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黄朝志等发现在1993年发表的非圆轨迹不含导数的扇束重建公式推导中的一个错误。他们的结论是:在假设的条件下,不含导数的重建公式不是精确的,但是一个很好的近似重建公式。在本文中,作者分析了该错误的影响,讨论了用于非圆轨迹不含导数的精确扇束重建的矫正办法,并提出了一些未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时变三维电离层层析成像重建公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GPS信标观测数据重建电离层电子密度的时变三维电离层层析问题的数学基础,在简化电离层电子密度随时间变化的条件下,导出了三维平行束层析重建公式. 在二维情况下,本文导出的三维平行束层析重建公式与Yeh等给出的二维电离层层析重建公式相同. 文中还讨论了有限视角和有限接收机孔径对重建图像的影响. 根据文中给出的三维平行束层析重建公式,在这些非理想条件下,对一个脉冲源函数进行CT重建的结果表明,基于GPS信标观测数据重建电离层电子密度的时变三维电离层层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扇束滤波反投影(Fan-beam Filtered Back Projection- FFBP)算法理论公式中,投影成像平面位于旋转中心;而实际CT扫描系统中,投影成像平面与旋转中心都存在一定距离.考虑到实际投影成像平面位置,本文推导了它的FFBP算法(即IFFBP-Improved Fan-beam Filtered Back Projection算法),比较了此两种情况下(即忽略成像平面与旋转中心距离)FFBP、IFFBP算法重建质量.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IFFBP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井眼条件下弹性波传播问题的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推导了二阶改进Higdon吸收边界条件.利用空间上具有四阶精度、时间上具有二阶精度的中心差分方法。数值模拟了几种复杂井眼条件下的波场.给出了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地层条件和椭圆井眼条件下波场模拟的结果.考查并分析了单极子源和偶极子源条件下的波场特性,所得结论与弹性波传播理论一致.通过计算表明,利用改进的Higdon吸收边界条件,声波测井三维模拟程序可用于复杂井眼各向异性地层条件的波场传播模拟.  相似文献   

5.
论锥束CT扫描Grangeat-型 Katsevich-型的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锥束图象重建算法正在快速发展,并用于重要的生物医学和工业应用中。在本文中,主要讨论有效的精确的、可能用于动态研究的算法,特别是近年发展起来的Grangeat类和Katsevich类的算法。这一选择是基于CT和显微CT的定量的和功能的应用需求。2002年,Lee和Wang提出了圆周和螺旋情形Grangeat类的半扫描锥束算法,解决了短物体重建问题。原理是利用在Grangeat类重建公式中的Radon空间信息,在阴影区域进行适当的数据插值,从而抑制Feldkamp类重建算法的亮度,减低伪影。在圆形和螺旋半扫描情形,首先我们确定位于不同采样冗余区域之间的边界。然后我们导出相应的加权函数以用于特征点的计算。就亮度减低伪影而论,Grangeat类半扫描重建算法优于Feldkamp类半扫描重建算法。2001年Katsevich推导了第一个理论上精确的螺旋锥束滤波反投影型重建公式。其局限性是探测器窗口较大和待重建物体的半径较小。2002年Katsevich改进了他的第一个公式。新的公式对病人的尺寸没有多少限制,而且相对旧公式假设了较小的探测器阵列。最近,Katsevich将他的方法推广到一般的扫描轨迹,证明了早期的两个公式是他的一般结果的特例。针对长物体的动态体成像,我们极其需要改进现有的Grangeat类和Katsevich类的算法。  相似文献   

6.
二维变密度声波波动方程的衍射层析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二维声波衍射层析成像原理推广到二维变密度声波波动方程中,导出了在线源激发条件下,不同观测系统的滤波反传播重建算法,取两个以上不同频率值可得到密度和体积模量的成像.数值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得到密度和体积模量较满意的成像。  相似文献   

7.
衍射CT技术和多源全息成象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文中,我们从理论上比较研究了衍射CT技术和多源全息成象技术,讨论了在弱不均匀介质中多源全息成象技术失真的根源,推导出二维多源全息图象重建的快速算法,利用这些算法和计算机产生的非Born近似的正演数据,系统地研究了异常体的尺寸、异常程度的大小和数据采集方式对重建图象的影响.并且把它与衍射CT重建图象作了数值上的比较,所得到的许多结果(见正文结论部分)对于衍射地震CT技术和多源全息成象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FDK算法中一种新的插值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FDK算法的反投影过程中,插值是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影响到重建图像的速度和质量。本文针对探测器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插值方法。该方法实现了快速求解射线所经过体素的长度,且考虑到射线与体素中心的距离对加权的影响,从而使得加权值更加精确。实验结果表明,在FDK算法中,这个新的插值方法比传统的插值方法重建出来的图像边缘清晰,且能更好地抑制噪声。  相似文献   

