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南极旅游管理的国际组织机构主要包括南极条约协商会议(ATCM)、环境保护委员会(CEP)和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南极条约体系(ATS)是南极一切活动必须遵循的国际协议,南极旅游活动须充分维护ATS的基本价值与原则,维护和平、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是ATS的三大原则。1998年协商国签字生效的《环境保护议定书》...  相似文献   

2.
南极环境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特征——平均海拔最高、风速最大、降水量极少且极端低温,形成了严酷纯洁而又极为敏感、脆弱和极易受到破坏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南极环境整体上表现为不均一性和不平衡特性,在南极大陆边缘形成的大小不一的冰川和许多露岩区,成为本土动植物的主要栖息场所和人类活动的主要地带.自南极发现以来,南极丰富的矿产、生物和淡水等自然资源以及其内在的荒野价值、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先后吸引着各国前往南极开展海洋捕捞与加工、科学考察、旅游等活动,这就不可避免地给南极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诸如废气、废水,人类足迹与交通工具压迹,造访者和车辆对野生动植物的扰动与破坏,以及物种引入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尤其是南极条约协商国逐步认识到保护南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国加强了南极考察管理与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许可证制度等措施来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低对南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南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已经成为各国间综合国力比拼、政治博弈、进行国家战略扩张、展现科研能力的重要"舞台"。以《南极条约》为核心的南极条约体系,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重要的国际法体系,受到缔约国的尊重和认可。各缔约国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国内法来执行与南极有关的条约的规定。中国作为《南极条约》的缔约国以及南极条约体系下各类条约的重要成员国,在南极条约地区积极开展各项科研活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简要概述了国际条约在我国国内适用的方式,结合我国对加入的相关南极条约的国内立法现状,分析目前南极条约适用的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完善国际条约适用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南极旅游是近些年的热点研究问题,日益引起国外学术界和有关国家南极战略决策者的重视。文章在搜集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南极旅游概念与内涵,对主要研究领域进行梳理,发现国外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下述领域:南极游客行为分析,包括南极旅游分布特征及其原因、核心吸引力的构成和环保意识等;南极旅游环境影响研究,包括旅游开发与环保两者关系的代表观点、环境影响的具体形式与评估;南极旅游全球治理机制分析,覆盖《南极条约》框架下的治理特征与困境、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主导的行业自治特征与挑战,以及实施全面旅游管理的探讨。最后探讨了国外研究对国内研究的启示,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倡议下,1959年12月1日,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挪威、比利时、日本、阿根廷、智利和南非12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南极条约》。条约冻结了各国对南极的领土主权要求,抑制了南极领土争端引发的国际冲突,《南极条约》因此被称为冷战时代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美国在《南极条约》出台过程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南极中立化与美国的南极政策实现了契合。但人们也许疑虑,在现实主义政治大行其道的时代,是否有其他外在因素牵制着美国,使美国的南极政策最终走向倡导中立化?回望南极中立化路程,人们会发现,南极中立化是美苏两国争斗和妥协的结果。在南极问题上,两极格局发挥了独特作用,它排斥了一国独霸南极处理权的可能性,使全人类得以保留一份珍贵的共同遗产。  相似文献   

6.
南极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它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离人类最为遥远、也是人类正在探索的最后一块大陆,再加上其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仍然相对保留了其原初的状态。但矿物资源活动会对南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本质上有别于其他人类活动的影响。诸如科学研究和旅游等活动如果管理得当,可以同自然环境保持一致,但矿物资源活动最终会将工业引入南极,从而标志着南极荒野状态的结束。正因为如此,南极条约协商国对有关矿物资源活动的环境影响问题十分重视。它们邀请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等组织对此进行研究,并向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提出建议。自1977年以来,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专家小组和其他专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叶,世界各国掀起南极建站热潮,人类南极考察史进入群雄纷争时代。南极条约体系的建立与成功运作,使之成为全球社会真正实现和平与国际合作的典范,现实的南极国际村,既是世界各国政治利益的延伸,又是超脱某种意识形态与政治纠葛的真实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不同语言与肤色,不同政治派别与宗教信仰展现的不单单是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的圣地,更是人类祸福同系,生死与共的国际大家庭。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叶,世界各国掀起南极建站热潮,人类南极考察史进入群雄纷争时代,南极条约体系的建立与成功运作,使之成为全球社会真正实现和平与国际合作的典范。现实的南极国际村,既是世界各国政治利益的延伸,又是超脱某种意识形态与政治纠葛的真实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不同语言与肤色,不同政治派别与宗教信仰展现的不单单是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的圣地,更是人类祸福同系,生死与共的国际大家庭。  相似文献   

9.
浅析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工作机制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1961年6月23日《南极条约》生效后,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的正式会议,定期召开。自1961年第1次会议开始起至2003年,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已召开了26届,其间还召开了12届特别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本文试图对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的工作机制进行探讨,希望抛砖引玉,能有助于对国际南极问题进行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主要探讨美国南极领土主权政策的酝酿、争夺、犹豫不决,美国政府的妥协与折衷,以及美国在<南极条约>体系的形成和国际南极新秩序建立的主导作用,最后探讨美国一直加强在南极的"实质性存在",从而主导了南极政治舞台的话语权,得出结论:美国在南极的"实质性存在"是其他任何国家无与伦比的,是南极条约当之无愧的倡导者和建筑师.国际南极事务一直被美国等少数南极大国主宰,国际南极政治舞台单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笔者认为国际南极政治舞台应该创建一套类似康德无政府文化的观念和体系,国家之间相互承担义务,友好合作,不使用暴力解决争端,建立一种多元安全共同体和集体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