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浅层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近年来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受到烟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该文在系统搜集烟台市城区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抽水试验、回灌试验、现场热响应试验等工作手段,基本查明了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涉及的地下水富水性特征、地下水回灌系数、岩土体热物性参数及岩土体结构等系列基础条件。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法对烟台市城区地下水源热泵与地埋管地源热泵两种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方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其中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区分布于牟平城北部,面积约53.66km~2;较适宜区分布于黄垒河、柳林河、夹河、辛安河等河流下游地区,面积约91.99km~2;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区分布于调查区大部分地区,面积约739.09km~2;较适宜区分布于区内冲洪积平原和丘陵地区,面积约261.58km~2;不适宜区分布于福山邢家山、王家庄一带,面积合计2.29km~2。经概算烟台市城区100 m以浅,浅层地热容量为165.41×10~(12)kJ/℃,其中适宜区浅层地热容量为120.76×10~(12)kJ/℃,较适宜区浅层地热容量为44.26×10~(12) kJ/℃。城区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适宜区与较适宜区冬季换热功率为24.40×10~5 kW,夏季换热功率为48.80×10~5 kW;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适宜区与较适宜区夏季换热功率为1.04×10~8 kW,冬季换热功率为0.79×10~8 kW。该成果为促进烟台市节能减排,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翔实可靠地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鲁北地区于2001年已陆续开始应用热泵技术开发浅层地热能,但区内的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工作却严重滞后,制约了区内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为促进鲁北地区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省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开展了鲁北地区浅层地热能的资源评价工作,前期在调查区域内开发利用现状和摸清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地下水换热方式和地埋管换热方式进行了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采用热储体积法对该区的浅层地热容量进行了计算,得出鲁北地区浅层地热容量为29.386×1015kJ/℃;并根据适宜性分区结果,分别对地下水式和地埋管式地源热泵适宜区、较适宜区可利用换热量也进行了计算,得出地下水式地源热泵200m以浅可利用换热量为0.848 9×1010kW·h,地埋管式地源热泵200m以浅可利用换热量为6.526 1×1012kW·h。  相似文献   

3.
问题的提出2007年1月30日,全国地热(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地源热泵技术成为与会人士关注的焦点。原计划250人左右的会议,却吸引来400余人,会场不得不重新选定。这种火热,实际上是地热在能源中地位上升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问题的提出 2007年1月30日,全国地热(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地源热泵技术成为与会人士关注的焦点.原计划250人左右的会议,却吸引来400余人,会场不得不重新选定.这种火热,实际上是地热在能源中地位上升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在查明区域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鲁西地区地埋管地源热泵和地下水地源热泵两种方式的开发利用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并按不同类别,将鲁西地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等3个区。该项目对制定长远能源区划,指导浅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促进鲁西地区新兴接替能源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开发利用篇 欧洲,尤其意大利.奥地利、瑞士现代工业开发利用地热起步较早,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无论是高温热汽.高温热水、高中温热水,还是低温或超低温热水的开发利用技术,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意大利 高温热汽、热水的开发利用 意大利的高温热汽、热水地热开发利用在欧洲处于领先位置。意大利拉德瑞罗瑟库拉山谷(Valle Secolo)地热发电厂现有35口地热井,每小时供地热蒸汽800 t,压力5.5 ×10~5Pa,蒸汽温度200~210℃。1997年地热发电量为9.02亿kW,约占意大利全…  相似文献   

7.
地源热泵是利用浅层地能进行供热制冷的新型能源利用技术,是热泵的一种,热泵是利用卡诺循环和逆卡诺循环原理转移冷量和热量的设备。地源热泵通常是指能转移地下土壤中热量或者冷量到所需要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乌鲁木齐市某地源热泵工程项目情况,结合建设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为保证供暖(制冷)所需地下水的合理取水量,并对地源热泵工程运行后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预测,结合对地温场的分析计算成果,认为取用的地下水量和设计利用温差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正10月28日~31日,青藏高原东北部深部地热—干热岩勘查开发利用高级研修班在西宁举办。邀请全国各地地热—干热岩领域领导专家学者共谋青海省地热—干热岩勘查开发利用,旨在通过分享和交流各位专家多年的成果,综合省内外地勘单位和全国地热系统单位的丰厚实践经验,解决好地热—干热岩勘查开发利用瓶颈,推动青海省地热—干热岩勘查开发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为青海省新能源勘查开发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碳羽流地热系统(CPGS)是一种新的地热能的开采技术,其以超临界CO2作为地下热能载体,利用天然孔隙介质,实现深部地热资源的提取与CO2地质储存的双重目的。以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区泉头组三、四段为目标储层,运用TOUGH2/ECO2H软件建立了平面二维羽流地热模型,且对地下载热流体进行了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注入井与生产井井间距离以及储层渗透率对热提取率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羽流地热系统的热提取率随着注入井与生产井的井间距离和储层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为提高CO2羽流地热系统的能量输出,应选择“中等渗透率(模型为10-15~10-14m2)、注入井与生产井的井间距离长(模型为707.10 m)”的地层作为热储层。   相似文献   

