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重力、航磁资料在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舒孝敬 《铀矿地质》2004,20(2):99-109,119
本文利用重磁场资料对我国南方一些花岗岩体的侵位状态和岩浆动力场进行了分析,并按动力场的强弱对岩体进行了分类。根据重力资料对苗儿山-越城岭、诸广山和贵东花岗岩体的反演计算,讨论了这些岩体的深部分布形态,提出了岩浆流动的3种方式,指出了富大铀矿床、大型铀矿聚集区的赋存部位及其与航磁异常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根据笔者对芬兰古元古代花岗岩的实地考察,扼要介绍芬兰中部花岗岩杂岩体中瑞芬期的后造山花岗岩的地质特点、分类、主要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在此基础上,对后造山花岗岩的研究意义进行粗略的分析,对我国华北地块中条期的后造山花岗岩的研究现状以及与芬兰中部花岗岩杂岩体中的后造山花岗岩之间的对比和差异给予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根据笔者对芬兰古元古代花岗岩的实地考察 ,扼要介绍芬兰中部花岗岩杂岩体中瑞芬期的后造山花岗岩的地质特点、分类、主要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在此基础上 ,对后造山花岗岩的研究意义进行粗略的分析 ,对我国华北地块中条期的后造山花岗岩的研究现状以及与芬兰中部花岗岩杂岩体中的后造山花岗岩之间的对比和差异给予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4.
花岗岩类与我国金矿成矿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建乐  姜伟 《黄金地质》1998,4(2):67-73
从空间、时间、物质成分和成因上探讨了花岗岩类与我国金矿成矿的关系。认为花岗岩带在宏观上控制我国金矿带的展布格局,成矿岩体一般较小,且多为复式岩体,金矿脉常分布在距离花岗岩类岩体接触带6 ̄8km范围内,许多金矿脉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葆直接产于岩体内部;与我国金矿成矿关系最为密切、能够提供矿源的为Ⅰ型(同熔型或磁铁矿系列)花岗岩和幔源型花岗岩;已知成矿的花岗岩类侵入体主要为中生代岩体,蕨为晚古生代华力西  相似文献   

