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拟建隧道位于贵州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且隧道将横穿过一条地下河下方,隧道遭遇岩溶涌突水的危险性较大。通过分析该隧道岩溶水文地质环境,论述了隧址区岩溶发育分布规律、岩溶水补径排条件,并采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和大气降水入渗法2种方法对比计算对隧道涌水量做出初步预测评价,为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广西岩溶区地下河分布特征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岩溶地区已查明地下河445条,其分布受地质、地貌条件控制。地下河出口主要分布于灰岩地层,在白云岩地区分布最低。以峰丛洼地区地下河分布数量最多、规模大,其次为峰林谷地和平原区,岩溶丘陵区地下河数量少、规模小。不同岩溶地貌区的地下河及开发利用带来不同的环境问题,峰丛洼地区以内涝最严重,峰林谷地和平原区的地下河水开发常造成塌陷,岩溶丘陵地区的地下河水污染严重。开发利用方式主要为出口建坝蓄水,天窗提水,地下河堵洞成库,堵截地下河引水发电,建地表、地下联合水库。  相似文献   

3.
避开突水突泥的高风险区是岩溶隧道选线的基本出发点。沅古坪隧道穿过岩溶强发育区,为典型的岩溶深长隧道。岩溶地下河、向斜蓄水构造、两侧水库以及地下水位与顶板的高差大等是影响其隧道安全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选线要考虑的关键水文地质问题。为更好地进行隧道东、中、西三条设计线的比选,在隧道研究区开展了1:1万的岩溶水文地质专题调查,查清研究区岩溶发育和水文地质特征,划分出岩溶地下水系统,从而比较了3条隧道线所处的岩溶水动力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分析隧道与地下河、岩溶泉的空间关系,并结合物探资料分析了向斜蓄水构造的影响。结果表明:东线隧道穿过地表分水岭地带,处于岩溶水动力系统的补给区和垂向分布带的季节变动带、浅饱水带,基本不与地下河管道立交,远离了流量较大的岩溶泉,降雨补给面积最小,因此,总体涌水风险最小,为最佳隧道线路。西线纵穿赤溪河上游地下水系统的中部,穿过径流和排泄区,处于岩溶水动力垂向分带的浅饱水带,并与多条岩溶管道立交,且临近西侧高家溪水库,涌水风险最大。东线隧道临近黄鱼溪水库的北段、穿过郭家界向斜储水构造核部的南段是涌水高风险区,需扩大岩溶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并在施工中加强超前地质预报研究,最大程度避免岩溶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4.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不同类型地下河开发利用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曹建文  夏日元 《中国岩溶》2017,36(5):609-617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岩溶发育规律复杂, 给地下河的有效开发利用带来了困难。在近年来西南岩溶区地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不同岩溶地貌类型区地形地貌条件、岩溶发育特征,提出了6种典型地下河开发利用模式:(1)峰丛洼地区地下河溶洼成库模式;(2)岩溶深切河谷区地下河堵洞成库模式;(3)岩溶槽谷区地表-地下联合成库模式;(4)岩溶垄脊褶皱区隧洞引水模式;(5)峰林平原(谷地)区地下河机井提引利用模式;(6)断陷盆地边缘地区地下河地表-地下联合成库模式。这6种模式的提出,为因地制宜、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借鉴,可有效服务国家精准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5.
广西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浅层岩溶尤为发育。本文以西南岩溶地区某高速公路两隧道之间洼地原设计中桥方案变更为盖板涵为例,说明工程建设应充分利用区域资料,同时结合钻探、物探等方法综合分析岩溶地区地下水补径排、动态及岩溶发育特征,最终得出岩溶洼地内利用盖板涵横跨地下河通道是优于其它方案的,不仅工程造价低,而且大大减少工期,可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及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6.
