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高治群 《地质与勘探》2010,46(6):1112-1118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评价工作的基础,是地质灾害研究的重点。以往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大部分依据专家的主观经验,从而导致评价结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本文利用研究区实际调查资料,选取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参评因子,利用信息量模型在基于GIS的平台对空间数据进行自动叠加分析,得出各影响因子综合影响下的客观的易发性分区结果,然后结合专家的主观经验,经定性与定量综合分析,对分区结果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可实现对地质灾害易发性的科学评价。选取晋宁县作为示例区的应用结果与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证实该方法切实可行,并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省瑞丽市为研究区,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选取高程、坡度、坡向、距断裂带距离、降雨等评价指标,用信息量模型和确定性系数模型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通过ROC检验评价模型精度,确定瑞丽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  相似文献   

3.
会宁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共发育有崩塌16处、滑坡12处、泥石流7条,地质灾害已对研究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为了对会宁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评价及指导防灾减灾,在区域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质灾害数据库,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统计方法,选取14个基础指标,建立了会宁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评价模型,对评价单元叠加分析计算及验证分析,将会宁县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划分为3个区,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通过专家评审法检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认为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灾害情况相符性较好,可以为制定会宁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会宁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共发育有崩塌16处、滑坡12处、泥石流7条,地质灾害已对研究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为了对会宁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评价及指导防灾减灾,在区域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质灾害数据库,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统计方法,选取14个基础指标,建立了会宁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评价模型,对评价单元叠加分析计算及验证分析,将会宁县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划分为3个区,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通过专家评审法检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认为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灾害情况相符性较好,可以为制定会宁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及评价是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必须同时注重灾害现状和形成条件两类因素。西昌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确定分区主导因子后应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区方法.定量化分区以GIS技术为依托,应用了GHGIS网格化与数值化地质灾害图件进行单元要素叠加,将单元信息叠加结果按数值表示,用GHGIS软件作模糊综合评价,自动生成等值线,定量化综合反映全县地质灾害现状。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5,(6)
立节乡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育。以工程地质类比法和GIS空间分析统计方法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对区内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和区划,形成最终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较之传统的评价和分区方法具有半定量评价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的改进,在具体实践中具有较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以斜坡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建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叠加分析法,对汝阳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结果表明此方法准确、实用,对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平凉市崆峒区城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崆峒区城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城区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特征,建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性层次结构模型,确定其影响因素权重,对崆峒区城市范围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实际条件比较吻合。其区划成果对崆峒区城市发展规划、减灾防灾以及灾害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开展黄土高原河谷阶地型城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的系统分析方法,其原理是把复杂系统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价单元和评价因子权重确定,对各评价因子指标进行量化和敏感性分析,采用归一化数值变换方法统一量纲,在评价指标权值确定和数据归一化的基础上,利用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数据的空间叠加与统计,分析确定易发性区划的分界点,将评价结果分成不同等级。其目的是通过对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诸多因素分析,采用半定量方法进行分区计算,作为对定性评价的补充。在GIS分析成图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得出对评价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的综合分区图。  相似文献   

10.
以潮阳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为基础,选取地质灾害点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土地利用类型等6个因素评价指标,采用信息量法获取研究区易发性,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将10年一遇降雨工况和易发性分析计算,得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研究区综合地质灾害高危险区面积明显大于单灾种评价结果,高危险区主要位于崩塌、滑坡较发育的碎裂岩区域;对提高区域地质灾害风险预测能力及综合防治水平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探讨油气储层地质信息的特点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mation System)进行储层评价的优越性,通过储层综合评价数据库的建立,以GIS的空间数据分析为手段,利用GIS的特征提取与特征合并功能,提取隐含在地质、地球物理及测试等数据中的判别有利储层的特征信息。通过G1S的拓扑叠加功能分析各储层综合评价因素的相关性,对研究区进行储层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文章重点对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找矿,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土地整治,自然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情研究,城市建设,各种灾害的评估和防治,农作物估产和耕地动态变化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北祁连铜钨金资源评价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祁连铜钨金成矿区,已积累了大量的地质、物化探、遥感、矿产资料,利用GIS不仅可以管理以文字、数字为主的属性信息,而且可以管理以图形图像为主的空间信息,且能方便快速进行数据采集、存储、更新、查询检索、分析建模、显示输出等功能.建立北祁连铜钨金资源评价系统,对北祁连地学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建立北祁连铜钨金矿的空间分析模型并进行成矿预测,圈定铜钨金矿矿集区,将有助于进一步查明该区铜钨金等矿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地质工作,它几乎涉及地质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其90%以上的数据与空间位置有密切关系。因此,GIS在区调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区调工作的特点和需要,阐述了应用GIS时必须解决的问题,包括硬件的配备、软件的选择、人才的培养和标准化。重点论述了GIS在建立全国地质图图库、区调填图和全国区调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模糊综合评判在拉萨地温开发地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拉萨市浅层地温能地质环境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地质环境背景、第四系及含水层因素、水量环境因素、水质环境因素等四大类,对四大类影响因素及其下一级因子进行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模型的构建,确定其隶属度函数,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值。利用GIS的属性赋值与空间分析,对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区进行网格划分,计算出各网格单元的模糊质量指数值,绘制了模糊质量指数等值线,在此基础上对拉萨市浅层地温能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Huining County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Gansu Province, and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are extremely developed in this area. There are 16 collapses, 12 landslides and 7 mudslides, which have caused great economic loss. In order to divide and evaluate the susceptibility zoning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Huining County, the authors established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database based on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disaster investigations.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geological disaster susceptibility analysis was established b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statistical method of GIS spatial analysis, and 14 basic indicator layers were selected. The evaluation units were overlaid, analyzed and verifi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susceptibility in Huining Count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zones of high easy-happening area, medium easy-happening area and low easy-happening area.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with the expert evaluation method to examine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susceptibility result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Huining County.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地质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和目的,采用GIS方法,建立地质环境评价模型,并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与层次分析法为基础,讨论了GIS进行地质环境评价的方法和实现过程,分析了利用GIS进行评价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3S”技术整合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述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其整合化趋势。着重从"3S"技术整合的角度,探讨了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中的基本应用模式和实施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5.12”汶川地震震区主要位于川西高山峡谷区,本身就较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受到重创。而生态地质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正确评价生态地质环境的质量及其对生态景观格局的效应,是制定和规划灾后重建的重要依据。从以往研究来看,借助于遥感与GIS技术对高山峡谷山区生态地质环境及生态景观格局时空效应进行全面而定量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应用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和航空图像进行地震灾区前后对比分析的尚未见到。 本文以汶川县桃关地区为例,应用遥感与GIS技术,探讨了生态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方法和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思路,基于高精度卫片/航片以及震后地形图等资料,提取了桃关地区景观时空分布信息和生态地质环境因子,分析了生态景观格局时空变化效应,并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评价模型对生态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运算,得到地震前后生态地质环境评价等级图及受损区域分布图。最后。从生态地质环境和生态景观两方面准确地对震区地质生态脆弱性进行了评估,为山区居民经济发展和居住地址的合理规划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