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闵茂中  沈保培 《沉积学报》1997,15(1):118-122
据对某大型古岩溶型铀矿床中铀-铅同位素体系及硫、碳、氧、氢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成矿物质源自矿区众多地层,成矿流体的变质水和古岩溶水(古大气降水)的混合水;成矿经历了古岩溶铀淋积富集,燕山早、晚期构造运动促使两次含铀热水溶液改造、叠加成矿(135~119。65Ma),成矿作用与古岩溶和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属古岩溶型热造铀矿床。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地洼成矿理论和构造地球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区内 F_1成矿断裂等的构造特征和元素的变化规律以及铀等成矿元素的不断累增富集的成矿作用过程.区内钠矿床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铀的预富成岩(形成铀源地质体)→断裂动力改造热液(热水)成矿→表生淋积等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个具有层控特征的多因复成铀矿床,从而为本区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伊盟和楚-萨雷苏两成矿区,是我国和哈萨克斯坦铀资源规模最大的成矿区,其铀成矿大地构造模式的最大共同点是都处在活化区,同属活化阶段大型自流水盆地,铀具多次成矿叠加作用;最大差别是富铀层位大地构造属性不同,铀成矿期构造活化强度有别。伊盟成矿区富铀层形成于活化阶段早期,岩性岩相变化较大,对形成大型层间氧化带有不利一面,但活化阶段多次强烈隆起,不整合面发育,在不整合面上的砂岩层内,存在有利形成大型层间氧化带的另一面。工业铀成矿作用产生于活化阶段中晚期,形成似层状、透镜状矿体为主的矿床。楚-萨雷苏成矿区富铀层位形成于地台阶段,有多个厚大富铀砂岩层,岩性岩相及厚度稳定;在活化阶段微弱构造作用形成的次造山带内,形成大型卷状体铀矿床。  相似文献   

4.
中亚天山造山带中央克兹勒库姆铀成矿区是世界驰名的铀矿产地,区域构造上属叠加于海西期地槽褶皱造山带上的喜马拉雅期活化造山带中的次级造山带,有大量层间氧化带砂岩型和碳硅质板岩型铀矿床分布。经活化构造成矿分析,铀成矿作用经历了多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地槽造山阶段形成铀源层、体,地台阶段形成部分有利铀成矿和储矿的砂岩层,活化造山阶段形成淋积和热流体成因的工业铀矿床。  相似文献   

5.
诸广铀成矿区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本文通过对诸广地区内生铀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分析,系统论述了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对本区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提出诸广地区存在富铀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流体与下地壳富铀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混熔交代;成矿作用受晚中生代伸展裂陷构造——深源热流体演化机制控制,形成中高温热流体充填成矿的高品位脉型矿化和中低温热流体交代成矿的较低品位碎裂蚀变岩-微脉浸染型矿化。  相似文献   

6.
下庄铀矿田早期高温成矿作用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下庄铀矿田的矿物组合及年代学的研究,揭示出下庄矿田中存在着一期极为重要的铀成矿作用-早期(125-166.4Ma)高温(或气热高温)铀成矿作用。这期成矿作用主要是受岩浆热液控制,它是形成富大铀矿诃的前提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7.
对大量不同地质-工业类型的淋积型铀-多元素矿床形成的区域因素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展示了与持续时间无关的大量铀堆积最终极限的淋积作用特性及不同类型矿床含矿带含矿率大小的近似性,考虑到除了已知的各种参数以外,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属扩散效应不断加强,提出了一个成矿作用的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成矿区(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矿区(带)是区域成矿学的核心内容,成矿区(带)的划分和研究是成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科学表达,同时是具有矿产资源潜力的成矿单元,是服务于勘查决策的主要载体。文章根据全国成矿区(带)划分意见,对甘肃涉及的4个成矿域、8个成矿省及12个Ⅲ级成矿区带进行分析和研究,依据省内区域矿产空间分布的集中性和区域成矿作用的统一性原则,重点讨论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成矿作用与区域地质演化过程、容矿围岩时空分布一致性或相似性;参考区域地球化学场、地球物理场特征,划分Ⅳ级成矿区(带)26个,Ⅴ级成矿区(带)94个。明确各级成矿区带地质意义及显著特征。文章指出本次对甘肃省成矿区带的划分具有探索性,随着认识不断深化,成矿区带的研究和厘定将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9.
幔源铀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正其  李子颖 《地质论评》2007,53(5):608-615
地幔流体及深源铀成矿作用是当前铀矿地学界备受关注的前沿课题。文章扼要阐述了幔源铀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评述了热点铀成矿理论。通过地幔流体参与铀成矿的现实性与地幔含铀性的论证,结合粤北“交点型”铀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地幔中铀含量存在不均一性,在大陆型热点活动(地幔柱)区的岩石圈地幔通常含有较高的铀丰度;提出在热点驱动下,地幔流体(如CO2、F等)能够溶解或萃取地幔岩中的铀并得以浓集形成富铀成矿流体,幔源铀成矿是可能的。对幔源铀成矿作用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构造演化—岩浆作用—成矿流体系统将火山岩-花岗岩型铀矿作为统一体开展成矿作用研究。在总结华南热液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区域铀时空分布特征,结合成矿溶液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从动力学过程阐述了成矿物质来源,并进而分析了成矿流体演化及成矿作用过程。认为早寒武世富铀地层是华南热液型铀矿最本质的铀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是岩浆水和降水混合的产物,岩浆作用形成了成矿物质的"汇"区,燕山期伸展或向伸展过渡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的岩浆作用,促成了成矿热液系统的形成、演化及成矿作用的发生,随着岩浆作用物质-能量场的减弱,华南热液型铀矿成矿作用终止。  相似文献   

