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天津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动态监测网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津是中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已顺利完成试点工作,形成了"调查先行、规划跟进、工程示范、监测到位、政策保障"的"天津模式",动态监测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先,结合天津浅层地热能地质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制定了动态监测网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建设了地层温度监测站、运行系统监测站及两者皆有的监测站共11个,同时建立了天津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试验基地及动态监测中心,采用GPRS网络实现了监测数据的无线传输;产学研相结合,研制了"分布串列式地层精细温度测量和传输采集系统"等监测设备、仪器及软件,共申报国家专利14项;在总结和分析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天津市地埋管地源热泵动态监测规程》。笔者认为,天津的工作成果,必将为其他省市开展浅层地热能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热泵技术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正在快速发展,为了保证浅层地热能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勘查评价。区域浅层地热能调查查明区域浅层地热能资源数量、质量以及分布规律,进行开发利用区划,为浅层地热能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地源热泵工程浅层地热能勘查为地下换热系统提供可靠的利用浅层地热能的依据。浅层地热能利用环境评价和经济评价是勘查中的必要内容。浅层地热能资源计算评价方法是本文首次系统提出的。  相似文献   

3.
推广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是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上海近三年来已在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地源热泵系统技术规程编制、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管理政策制定、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浅层地热能科学实验场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扎实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将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鲁北地区于2001年已陆续开始应用热泵技术开发浅层地热能,但区内的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工作却严重滞后,制约了区内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为促进鲁北地区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省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开展了鲁北地区浅层地热能的资源评价工作,前期在调查区域内开发利用现状和摸清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地下水换热方式和地埋管换热方式进行了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采用热储体积法对该区的浅层地热容量进行了计算,得出鲁北地区浅层地热容量为29.386×10^15 kJ/℃;并根据适宜性分区结果,分别对地下水式和地埋管式地源热泵适宜区、较适宜区可利用换热量也进行了计算,得出地下水式地源热泵200 m以浅可利用换热量为0.8489×10^10kW·h,地埋管式地源热泵200m以浅可利用换热量为6.5261×10^12kW·h。  相似文献   

5.
王洪彦  杨娜  鞠霞 《地下水》2012,(4):50-52
分析南阳市区浅层地热能资源分布规律,对编制开发利用规划,科学利用浅层地热能,对市区内进行地埋管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和地下水热泵系统适宜性分区,同时对区域浅层地热能进行评价,为南阳市城区浅层地热能缓解协调发展,可持续利用及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当前我国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各地积极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的背景形势,结合对各地编制的地源热泵系统技术规程的系统分析,从确保热泵系统长期安全、可靠、低能耗运行,实现对浅层地热能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地源热泵系统技术规程中易受忽视的如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正  张兰玉 《安徽地质》2013,(3):231-233
通过对浅层地热能及地源热泵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分析探究了安徽省及周边省份浅层地热能推广开发利用情况,就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如何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监理单位如何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和看法,以期更好地在我省推广开发利用地源热泵技术。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分析了关中盆地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情况、赋存特征和形成模式,并对资源量进行了估算,总结了盆地不同地貌单元、不同岩性的岩土体热物性参数特征,计算了区域恒温带深度和浅层大地热流值。关中盆地地热能的形成模式主要为热传导型和热对流型: 热传导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安凹陷、固市凹陷等完整地质块体内; 热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深大断裂直接沟通地表的区域以及断裂带周边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关中盆地浅层地热能进行适宜性分区,认为关中盆地整体属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适宜区或较适宜区,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适宜区和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漫滩区和阶地区。利用热储法,计算关中盆地浅层地热能热容量为1.38×1016 kJ/℃,浅层地热能储量巨大,开发利用前景优良。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7,(3)
浅层地热能指蕴藏在地表水以下范围内的地质体内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热能。属于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利用前景广阔,是国家要求大力探索和发展的新能源。陕西省具有丰富的浅层地热能资源,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方面具有优势,地热能的开发利用面积已达11.53×10~6m~2,开发速度迅速,通过对该省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开发过程中存在盲目开发,缺乏政府指导造成地下水回灌困难,缺乏对开发利用过程进行专门评价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提出了保证浅层地热能资源长期有序开发的对策建议,为该省地热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7,(4)
浅层地热能作为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是国家大力探索和发展的新能源。渭南市地处陕西关中盆地东部,具有丰富的浅层地热能资源,在浅层地热能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对渭南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应改善和优化渭南市建筑用能结构,大力推广地源热泵工程,根据不同区域采用地下水源热泵和地埋管地源热泵两种不同方式加大对渭南市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以期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缓解渭南市持续雾霾天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热资源调查是皖江经济带地质调查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调整能源结构,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基于皖江经济带以往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成果,阐述研究区地热资源的分布特点、形成机理、种类及资源总量,分析总结研究区目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皖江经济带地热资源虽然丰富,但仅有部分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且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水热型地热资源以温热水、温水为主,总体品位不高; 浅层地热能资源总量丰富,分布广泛,开发利用技术成熟,适宜大力开发利用,但大部分未开展调查评价工作。建议采取梯级或循环利用措施提高利用效率,综合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突破现有模式,寻找高品位地热资源; 开展县级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工作; 建设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平台。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快速发展的需要,引导浅层地热能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使浅层地热能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12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通知》,从调查评价、编制规划、加强监测三个方面,对大力推进我国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部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热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热资源禀赋良好,分布广泛且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地带性。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取得的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成果:浅层地热能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分布,我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浅层地热能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水热型地热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19亿吨;干热岩远景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56万亿吨。阐明了有代表性的水热型地热资源成因机制和干热岩资源成藏模式。地热开发利用技术发展迅速,浅层地热能和水热型地热资源利用量逐年攀升,但在地热资源成藏模式研究、勘查开发及管理利用等方面仍有亟须突破的技术瓶颈和需要改进的环节。文章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地热发展战略路线,下一步应加强热源机理与控热构造研究,推进地热探测技术和开发利用示范,开展重点地区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完善干热岩勘查开发技术体系,推动地热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部近日发出的《关于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通知》,要求各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2010年年底前,完成本行政区域内的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工作;在2011年6月底前,编制完成各城市(镇)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专项规划。《通知》从调查评价、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加强监测等三个方面,对大力推进我国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具体部署。  相似文献   

