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     
《地球学报》1990,11(2)
<正> 第2号中国地学大断面西藏亚东至青海格尔木线的工作,以地质矿产部为主,有地质矿产部和中国科学院所属的8个研究及教学单位65位研究人员参加,自1987年开始,按照计划中的12个研究课题(专题)分别进行工作,现已进入编写说明书和专题研究报告阶段。为了使阶段性成果能及时广为交流,现由第2号大断面负责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将12个专题组已完成的27篇文章,连同全球大断面协调委员会主席蒙格尔教授编写的“全球地学大断面编图指南”汇编出版。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学断面CorelDRAW图形数据库资源整合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合了历时数年(2001—2006)数字化研究取得的中国全部11条地学断面图各种专业图件的CorelDRAW图形数据资源及其说明书。参照国际全球地学断面(GGT)数字化编图指南,独立研制了全球地学断面图的GGTCorelDRAW制图色盘和模板,为应用和普及制作地学断面图提供了软件工具。建立了网页类型的中国地学断面元数据库,编撰了地学断面电子字典帮助文件。上述综合研究工作为中国地学断面图资源共享提供了底层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1:250万月球数字地质图在多单位协同编图过程中缺乏统一、规范的地质图符号、制图模板造成不同图件之间信息不统一的问题,通过ArcGIS平台,和其他矢量图形软件,参照我国第一幅1:250万月球地质图(虹湾幅)的符号,设计编制了一套月球地质图符号,其包含月球撞击坑物质、盆地建造、构造和岩石特性等地质信息.并建立了分类存储、可移植的符号库和统一的编图模板.该套标准化符号、符号库、编图模板有利于多单位共同规范的开展1:250万数字化月球地质图编图项目,提高编图效率,同时也为我国开展其他类地行星地质编图的国际合作,编制统一、规范化的地质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世界数字化磁异常图是建立全球地球物理场的基本图件之一,编制该图件旨在服务教学、工业与科学研究,其全球覆盖性使得世界范围的地球科学对比研究与系统研究成为可能。深入认识该图件的数据来源、处理过程、分辨率与可靠性分布,有利于正确与合理地使用该图件与数据。因此,笔者首先介绍了世界磁异常图的研究背景、科学意义与发布形式,其次阐述了编图的基本原则,归纳与分析了编图的相关技术,然后描述了目前的编图进展,最后总结了编图的瓶颈、难点与不合理之处,并且相应地提出了编图的改进措施,期望为我国将来的世界磁异常数据汇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80年代地球科学的前沿课题——岩石圈计划,从执行到目前已有六年多了,由于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合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最引入瞩目的研究成果有:1.美国大陆地震反射剖面技术的成功与推广;2.苏联的超深钻;3.地学大断面的研究;4.编制和出版环太平洋的一套图;5.地体的研究;6.矿产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1.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该委员会为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的下属组织,总部设在巴黎.该组织以世界各国国立地质调查研究机关为成员,亚洲国家绝大多数都参加了.该委员会的具体成果首先是1983年出版的亚洲地质构造图(4幅,1:500万),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同样比例尺编制亚洲矿床分布图,预计在1984年早些时侯出版.亚洲矿床分布图也和亚洲地质构造图一样,包括了西至伊朗,北达蒙古,南迄印度尼西亚的广大范围.在以上编图工作中,日本完成了他所分担的各项任务.2.环太平洋编图计划该计划自1973年开始,为1974年成立的环太平洋矿物资源理事会活动中的一项.其宗旨是搜集环  相似文献   

7.
李廷栋 《地质论评》2013,59(2):592208-592216
本届(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展示的地质图件很少,远远少于过去历届国际地质大会.现仅从收集到的一些资料中略述一、二. 1世界地质图委员会仍是全球和洲际性地质编图 主要组织者 2008年以来,世界地质图委员会又组织编制了一系列洲际性地质图件,包括地质图、地震构造及地球动力学图、大地构造图、地球物理图、金属成矿图、变质地质图、海底地质及地球物理图、环境及自然灾害图、水资源图等. 1∶5000万及1∶2500万世界地质图,分别于2009年及2010年出版第三版,并附简要文字说明. 其中一些图鉴既有数字版,又出版纸质版,但仍有不少图件只出了纸质版.1∶5000万世界构造及动力学图出版了高精度数字图.  相似文献   

