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尔维奇教授于1983年4月3日离开了人世,他是苏联地震勘探法领域里优秀的地球物理学家、有才干的教育家、技术科学博士。古尔维奇于1916年9月19日生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一个职员家庭,193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他在大学读书时就开始在地球物理学界工作,大学毕业后即进入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勘探地球物理教  相似文献   

2.
苏联著名地震学家、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数理学博士萨瓦林斯基教授是苏联地震研究工作的组织者和国际地球物理组织的积极活动家,生于1911年7月 18日,卒于1980年1月22日。萨瓦林斯基出生于吐尔市一个工程地质学家的家庭,1932年毕业于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1931年当他还是学生时就开始在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工作,1940年获硕士学位,1949年获数理学博士学位,以后成为该研究所地震研究室主任,1950年任莫斯科大学教授。他发展了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新方法;根  相似文献   

3.
杰出的科学家、人数众多的地质构造学派的带头人弗拉季米尔·弗拉季米洛维奇·别洛乌索夫因重病于1990年12月25日逝世。他是一位世界上知名度很高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以自己的成就而格外引人瞩目的人物。别洛乌索夫1907年10月30日生于莫斯科。1930年他在列宁格勒开始从事科学活动,先在地质勘探机构工作,尔后在科研部门工作。从1942年起在莫斯科生活和工作,起初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任教研室主任,然后在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任地球动力学及大陆和海洋  相似文献   

4.
卢演俦  陈杰  尹功明  王萍 《地震地质》2011,33(2):239-240,238
丁国瑜先生1931年生于河北高阳县。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即任教于北京地质学院。1955年被选拔赴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深造,1959年初获得副博士学位。1959—1970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第四纪地质、新构造方面的研究。自1966年起,他先后参加了邢台、蒲县、  相似文献   

5.
苏联科学院施米特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技术科学博士、国家奖金获得者耶.约·加利佩林教授因患重病于1990年10月20日逝世。加利佩林1920年生于基辅州的乌曼。1941年,当他是国立莫斯科地质学院四年级学生的时候,志愿赴前线作战,一直战斗到伟大的卫国战争结束——他在维也纳迎来了战争的胜利。他被授予“红星”、“卫国战争”勋章和数枚奖章。战后他才完成大学学业。加利佩林1946年在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当时称理论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始自己  相似文献   

6.
第27届国际地质会议于1984年8月4—14日在莫斯科召开,正像近年来许多其他地球科学会议一样把地震预报也列为一项专题。提交这次会议的论文中有5篇是苏联科学家基于水文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提供了苏联在这一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内某些当前见解。某些科学家认为水文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短期预报非常有效,而另一些学者则持怀疑态度。约在20年前,苏联、日本、中国和美国就开始实际的努力尝试,以适当的精度来预报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苏联的研究是由1949  相似文献   

7.
据塔斯社莫斯科1979年7月19日电,莫斯科地球物理学家巴尔苏科夫肯定,一旦观测到地震活动区岩石在电导率的变化,就可以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强度。今天,苏联全国发明事业委员会把他的工作已作为一项发明正式注册。这位科学家在和塔斯社记者交谈时说,这一发现是在对苏联不同地震活动地区进行14年观测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地震前,发现岩石  相似文献   

8.
地球物理学家甘布尔采夫甘布尔采夫教授是世界闻名的苏联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教育家和天才的科学活动组织家、苏联科学院院士、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后改为大地物理所)。他对于苏联地球物理学发展的贡献,迄今尚无人可与之相提并论。他是苏联近代勘探地球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折射波对比法和地震测深法的创始人。苏联地震预报和地质实验场的创  相似文献   

9.
本书是论文集,俄文书名是,由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 B.A.扎里科夫和地质矿物学博士 A.Ф.格拉乔夫任责编,苏联科学院和苏联国际岩石圈计划委员会审定,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全书共240页。本书汇编了18篇文章,反映了苏联执行捕虏体计划的研究成果,该计划是国际岩石圈计划的一部分。鉴于捕虏体是火山爆发时从地球深部(40—100公里)涌向地球表面的地幔物质(在所有大陆和大洋岛屿上均有发现),目前被看作是直观了解地球深部成分的唯一源  相似文献   

10.
里兹尼钦科生于1911年,卒于1981年。他是苏联著名的地震学家,在地震领域里有重大贡献的学者,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数理学博士,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地震模拟实验室主任,《苏联科学院汇报、地球物理丛刊》杂志主编。里兹尼钦科出生于地质学者之家。1935年基辅矿山地质学院毕业。1938年起开始在理论地球物理所工作,在甘布尔采夫院士的指导下通过研究部的学习,取得了副博士和科学博士的学位。在不同时期领导过地震现象模拟研究室、地震勘探研究室、地震物理研究室、地震  相似文献   

11.
1985年6月12日,苏联卓越的地球物理学家、地球内部物理学方面的著名专家马格尼茨基年满70周岁。他从事科学、教育和科学组织工作已经45年,发展了苏联地球物理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支——固体地球物理学。他的活动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地球学科中采用精确的数理方法,从而能把他所建立的地球物理方向摆在严格而坚实的科学基础上。由于马格尼茨基的努力,在列入世界科学先进行列的地球内部物理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重大价值的成果,其中每项成果均揭示出地球物理学的新的科学方向,其中可以提及的有:分带熔化分析理论;现代地壳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原因的研究;根据各基准点计算地球内部温度的方法;下地幔物质熔解成氧化物的学说;地球内部各种极值条件下的物质状态的平衡。马格尼茨基创立了一个学派,他多年的教学活动无疑促进了这个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他撰写的《地球物理基础》和《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等专著驰名于国内外。马格尼茨基主持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物理系地球内部物理学教研室和地球物理学部,领导着苏联科学院施米特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和行星物理研究室。他是学术刊物《地球物理》(苏联科学院汇报)的主编。 1971年他当选为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主席,他为在一系列科学规划中发展国际合作倾注了许多精力。他领导着社会主义国家地球物理研究协调委员会的一个处。  相似文献   

