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黑河新生地区位于大、小兴安岭的结合部,其早白垩世岩浆活动频繁,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这些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 型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 LILE) 而亏损高场强元素( HFSE) 。LA--ICPMS 锆石U--Pb 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为118. 1 ± 1. 5 Ma,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为112. 8 ± 0. 9 Ma,这与该区广泛分布的早白垩世火山岩形成时代一致。Hf 同位素成分特征表明,岩体的源岩为中-新元古代时期由亏损地幔起源的火成岩。结合岩石学特征和邻区其他地质资料,认为黑河新生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唐俊  郑永飞  吴元保  龚冰 《地球科学》2005,30(6):692-706
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北端山东威海地区皂埠镇发现锆石δ18O值低至-7.8‰左右的花岗片麻岩, 与前人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西南端江苏东海青龙山地区发现的锆石δ18O值为-7‰~-9‰左右的花岗片麻岩一致.对这些低δ18O值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SHRIMP法UPb定年和系统的激光氟化法矿物氧同位素分析, 结果对低δ18O值锆石成因和花岗片麻岩的原岩性质提供了制约.研究得到: (1) 这些低δ18O值锆石以新元古代岩浆锆石为主, 但部分岩浆锆石在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重结晶作用.δ18O值为-7.08‰的岩浆核锆石UPb定年得到的花岗片麻岩原岩谐和年龄和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分别为(760±49) Ma和(751±27) Ma, 变质谐和年龄和不一致线下交点年龄分别为(232±4) Ma和(241±33) Ma, 指示其原岩为新元古代花岗岩并经历了印支期变质作用; (2) 锆石δ18O值在局部范围内变化于-7.76‰~5.40‰之间, 低δ18O值岩浆锆石表明它们是从新元古代低δ18O值岩浆中直接结晶形成, 锆石δ18O值的局部变化表明其原岩岩浆的氧同位素组成具有不均一性, 指示低δ18O值岩浆源区物质曾经在地表与极度亏损18O的大气降水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高温水岩反应; (3) 低δ18O值花岗片麻岩在印支期板块俯冲和折返过程中基本没有与外部发生显著的氧同位素交换, 在退变质作用过程中花岗片麻岩内部缓冲流体对原岩岩浆锆石的δ18O值影响不大.威海皂埠镇地区和东海青龙山地区的花岗片麻岩在原岩时代、变质时代和氧同位素组成等方面基本相同, 指示它们应具有相同的原岩性质, 并经历了相同的变质作用和水岩相互作用过程.因此, 极度亏损18O的新元古代双峰式基性-酸性岩浆岩可能分布于整个大别-苏鲁造山带.   相似文献   

3.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花岗质片麻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野外地质填图和研究发现,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中有古老的花岗岩侵入,并在鲁霞地区圈定了9个花岗质侵入体。古老的花岗质岩石主要侵位于南迦巴瓦岩群直白岩组中,与南迦巴瓦岩群一起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而形成花岗质片麻岩套。岩石类型有花岗闪长质片麻岩、黑云母花岗质片麻岩、闪长质片麻岩等。岩石化学研究表明这些花岗片麻岩套具“S”型特征,可能有深部幔源物质的加入。花岗岩形成深度在2~5km之间.侵位时代为552~525Ma,为新元古代晚期,属泛非期陆内演化阶段的产物。高喜马拉雅地区在元古宙末期形成了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4.
对大兴安岭潮满林场地区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成因及构造环境研究结果显示,花岗质片麻岩年龄为795.2±4.3 Ma,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 花岗质片麻岩表现为高硅、高碱、富钙、富钠、富钾、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Eu为负异常弱亏损. 岩浆源区主要为壳源岩浆,部分幔源岩浆底侵使中下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且受到幔源组分混染形成混合岩浆. 结合区域资料,研究区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岩浆弧环境.  相似文献   

5.
位于扬子克拉通西缘的新元古代宝兴杂岩主要由中低级变质的辉长质片麻岩、闪长质片麻岩、英云闪长质到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和块状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和Sm-Nd同位素特征表明,辉长质片麻岩和闪长质片麻岩为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原始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尖晶石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在上升和侵位过程中受到了地壳岩石强烈混染。英云闪长质和花岗闪长质岩浆形成于下地壳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而二长花岗质岩浆形成于杂砂岩的部分熔融。综合分析宝兴杂岩的岩石组合、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该杂岩体最有可能形成于新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构造背景,并可能经历了碰撞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大兴安岭中部柴河地区晚侏罗世花岗质岩石进行了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探讨了其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背景。岩石学研究表明,大兴安岭中部柴河地区晚侏罗世花岗质岩石主要岩石组合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获得2个二长花岗岩年龄分别为(152±1)Ma和(150±1)Ma。岩石主量元素具有富钾钠、富铝的特点,属铁质碱-钙性岩石。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弱到中等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主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LREE)和Zr、Hf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和Ba、Sr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这些晚侏罗世花岗质岩石来源于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期间从亏损地幔新增生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陆壳加厚之后挤压到伸展的转换环境。  相似文献   