研究区位于云贵高原南缘滇东南高原斜坡区,属珠江源头河段南盘江流域与红河流域的地表分水岭地带,侵蚀切割强烈,地形条件复杂,广泛出露的三叠系中统个旧组含水层组富水性强,岩溶强烈发育,地下河管道、洼地、落水洞等广布。通过野外调查、观测、示踪试验、实验测试等手段,利用水文地质学、岩溶学等理论方法,分析研究区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岩溶发育强度、大泉地下河及管道分布、地热分布情况,及其对拟建铁路选线的影响,计算隧道涌水量,提出隧道施工尽量避开地下水富集区、岩溶强发育区、大泉地下河主管道径流区、地热异常区、岩溶砂岩地层区等建议措施,减少拟建铁路施工可能面临的岩溶水文地质危害及其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破坏,为强岩溶发育区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桂林寨底地下河硝酸根含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  裴建国 《地下水》2011,33(3):21-22,25
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因此,研究地下水中硝酸根含量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在水文地质条件特殊的西南岩溶地区尤为重要.本文以岩溶地区典型地下河--广西桂林寨底地下河为例,分析了地下河系统不同季节硝酸根含量特征,发现地下河中硝酸根含量受降雨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王明章  王伟  周忠赋 《贵州地质》2005,22(4):279-283
岩溶峰丛洼地区地表和地下岩溶均极为发育,并相互连通,成为统一的、有密切水力联系的岩溶空间系统。在查清岩溶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下地表岩溶洼地与地下洞穴空间联合成库,是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以贵州省普定县马官水洞地下河为例,对该类型地下河的开发利用经验进行了总结,为岩溶地区同类岩溶水系统的开发利用统供参考例证。  相似文献   

9.
重庆地区岩溶地下河发育与分布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蒲俊兵 《中国岩溶》2013,32(3):266-278
岩溶地下河是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赋存的主要形式,是重要的水源地。本文以重庆市域范围内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为基础,结合大量的野外调查工作,从岩性、构造、地貌等角度总结了重庆岩溶区地下河发育、分布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在质纯层厚的石灰岩中地下河最为发育,而在其它碳酸盐岩层组中,由于碳酸钙含量下降,岩溶率下降,地下河弱发育或不发育。在重庆地区,受到区域构造条件的影响,岩溶地下河管道多沿构造线展布。区域褶皱(向斜、背斜、褶皱转折部位)、构造复合部位、断裂等地质构造特征均影响了岩溶地下河的发育和分布。重庆地区的层状夷平面地貌,控制了岩溶地下河的补给和排泄,地下河多在低一级夷平面形成的河谷、沟谷中出露。根据重庆地区岩溶水的水动力特征和循环条件,将地下河分为汇流型、分流型和平行流型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岩溶地区地下河系统水资源定量评价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岩溶地区含水介质的多重性和高度复杂性,给地下河系统的水资源量评价带来许多难题。在分析地下河系统水资源形成、分布和运移特征基础上,认为目前用于地下水评价的主要方法都不太适用来解决地下河系统水资源量的评价和预测问题。作者在比较地下河与地表水多方面的相似性后,建议引入现代水文学的理论方法和模型来解决岩溶地区地下河系统水资源评价问题,并分析了可能需要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针对岩溶水资源的特征,作者认为,改变传统定量评价的思维、引进现代水文学理论方法和充分利用3S技术,是解决地下河系统水资源定量评价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11.
