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浪卡子-洛扎地区地质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社会环境都十分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将该区划分为四个地质旅游区,大部分旅游资源是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
系统地介绍了湘西州的地质旅游资源特征,指出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湘西州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是发展该州经济的合理之举,进而提出了保护和开发该州地质旅游资源的8条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疆地质旅游资源类型特征和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春涌  黄诚 《新疆地质》2004,22(4):455-45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新疆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新疆旅游安全环境的加强,使旅游业正在成为新疆经济的支柱产业,新疆旅游资源包括生态、地质、人古迹和风上民俗旅游4大类,其中,地质旅游资源是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燕  李江风  周学武  汪珉 《地球学报》2013,34(4):491-499
以地质公园为主要载体的滨海地质旅游开发是丰富国际旅游岛自然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海南滨海生态保护和现有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升级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及案例研究方法,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视野角度,对国内外滨海地质旅游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其实践经验给海南省地质旅游开发以启示,如资源普查登记、保持地质景观资源的原真性、政府主导下进行地质旅游开发等。结合国际旅游岛战略目标,基于其现有资源、政策等优势,地质旅游是海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本研究基于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启示和海南省滨海地质旅游资源优势,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区参与的滨海地质旅游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郑炎贵 《安徽地质》2005,15(1):64-68
天柱山是我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可供科考与旅游的资源主要是十分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与生物景观以及底蕴深厚的古皖人文景观。近年来,国家地质公园制度的出台并实施,为天柱山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带来了机遇,这不仅可以促进天柱山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同时也丰富了天柱山旅游业的内涵,进一步推动天柱山旅游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天柱山旅游资源丰度和品位、蕴涵价值和前景、开发条件和实力,尤其是旅游地学的开发利用阐述了申报和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矿山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重庆市蕴藏有较丰富的矿山旅游资源,如汞矿山旅游资源、煤矿山旅游资源和盐矿山旅游资源。它们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科学考察、科学普及和历史文化等旅游价值,是开展矿山旅游活动的好地区。  相似文献   

7.
西藏门巴地区地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自然和社会环境都十分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地质旅游资源包括沉积与构造、地貌景观、自然变动遗迹和泉四大亚类,分布在6条旅游路线上。这些地质旅游资源大部分是首次发现的,需进一步开发、评价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喀斯特研究的旅游业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捷  聂献忠  李升峰 《中国岩溶》1997,16(4):386-392
本文从地学角度和游客态度调查两个方面阐述了喀斯特作用及其相关地貌景观在九寨沟旅游业中的地位,强调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进行喀斯特研究,不仅有利于旅游资源的科学鉴定、分类、评价、开发、保护与管理,而且对于当地旅游资源的深层开发、实现九寨沟旅游的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是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作为区域经济地理学科中的基础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对于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试图综合个体旅游资源各方面的开发条件,在梯度推移的视角下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梯度划分,进而发现区域旅游开发的弊端,并寻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何小芊  刘宇 《山东地质》2013,(10):62-66
温泉具有医疗保健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健康旅游资源。江西省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分布范围广泛,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区。江西温泉资源进行现代旅游开发的历史较短,已进行旅游开发的温泉仅占少数,开发强度由赣北、赣中到赣南依次递减。依据江西省内各区域温泉资源特点、交通条件、经济状况及旅游业发展水平等因素,提出采用网络化模式发展温泉旅游,通过“点一轴”渐进式扩散,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空间结构网络系统,形成“一心两核、二轴四区”的旅游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 交通可达性的改善、 大众休闲时间的增多, 以及旅游者多样的消费需求, 世界冰川旅游得以快速发展。