5.
江西彭山隐伏花岗岩是1967年开展地质普查和矿产预测时发现的.围绕岩体外接触带探明了中-大型的隐伏夕卡岩型锡石硫化物矿床,远离接触带找到了初具规模的云英岩型锡石矿床. 该岩体具有我国南方湘、粤、桂、滇同类酸性含锡花岗岩岩石的共同特点,但在酸度、碱度、潜在含矿性和岩浆分异作用诸方面又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西南某大型水电站坝址区深厚层全风化和强风化花岗岩进行研究。将全、强风化花岗岩物理、水理及力学性质与新鲜岩体相应性质进行比较,并分析了花岗岩风化后吸水性增大、岩体软化、抗压抗剪强度减小的成因。对强风化花岗岩与新鲜花岗岩抗压强度进行了比较;拟合了风化花岗岩弹模、变形模量值与新鲜花岗岩相应模量的变化百分比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强风化花岗岩的干抗压强度为新鲜岩体的1/4-1/3,湿抗压强度为新鲜岩体的1/4-1/5;岩体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与岩体的风化程度成反比例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罗贤冬  杨晓勇  段留安  孙卫东 《地质学报》2014,88(10):1874-1888
胶东半岛是我国最主要的原生金矿矿集区,金矿的主要控矿围岩是郭家岭花岗岩,通过研究郭家岭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研究金矿的成因和物质来源具有指示性意义。本文研究的两个花岗岩岩体为上庄岩体和郭家岭岩体,两岩体同属郭家岭型花岗岩。通过对两岩体的花岗岩样进行岩相学矿相学观察、全岩主、微量元素和U-Pb同位素分析,获得胶东半岛中生代岩浆岩的成因机制与源区性质及自然金的产出形式等科学信息。LAICP MS锆石U-Pb年龄得出郭家岭岩体年龄125.4±2.2 Ma,上庄岩体U-Pb年龄128.8±2.0 Ma,都为中生代早白垩世,两岩体年龄相差3Ma,在年龄误差范围来看可以把两岩体作为同一期岩体,也在年龄角度证实两岩体都同属郭家岭花岗岩。两岩体的锆石组成都含有太古宙和晚侏罗纪的继承锆石,指示两岩体的成岩物质来源具相似性,都包含太古宙岩石成分和晚侏罗世花岗岩成分。两岩体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配模式,表现出明显的LREE富集和HREE极度亏损,没有明显的铕负异常。郭家岭岩体和上庄岩体花岗岩都具有类似埃达克岩的特征,都具有高的Sr含量(913×10-6~1325×10-6),低的Y含量(2.2×10-6~8.4×10-6)和Yb含量(0.21×10-6~0.68×10-6),较高的(Dy/Yb)N比值1.62~2.28,暗示花岗岩岩浆形成时石榴石是一个重要的残留相,而没有斜长石作为残留相。两岩体具有较低的MgO、Cr、Ni含量和Mg#,反映郭家岭型花岗岩岩浆的形成可能是岛弧环境榴辉岩相压力条件下洋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花岗岩残积土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东部广泛分布着花岗岩类岩体,经强烈风化作用形成巨厚红色风化壳,其表层残积土的性质与一般流水沉积的粘性土有着明显的差别。通过对北起长春南止湛江14个地区花岗岩残积土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化学性质、微结构形态、孔隙等特征的深入系统研究,阐明花岗岩的风化机理,揭示了花岗岩残积土的基本特点,分析南方与北方残积土特性的差异,解释了花岗岩残积土强度和胀缩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了“锆石与花岗岩岩石学”—文中锆石形态学研究方法,对野马地区不同构造岩浆活动期形成的花岗岩岩体中锆石形态学进行了研究。野马地区主要花岗岩体系华力西晚期和燕山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华力西晚期花岗岩代表性岩体有金山堡岩体和四平山岩体。综合研究认为:金山堡岩体为华力西晚期第一阶段形成,岩体呈岩基状产出,分异不好,岩石类型主要是斜长花岗岩,岩石化学类型属钙碱性系列,副矿物组合为磁铁矿——锆石——磷灰石型,四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我国华南地区的产铀岩体绝大部分为燕山期花岗岩,这些岩体与其中铀矿化的形成年龄一般比较接近。近年来,我们对某岩体及产于其中的铀矿化作了研究,查明岩体是花岗岩化的产物,形成于760百万年,而铀矿床的年龄则为47百万年,成岩和成矿时差竟长达700多百万年。对这类矿床的成因如果仍然沿用岩浆分异学说解释则是很难令人信服的。为了研究这  相似文献   

11.
中元古代石秤花岗岩体为嵩山地区出露面积最大岩体,以往研究认为其主体岩性为钾长花岗岩。在野外实地调查研究过程中,首次发现石秤岩体中有晚期侵入形成的正长岩、碱长花岗岩小岩株、岩脉,石秤花岗岩岩体并不是单一的正长花岗岩岩性。通过对稀土矿化体分布、岩石学、化学成分特征及其与石秤花岗岩关系的研究,表明稀土矿化体为石秤花岗岩岩体在后期演化过程中更富集轻稀土等成矿物质,含矿热液沿裂隙充填所形成,为岩浆后期热液成矿。  相似文献   