12.
据塔斯社莫斯科1980年7月4日电,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发言人对塔斯社记者说,苏联国土上有近300个观测站日夜监视着地球的活动。地震预报服务对苏联有重大意义:苏联有1/5的领土是地震活动带。莫斯科的地球物理学家到设在地震活动带的观测站去试验地震预报的新仪器。观测站有最新式的仪器记录周围环境的变化。借助苏联发明的方法与仪器,专家们可以以相当高的准  相似文献   

13.
科普图书《地球内部的奥秘》系由苏联莫斯科内部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该书由苏联的阿拉巴吉和米利尼丘克撰写,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学联合委员会地质矿物学博士沃利沃夫斯基审定。该书为32开本,共136页,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地球科学及其发展情况。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全书分成九章:《火山喷发》;《地震》;《我们的星球是怎样构成的》;《地球的成分》;《重力场》;《地球磁场》;《地球热场》;《目前还只是假说》;《地下宝藏》。现将该书《地震》一章节译如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热研究室主任、数理学博士叶琳娜·柳比莫娃教授于1985年4月22日逝世。她是苏联理论和实验地热学领域的带头人,也是苏联最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之一。她的名字是与开拓大陆和海洋地热研究工作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柳比莫娃于1925年出生在莫斯科,曾在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受高等教育。苏联著名数学家  相似文献   

15.
苏联科学院国际地震预报理论与数学地球物理研究所于1990年1月2日在莫斯科正式成立,所址在莫斯科华沙大道79号二号楼。这个新研究所的前身是苏联科学院施密特地球物理研究所计算地球物理部。研究所所长是国际著名的地震学家、国际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协会(IUGG)主席、苏联科学院院士凯利斯、博罗克博士。主管科学研究的副所长是技术科学副博士库兹涅佐夫,学术秘书是物理数学科学副博士普罗佐罗夫。这个研究所现约有110名科技工作者,其中包括2名苏联科学院院士,10名科学博士和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地壳和地幔所有构造层进行的综合观测,苏联已经完成了对地球深部的新研究。苏联地质部长科兹洛夫斯基在会见塔斯社记者时说,这些研究工作对许多国家的专家也具有重大的科学和实际意义。这位部长还说,新型的地球物理仪器,技术手段和先进的钻探工序为研究工作的成功提供了主要保证。部长首先介绍了科拉半岛(苏联国土欧洲部分的北部)和萨阿特雷(外高加索)超深井的试钻情况,这些超深井已提供了关于地球深部的构造和所发生过程的丰富资料;然后他又介绍了苏联2000年以前在辽阔国土上进行深部  相似文献   

17.
据塔斯社莫斯科1979年8月23日电,强烈的地震可以根据太阳预报。据来自列宁格勒的苏联科学家塞京斯基(Alexander Sytinsky)的假设,这样的地下风暴发生的时间取决于太阳的活动过程,而地球的总的地震活动性则取决于太阳活动十一年周期的阶段。塞京斯基肯定地说,太阳通过地球的大气层来影响它的地震活动性。他以1960年5月的智利地震为例证明了这一点。地震发生的那  相似文献   

18.
后记     
1985年美国《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杂志出版了一期专辑(Vol.122 N0.2—41984/85),刊载了一些多震国家有关地震水文学和地震化学方面的研究论文计32篇。这些论文一部份选自1983年12月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秋季会议上有关地震水文学和地震化学专门会议上提出的论文;一部份选自1984年8月在莫斯科召开的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提出的论文;还有一些文章是作者专门为专辑撰写的。该专辑的文章主要有三方面内容:有20篇文章是关于苏联、日本、中国和美国现场  相似文献   

19.
今天,在悲惨的亚美尼亚地震第一周年之际,只有为数不多的科学家从事这种自然灾害的预报,其中就包括苏联天文地球物理学家尼古拉耶夫,他曾预报了不久前发生的加利福尼亚地震。他于1989年9月27日给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发出了一封预告那次自然灾害的信件,据他计算,灾害应在10月13日发生(地震果然在10月17日发生了)。在夺去数十人生命的加利福尼亚的悲惨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震学家哈尔别尔特飞抵莫斯科,并会见了尼  相似文献   

20.
地球物理学家施米特(O·U·Schmidt)是苏联科学院院士,1819年出生在苏联乌克兰。施米特青年时代在基辅大学攻读数学,后来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国家领导工作。1918年施米特加入苏联共产党后,曾任苏联粮食、财经,教育人民委员会成员,国家计划主席团成员。曾领导苏联国家出版事业,组织苏联大百科全书的出版工作。并参与组建和颁发列宁奖金的工作。二十年代末,为适应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他被任命为北极研究所所长,北海干线主任,组织领导北极探险,由于出色地完成任务而获得苏联英雄称号。三十年代中期,他组建了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球物理部,于1938年扩建成理论地球物理研究所,他亲自担任所长,吸引了许多学者,使该研究所成为苏联地球物理学家们第一个理想的工作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