用这些资料评估海底航道安全日益重要。本研究在综合分析连云港海底航道安全海洋环境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航道地形环境、航道地质环境、海洋动力环境、极端事件对航道安全的影响程度,建立了连云港海底航道安全海洋环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航道安全海洋环境进行了定量评估,依据评价结果,连云港海底航道安全海洋环境定量评价为2.63,等级介于比较安全与一般危险之间,对航道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安全评价体系建设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海洋技术的发展需要有国家级的技术研究基地惠绍棠,朱光文(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进入了国家第九个五年计划。再有五年时间,我们将跨入一个新的世纪──海洋世纪。海洋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日前,东海预报中心为海军某气象台部分官兵开设了为期一个月的技术培训班,义务为官兵们讲解业务技能,为强化国防科技力量做贡献,受到了驻军部队的好评。此次培训,中心的高级技术人员结合多方面的业务知识,通过演示、讲课等多种形式,讲授了较为先进的预报模式和信息处理系统的各项新技术手段,为提高海军官兵的预报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介绍陆地影像图与港口航道图镶嵌的制图工艺,影像图与港口航道图镶嵌后的成图质量评价。简单阐述了作者在绘制该图种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以及影像图取代现有港口航道图上陆地地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84年和2007年两次对广利港航道水深测量的结果,分析研究了广利港航道内的水位变化规律,以及河口拦门沙的地形特征。结果表明广利港航道内水位变化复杂,拦门沙形态改变,水深变浅,原有的航道已经消失。  相似文献   

19.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吴迪  黄文骞 《海洋测绘》2002,22(6):15-17
分析了虚拟现实(VR)技术区别于相邻近的技术的重要特征,回顾了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美国等国家的研究现状、主要技术及关键技术的开发状况。  相似文献   

20.
互相关技术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互相关技术在近几十年取得了很大发展,已成为当今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测试技术。本文详细阐述了互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实例说明了互相关技术在海洋工程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充分说明了该技术的实用性与可靠性,并简要介绍了互相关技术在其它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