8.
1991年9月,国际GGT计划协调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地学断面数字化国际讨论会”.来自北美、欧洲及中国等的GGT编者和计算机应用研究人员,制图人员,在会上交流和讨论了GGT数字化的方法和途径,展示了由数字化工作形式出版的GGT图件.现任GGT协调委员会主席戈策(H.J.G(?)tge)教授就如何推动GGT数字化工作,及今后地学断面的出版过程,谈了若干设想.此次会议上反映了数字化技术现状和90年代GGT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文佑教授主编的我国第一张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图已经编制完成。1981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邀请近50名有关的学者和专家,在青岛对该图进行了评审。大家一致赞赏编制这一图件的首创精神,认为该图指导思想明确,基础资料扎实,编图方法严谨,图面表达清晰,是目前国内外少有的、水平较高的一张海陆大地构造图。他们建议尽早予以出版,使之对提高我国地质科学研究水平、阐明我国资源能源分布规律和进行区域稳定性分析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岩相古地理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初期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体是以古生物地层学的理论为指导编制出版大区域的古地理图集,集中反映海陆分布,岩相内容较少,较少的学者开展了岩相古地理研究,揭开了由古地理图向岩相古地理图转变的序幕。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总体上是以大地构造学、古生物地层学、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开展了大量的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工作,并采取多种编图思路和方法编制大区域的岩相古地理图,是我国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大发展时期,形成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编制的图件不仅尽量体现活动性古地理的学术前沿,而且更多的是强化实用性,聚焦对沉积层控矿产远景预测和油气勘探的支撑和指导作用。现代阶段:2000年至今,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聚焦支撑油气地质调查与勘探成为了这段时间的主题,采取不同的编图思路和方法编制出版了大区域的岩相古地理图。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编图资料丰富,技术方法新颖;二是编图思路先进,体现了以构造为主线,岩相古地理恢复为核心,支撑服务油气为根本的研究思路;三是以服务油气目标为特色。由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促进大数据岩相古地理向前发展,数字岩相古地理必将推动我国在岩相古地理编图思路和技术方法的创新,提升支撑服务沉积矿产找矿和油气勘探开发的精准性和预测性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这次召开的水文地质编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1)解决整编水文地质普查成果的问题;(2)讨论制定编图规划;(3)讨论制定统一编图方法。1955年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区域水文地质会议,曾决定编制比例尺三百万分之一的全国水文地质分区图。当时我国水文地质力量还很薄弱,区域性水文地质测量工作还是刚刚展开,没有条件编制区域水文地质图,只能根据所搜集到的材料,编制小比例尺水文地质分区图。这幅分区图的出版,对于规划和合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裴荣富院士、梅燕雄研究员等完成的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编制及全球矿产成矿规律研究与评价”成果报告,于2008年5月16日通过评审验收。评委高度评价该项编图和研究成果,认为成果报告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3.
纪玉杰 《城市地质》1998,10(3):21-24
通过对北京西山地区因煤田开发造成的灾害调查图件的编制,探讨了地质灾害调查的编图程序、原则和方法。认为在整个地质灾害调查中,综合图件的编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提出将采空、塌陷、受灾现状放在第一层面,地理内容放在第二层面,而地质资料做为背景放在第三层面的多层面编图模式。强调该类综合图件的服务对象不仅是地学专业人员,更重要的是政策决策人等非专业人员这一编图要点  相似文献   

