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是我国铀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和探索大型,超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形成的时空性是建筑此类矿床的关键。作者在立体剖析国内我一些典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如中国的邹家山,460富大铀矿床,俄罗斯斯特烈措夫,蒙古多尔诺特超大型铀矿床,澳大利亚林匹克坝Cu-U-Au-REE超大型矿床)后综合得出:①大型,超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形成与大地构造单元这渡带具空间一致性;②,大型,超大型陆相火  相似文献   

2.
张振强 《辽宁地质》2000,17(4):263-266
与我国相毗邻的蒙古、俄罗斯超大型火山岩型铀矿床的发现促进了我国对额尔古纳-满洲里地区中生代火山岩铀成矿条件的研究。在野外调研、样品分析及资料综合整理基础上,本文从火山岩的火山喷发旋回与演化、岩性组合、岩石铀含量、岩石化学及火山岩形成环境方面分析了该区中生代火山岩的铀成矿地质条件,认为该区与国内外产铀火山岩特征相似,成矿地质条件超优越,是我国超大型火山岩型铀矿床极具远景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我国寻找超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的潜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早已发现了超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但我国迄今尚未找到。我国有广泛分布的陆相火山岩,能否找到此类超大型铀矿床,这是当前火山岩铀矿地质工作者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剖析了世界上已发现的超大型相火山岩型铀矿床的成矿环境和成矿条件及我国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陆相火山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我国主要构造火山岩带成矿力作了评述,综合得出在我国找到超大型陆相火山岩铀矿床是有可能的。并确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我国华南地区铀矿床成矿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前人提出的铀成矿模式,对该地区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床的铀源、成矿时间以及铀矿床与白垩纪―第三纪红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华南地区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床的铀源主要来自于地壳表层,在白垩纪―第三纪干热、强氧化的环境下,富铀地质体遭受风化剥蚀,铀元素受到氧化作用价态升高,并在地表水的作用下发生迁移,含铀流体沿白垩纪-第三纪地壳伸展背景下形成的断裂下渗,在有利于铀还原沉淀的部位成矿。华南地区已知的热液型铀矿床大部分分布在红盆的周边,白垩纪―第三纪红盆基底中分布的隐伏花岗岩、火山岩具有与红盆周边已知铀矿床相同的成矿地质条件,具有找到大型铀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超大型金矿床有5种类型:绿岩型、变质碎屑岩型、沉积岩型、火山岩型、花岗岩型。其中以绿岩型为主。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围岩。超大型金矿床主要属"规律型",服从大中小型矿床统一的成矿规律,与大中小型矿床一起成带成片产出。中国东部一些成矿条件较好的成矿带,勘探和开采深度比较浅,选择一些成矿条件好的中小型矿床,加强深部及外围找矿勘探,是当前寻找超大型金矿床经济、快速、行之有效的途径。中国西南、西北地区的沉积岩型、火山岩型金矿床的成矿条件好,有可能形成超大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李克让 《铀矿地质》1995,11(1):25-31
本文从研究国外超大型铀矿床特征和分类入手,总结其铀成矿地质条件,结合我国北西部地质特征、矿化分布特点,认为我国北西部今后寻找超大型铀矿床主要是中新生代可地浸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其次是伟晶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及奥林匹克坝型(即隐爆角砾岩型)的铀矿床。  相似文献   

7.
华东铀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相生  王圣祥 《铀矿地质》2000,16(5):265-271
华东区域铀成矿条件优越,铀矿资源丰富,是我国铀矿的主要产区之一。本文在1:200万华东铀矿编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区内铀矿化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区内主要铀矿化类型(火山岩型和花岗岩型)的铀成矿规律,提出两条成矿带交接部位和以花岗岩为基底、叠加中生代火山的活动区是大型、超大型铀矿床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8.
华南白垩-第三纪地壳拉张与铀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华南是中国最重要的铀矿产区之一。按赋矿围岩的不同 ,该区主要产出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 3类铀矿床。铀矿区都分布有比铀成矿超前形成的富铀岩石 ;铀矿床成矿热液中的水主要为大气成因地下水 ,成矿温度约为 1 2 0~ 2 5 0℃ ,成矿热液的δ1 3 C值主要为 - 4‰~ - 8‰ ,表明幔源CO2 参与了成矿作用 ;矿床的N(3 He) /N(4He)为 0 .1 0~ 2 .0 2Ra,显示成矿热液中大量幔源He的存在。这些铀矿床的成矿时代与赋矿围岩的岩性和时代无关 ,都集中在该区地壳受到强烈拉张因而断陷盆地广泛发育并伴有幔源基性岩浆活动 (基性脉岩、玄武岩 )的白垩—第三纪。研究表明 ,白垩—第三纪导致了地幔与地壳表层沟通的地壳拉张 ,把该区 3大类型的铀矿床串联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1 )地壳拉张通过控制向大气成因的贫CO2 热液提供铀成矿必不可少的幔源CO2 ,而与铀成矿发生联系 ;(2 )同一机制形成的富CO2 热液浸取同一或不同铀源岩石中的铀并在不同围岩中成矿 ,形成了按赋矿围岩划分的各种矿床类型 (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 )。  相似文献   

