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北6.2级地震与强震成组活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张国民  李丽  焦明若 《地震》1999,19(2):107-117
通过利用构造块体或组孕震、成组活动模型及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了华北北部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大同-阳高6.1级、包头6.4级和张北6.2级强震成组活动特征,结合地质构造特点及一该区历史强震活动特征的地比研究,探讨了张北地震孕育,发生的物理模型和某些震兆特征。指出,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是80年代末以来华北北部强震成组活动中-重要事件。与1989年大同6.1级、1996年6.4级地震构成一个强震  相似文献   

2.
山西大同-阳高地震活动背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仇转  刘巍 《山西地震》2005,(2):1-7,10
通过对大同盆地历史地震活动及大同盆地历史地震活动与华北地震区、山西地震带强震活动的关系的研究,得出山西大同-阳高1989年6.1级地震活动是这一地区历史地震的延续,是华北北部中强地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义前震的重要意义,其后对应发生的河北张北6.2级地震。标志着华北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期已进入尾声。  相似文献   

3.
大同—阳高6.1级地震活动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巍  赵新平 《地震》1994,(5):71-77
本文从较大时空范围研究了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地震活动性背景,认为大同-阳高地震不是一次孤立的地震事件,是大同盆地历史6级以上地震活动的继续和必然。在时间进程中它们受华北地震区和山西地震带强震活动周期的制约,空间上与北三省交汇区中强地震成丛活动密切相关。大同-阳高6.1级、5.8级地震以及此期间的侯马4.9级、析州5.1级地震是山西地震带中强地震即将活跃的一个迹象,也是华北区域应力场增  相似文献   

4.
李美辉 《高原地震》2007,19(2):12-15
通过研究西部构造运动及强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构造对西部的强震活动显示出很强的控制力;大华北强震与西部强震具有同步活动特点,但滞后于西部强震活动,山西地震带在整个华北地震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西部强震第三活跃时段已经开始,对全国和山西地震形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叙述并分析了山西地震带地质构造特点和近期的中强地震及震群活动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与大同一阳高地震进行了分析对比,认为大同-阳高地震是山西地震带近期地震活动的继续,而山西地震带今后强震活动阶段的开始,其标志应是NNE向新生代断陷内的中强地震活动,因此在分析和预估山西地震带今后地震发展时,应密切注视这一地带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6.
叙述井分析了山西地震带地质构造特点和近期的中强地震及震群活动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与大同一阳高地震进行了分析对比,认为大同-阳高地震是山西地震带近期地震活动的继续,而山西地震带今后强震活动阶段的开始,其标志应是NVE向新生代断陷内的中强地震活动,因此在分析和预估山西地震带今后地震发展趋势时,应密切注视这一地带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7.
本活跃期以来山西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15年平陆6~(3/4)级地震揭开了华北本活跃期的序幕,其后的175年中山西地震带虽未发生7级以上强震,但是中强地震频度较高。它们主要分布在大同-平陆北北东向剪切段内。时间序列的幕式活动特点和华北活跃幕的划分是一致的。应变释放速率显示了明显的加速现象。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发生,进一步说明地震活动性的增强。本活跃期尚余的1~2个活跃幕中,山西地震带是值的注意的一个地区。  相似文献   

8.
刘巍  安卫平 《山西地震》1995,(3):107-112
本文叙述了1695年临汾大震前的地震活动背景。分析了这次大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指出16 ̄17世纪是华北强震活动的全盛时期,而山西地震带的强震活动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中后期,1695年临汾大地震是一系列7级以上强震中的最后一个,其孕育过程处在华北强震活动由“密集”转为“平静”的转折时期,认为1642年平陆6级地震是1695年临汾大地震的广义前震。  相似文献   

