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自然界千差万别的各种物质、我们研究的种种岩石与矿物都是由九十多种元素构成的,赤铁矿(Fe_2O_3)、磁铁矿(Fe_3O_4)是由氧(O)及铁(Fe)两种元素构成的,每一个元素由于其原子核及外电子层结构不同而性质有差异。同位素则是其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一些元素。一个元素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同位素,例如氧有O~(16)、O~(17)、O~(18)三个同位素。一个元素的不同同位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因此核的正电荷数相同,外电子壳层的电子数及其结构相同,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处  相似文献   

2.
端阳 《地质科学》1960,3(5):242-248
一、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徵稀土元素是指周期表上原子序数从57到71的十五个元素而言。“稀土”一詞源出于拉丁文Terrae Rarae。当时对“稀”的理解是指在自然界中提取这类元素的矿物很少,而所謂的“土”则是指元素的成盐氧化物成土状,有如土族元素氧化物。所有稀土元素的原子結构都很相似,因之它們在化学和物理性质上也都十分相近,統称为镧族元素或稀土金属。周期表中与稀土元素同属于第Ⅲ族的钇,往往与稀土元素共同存在于一些矿物中,并具有着大致相同的地球化学特性,而钇的离子半径、盐基性、盐溶解度等許多化学性质皆具有镧族收縮現象,因而元素钇也就有条件地被列入稀土元素之中。稀土元素原子結构的特点是电子层的外两层(O层与P层)的电子数是相同的,排列情况也是近似的。  相似文献   

3.
中子活化分析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在单一样品中可同时测定多种微量元素,以及无“空白”影响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微量组份分析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本文探索了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同时测定钒钛磁铁矿中钪、钻、镍、铬、锌、钛、镧、铕、铪、钽和铁等十种元素的可能性,对BH0101、BH0102、BH0103、BH0104和H-J等五种钒钛磁铁矿样中的钪等元素进行了测定,并估价了方法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斜长石是自然界最常见的造岩矿物,一般认为它是完全类质同象系列的典型代表。然而近代研究发现,斜长石在地质体中出现的概率是不均等的,呈不连续的众数分布。在斜长石的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光学性质以及红外吸收光谱所记录的相关曲线上,出现反映结构变化的不连续点,这些不连续点与上述稳定斜长石(呈众数者)的成分点一致。另外,斜长石的非布拉格“卫星”衍射等都说明斜长石超结构对斜长石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本文以大量的实际资料,把斜长石的内部结构和斜长石各种物理化学性质联系起来,讨论各种斜长石成分的分布规律,并提出低结构态斜长石分类。  相似文献   

5.
叶大年 《地质科学》1974,9(1):34-42
无机晶体的折射率不仅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及内部构造,而且取决于离子的电子壳层结构。作者在研究氧离子最紧密堆积构造的矿物的折射率时,曾指出轻元素Be,Li,Al,Na,Mg(惰性气体结构类型的离子)起着同样的作用,具有d层价电子的过渡族元素Fe,Ti,Mn,Cr,Sc等有较大的折射率增量。  相似文献   

6.
由于硼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和它在农业、冶金、电子、特种玻璃以及原子核工业等中的普遍应用,因此研究硼的快速、简单、灵敏的检测方法十分重要。已有的硼的检测方法有中子活化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法ICP—AES法以及原子发射和原子吸收法。其中中子活化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法的操作比较复杂,分析速度较慢,常规的原子发射和原子吸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测定土壤和某些常见植物中的活动元素组分,说明元素的分布和活动在研究生态学方面的某些规律,并从中得到一些重要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地气样品分析方法主要有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PIXE)(L.Malmqvist et al.,1999)、中子活化分析(INAA)(童纯菡等,1992)、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刘应汉等,199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刘应汉等,2003)等。但是,由于地气样品中元素含量非常低,需要高精度、高准确度和高灵敏度的仪器分析检测。而美国Perkin-Elmer公司制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9.
金的赋存状态及与其有关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查定含金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对于矿床评价,选矿方法和流程的确定,都是不可缺少的工作。本文根据我们近年来的工作成果及部分资料,着重讨论金的赋存状态及与其有关的若干问题。一金的地球化学属性及分布金,79号元素,质最数197(属4q+1型原子(,自然界中只呈单同位素出现,在元素周期表上的位置为第六周期第1族副族。原子核由79个质子和118个中子组成,中子数  相似文献   