地质雷达在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方建立  应松  贾进 《中国岩溶》2005,24(2):160-163
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由于勘察设计的局限性和隧道围岩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性,施工人员对隧道掌子面前方的不良地质情况往往了解不清,致使隧道掘进过程中局部地段经常出现塌方、涌水等地质灾害,导致人身伤亡,工期延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公路隧道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崇- 遵高速公路夏家庙隧道掘进超前地质预报为例,介绍了地质雷达方法在溶洞等不良地质灾害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岩爆预测一直是地下工程领域中的世界性难题。本文以西南某隧道工程为例,从岩爆形成的3个条件:岩石岩爆倾向性、岩体完整性和高地应力环境3个方面着手,应用最大储存弹性应变能指标Es和岩石脆性系数B,对深埋隧道区段内可能发生岩爆的石英砂岩、灰岩岩体进行岩爆倾向性分析预测; 基于地应力测量数据资料,采用地质过程动态模拟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反演分析隧道工程区岩体地应力场,对隧道高应力区段作出判断; 根据现场所取样品试验结果综合分析隧道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等。在分析和总结前人岩爆预测预报方法的基础上,以工程地质分析为基础,详细阐明隧道岩爆发生的条件,并以岩体力学和非线性科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地质综合分析、应力强度比法对隧道可能发生岩爆的部位及其强度进行综合预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逻辑信息法对某干旱区花岗岩体中的地下坑道渗水进行了研究.对影响地下坑道渗水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可能与地下坑道渗水相关的11个影响因子,并根据场地地下坑道渗水特征,将渗水严重程度分成4个级别,建立了所研究场地地下坑道渗水预测评价的逻辑信息法模型,得到了不同影响因子的权重.从计算得到的影响因子的权重可以看出,围...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诊断运营中隧道病害的程度,需要对隧道衬砌作出系统评价.本文结合工程实际,阐述了采用地质雷达对隧道衬砌进行检测的原理及方法,采取提高检测效果的方法和技术措施,并通过典型雷达图像分析了衬砌结构完整性和衬砌厚度识别判定特征,取得了较好的检测效果,为隧道整体健康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复杂地层隧道洞口施工方案设计要点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复杂地层的特点出发,针对隧道洞口施工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简述了有关技术方法的特点,论述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选择、确定隧道洞口施工方案时应考虑的一些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6.
结合渝湘高速公路白马浅埋隧道工程实践,利用SIR-20地质雷达对该高速公路隧道的围岩进行探测并进行稳定性扫描分析,指出了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和围岩的薄弱环节,简要地提出了改进和防治措施,保证施工的正常快速进行.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进行地裂缝与斜交地铁隧道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地铁列车荷载作用下地裂缝与斜交马蹄形地铁隧道的动力相互作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地铁行驶产生的振动在土层中各个方向传播时会有不同程度的衰减,地裂缝对地铁振动具有阻隔作用;地裂缝附近隧道下方土层的振动要比上部土层强烈;地铁隧道的拱底部位相比拱腰和拱顶部位振动响应更强烈。地裂缝未活动时,隧道底部与土体的接触附加压力较大;地裂缝上盘下降时,位于地裂缝附近的下盘隧道底部和上盘隧道顶部与土体的接触附加压力较大。地裂缝未活动时,激振作用产生的隧道顶部和底部的附加应变均较小;地裂缝上盘下降后,位于上盘的隧道顶部和位于下盘的隧道底部产生负的附加应变,位于下盘的隧道顶部和位于上盘的隧道底部产生正的附加应变,且随上盘下降量的增大,附加应变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18.
电磁波坑道透射资料中走向构造的特殊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于采煤工作面中较长的走向构造,电磁波坑道透射资料的处理历来是个难题,无论是传统的手工解释还是近代的层析成像技术,都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本文在层析成像处理的基础上,加上水平相关增强,异常增强等特殊处理手段,使成像面貌大为改善,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稳定性,更利于地质解释。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上海地铁隧道建设大规模的展开,建设中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日趋凸现。本文结合上海市特有的地质条件,分析了与地铁隧道建设相关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工程地质结构特征及浅部含水层地下水位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地铁车站基坑开挖以及区间隧道施工可能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绘制了市中心地区工程地质问题严重性程度分区图,可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EH4电磁成像系统在高速公路长大深埋隧道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EH4电磁成像系统是一套双源型电磁法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的物探系统,它是CSAMT和MT的结合体。本文介绍了EH4的原理、特点、工作方法和资料处理。该系统首次运用于高速公路长大深埋隧道勘察中,结合其他手段,成功解译出了隧道的软弱层、地下水及断层破碎带的位置,为划分隧道围岩类别提供了较好的依据,同时也为高速公路长大深埋隧道提供了一种新的勘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