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燕山地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沉积层序与地层格架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燕山地区是中国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出露最好、层序较为完整的地区。从沉积特征研究入手,确定了各种沉积相、微相及沉积序列,在区内青白口系划分出4种沉积体系及5种沉积相、12种沉积亚相、16种微相。对副层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层序界面和最大海泛面的研究,将区内青白口系划分出3个层序。在层序划分和对比基础上建立了燕山地区青白口纪的地层沉积格架并对其古地理演化进行了探讨。认为燕山青白口纪的沉积为华北陆块上真正的盖层沉积。  相似文献   

2.
辽东本溪-桓仁地区古生界发育,是研究地层学、沉积学的典型地区.在简述事件地层学原理和地层事件概念,并对主要地质事件进行初步划分基础上,通过对本溪-桓仁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地层剖面测制研究,对该区古生界,根据地质事件的岩石记录,划分了构造上升和下降、海侵、缺氧、风暴、干燥炎热等6种事件地层单位,8个事件集群,并对各事件地层单位逐一描述,提出事件个体和事件集群、事件沉积层和事件集群沉积段的概念,并探讨了与沉积环境、层序地层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周洪瑞 《现代地质》1999,13(2):221-222
1豫西地区中、新元古界地层层序划分豫西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南部,区内中、新元古代地层发育齐全,露头连续,是我国新元古界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也是进行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理想地点。华北地台南缘在中、新元古代为发育有裂谷系的被动大陆边缘,总体为滨海—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4.
豫西汝阳中上元古界层序地层划分及其岩石地层格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景勋 《河南地质》1997,15(1):29-35
分布于华北地台南缘豫西汝阳地区的中上元界汝阳群,洛峪群为一套河流相一滨海相一浅海陆棚相一局限台地相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在该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作者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探讨了该套地层的层序地层特征。在该地层中识别出2个I型整合界面,9个Ⅱ型不整合界面,划分了1个I类层序,9个Ⅱ类层序,并将中元古界划归一个超层序,初步建立了该工区中上元古界的岩石地层格架。中上元古界岩石地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地层表(2014)中—新元古界尚存的地层学问题,并以十多年来有关专家及本课题组地层年代学成果为基础,结合地质事件的时空发育和对比关系,重点研究了中元古界底界、中元古界待建系、中—新元古代过渡时期地层关系、成冰系底界的划分及震旦系罗圈冰期的时代归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建议,并进一步讨论和对比了中国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三大陆块中—新元古代地质特征异同。研究表明:中国中元古界以1800 Ma(或1780 Ma)为底界,比1600 Ma更合理;中元古界待建系虽在华北陆块北缘和南缘、扬子陆块北缘和南缘均发育,但以扬子陆块北缘神农架地区神农架群最佳,建议暂以神农架群为待建系候选层型进行重点研究;华北胶辽徐淮吉豫的原青白口纪地层很可能跨越了1000 Ma界线,有一部分地层属于中元古界;建议与国际接轨,原南华系与成冰系对应(720~635 Ma);青白口系以820 Ma构造面为界两分,下部称青白口系下统(1000~820 Ma),上部称青白口系上统(820~720 Ma),待以后证据更充分时再决定是否分为两个系;华北陆块南缘以罗圈冰川为代表的罗圈组及相应地层...  相似文献   

6.
辽东吉南是我国古一中元古界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但两省古一中元古界地层划分方案并不一致,使两省古一中元古界地层无法对比。通过岩石组合、构造变形、地球化学、年代及生物地质特征的对比发现Ⅰ、Ⅱ区镁质大理岩是在不同地质时期、不同大地构造环境下形成的。Ⅰ区时代为中元古代,Ⅱ区时代为古元古代。对吉南古一中元古界层序进行了重新划分。中元古界划分为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古元古界划分为集安群、临江群、大栗子群。  相似文献   

7.
以陕北神木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为基础,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与研究了该区中生代含煤岩系的层序地层特征、盆地充填样式,初步建立了该地区区域岩石地层模型。本文反映了该区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对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进行成煤规律分析及成矿预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赵宏  夏军 《安徽地质》2010,20(4):244-250
华北地台南缘,主要出露青白口纪—早古生代地层,属被动大陆稳定克拉通盆地发育过程,以台地碳酸盐沉积为主。通过对十余条实测剖面及主干、辅助路线的观察研究,青白口纪—早古生代奥陶纪早期,测区可区分出二个巨层序、十二个三级层序。本文通过三级层序的划分,建立了华北地台南缘青白口纪—早古生代奥陶纪早期层序地层格架、探讨了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燕山地区蓟县纪~青白口纪的层序地层学问题作了初步研究。着重描述了各组、段岩石的基本层序特征和沉积体系域,共划分出两个Ⅰ型层序和一个Ⅱ型层序,并对岩石地层格架作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鲁西寒武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在区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西地区寒武纪地层发育较好,沉积记录具旋因性的特点。根据层序地层学的原理与方法,按照不同的层序界面类型、岩石组合特点及沉积相序叠置关系,在该区寒琥系中别出15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出14个三级层序。  相似文献   

