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陕西2007年7月19日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运用天气学方法和诊断技术分析了2007年7月19日的区域性暴雨的成因和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受东北冷涡后部横槽、西风短波槽、西太平洋副高和低空西南急流共同作用形成的;暴雨上空具有强烈位势不稳定,K指数〉36℃;暴雨发生在高空急流右侧的强辐散区;水汽主要来自中国南海,低空辐合高空辐散以及螺旋度低层正高层负的配置有利于暴雨形成。  相似文献   

2.
利用多源气象资料,对2022年6月17—22日广西极端暴雨过程低空急流与暴雨的关系进行精细化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该次极端暴雨是发生在中高低纬天气系统有利对峙的暖区降雨系统中,极端低空急流的脉动和高空槽的东移触发极端暴雨天气。(2)强降雨区主要位于925 hPa急流顶端以北、850 hPa急流核以北偏左侧的急流梯度最大区域附近,急流位置和强度与强降雨落区和强度相关。(3)低空急流建立强劲的水汽通道,强降雨对应水汽辐合中心。强降雨区位于△θse负中心南侧和东侧的等值线密集区域内,并沿着等值线密集区分布。低空急流为暴雨区上空的正涡度柱和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动力机制提供有利条件。(4)极端低空急流下,前倾槽过境,低层强烈辐合高层强烈辐散、深厚正涡度柱及水汽异常充沛是极端暴雨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WRF模式,对2014年8月31日重庆市云阳县特大暴雨进行形势分析和数值模拟,针对重庆地区地形设计了三组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地形改变对暴雨过程热力条件和水汽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纬地区不稳定能量大量积聚并向北传播,在地形和急流的垂直扰动触发下,对流强烈发展;850 h Pa低空急流将来自南海的水汽输送至重庆地区,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成的抽吸作用引发水汽的垂直输送。大巴山高度降低后,不稳定厚度减小导致对流强度明显降低;阻挡作用降低不利于水汽在暴雨区的汇聚;水汽辐合、辐散的强度降低导致水汽的垂直输送强度明显减弱。齐岳山高度降低后,低空急流所引起的垂直扰动位置偏南导致高能舌和对流活动位置偏南;水汽输送中心南压,水汽通道变宽导致暴雨区上空水汽输送减弱;低空急流位置偏南导致其所引起的水汽辐合时间偏晚。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T213分析场资料,对2005年6月18日~23日华南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的高低空形势、能量及动力条件进行诊断分析。发现:这次过程低空急流维持了低空对流不稳定形势,高空急流维持了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有利形势,高空西南急流与高空西北急流一样,能造成暴雨区高空有利的辐散形势,形成高层辐散、底层辐合,触发强烈的上升运动,高低空耦合是此次强降雨爆发的重要机制,强降雨落区位于低空西南风急流出口区的左侧和200hPa西北风急流的出口区西南侧,即低空急流的左侧与切变线的前沿;暴雨区域高湿能条件的维持,保证了强降雨过程的能量供给,是强降雨持续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2012年初夏西北干旱区罕见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美国环境预报中心逐6 h FNL(1°×1°)再分析格点资料、NCEP/NCAR(2.5°×2.5°)逐6 h再分析资料、FY-2E气象卫星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用天气学分析和物理量场诊断分析方法,探究了2012年6月4~5日发生在新疆库尔勒至甘肃玉门一带干旱地区60 a一遇的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水汽来源以及触发机制。结果表明:中层强盛西南低空急流和低层偏东低空急流为暴雨区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并带来不稳定能量;前倾槽结构和低层增温增湿,形成大气层结强烈对流不稳定;低层切变线(850 h Pa)和其上空辐合线(700 h Pa)叠加,导致不稳定能量释放,诱发大暴雨天气过程发生;低空辐合高空辐散,形成整层上升运动,为大暴雨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6.
2005年6月华南持续性暴雨爆发和维持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T213分析场资料,对2005年6月18日~23日华南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的高低空形势、能量及动力条件进行诊断分析。发现:这次过程低空急流维持了低空对流不稳定形势,高空急流维持了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有利形势,高空西南急流与高空西北急流一样,能造成暴雨区高空有利的辐散形势,形成高层辐散、底层辐合,触发强烈的上升运动,高低空耦合是此次强降雨爆发的熏要机制,强降雨落区位于低空西南风急流出口区的左侧和200hPa西北风急流的出口区西南侧,即低空急流的左侧与切变线的前沿;暴雨区域高湿能条件的维持.保证了强降雨过程的能量供给,是强降雨持续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利用天气学原理对2 0 0 4- 0 8- 1 9—2 0陕西西部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发现此次暴雨是在“东高西低”环流形势下、西风槽与高原低值系统合并东移影响形成的;70 0 h Pa西南低空急流是暴雨的水汽和能量输送系统,自川北伸到陕西K>3 6o C高能区与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物理量分析表明,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强烈的水汽辐合,与暴雨的产生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站、区域自动气象站及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的1°×1°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2010—2015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柳州地区前汛期南风型暖区暴雨的特征及环流形势。结果表明:72.7%的南风型暖区暴雨出现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两类暖区暴雨发生时500 h Pa均有正涡度的输送,辐合区主要位于925 h Pa附近或以下,超低空急流及边界层较强的南风风速辐合是暖区暴雨重要的触发机制;柳州北部地区的地形在一定程度上触发了暖区暴雨的发生,加大了柳州北部地区暴雨的发生频次;南海夏季风爆发前,暴雨区上空湿层较浅薄,中层干冷空气的侵入增加了暴雨区上空的不稳定度,高层辐散机制主要为副热带西风急流;而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南亚高压提供高层辐散机制,且高层辐散强于低层辐合,高层强烈的"抽吸"作用使暴雨区上空维持旺盛的上升运动,暴雨区湿层深厚,整层高湿的环境有利于降水效率的提高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的天气图、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等资料对2007年7月29日运城区域性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当西风槽后的冷空气与强经向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交汇时,触发对流产生,造成本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低空急流和中低层风向切变,低空急流为本次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物理量场表现出强的水汽辐合,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强烈的上升运动;Ose、K指数和研指数对暴雨发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相结合对短时暴雨预报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马仑”与“海贝思”台风特大暴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等资料,采用多种物理量诊断分析方法,对路径相似、在闽南地区产生特大暴雨的1308号台风"西马仑"和1407号台风"海贝思"的环流形势特征、云系结构特征及水汽、动力、热力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马仑"的过程特点是雨强大、降水时间集中,而"海贝思"的特点则是雨强小、降水时间长;"西马仑"云系结构紧密,属中尺度对流云团降水,而"海贝思"云系结构松散,其外围的螺旋云带产生的列车效应是产生特大暴雨的重要原因;两个台风都具有低空急流、风速辐合、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流场等有利于产生特大暴雨的环流形势特征;两个台风都存在低空偏东风和偏南风急流,两支急流为暴雨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低空急流较强的时段与强降水时段相对应;台风中心附近强辐合辐散区的建立和维持是产生特大暴雨重要的动力条件,水汽辐合区的面积和强度与暴雨区范围和降水强度相吻合;垂直速度大值区的维持时间与强降水的维持时间相一致;垂直速度、假相当位温和水汽通量散度的增大和减小,可作为降水增大和减弱的重要依据之一;暴雨区主要落在700 h Pa螺旋度场大值区内,所以螺旋度分析可为台风暴雨落区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