15.
浅层地热能是清洁的绿色能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在能源结构调整、强化雾霾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汉中市的浅层地热能资源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现场热响应试验及分析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汉中市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调查评价。查明了浅层地热能赋存条件,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可知汉中市全区均适宜或较适宜采用地下水热泵系统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同时对该市浅层地热能热容量、供暖/制冷潜力进行计算,分析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政府统一规划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勘查评价浅层地热能地质条件及换热能力是高效开发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关键基础,对高效、可持续利用浅层地热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区域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导致地下换热效果不同,目前现场热响应试验,是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区域调查评价和应用项目场地勘查中,采用的重要勘查手段。通过现场热响应试验获得地温场初始地温、岩土体的热物性参数,计算得出每个地埋孔的换热能力即换热功率,可为评价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适宜区域的浅层地热换热功率提供依据,指导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系统设计。本文主要对地层初始地温、不同测试功能测试所得数据,进行了对比及应用分析,对指导现场热响应试验的科学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地源热泵项目迅速增多。记者从中国地质调查局于12月8日至11日在京举办的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培训班上获悉,目前,我国已具备了比较完备的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地源热泵工程技术、设备、监测和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8.
随着浅层地热能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针对地埋管地源热泵和能源地下结构的研究正由单个、单体尺度逐渐转向区域尺度。相较于地埋管地源热泵,能源地下结构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在大规模城市建设及地下空间开发中具有良好的优势。从热物性参数和地下城市热岛效应两方面总结浅层地热能理论潜力现有研究成果,简述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形式,重点针对区域尺度地埋管地源热泵与能源地下结构的适应性评价进行系统综述,从适宜性分区、热交换潜力、满足建筑物能源需求效果三方面建立相应的区域尺度能源地下结构评价体系,以我国山东临朐县和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地埋管地源热泵及我国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能量桩的区域性研究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区域尺度能源地下结构的下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规范浅层地热能的勘查与评价,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浅层地热能资源,编制了行业标准《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其中,区域浅层地热能调查的勘查评价方法没有国外的先例,经过3年探索,并与正在实施的项目紧密结合,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方法。应用该项方法已经取得了第一批调查评价成果。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滨海新区第四系水文地质条件、地温场等特征,结合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垂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及相关政策,对两种类型的地源热泵系统在滨海新区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咸淡水串层、回灌、地面沉降及热平衡等,建议在应用地源热泵系统时要合理设计,确保咸淡水不串层,并进行相应的原位热响应试验,研究热平衡和回灌问题,尽快开展该区浅层地热能的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