9.
全国火山岩型铀矿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火山岩型铀矿床均产于古陆壳之上的酸性(或偏碱性)陆相火山岩系中,文章根据中国陆相火山岩系的产出环境,结合铀矿床、矿点及矿化点的分布,划分出6条火山岩型铀矿成矿带和8条火山岩型铀矿远景带(预测工作区),对铀矿化集中区进一步划分出21个预测区。根据含矿主岩及控矿构造特征,将火山岩型铀矿床分为5个亚类、16个矿床式(29个典型矿床),建立了成矿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4个预测类型,总结了火山岩型铀矿的成矿要素、预测要素及成矿规律。对14个预测工作区和21个预测区编制了系列图件,圈出了预测工作区靶区近200个,并分别采用数量化理论Ⅰ、品位吨位法、体积法及德尔菲法对各预测工作区和预测区500m以浅及1 000m以浅的铀矿资源量进行了估算。编制了火山岩型铀矿勘查工作部署图,对今后铀矿地质工作及铀矿大基地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超大型金矿床类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叶胜勇 《贵金属地质》1996,5(2):120-127
中国超大型金矿床有5种类型:绿岩型、变质碎屑岩型,沉积岩型,火山岩型,火山岩型,花岗岩型。其中以绿岩型为主。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围岩。超大型金矿床主要属“规律型”,服从大中小型矿床统一的成矿规律,与大中小型矿床一起成带成片产出。  相似文献   

11.
在上护林盆地立体地质填图过程中,施工了本区中生代盖层的首批基准孔,在全面综合地表地质填图与基准孔资料的基础上,对盖层进行了重新划分,新建了上护林组。上护林盆地为一火山塌陷盆地,其盖层组成与邻近的俄罗斯、蒙古的中生代盆地具有很好的可比性。盆地地质特征与赋存大型、超大型火山岩型铀-多金属矿床的火山塌(断)陷相似,具有铀、多金属、萤石矿的良好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大型,超大型矿床找寻与预测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魏观辉 《铀矿地质》1999,15(6):321-328,337
本文论述了512铀矿床富矿的地质特征,探讨了富矿的控矿因素,并以水成铀矿成矿理论为依据,建立了富矿的成矿模式,提出普查勘探工作中寻找富矿的若干主要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14.
The superlarge continental volcanic rock-type uranium deposits,which were discovered abroad long ago,have not ye been reported up to now in China.This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urgently solved by uranium geologists at present.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metallogenic settings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superlarge continental volcanic rock-type uranium deposits discovered in the world along with the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ose of the same type in China,the space-tim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continental volcanics and the metallogenic potential of main tectono-volcanic belts in China are discussed,and a synthetic conclusion has been drawn that there is a possibility to discover the superlarge continental volcanic rock-type uranium deposits in China.Moreover,it is evidenced that the Ganhang,Nanling,Yanliao,Da Hinggan Ling and other tectono-volcanic belts possess favorable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ssuperlarge ore deposits of the continental volcanic rock type.The intersecting and overlapping locations of the aforementioned main belts with other tectono-volcanic(-intrusive)belts are the most potential areas where the superlarge continental volcanic rock-type uranium deposits would be found.  相似文献   