11.
TheNeoproterozoic,includingtheQingbaikouandSiniansystems,isweldevelopedintheeasternpartoftheSino-Koreaplate.InFig.1areshownth...  相似文献   

12.
太子河盆地元古宇-古生界划分为23个三级层序,归并为3个二级超层序,分别命名为偏岭超层序(Qn)、太子河超层序(∈-O)和牛心台超层序(C-P).本文对各层序的特征、界面性质、沉积相和相序等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对石炭-二叠纪陆相地层,尝试使用不同于海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术语;对太子河盆地的演化阶段及其特征作了划分和总结.这是首次对太子河盆地进行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MS提供了基于钻孔资料的三维地层生成模块,借助于GMS软件中地层模拟模块,利用钻孔数据、地层剖面资料、地质图和DEM数据,结合虚拟钻孔方法,构建了复杂地质结构区—北京顺平地区三维地层结构模型,模型包括太古宇密云群,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二叠—侏罗系、深层第四系和浅层第四系等9组地层,刻画出了各层分布的空间范围,模拟了山区地表高程的起伏变化、断层产生的地层错动等情况,为研究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地下水数值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朝板块燕山、吉辽和徐淮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沉积学、旋回地层学、锶同位素地层学以及(臼齿构造)碳酸盐岩事件和海平面变化研究,特别是IGCP447项目的全球性综合调查和对比研究,提出了增建北华系的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以南华系底界(730±10Ma)也就是全球性成冰系的底界为北华系的顶界,而北华系底界应该对应于青白口系顶界(850Ma),即以钓鱼台组底界作为青白口系与北华系的界线。辽宁大连金石滩剖面可以作为北华系界线层型剖面的候选剖面。  相似文献   

15.
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华南裂谷系的格局及其演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运用地层、构造与地质事件的综合研究方法,对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华南裂谷系的格局及其演化进行了研究。该裂谷系发生于晋宁期造山(约820Ma)后不久的青白口纪晚期(约815Ma),有皖浙赣堑垒带、湘桂台阶式斜坡带和南华裂谷海盆3个部分。皖浙赣堑垒带由"两谷两隆"组成,火山活动强烈,消亡于"青白口纪"末(约780Ma)。湘桂斜坡带拥有武陵(红板溪)、雪峰(灰板溪)和钦杭西段(黑板溪)3个台阶式斜坡。南华裂谷海盆以南岭中央海盆为核心,外侧有武夷、岭南两个水下裂陷块体和闽中裂谷等。海盆于志留纪时由东向西逐渐闭合造山,以"北贴西拼"为主要运动方式,形成了复杂的复合构造格局。由于南岭与岭南块体不同步的向西推移并南北贴合形成了河池-定南挤压转换式拼接带,出现了南岭东西向构造带的雏形。钦杭裂谷是华南裂谷系的主干和主要海水通道,其南端的钦州残留裂谷海槽于中二叠世末才宣告封闭。华南裂谷系的形成发展是华南地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后期地质构造以及岩浆成矿活动都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6.
段凯波 《地质与勘探》2012,48(2):406-414
[摘 要] 中扬子中侏罗统主要散布于中扬子前陆盆地各次级盆地中,应用现代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露头岩性、古生物、沉积相分析等手段,发现中侏罗统主要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或扇三角洲以及滨浅湖沉积体系,在不同区域,分别以花家湖组、沙溪庙组和千佛崖组地层命名。不同区域层序特征既有差异,又存在相似性。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将花家湖组、沙溪庙组和千佛崖组分别划分为4 个、4个和2个三级层序,局部地区还可细划四级层序,整个中侏罗统大致相当于1个二级层序。此层序地层格架的形成主要是受构造因素控制,即印支期以来中扬子地区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和运动而形成复杂的盆山耦合体系,层序横向展布和纵向叠加于前陆盆地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震旦系、青白口系新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青白口系在天津蓟县出露,下与蓟县系呈不整合接触,上与寒武系下统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震旦系没有直接接触关系。震旦系在峡东地区出露,下与黄陵花岗岩呈沉积不整合接触,与青白口系没有直接接触关系。也就是说震旦系与青白口系的关系没有衔接剖面控制,因而将震旦系叠置于青白口系之上是缺少衔接剖面基本的地质依据。笔者认为辽南及苏皖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可以解决二者的关系。由于人们对辽南及苏  相似文献   

18.
FROM BACK-ARC BASIN TO BACK-ARC FORELAND BASIN—THE SEDIMENTARY BASIN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LATE CALEDONIAN—EARLY HERCYNIAN STAGES IN CORRIDOR AND NORTH QILIAN MTS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4 9972 0 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