11.
魏观辉 《铀矿地质》1999,15(6):321-328,337
本文论述了512铀矿床富矿的地质特征,探讨了富矿的控矿因素,并以水成铀矿成矿理论为依据,建立了富矿的成矿模式,提出普查勘探工作中寻找富矿的若干主要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12.
大龙山,昆山铀矿床稳定同位素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杰辰  郑懋公 《铀矿地质》1992,8(6):338-347
本文是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应用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大龙山、昆山地区成岩成矿问题。研究成果表明与成矿有关的火成岩类的形成与古陆边缘的深断裂或裂谷活动有关,主要是郯-庐深断裂带附近下部地壳重熔并混染了部分上部地壳的物质。对铀矿床的研究,查明了多期次、复成因铀矿类型。铀矿热源来自岩浆-构造-热液活动。象山群(J_(1-2))砂岩是重要的铀源层和铀的预富体。矿液为多种来源的混合溶液,富重O,S,多期次岩浆-构造-热液活动导致多期次铀的活化迁移。富矿较贫矿具有良好的汇聚和储存铀的场所。多期次(4次:174Ma,137Ma,111.7Ma,66.6Ma)铀矿化集中叠加形成了大龙山富铀矿床和昆山富铀矿体(段)。  相似文献   

13.
金鸡岭岩体北外带不仅存在良好的铀成矿地质条件,而且还具有富大铀矿的形成条件。构造控制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通过对含矿断裂带元素分带性研究,总结出铀矿体部位的元素组合特征:Ba,P,Co,Ni,V为铀矿床原生晕前缘元素组合,Zn,Cu为近矿指示元素组合,Mo,Sn,As,Sb为铀矿床尾部矿根元素组合。U,Pb,Cr,Be为铀矿体中组合元素。建立了本区铀矿构造地球化学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简叙辽东地区太古宙绿岩带地质背景,并结合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的阐述,提出太古宙绿岩带铀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前寒武纪主期性。讨论太古宙富铀钾质花岗岩相关的太古宙残留体内构造-蚀变岩控制铀矿的观点:提出古韧性剪切-破碎断裂带、太古宙基底岩体顶上凸起带之凹洼中的"突触"与碱交代岩等三位一体的构造空间和构造-蚀变岩定位层间-不整合破裂带关联-碱交代热液型铀矿的成矿模式,并且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围岩蚀变清楚,铀成矿谱系反映为初贫后富-叠加再造成矿的矿物组合;以复杂-叠加、脉络清楚的太古宙绿岩带构造环境相关的铀矿聚集区为例,探讨太古宙绿岩带铀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并认为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矿体埋藏深、隐伏性强、盲矿体多,潜在的找矿前景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铀成矿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贤春  李启荣 《铀矿地质》2001,17(6):348-353
根据水成铀矿理论,本文结合研究区水化学特征,论述了柴达木盆地西北部铀成矿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冷湖地区具备铀成矿的水化学条件,是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6.
金明  王敢  滕润球 《铀矿地质》2003,19(3):141-147
本运用水成铀矿地质理论,对乌兰花盆地上新统铀矿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铀源条件、岩性岩相古地理、砂体特征和水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盆地上新世具备古河道的发育条件,上新统是主要的找矿目的层位之一,具备形成古河道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但是同时也存在对铀矿形成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略谈深源铀成矿与深部找矿问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黄世杰 《铀矿地质》2006,22(2):70-75
热液型铀矿找矿应着眼于寻找中大型矿床,以幔源叠造、深源成矿理论为指导,建立多元复合深源成矿模式。文章指出,热液型铀矿床存在热水循环富集型、岩浆期后热液型、地幔流体富集型等3种不同成因类型及其不同的成矿特点,并常在同一矿化集中区形成一成矿系列。大型铀矿田和富、大铀矿床常与幔源成矿有密切关系,其形成有特定的区域地质背景。文中还初步提出了幔源成矿的识别判据,指出今后找矿应自觉地确立适合于各自地区找矿类型的成矿模式,厘定可操作性强的找矿模式,实现以模式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18.
相山铀矿田磷灰石与富矿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研究了相山火山热液型铀矿田磷灰石与富铀矿床形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该区富矿石中铀含量与五氧化二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电子探针揭示富铀矿体中铀矿物周围有大量磷灰石存在,磷灰石在富铀矿石中以两种形式产出:一种是结晶自纯的晶体磷灰石;另一种是胶体磷灰石,后者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笔者在调研了磷、铀地球化学性质相似性及磷灰石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基础上提出:胶体共沉淀是导致本区富铀矿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新疆扎吉斯坦铀矿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种明 《铀矿地质》2000,16(3):136-142
本文通过对扎吉斯坦铀矿床所处的地质构造条件、盆地沉积特征、铀源和还原剂、水文地质条件及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等控矿因素进行分析 ,指出成矿条件最为有利的沉积旋回及有利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20.
吐哈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谭鸿赞 《铀矿地质》2002,18(2):97-103
铀成矿层间氧化带的形成,发育与地下水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本文采用古水文地质的分析方法,对吐哈盆地地下水的演化史进行了研究,定量确定了地静压力系统和水静压力系统对沉积水的改造作用,计算了压挤水和渗入水的水交替强度,指出了铀成矿层间氧化带发育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