7.
北天山温泉群的地质特征、时代和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天山温泉群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古元古代的变质岩。最新的野外调查和锆石SHRIMP U-Pb 测年结果表明,温泉群可 以划分为三个岩石构造单元:(1)前早新元古代变质火山岩和变质沉积岩,主要包括斜长角闪岩、云母片岩、石英片岩、 黑云母片麻岩、大理岩等;(2)早新元古代混合岩和正片麻岩;(3)早古生代未变质变形的辉长岩和闪长岩。上述三种岩 石组合类型均被后期二云母花岗岩(脉)所侵入。温泉县以南的混合岩和花岗片麻岩中锆石的SHRIMP U-Pb 年龄分别为 926±12 Ma 和907±11 Ma,与天山地区出露的新元古代花岗岩类的时代基本一致。结合前人对花岗片麻岩Nd 同位素组成 的研究,花岗片麻岩应为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而同期的混合岩化作用则是新元古代地壳加厚和部分熔融的直接 地质证据。辉长岩和闪长岩侵入到温泉群花岗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中,其中闪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 年龄为452±7 Ma, 并含有1.1 Ga 和1.4 Ga 的继承锆石。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本区早古生代辉长岩和闪长岩具有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可能与准噶尔-巴尔喀什洋的俯冲作用有关,这一俯冲增生作用最终导致伊犁北部与哈萨克斯坦陆块在志留纪拼贴造山, 并使温泉群前寒武纪变质岩与侵入岩发生变质变形作用。  相似文献   

8.
龙镇地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张彦龙  葛文春  高妍  陈井胜  赵磊 《岩石学报》2010,26(4):1059-1073
龙镇地区花岗岩位于大、小兴安岭的结合部,属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中的A-I型花岗岩带;该区各岩体岩石类型基本相同,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花岗岩中锆石的LA-ICP-MSU-Pb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正达山岩体形成于320~315Ma,模拉布山岩体形成于169±3Ma,朝阳林场岩体形成于187~171Ma。这些花岗质岩浆的就位分别与古生代时期古亚洲洋闭合过程中的块体拼合作用及中生代古太平洋的构造演化有关。Hf同位素成分特征表明,两期花岗岩的源岩均为新元古代-显生宙期间亏损地幔来源的火成岩。结合已发表的Sr-Nd-Hf同位素资料,本文认为兴安地块大陆地壳增生的时间主要为新元古代-显生宙,这与松嫩地块一致,而明显晚于额尔古纳地块的地壳增生时间(中-新元古代),从而揭示了它们不同的地壳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9.
盖里克片麻岩分布于阿中地块亚干布阳-帕夏拉依档一带,岩体主要岩性由眼球状黑云斜长片麻岩、二云二长片麻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定年得到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值为(886.5±5)Ma,说明盖里克片麻岩原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青白口纪;地球化学结果显示:主量元素具有高SiO2、Al2O3、K2O+Na2O含量,低Na2O、MgO、CaO和TiO2含量的特征,A/CNK值介于1.03~1.17之间,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的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Sr、P、Hf、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典型的大陆碰撞型花岗岩相应的元素丰度特征;岩石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总体呈右倾的“V”型稀土分配模式,显示了典型的地壳重熔型花岗岩特征。盖里克片麻岩的源岩为地壳中角闪岩相基性岩类(变玄武岩),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综上说明本区存在新元古代早期的构造岩浆事件,可能对应于新元古代的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说明塔里木和柴达木板块之间在新元古代早期曾经存在板块的汇聚碰撞。  相似文献   

10.
阿尔金南缘榴辉岩带中花岗片麻岩的时代及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阿尔金南缘江尕勒萨依一带榴辉岩的围岩花岗片麻岩具有高SiO2(〉70%)、高铝(Al2O3〉13%)和高碱(ALK=7.52-8.91)的特征,铝饱和度指数ASI=1.10~1.27,属于钙碱性过铝质花岗质岩石;岩石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Th,中等富集K和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Hf,Y和Yb;具典型大陆碰撞型花岗岩相应的元素丰度特征;岩石的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总体呈右倾的“V”型稀土配分模式,显示壳源型花岗岩特征;在R1-R2构造环境判别图上落于同碰撞花岗岩区。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了典型岩浆钻石的特征,利用LA-ICP-MS方法进行锆石微区U-Pb同位素定年,得到^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值为923±13Ma,表明江尕勒萨依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阿尔金新元古代同碰撞花岗岩的确定,不仪明确了新元古代早期陆块汇聚在该区的存在,而且对区内新元古代早期造山作用的鉴别,重塑西部古大陆的演化历史、构造格架以及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深入探讨区内高压-超高压岩石与围岩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约束资料。  相似文献   