9.
宋太成  李新武 《内陆地震》2000,14(4):374-376
引言标定地震仪放大倍数可以使用不同的地震仪自动标定仪器,如DZB-1型、CZ-1型等地震仪。计算地震仪动态放大倍数通常使用简化公式,这个简化公式是根据地震仪自动标定仪器的电压输出模式以及基本理论公式推导得出。从过去几年新疆地震局测震资料中可以看出,部分台站标定者对输入信号是否符合微分条件是模糊的,选择计算动态放大倍数的公式也不恰当,从而造成地震仪标定计算结果不够准确。文中根据地震仪标定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的地震仪标定仪器,就如何推导计算地震仪动态放大倍数的简化公式进行了讨论。1 地震仪放大器的测定在标定地震仪…  相似文献   

10.
一种最优化地震层析成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Radon反投影离散公式和最小二乘法Radon重建公式。比较详细地研究了在有限投影角条件下图像重建问题,给出了两种有实际意义的外推数据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重建扇形束(fan-beam)图像的一簇新的混合算法。这簇新方法使得重建扇形束图像既不产生偏差,又可改进扇形束图像中的噪声性质。同时,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数字模拟,证明此新方法不仅运算速度快欲常用方法,并且具有比常用的扇形束渺滤波反投影的算法更为优越的数学和统计特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平行束和扇束CT中的主要重建机制与原理,阐述了两种算法在计算机上的实现方法和特点.传统扇束CT通常采用的是基于一周360°的全扫描方式,为了加快扫描速度,提高重建效率,在分析了扇束和平行束在几何上的关联性后,介绍一种不完全角度的扫描方式--短扫描,以及应用于该种扫描方式下的数据重排技术,并完成了算法的实现.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改进后的算法在速度上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显微CT的锥束重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显微CT技术一直是Iowa大学CT/显微CT实验室研究的焦点。这篇文章报告了我们在锥束显微CT方面最近取得的一些进展。我们利用Feklkamp类算法了多X光源和检测器偏置条件下的近拟图象重建;解释了Grangeat精确重构框架下的图象伪影。最后重点介绍了最近有关一般分块迭代Landweber格式的收敛性结果;给出了模拟和实验结果,探讨了进—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CTA作为一种新的非损伤血管成像技术是诊断血管疾病的重要技术之一。只有当造影剂达到适当的浓度时,触发主扫描才能获得高质量的血管图像。目前最常用的造影剂监控方法是基于图像重建的监控方法,本文将提出一种基于扇形束投影重排的血管造影剂监控方法。这种方法直接对扇形束投影重排后获取监控截面内造影剂的变化量,从而可以监测造影剂的出现与否。相比于基于图像重建的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不需要进行图像重建,因此具有更好的实时监控性和更低的监控成本,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潘晓川教授的反投影滤波(BPF)新型重建算法介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计算机断面成像(CT)的精确重建方法一直是现代CT成像领域中一个活跃的研究方向。近几年,关于平行束、扇束、锥束CT精确重建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和创新成果。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芝加哥大学潘晓川教授为首的课题组提出的一类基于反投影卷积(BackprojectionFiltration:BPF)的CT精确重建算法。BPF算法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它成功地解决了从沿探测器方向截断的投影数据进行CT精确重建的问题;因此,通过BPF算法能够设计出针对目标的感兴趣区域成像策略,减少成像扫描、重建时间,辐照剂量和散射光子。  相似文献   

16.
对于CT扇束扫描,射线源焦点与被测工件旋转中心的连线不垂直于探测器所在直线时,采用标准的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重建出的图像会存在伪影,降低图像质量。本文基于经典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理论,分析了此类伪影形成的原因,给出了利用投影原始数据(正弦图)计算校正算法所必需的几何参数的方法。本方法无需专用模体,不必进行二次扫描,方便、快捷并有效。计算机仿真及实验结果证明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水流挟沙力是反映河床处于冲淤平衡状态下水流挟带泥沙能力的综台性指标。作者通过对众多挟沙力公式的分析比较,基于量纲和谐的考虑,建立了新的挟沙力公式形式。本文以长江口的泥沙输运为例,利用长江口泥沙实测资料,研究了新建立的挟沙力公式在长江口的适用性。计算结果表明,本文作者建立的公式在长江口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与刘家驹公式相比较,计算精度差不多,计算结果尚令人满意,但还存在一定的误差,说明将本文建立的挟沙力公式进行率定后,可以将其推广到近岸河口海域,为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