10.
艾德生  曾荣树 《地质科学》1999,34(1):123-128
原子折射度与其电子构型密切相关。元素在周期表中按最外层电子数可分为s、p、sd、df4个区,原子折射度的变化在各个区内是不同的。原子折射度可表示为主量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的函数,根据这个函数计算出来的值与文献给出的值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1.
丁奎首 《地质科学》1980,15(2):167-171
1974年于祖相等同志著文报导,在我国某地含铂岩体中发现了红石矿这一铂族新矿物,该矿物不久得到国际新矿物委员会的通过。1976年红石同志在地球化学上发表了产在同一地区的另一新矿物,即等轴铂铜矿。从两篇文章来看,这两种矿物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颇为相近,但前者被定为六方晶系,而后者为等轴晶系,所求得的晶胞参数更是大不相同。对此,国内一些矿物工作者曾提出一些疑问。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我们除对上述矿物所有资料进行认真对比和分析外,又补做了一些实验研究,认为此两种矿物完全属于同一矿物。以下简要地报导我们的分析结果及看法,以资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2.
用线性预测理论研究地震中长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长期以来,人们十分注重对地震的时间、空间序列进行研究,以探索地震发生的规律和进行预报。过去相当多的工作讨论了地震的周期性,地震在空间分布上的填空性及迁移规律问题。引入现代统计方法研究地震的时空序列,就有可能在更一般的条件下对原因和过程都尚未清楚的地震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概括出某些数学模型进行外推预测。  相似文献   

13.
应变-滑劈理(Strain-slip cleavage)一词,早在1886年提出。后来的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术语,诸如滑劈理(Slip cleavage)、皱劈理(Runzel cleavage)、剪劈理(shearcleavage)、锯齿形劈理(Crenulation cleavage)等。  相似文献   

14.
陶克捷 《地质科学》1980,15(3):296-298
本文介绍的陨石标本,系朱向君1978年在甘肃省渭源县北寨公社北西约300米处(东经104°19′27″,北纬35°16′28″)拾得。经地质一队岩矿鉴定组做了简单光薄片鉴定、光谱半定量及简便化学分析,认为可能是陨石,把标本转给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固体潮理论值计算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日、月引力对海水作用形成海洋潮汐,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它对陆地上固体物质的作用只是近几十年才引起人们的注意。随着各种观测仪器(重力仪、地倾斜仪等)的灵敏度不断提高,固体潮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在进行重力静态观测、重力流动测量、地形变测量、地下水位观测以及有关仪器研制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到固体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西藏发现的旋齿鲨一新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弥曼 《地质科学》1976,11(4):332-336
1975年珠峰登山科考队的同志们在珠穆朗玛峰以北的高寒地区工作时,采到两件有价值的脊椎动物化石标本。化石产自定日县帕卓区曲布下三迭统底部白云质灰岩中,该地海拔4880米,是已知脊椎动物化石产地中最高的地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罗焕炎 《地质科学》1974,9(1):81-100
地质构造体和岩体是一种岩性和结构高度变化的非连续而且非均一的介质,在压力(包括岩体中的间隙水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形和破坏现象,不仅为非线性关系,并随空间和时间而变化。对某一点而言,这种关系会由于作用力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由弹性过渡到塑性或粘性状态。对整体而言,在同一时间内,却会在不同的部位出现不同的应力状态和变形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1977年12月1日18时57分(北京时间),在河南信阳县肖王公社陨落了一次陨石。这是我国目击陨落并保存的又一次大的石陨石。收集到的两块,其中1号重48公斤,2号重27.5公斤。它们陨落的地理坐标分别为:1号东经114°19′22″,北纬32°19′38″;2号东经114°18′12″,北纬32°20′31″。1号陨石坑口椭圆形,长轴方向280°。长轴长约70厘米,短轴约50厘米,坑深约48厘米。在坑口西边几米处,同时获得两小块陨石碎屑。2号陨石坑保存完好,坑口亦椭圆形,长轴方向260°。长轴长53厘米,短轴32厘米,坑深37厘米左右,东浅西深。落地擦痕不明显,坑口东壁倾角53°,陨落角较陡。  相似文献   

19.
珠穆朗玛峰北坡二叠纪动物化石的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中国科学院西藏科学考察队通过三年(1966-1968)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我国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地层系统。他们对该区南部的二叠系合称为色龙群,认为采到的化石属于早二叠世茅口期,可能包括部分晚二叠世龙潭期。同时指出:“至今没有在剖面上发现Gangamopteris植物群”;“对(该区)相当我国南方栖霞期的沉积和相当喜马拉雅西段的Talchir冰碛层,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20.
金成伟  周云生 《地质科学》1978,13(4):297-312
国内外广泛地认为,处于喜马拉雅和冈底斯弧形山系之间的雅鲁藏布江-噶尔河谷地是一条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缝合线带。由于印度板块自中生代以来的向北漂移,及其与欧亚板块的接近和相互之间的碰撞,先后造成了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弧形山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