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伟  赵庆展  韩峰 《测绘科学》2013,38(2):119-121
针对兵团空间信息集成与共享异构数据语义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本文依据其领域特性和共享需求,采用本体作为兵团空间数据表示的方法,从应用领域出发,以需求来驱动兵团空间数据本体框架构建,提出了兵团空间数据的本体工程构建方法,研究了本体领域、概念类型、语义关系,并对空间数据本体进行了语义描述。评估表明该方法构建的兵团空间数据本体有效,有利于数据共享与互操作。  相似文献   

2.
以框架语义学理论为指导,从一种基于框架的本体描述语言的思想出发,结合地理信息概念的本体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框架语义的地理信息概念分析方法;并以部分水系地理信息概念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框架语义学理论为指导,从一种基于框架的本体描述语言的思想出发,结合地理信息概念的本体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框架语义的地理信息概念分析方法 ;并以部分水系地理信息概念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地理空间数据异构问题长期并将持续存在,作为克服语义异质的关键技术,地理类别概念之间的语义映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综合利用地理类别概念集的本体属性内涵、分类层次结构等语义信息,提出一种基于本体属性特征学习的地理要素分类语义映射方法。该方法将本体属性特征作为基础语义框架,建立地理类别概念的语义特征向量化描述,并提出一种新的层次编码机制来标识地理类别概念的分类状态;接着引入BP神经网络建立本体属性特征向量与概念分类状态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从而支持概念语义映射。通过两种不同地理信息标准下陆地水系要素概念的语义映射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遥感影像面向对象分析技术存在的“分类过程中专家分析不同带来的分类结果不一致”问题,提出地理本体驱动的“地理实体描述-模型构建-影像对象分类”解译框架。首先,利用地理本体建立影像对象客观特征与地理专家知识的联系,实现对地理实体的描述与表达;其次,利用知识工程方法以及计算机可操作的形式化本体语言构建影像对象特征、分类器的本体模型,形成语义网络模型;最后,联合语义网络模型与专家规则实现影像对象的语义分类。地表覆盖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得到反映真实地理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结果,而且能够掌握地理实体的语义信息,实现地表覆盖分类知识的共享与语义网络模型的复用,为遥感影像面向对象分析提供了一种全局性的解译分析框架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6.
地名信息是基础地理信息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是空间信息的重要载体,地名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数字地球的基础和前提.文章通过考察地名的语言学、地理学、历史学特征,明确了地名的基本内涵.以此为基础建立地名本体基本框架,并以地名类型为例,分析了地名类型本体的基本语义关系及其表达方法;最后以地名本体为基础提出地名信息描述框架,并以实例说明了基于本体的地名信息描述方法,该方法为地名知识库的建立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描述逻辑本体的GIS多重表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多重表达是地理信息弹性表达和弹性存取的一个内在要求,它实质上提供了一个多尺度、多应用主题的数据集成机制。多重表达的建模不能仅限于数据库中多重几何特征的一致性表达,还必须支持不同语义粒度、不同应用主题下语义特征的弹性描述。基于形式化本体的地理信息建模更贴近于认知模型,还有助于语义表达以及基于语义的信息集成和共享。通过经典描述逻辑中具体域以及context的扩展,满足区域拓扑和上下文语义形式化描述的需要;给出一个基于描述逻辑的多表达地理本体方案,该方案能够为数据库中几何信息和语义信息的弹性表达提供一个统一的基于逻辑的模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个基于本体的空间信息查询框架,能有效地表现空间信息层次结构和语义,在保证语义一致性的前提下,查询、获取不同来源的空间数据。  相似文献   

9.
用贝叶斯分类方法和本体实现空间信息语义互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异构空间信息系统语义互操作的框架,通过基于本体的语义异构空间信息的概念级匹配机制,并利用贝叶斯分类方法完成空间信息实例级的重分类,实现了语义互操作。  相似文献   

10.
地名本体的概念框架与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提出地名本体的基本概念之后,根据基于地理空间语义网的日常地理信息查询需要,进行了地名本体的概念设计,提出了通过复用地名词典和地理主题词表构建地名本体的概念框架和设计方法;提出地各本体由地理实体本体、实体类型本体和空间关系本体3种地理本体构成,并详细介绍了其设计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