9.
文中采用本世纪以来华北、川滇强震资料,分析了华北和川滇地震活动的相关性.并根据华北、川滇地震活动幕的特点,指出了从大同-阳高6.1级地震起华北已进入第V个地震活跃幕.在数理统计资料方面指出了目前华北尚缺少3-4次M≥6.0级地震.同时还对华北第三、四地震活动期中的阴山构造带M≥6.0级地震时空迁移特点进行探讨,并对未来辽东湾、辽西地震危险性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10.
新疆及周边地区强震成组活动及其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分析了1900年以来新疆及周边6级以上地震成组活动基本特征。 结果表明, 新疆及周边地区6级以上地震成组活动明显, 并具有持续时间短、 地震强度大、 频度高的特点。 新疆及周边地区7级以上地震有95%发生在地震成组活动期间, 地震成组活动是该区域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中期预测指标之一。 地震成组活动一般出现在低活动水平背景下, 而且成组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分布, 在地震活动期间强震存在由新疆西南向北东迁移的特点, 其中天山地震带尤其是南天山西段为强震主要的活动区域。 地震成组活动伴随地震条带图像的出现; 在地震成组活动前或活动中新疆地区前兆测项异常明显增加, 具有群体异常的起伏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李祝  刘巍 《山西地震》1997,(1):53-57
论述了大同盆地中强地震活动的时空特点及华北北部中强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发现在时间过程中,大同盆地中强地震活动受北强震活动周期的制约,在空间分布上与华北北部中强地震成丛活动密切相关,得出1989年在同-阳高6.1级地震后,与大同盆地相邻的忻定盆地,延怀盆地发生61/2级左右地震的危险性增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从地壳构造运动动平衡调整观点研究了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地震的地震构造背景,发展过程与区域地震活动的趋势,认为大同--阳高6.1级地震打破了山西境内174a无6.0级地震的相对平静,敢是继1966年至197年中国东部高地震活动之后动平衡调整激发新的地震构造活动失稳在华北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付虹  刘丽芳  张晓东 《地震》2005,25(1):8-14
在成组地震孕育模型的指导下, 分析研究了川滇地区M≥6.5地震成组孕育的地震学和前兆异常特征。 结果表明, 川滇地区的M≥6.5成组地震都发生在云南强震活跃期内, 这个时期云南地区多点水汞测值出现了比正常值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变化, 比强震平静期的“异常”测值也要高得多; 成组地震前1~2年的中期阶段地震活动会出现大面积增强; 成组地震的首发地震发生时有30%以上的前兆异常持续发展, 不出现转折变化, 而单一强震和成组地震的最后1个地震, 震前有异常震后不出现转折继续发展的数量≤15%; 成组地震的首发地震前兆异常数量比结束地震多。  相似文献   

14.
分析总结了唐山、大同和张北三次强震前形变场和重力场变化特征,即震前形变场和重力场均表现为正异常。结合人工地震深部探测结果研究表明,华北块体内强震具有一致的孕震机理,可能都与地幔热物质上涌有关;2004年1月滦县ML5.0地震震前形变场出现上升,但重力场出现了下降的变化特征,说明震前孕震区未出现地幔热物质的上涌。这可能是华北块体内强震与中等地震在孕震机理上的主要区别,对板内地震的预测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曹刚 《山西地震》1999,(3):57-59
根据大同--阳高地震后10a来华北北部中强地震活动和预报的实况,叙述了大同--阳高地震后地震预报之得失。实践证明,大同--阳高地震不是山西带将要开始地活动的重要标志,而应是华北地区进行第4个活动期等8幕的信号。预示今后数年内华北地区仍将可能发生数次中强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16.
山西中部由于构造部位特殊,中强地震及弱震活动不但频度高,而且有着特殊的意义。华北历次活跃期中,强震的活动,空间上虽有着迁移规律,但山西中部总是中强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有台网记载以来,山西中部的弱震括动,在其频度的上升时段,同样反映了华北区内强震的活动。山西地震带上一系列7级以上地震,存在着由北而南和由南而北对迁的现象,山西中部是对迁的中心地区。因此山西中部地区是华北地震活动的一个“敏感区”,研究它的地震动态,将有可能提供华北强震活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大同—阳高2次地震前后震源应力场的变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89、1991年大同-阳高两次地震前后几年的地震记录资料,详细分析了其震源应力场的变化,结果表明,6.1级地震前震源应力场中两个主应力轴的方向曾发生逆转,主压应力轴逆转时间约10个月,主张应力轴逆转时间为2个月。6.1级主震前4个月,两个主应力轴的方向、仰角都恢复到正常状态,且与华北区域应力场的特征基本一致,而1991年5.8级地震前却没有出现上述现象,说明大同-阳高2次地震是在同一震源应力场作用下孕育、发展的,亦说明5.8级地震是6.1级地城的晚期强余震,指出山西地震带6级以上地震的孕育发生似是在华北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之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18.
武烈  田勇 《山西地震》1994,(4):18-20
通过研究提出,第4地震活动期开始到现在,山西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处于主要参与地位,大同-阳高6.1级地震属调整阶段的地震。在本活动期内大同盆地内再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渭河等盆地的低水平活动状态,是强震源解体后低应力闭锁状态的反映,有别于高应力闭锁状态的空区或空段。根据1976年后华北地震区地震活动的动向分析,指出山西地震带可能是调整阶段中强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大同和张北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异常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晓健  高战武  吴昊 《地震》2004,24(4):106-112
对1989年大同6.1级地震和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前, 华北地区以及震中附近出现的长、 中、 短期地震活动异常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二次地震前有较多相似的地震活动异常出现, 并且异常的空间位置也相似。 分析认为,产生这些相似异常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二次地震的孕育都与山西断陷带和张家口-渤海断裂带活动有关。 震前短期阶段多次出现小震活动沿断裂带有序分布, 表明强震前孕震构造控震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20.
1989年10月18日在我国山西省大同县西册田乡与阳高县友宰乡之间发生了一组中强地震群,山西省大同无线遥测台网连续,精确地记录该震群的大小地震约1200次(截至1995年)对该震群主要地震定位,震源机制和序列特征的研究表明其属上壳构造震群,根据地震发生背景,地震序列类型和各类前兆地震前后(特别是震后)变化进行的震后预报研究,表明该地震发生符合50年代以来山西地震带5级以上地震成组发生的周期性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