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姜能  王英兰 《世界地质》1995,14(4):29-34
脉型金矿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含金的成矿流体多为低盐度,含较多的CO2和一定量的CH4。在金大量沉淀阶段的石英中往往有不混溶包裹体发育,因此一般认为流体的不混溶导致了金的沉淀。前人的高温高压实验资料表明在CO2-H2O-NaCl体系中有少量CH4的加主,可以扩大该体系的不混溶区。三个实例一方面说明了CH4与金的成矿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CH4的存在反映了成矿流体的还原性,这正是金迁移沉淀折必需  相似文献   

2.
金,铀,硅溶解性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正义  张家富 《铀矿地质》1994,10(4):212-219
在PH2O为150MPa,pH为10的Na2CO3溶液中混合花岗岩的金、铀、硅溶解实验表明,温度350—400℃时有利于金的溶解,200—300℃时有利于铀溶解,而硅的溶解随温度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在PH2O为150MPa,350℃状态下,铀、硅的溶解随Na2C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用HCl调节Na2CO3溶液的pH值时,金偏向溶于碱性介质,铀偏向溶于酸性介质。在PH2O为150MP。,350℃不同的碱性溶液中,金与硫化物、氯化物,铀与碳酸盐或碳酸盐-硫化物关系密切,表现金的亲硫性和铀的亲氧性。“焙烧”实验表明,构造、岩浆活动等热事件对金、铀、硅溶解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阐述胶东金矿成矿过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胶东地区不同地质体组成矿物中Cr元素分布特征及含Cr矿物的自然演化历史。揭示了含Cr矿物成分标型显著的继承性规律。胶东金矿脉石矿物中出现翠绿色含Cr绢云母,矿石矿物中出现含Cr金银矿至自然金矿物系列。其中的Cr,均是从以中基性变质火山岩为主的胶东群部分重熔所形成的Ⅰ型花岗岩类,经动力及热液蚀变释放出来的。故利用Cr元素这一示踪性特征,便可有效地揭示与Cr相伴相随的Au(也包括Fe)来源于胶东群地层。提出开展不同作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中含Cr矿物成分标型的系统研究,可为探讨金矿成矿物质来源提供新的矿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斯里兰卡金矿点与石墨矿床密切伴生,在成因上也有关系。在脉状石墨的石英-石墨边缘有金属聚集。富CO2流休的运移,石墨的形成和金浓度之间密切相关。虽然富CO2流体很可能是形成石墨的“碳的载体”,但CO2的原始来源仍有争议。热水深液与石墨接触有利于涤化碳,从而为金的富集提供了场所。石墨脉与金沉淀之间的成因联系对高级变质岩区矿床成因的研究和金矿勘探有着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炼金引起的汞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炼金引起的汞污染CallahanJEMillerJWCraigJR汞用于金的提取,同时又是金提取作业的污染物。在美国东部,商业化普遍利用汞已在几十年前停止。由于在北卡罗来纳州SouthMountains地区的ChristyDestin...  相似文献   

6.
黔东内生金矿找矿标志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余大龙 《贵州地质》1997,14(1):55-63
从矿石学,矿物学和矿物地球化学的某些角度出发,研究和总结了黔东内生金矿的综合找矿标志。结果表明具有条带状,角砾状,块状和呈灰色,烟灰色,浅灰色,韧性强的矿石具有金品位,矿物粒度细小,种类多,组合复杂,石英具强油脂光泽等表明它们具有金的高含量与自然金共生,大量液体CO2包裹全的出现及CO2的高含量,预示金的高度富集,较高的温度与较强的围岩蚀变有关,也是金矿化的良好标志。  相似文献   

7.
高温高压气液相中金迁移形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配制的AuCl3水溶液于Π型高压釜内,在pH=1~0.5,P/10×105Pa~300×105Pa,T/200~400℃条件下金的迁移实验结果,AuCl3在350℃以上为气相中迁移,350℃以下才开始少部分转入热液中,300℃约30%AuCl3转入热液里,250℃以下有70%转入热液里,200℃以下AuCl3全部转入热液里。表明1000μg/mlAuCl3水溶液在350℃及172×105pa条件达到临界状态,全部气化为简单氯化物金的形式。因此,金矿的沉淀富集是在中低温热液中成矿的。实验结果表明金是在热液晚期中低温成矿环境形成。  相似文献   

8.
金试剂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薛光 《岩矿测试》1993,12(4):305-308
介绍了金试剂的性质,并对金试剂在Au,Ag,Pt,Pd,Ir,Hg,Tl和Cu光度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引用参考文献26篇。  相似文献   