11.
陈骄荷 《福建地质》2012,31(3):262-268
岩溶发育区的公路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容易形成地面塌陷,危及工程安全或正常使用,高密度电法是近年来在岩溶发育地区高速公路勘察中常用较有效的一种勘探方法。以工程实例探讨公路岩溶勘察中的应用效果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中国晚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淑芬 《华北地质》2002,25(2):86-92
通过对近20年来微古植物研究成果的总结,得出如下五个结论:1)中国的晚前寒武纪发现了微古植物约128属,569种,可分为四大组合。2)长城系(14~18亿年左右)主要是以细菌和蓝藻为代表的原核细胞生物占有生物界的时期,但其中已有真核细胞生物出现。另外有Chuaria 状等化石的出现和广泛分布。3)蓟县系(10~14亿年左右)是真核细胞中的高级藻类大量出现时期,红藻、褐藻,蓝藻相对减少。4)青白口系(8~10亿年左右)是褐藻植物相对繁盛时期,并有Chuaria及Shouhsienia 等化石。5)震旦系下统(7~8亿年左右)生物群特征与青白口系相近似,仍以藻类植物为主,有少量后生动物。震旦系上统(6~7亿年左右)动物界和植物界都有显著变化,微古植物出现新的类型,后生植物和软躯体的后生动物大量繁衍,末期有海绵及个别软舌螺类等具骨骼的后生动物。寒武纪开始,有大量多门类小壳动物,植物界则有刺球藻亚群,这表明生物界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房产测量是一种法定测绘,主要为房屋各项管理工作提供服务。房产测绘预算面积与实测面积可能存在面积不一致,通过房产测绘成果质量、分摊方案、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东部赣东北朱溪矿集区枣林地段发现两条新生代碧玄岩岩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碧玄岩具有低SiO2(41.08%~42.94%),高Mg#(0.61~0.65),高TiO2(2.19%~2.43%),高Na2O+K2O(4.95%~6.30%)的特点。∑REE为299.16×10-6~375.00×10-6,LREE/HREE比值为5.45~6.71,表明轻稀土富集,δEu为0.88~0.94,具微弱Eu负异常。微量元素特征表现出较高Ni、Cr、Sc含量,蛛网图显示明显富集Nb、Ta、Th、Zr等元素,亏损Ba、Ti、K、P等。主量元素相关图解和不相容元素比值显示岩石在演化过程中未遭受地壳混染。综合分析岩石微量元素数据及相关图解,文章认为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软流圈地幔携带碳酸盐熔体上涌与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使得0.2%~0.5%石榴石相二辉橄榄岩与0.5%~1%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发生部分熔融,生成碧玄岩原始岩浆。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从反射波法小应变桩基检测过程中对最终测试结果影响较大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了在应力波反射波测桩过程中,影响检测效果的几种因素与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综合物探方法在确定矿山采空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勇 《吉林地质》2003,22(2):45-49
矿山地区地表起伏大,利用传统的勘探方法确定地下采空区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采用综合物探方法、手段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介绍了在鞍山矿区利用地质雷达法、瞬变电磁法、浅震反射波法、瞬态瑞雷波法来确定地下采空区。以便减少它们造成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7.
数字矿区的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寒  宋金玲 《江苏地质》2003,27(4):225-228
伴随着新世纪和“数字地球”时代到来,数字省区、数字城市等工程已经启动,数字矿区的建设也因此提上日程。根据我国矿区现状,从区域融合和可持续发展结合的角度,诠释了矿区概念,对数字矿区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探讨,给出了数字矿区建设的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18.
杨慧  张连凯  于奭  曹建华 《中国岩溶》2012,31(3):265-271
以桂林毛村岩溶生态试验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该地区岩溶区和碎屑岩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系统研究和比较了旱地、水田、林地和灌丛四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岩溶区石灰土还是碎屑岩区红壤,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和组成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与旱地和水田等传统农田相比,灌丛和林地这两种自然土壤明显提高了>5mm和>0.25mm团聚体的比例,并且团聚体稳定性增加。岩溶区灌丛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较旱地分别提高了185%和179%,较水田提高了361%和481%,林地的MWD和GMD分别较旱地提高了65%和43%,较水田提高了167%和198%;而碎屑岩区灌丛的MWD和GMD分别较其旱地和水田提高了103%和134%、15%和32%,林地的MWD和GMD分别较其旱地和水田提高了117%和152%、23%和43%。这说明相比碎屑岩区红壤,岩溶区石灰土受到人类活动的频繁干扰之后退化更快,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下降更多,这也说明了岩溶区土壤环境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9.
地下采空区及其引发的地面沉降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对生态环境危害极大,需要对其进行危险性评估和预测,并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遥感解译、水下测量、水工环调查、物探、钻探等手段对宿州市朱仙庄采煤沉陷区开展综合地质勘察,查明朱仙庄采煤沉陷区的地质灾害类型、分布与规模、沉陷现状及影响范围,为沉陷区地质灾害防治及综合治理、土地规划利用提供了依据。综合方法用于采煤沉陷区勘察效果好,可为今后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电提取中金的配阴离子运动分析及找矿机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金离子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入手,分析了金的配阴离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形式,把金的配阴离子的运动分为4个区:配阴离子化学及电化学离解区;配服离子被电场力离解区;配阴离子被电场力离解了,但金离了无法作定向运动的非漂移区;配阴离子漂移或热运动区。提出了”本征提取域“概念,最后应用此概念讨论了4种情况下电提取离子法找金时异常形成的机理及其找矿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