14.
国际岩石圈联合会(IGL)的全球地学断面(GGT)计划,在过去的5年中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编制的垂直大地构造图描述了沿断面地带数十公里长的地球地壳的成分和结构。项目开始于1985年初,借助于许多地区性研讨会和商业性会议召开并讨论了1989年28届世界地质大会上确定的各个大陆约50条断面,其中的8条由国际岩石圈联合会(IGL)和美国地球物理协会共同承担,并由国际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在1991  相似文献   

15.
李廷栋 《地质论评》2004,50(3):240-242
内容提要黄汲清先生历来也十分重视地质编图工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他不但多次强调地质编图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亲自组织、领导或指导了多项编图工作,主笔或领导制定了一些编图规范、编图技术方法等指导性文件。他1936年发表的《中国地质图着色及符号问题》,开创了统一中国地质图着色和符号使用的先河,对尔后60多年中国综合地质编图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959年他发表了《编制中国大地构造图的若干意见(节要)提出编制1:100万大地构造图的原则、技术方法和图例制作,对指导中国大地构造图的编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对我国地质编图工作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不愧为中国综合地质编图的先驱。  相似文献   

16.
由环太平洋能源和矿产资源委员会组织的环太平洋编图计划,已于1982年和1985年出版了环太平洋区域板块构造图及地球动力学图,笔者认为这是当今世界上最精彩的板块构造图。 上述两组图件都是由6幅图组成,5幅分幅图的比例尺为1:1000万,合成图比例尺为1:2000万,地球动力学合成图的比例尺改为1:1700万。图幅范围从东经90°到西经50°,  相似文献   

17.
国际地球化学填图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欧洲和中国在国际地球化学填图中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而且进展也是最显著的。欧洲地球化学基准值填图计划于1996年被欧洲26个国家地质调查局长论坛(FOREGS)正式批准。经过近10年的工作,于2005年出版了电子版欧洲地球化学图集。中国不仅自己开展了多层次地球化学填图计划,而且还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开展了全球尺度和成矿带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合作。欧洲和中国无论是在全球尺度,还是在区域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做法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采样介质上中国使用统一的采样介质,在分析技术上中国使用几种大型设备作为骨干配合使用多方法分析系统;欧洲恰恰相反,欧洲在采样介质上趋向于多介质,而分析技术上只使用少数几种大型设备。欧洲的做法尽管使用多介质采样获得了元素在更多天然介质中的分布信息,但使用单一分析技术,使得很多关键元素没有分析出来,如贵金属元素Ag,Au,Ir,Os,Pd,Pt,Rh,Ru;卤族元素F,Cl,Br,I;分散元素Ge,In,Se,Te;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元素N,S,B等。尽管欧洲强调以环境为目的,但很多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元素都没有分析,所以欧洲的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的信息量大打折扣。这些不统一的做法,特别是在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不统一的做法,会影响到以后全球地球化学图的编制。  相似文献   

18.
标准化区域地球化学图的编制方法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国际地球化学填图计划已在全球范围内实施。针对地球化学制衅存在的某些问题,系统地提出了数据分幅标准化的区域编图设想,阐明了标准化制备的统计学原理及编图步骤。以鲁西Au等14种元素的标准经区域地球化学图在金矿秒列综合预测中的应用为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国际地球化学填图计划(IGMP)已在全球范围内实施,针对地球化学制图存在的某些问题,系统地提出了数据分幅标准化的区域编图设想,阐明了标准化制图的统计学原理及编图步骤。以鲁西Au等14种元素的标准化区域地球化学图在金矿系列综合预测中的应用为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全球地学断面(GGT)地理信息系统的编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全球地学断面的特点 ,以及《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和《GGT数字化指南》等标准 ,研制一套全球地学断面地理信息系统的编码标准 ,为建立中国乃至全球地学断面地理信息系统设置主题、分层标准和命名规则 ,以及实体编码标准 ,并把它们应用于中国地学大断面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中。该编码标准为地学断面信息系统的建立 ,为深入研究大陆岩石圈结构构造、地球动力学、物质成分及不同地学断面的对比 ,进而建立大陆岩石圈的三维结构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