9.
小秦岭金矿流体包裹体挥发组分与金的矿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英兰  谢奕汉 《岩石学报》1994,10(2):211-217
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矿物包裹体中挥发组分以H2O和CO2为主,还有少量的CH4、CO、H2、H2S等。富金矿石中包裹体的CO2>30mol%.CO2/H2O>0.4,而贫金矿石中包裹体的CO2<20mol%,CO2/H2O<0.2。前者包裹体的气体成分中含有较多的CH4、CO和H2等还原性气体.表明这种金矿的成矿流体以富含CO2为特征,CO2含量的变化对金的富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金矿石中矿物包裹体的CO2含量或CO2/H2O比值可以作为深部预测的主要判据之一,并应用于小秦岭金矿山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冬梅 《黄金地质》1995,1(4):68-70
在pH3.3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金、钯、铊分别与硫代米Chi酮(TMK)形成有色配合物,在吐温-80存在下,不但实现水相显色,而且提高了灵敏度。利用分光光度法多波长测定和反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金、钯、铊三组分同时测定的方法。检出限为:10ngAu/mL;4ngPd/mL,30ngTl/mL。  相似文献   

11.
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的化学成分及与金矿化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泛分布于云南老五寨超大型金矿区与金矿化时空上密切共生的煌斑岩可分为新鲜(弱蚀变)、蚀变、矿化三种。三种煌斑岩的化学成分--尤其是Fe2O3、FeO、CaO、Na2O、CO2等具有明显差异。新鲜煌斑岩的金含量相对较低(平均3×10^-9)。CO2主要为次生产物,在金矿化过程中可能主要起“地球化学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质统计学已用地我国多个矿床的储量计算,变程A是一个很稳健的变异参数,块金C0,基台C以及估计邻域的大小较大地影响着克拉格估计。  相似文献   

13.
马欣  丛玉梅 《辽宁地质》1995,(3):234-237
在2.0%HCl及加入少量饱和溴水的条件下,用泡沫塑料吸附富集金。用1.0%硫脲溶液热浸提取金,然后用涂层石墨管和平台,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天然水中痕量金的含量。该方法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14.
对浙江遂昌地区所发现的金(银)矿床之矿物包裹体研究表明,其均一化温度多集中在140~260℃,成矿压力(0.2~0.6)×102MPa,气液比在5%~27%。成矿流体为液态,矿液中主要有Au,Ag,Cu,Pb,Zn,Bi,K,Na,Ca,Si.Mg,H2O,CO2.Cl,F,S,Mn,Li.Ti,Cr,Co,Ni等组分。成矿时的含矿流体呈弱酸性─中性(pH4.56~5.14),盐度较高(NaCl(20~32)wB%).根据这些特征,并综合其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及成矿地质条件,认为该区所产出的金(银)矿床在成因上属地洼型火山─次火山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5.
金、铂的热液矿化共生机制张生,李统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金,铂,矿化共生金、铂在地质过程中具有相似的富集规律,如在我国湘黔和波兰、加拿大、美国等地富Ni、Mo、Cu、Zn、Au、Ag的海相黑色页岩中发育与低温热液作...  相似文献   

16.
金迁移的一种可能机理——羰基络合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提出金迁移的一种可能机理,一价金与一氧化碳结合形成〔Au(CO)2〕^+。它可能是成矿流体中金迁移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7.
陕西小秦岭金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小秦岭脉状金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及其分布与硫化物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金优先赋存于硫化矿物中,只有当硫化物不发育时,才主要以金矿物形式赋存于石英等矿物中。金矿物的Ag/Au比率主要受成矿温度、硫化物发育程度、成矿热液中Cl/S浓度比值等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8.
哀牢山金矿带主要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24  
毕献武  胡瑞忠 《矿物学报》1997,17(4):435-441
本文系统研究了哀牢山金矿带主要金矿床主成矿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的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金成矿流体中的阳离子主要为Na^+、K^+,阴离子主要为Cl^-,SO4^2-,F^-,气相组分中CO2含量普遍偏高,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中性-弱碱性,具相对还原性,中等含盐度的Na质溶液,其中的金主要以硫氢配合物形式迁移。  相似文献   

19.
美国西部克罗拉多CrippleCreek地区浅成低温金-碲化物矿床成因及相关之碱性火成岩自1891年发现至今,CrippleCreek地区已产金653t之多,成为全美第二大金产地.金矿床产于被元古宙基底岩石包围着的狭小的(18km2)渐新统火山杂岩中...  相似文献   

20.
哀牢山金矿带深源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深源流体是一种源于深部的高温高压流体,它富含Cl^-、CO2、S^2-等矿化剂。金档的形成过程是:深源流体从深部沿高渗透断裂带向上运移过程中,从含金岩体中活化出金而形成含金流体。在含金热流体中,Au主要以AuCl2^-、AuCl4^-、AuS2^-、AuSO3^3-等形式迁移。当含金流体进入有利的成矿环境中,与围岩发生强烈的交代作用。在交代过程中,金的络合物分解,从而导致金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