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地电瞬时观测值突跳的角度,分析了菏泽5.9级地震前后的地电观测资料,发现其突跳频度和幅度均有明显的异常显示,研究地电阻率的这一变化,对地震的短临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嘉峪关地电场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大地电场变化的基本要素,对嘉峪关地电场观测资料的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得到:嘉峪关台地电场观测基本反映了地电场的真实变化,特别对大地电场变化的记录准确.并研究了嘉峪关台附近及周围发生的4次中强地震前地电场、大地电场短临前兆现象,认为震前都显示了一定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天水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场地布设及观测方式,对井下多种方式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结合芦山MS7.0、岷县MS6.6级地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层水平地电阻率在2次地震发生前,均出现了明显的短临异常,其他观测方式短临异常不是特别显著;同时对降水、雷电以及观测系统故障干扰影响深层地电阻率观测做了分析与讨论。与传统地电阻率观测相比,采用井下观测系统能减少干扰、提高信噪比,能缓解地电观测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是地电观测方式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70年代开展地震地电观测研究以来,我国已积累了不少的震前地电异常震例.这些异常变化既有趋势的,也有短临剧烈的变化.无论是70年代唐山,澜沧一耿马地震,还是近年印尼,汶川强震,都获得了较多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5.
周至地震台电阻率观测与汶川地震对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陕西省周至地电阻率台址及地电观测环境和观测系统运行情况,分析汶川大震及强余震前地电阻率出现的短临异常变化;记录到显著的地电阻率下降异常、地电阻率日均值均方差增大和差分能量增大的显著异常,认为周至地电台具有良好的监测地震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处理分析了震级5.1—6.9的16个地震前后震中附近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发现ρ_s异常有效范围距震中在100公里左右;ρ_s异常表现下降(多数台ρ_s异常形态)或上升(少数)的趋势性变化形态;ρ_s异常持续时间的对数与震级之间的关系呈线性条带型。文中还讨论了ρ_s异常与震源应力场及其他前兆异常的一致性和ρ_s异常受地电年变化干扰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大柏舍地电台映震能力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大柏舍地电台18年的有效观测资料,研究了ρs异常变化与周围一定范围内发生的Ms≥4.0级地震的对应关系,评价了该台的映震能力,结果表明,在所发生的13次Ms≥4.0级地震中,有10次地震前观测到了明显的ρs异常变化,其中Ms≥4.3级地震,都有ρs前兆反应,5次5级以上地震尤为显著,表明该台具有较强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8.
岷县5.2级地震前兆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兰州、天水、通渭、武都4台站地电数字化资料观测结果,对2003年11月13日在岷县发生的Ms5.2级地震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在该地震发生前地电前兆出现了多项短临异常,这些短临异常特征明显,从异常开始至结束,展现为时间短、幅度大、恢复快这一特点。可为地震短临预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取短临前兆异常,本文对河西重点区38套水氡,地电等观测资料(日均值或五日均值)做了一阶差分和五点剩余的计算机处理,将提取出的异常与相关的五次五级以上地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存在与地震——对应的确定性短临前兆异常,所谓的短临前兆异常指标只能是概率性的,并对其提出了模糊对应率的表示方法。本文还初步给出了中强地震三要素短临预报的综合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0.
张昭栋  王晋生 《内陆地震》1993,7(4):344-349
多年来的观测表明,青岛地电的主要干扰因素是地下水位和温度。它们对地电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带有滞后记忆效应的非线性关系。为了较好地消除地下水位和温度的影响,我们采用了非线性的褶积滤波方法,同时采用多元回归法。对地电资料进行综合处理。处理后的地电3个分向的资料都在震前11~12天开始出现明显的短临异常,3个分向的资料的一阶差分曲线也在震前11~12天出现明显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