12.
山东招掖地区花岗质岩体形成条件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招掖地区是我国黄金主要产地之一,而金矿的形成又与该地区花岗质岩体成因密切相关.通过对岩体分布特征的观察,岩体中锆石特征及其中的熔融、包裹体研究和岩石的重熔实验研究认为,本区与金矿形成密切相关的三大类型岩体:玲珑花岗岩、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和滦家河花岗岩,为来自深部的热流体交代-熔融胶东群变质岩,在不同阶段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方燕山期不同矿化花岗岩的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南方,广泛发育各种酸性岩浆侵入体,蕴藏着丰富的稀土、稀有和放射性元素等矿产资源。找矿勘探及地质研究证明,其中大部分与燕山期花岗岩体有密切关系。实际情况是只有部分燕山期花岗岩体中,上述有用元素能富集成矿,而在更多的燕山期花岗岩体中,并未发现有工业价值的矿床。铌钽矿化与钨矿化可在一地存在,也可在不同岩体中出现,但铌钽矿化、钨矿化与铀矿化经常不在一地。上述现象纯属偶然的巧合,还是某种内在联系的反映呢?含矿花岗岩与不含矿的花岗岩在化学元素组合上有没有差异?研究这个问题对今后的找矿和勘探显然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苏宗伟 《地质论评》1980,26(5):451-451
大面积出露于我国南方广大地区的花岗岩类岩体与钨、钼、锡、铜、铅、锌等多种金属矿床以及稀有和稀土元素矿产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久为地质学家所关注,先后作了许多地质调查,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广西容县浪水稀土矿为我国南方典型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母岩为印支期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岩体规模大、分布广,成矿条件良好。矿床特征表明,具有工业意义的稀土矿体赋存于花岗岩风化壳全风化层中,矿石组分简单,属易选矿石。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经验,总结出矿区内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熔融包体是岩浆在结晶过程中被矿物包裹而形成的,具有“天然岩浆”之称。花岗岩中熔融包体的研究,对于探讨花岗岩的成因,了解成岩条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诸广岩体是华南大型花岗岩基之一。对于诸广岩体的成因,目前众说纷纭,主要有重熔观点和南大地质系的花岗岩化观点。花岗岩中熔融包体的研究,对以上两种看法的区别,可以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想通过对诸广岩体中段燕山期花岗岩中熔融、气液包体特征的研究及形成温度的则定,对诸广岩体的成因和成岩条件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珠兰埠岩体是南岭地区大面积出露的岩体之一,也是缺少精确年龄数据的复杂岩体之一,在以往工作中被认为是燕山期早期岩体,此后相关研究较少,由于时代和方法的限制未见确切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发表。本文采用LA-(MC)-ICPMS锆石U-Pb法对珠兰埠复式岩体的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细粒含斑黑云母花岗岩进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探讨其成矿可能性。获得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细粒含斑黑云母花岗岩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28.7±2.0 Ma和231.0±1.2 Ma,表明珠兰埠复式花岗岩体主体形成于印支期,而不是前人认为的燕山早期,由此修正了岩体成岩时代,同时结合珠兰埠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印支期花岗岩的成矿特点,较好印证了目前在该岩体及其周边,并未发现钨矿床的现象。本研究成果为赣南地区花岗岩研究提供了新的实例。  相似文献   

18.
华南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成矿区,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是最主要的产铀花岗岩。广西北部形成于新元古代的摩天岭岩体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产铀花岗岩体之一。前人对华南印支-燕山期花岗岩的铀成矿作用研究较深入,但对以摩天岭岩体为代表的新元古代古老花岗岩的铀成矿作用研究程度较低。本文以摩天岭花岗岩体为对象,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铀矿成矿特征和规律的深入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摩天岭岩体规模巨大,相带分布明显,内部相带和过渡相带发育,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含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花岗岩体具有富硅富碱、铝过饱和、钾大于钠的特点,属S型花岗岩; 2)摩天岭岩体形成于850~760Ma之间的新元古代; 3)摩天岭岩体铀成矿潜力巨大,铀矿化以铀-绿泥石型和铀-硅化带型为主,铀-绿泥石型的代表矿床——达亮矿床形成于360~401Ma,是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及构造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铀-硅化带型铀矿的代表——新村铀矿形成于47Ma,是喜马拉雅期伸展构造作用下构造-热液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4)摩天岭岩体中铀矿床的铀源来自于元古界四堡群、丹州群和摩天岭岩体本身;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同时有深部流体的参与;热源主要与加里东期区域变质作用和喜马拉雅期伸展背景下的构造作用关系密切; 5)摩天岭岩体铀成矿经过了新元古代铀预富集、加里东晚期到海西早期的区域变质-构造热液成矿作用、喜马拉雅期的构造热液成矿作用等几个阶段,形成了类型丰富、规模较大的铀矿床,铀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9.
对天山不同地质时期大小千余个花岗岩体,至今未作过岩体放射性测量数据的研究对比工作,笔者在研究《天山花岗岩类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试用放射性测量数据对比天山不同地质时期花岗岩类的特征及期次的划分。放射性测量数据的统计,采用南京大学地质学系的《多种数值统计法》,对资料完好的花岗岩类岩体进行综合对比和研究,反映天山不同地质时期花岗岩类放射性特征的总体概况。  相似文献   

20.
李冲 《矿物学报》2011,(Z1):250
碱性花岗岩是指碱饱和或过饱和(ASI<1),并含有碱性暗色矿物的花岗岩。经过多年的勘查研究表明,大多数碱性花岗岩体都不具有稀有金属矿化或矿化很弱,只有少数岩体能达到工业品位(林德松,1994)。如在尼日利亚焦斯高原40多个岩体中,只有4~5个岩体具有高含量铌铁矿(>150×10-6);在我国北部边区发现的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