然而,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 冰川旅游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气候变化、 冰川旅游、 当地社会生态环境和未来冰川旅游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为此,通过文献综述方法, 对当前世界冰川旅游发展进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 对冰川旅游与文化服务、 气候变化、 当地社会生态环境、 自然灾害、 风险管控以及空间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上研究可为冰川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2016年3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指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一理念的落地和发展, 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访问和体验中国西部冰川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合奇县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独特,开发潜力较大。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该区托什干河谷风光、千年古树、吉鲁苏温泉地质景观、历史古迹等自然资源旅游优势和玛纳斯文化、猎鹰文化、库母兹文化、民族节日、民族关食等人文资源优势。阿合奇县存在经济欠发达、旅游产业未形成、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等资源劣势。旅游面临政策优势、政策引导、西部大开发等机遇,行业竞争激烈、旅游品牌还未形成等挑战。从旅游开发理念、旅游营销策划、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该地区发展旅游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新疆阿合奇县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独特,开发潜力较大。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该区托什干河谷风光、千年古树、吉鲁苏温泉地质景观、历史古迹等自然资源旅游优势和玛纳斯文化、猎鹰文化、库母兹文化、民族节日、民族美食等人文资源优势。阿合奇县存在经济欠发达、旅游产业未形成、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等资源劣势。旅游面临政策优势、政策引导、西部大开发等机遇,行业竞争激烈、旅游品牌还未形成等挑战。从旅游开发理念、旅游营销策划、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该地区发展旅游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万青 《安徽地质》2006,16(1):71-74
地处大别山区的霍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绿色”自然旅游资源奇秀神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底蕴深厚;本论文在对霍山县生态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开发的思路,即要进一步加大对绿色生态资源的保护、要进一步做好各景区的统筹开发和管理工作、要加大在建景区的开发进度、要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5.
黄文  陈康  熊炜  王乔 《贵州地质》2018,35(3):240-246
基于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项目,通过收集资料,实地普查和综合研究,掌握了六盘水市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主要性质特征、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等情况,对六盘水市旅游资源进行了等级划分,并对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和开发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可分为12大主类、38个亚类、155种基本类型,共有旅游资源单体3 742个。其中五级旅游资源15个,四级旅游资源29个,三级旅游资源203个;新发现旅游资源1 885个。结论认为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具有户外运动基地资源基础好,山地避暑休闲条件优越,人文社会环境好的开发条件。具有资源丰富,门类齐全,开发空间大;优良级资源及新发现旅游资源多,潜在利用价值高;资源独特、品味上乘、稀缺;资源组合度高,全域性特征明显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傅中平  黄载环 《广西地质》2001,14(3):27-29,32
广西森林旅游资源多达816.7万hm^2,景点280个,内容丰富,前景广阔,加强广西森林旅游资源特色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广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提高及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旅游地学资源十分丰富。就如何充分利用旅游地学资源发展旅游业,实现“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浅析了目前旅游地学资源管理法治化的迫切要求,详细探讨了旅游地学资源管理法治化的内涵,指出了在旅游地学资源管理法治化中应该引起重视的几个注意点。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研究——以贵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喀斯特文化,喀斯特地区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耕作、聚落、建筑、洞葬、民俗甚至家用器皿都打上了“喀斯特”的烙印。本文提出了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因地制宜”利用的科学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及人地和谐的美学价值,并以贵州为例,探讨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成及其景观特征,认为喀斯特地区的旅游开发应以“喀斯特文化”为总的文化导向,结合文化赋存的时间和空间,综合发掘“喀斯特文化”的内涵,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正安县岩溶旅游资源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正安岩溶旅游资源丰富,地表、地下旅游资源类型齐全。中、低岩溶台面景物(点)具浓厚的高原岩溶生态、地貌景观特色。洞穴系统大,洞景分段明显。与岩溶景区配套的森林、竹林、娃娃鱼、锦鸡、猕猴等稀有珍贵动植物资源,显示出高原特有的生态、环境特色。文物古迹众多,保存好,是辉煌的人文景观。开发旅游业,可望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万堂 《甘肃地质》2002,11(2):93-96,86
兰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地学旅游资源丰富 ,根据其形态特征、自然属性及成因 ,可分为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地质遗迹等几类。加强地学科普宣传 ,发展地学科普旅游 ,不仅可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打造地球科学文化 ,还可宣传兰州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