15.
赣南双峰式火山盆地铀成矿性的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南的白面石盆地、东坑盆地、菖蒲盆地均分布有双峰式火山岩。在白面石盆地,已探明及开采有铀矿床,而多年的野外工作及室内研究,在菖蒲和东坑盆地却未发现有重要工业价值的铀矿床。笔者通过对这些盆地的铀含量进行分形特征研究,加上其他地球化学论证,认为白面石盆地具有典型的成矿特征,而菖蒲盆地、东坑盆地有一定的成矿潜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火山岩型铀矿的主要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方锡珩 《铀矿地质》2009,25(2):98-104
火山岩型铀矿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的中、新生代多金属成矿带,产于以酸性岩或碱性岩为主的陆相火山岩系中,据对火山岩的^87Sr/^88 Sr含量初始比值测定、火山岩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和火山岩中的熔融包体测温研究,推测火山岩浆是硅铝壳高温大部分熔融的产物,并不同程度受到地幔物质的混染。火山喷发受区域大断裂带控制,形成喷发岩带。火山喷发岩带可进一步划分为几条喷发亚带,喷发亚带则由一系列的火山活动中心组成。火山岩型铀矿均产于断陷红盆旁侧,或在其附近存在基性脉岩群,显示铀矿化与深部构造岩浆活动存在成因联系,适中的剥蚀程度是重要的找矿前提。  相似文献   

17.
在富含有机质的油矿石中,铀的产出形式往往不易查清。笔者以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辅以放射性照相、X射线粉晶分析及其它的物理、光学和化学等测试方法,对我国南方5个重要的(含)有机质铀矿床进行研究,确定了各矿床原生工业铀矿物的存在及其产出特征,进一步查明了各矿床中铀的赋存状态。在本文研究的所有矿床的富含有机质铀矿石标本中,电子探针均查出有原生铀矿物沥青铀矿和铀石存在。在各矿床中,细小铀矿物多成集合体分布在有机质条带内或以不规则浸染状产于煤岩中,也有的铀矿物呈胶结物形式产出。此外,还见有铀矿物同黄铁矿或白硒铁矿(FeSe_2)一起充填于古植物细胞腔内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波西米亚地块”是世界重要的铀资源产地之一,本文强调了该区超大型多因复成铀矿床的特征,分析了该区成矿的历史-动力学大地构造背景,认为该区超大型多因复成铀矿床的形成是因为具有富铀的前地槽残留稳定陆壳基底、长期活动的深断裂带、富铀的有利岩性建造和后期强烈的地洼型构造岩浆活化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中国华南地区存在相似的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具有寻找超大型多因复成铀矿床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亚洲砂岩型铀矿区域分布规律和中国砂岩型铀矿找矿对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陈祖伊 《铀矿地质》2002,18(3):129-137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继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早所发现大量砂岩型铀矿之后,俄罗斯,蒙古境内又找到了许多大型砂岩型铀矿床,至此,亚洲已成为世界上砂岩型铀资源的最集中产地,已发现的砂岩型铀矿床大体上沿着南北分别为塔木-华北陆地和西伯利亚陆块所围限,西起西西伯利亚低地,向南经哈,乌,再折向东经阿尔泰,萨彦,我国的青,甘,内蒙,直到大小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的近东西走向,向南凸出的弧形构造带分布,俄罗斯将其命名为中央亚洲活动带,我国一些学称其为蒙古弧,此带内产出成因迥异,类型众多的大型,超大型金,多金属,块状硫化物,斑岩铜(金)矿以及火山岩型和砂岩型铀矿,带内如此丰富多彩的矿产资源与该带独特的地质构造演化密切相关,今后应大力加强对此构造带的地质研究和铀矿找矿。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冈底斯成矿带诸多大型-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和研究成果显示,传统的陆缘弧或岛弧背景的成矿作用模型不能更好的用于指导碰撞造山背景下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实践。文章以甲玛超大型矿床为实例,基于十余年的勘查实践,通过对不同类型矿体蚀变和矿化结构的精细解剖和成岩成矿年代学的系统分析,建立造山背景下斑岩成矿系统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同时,系统总结甲玛矿床地质特征,阐述成矿作用模型中地层、构造、岩浆等基础地质要素,并详细解析斑岩型钼铜矿体、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角岩型铜钼矿体、Manto型富铜铅锌矿体以及独立金矿体所构成的多元矿体结构特征。最后,揭示甲玛斑岩成矿系统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与传统模型的差异,提出其对相同构造背景下斑岩成矿系统勘查评价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