11.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绿色能源,也是一种特殊的矿产资源,利用前景广阔。文章根据南宁市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地温场分布,对南宁市浅层地温能资源赋存状况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评价体系中的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基于GIS平台的空间分析模块进行地下水水源热泵和地埋管土壤源热泵适宜性分区研究。结果显示,地下水式地源热泵适宜区面积为109.8 km2,集中在地下水丰富、回灌能力强的地区;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区面积为108.8 km2,分布在施工条件较好,并且岩土综合热传导系数和比热容较大的地区,这些地区地层的换热能力和蓄热能力较强,钻进条件良好,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2.
百色盆地和南宁盆地一样,均为新生代盆地,蕴藏丰富的地热资源。文章介绍了利用Na-K-Mg三角图和1g(Q/K)图判读矿物—流体的平衡状态在研究百色盆地水岩相互作用程度及地热流体中矿物饱和指数的基础上,采用地学温标估算深部热储温度,探讨区域地热地质背景下深部热储温度情况,估算地热流体循环深度。  相似文献   

13.
在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过程中,确定"热源体"的作用和资源量是地源热泵系统建设和设计的前提。文章通过分析南宁市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进行室内测试获取各种岩土体热物性及物理性参数,并经过野外抽水、回灌及现场热响应等试验,获得了水文地质及各岩土层的热物性等相关参数,进而对南宁市浅层地温能可利用资源量和静态储量进行评估,为南宁市推广和利用地源热泵系统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特殊地热换热器———"裸管"换热器,并详细分析了其孔内外的传热;通过合理划分网格,利用有限容积法建立了钻孔内外的数值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裸管式地热换热器进行了校核计算。在此基础上,对湖北十堰某工地的实际钻孔进行了现场测试,测试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误差在5%以内,证明该数值模型是可行可靠的;此外,由于套管式地热换热器布置形式和裸管的相似性,本文的数值模型对套管地热换热器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山东省地热尾水回灌试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地热水开采利用过程中造成诸如水位下降、热流体排放引起的热污染和化学污染等问题,通过开展地热尾水回灌试验研究,认为在开采深层的地下热水资源的同时,必须进行人工的回灌补源,山东省通过在德州、东营、济南等地开展地热尾水回灌试验工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济南市东部地区地热地质条件较好,典型代表为章丘地热田。为了估算评价其地热资源,服务于进一步的预可行性勘查,该文在资料收集、野外勘查的基础上,依据地热地质条件及地热田勘查研究程度,确定奥陶纪灰岩裂隙岩溶层状、带状热储层为章丘地热田的主要研究对象。该文对章丘地热田地热能资源量、地热流体可开采量进行了计算。章丘地热田总面积为468.524km~2,在章丘地热田Ⅰ,Ⅱ计算分区385.225km~2范围内,地热资源总量为1.337×10~(18)J,折合标准煤0.4562×10~8 t,地热资源储量查明程度为推断的。按照最大允许压力降低值0.3MPa计算,章丘地热田奥陶系热储地热流体资源可开采量为6620.56m~3/d。按照地热流体可开采量计算的地热田产能为10.83MW,年开采累计可利用的热能量为5.690×10~8MJ,折合标准煤1.941×10~4t/a。通过该次评价,为持续做好该区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构建能源节约型社会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干热岩是一种没有水(或含有少量水而不流动)的高温(180℃)岩体,多为变质岩或花岗岩,岩性致密,很少存在孔隙或裂隙,渗透性极差。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EGS)是利用水力压裂、化学刺激等措施形成人工地热储层,通过注入载热流体从低渗透性干热岩中经济有效地开采出热能的人工地热开采系统,是开发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有效方法。增强型地热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可控性良好的储层改造手段,化学刺激即为储层改造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回顾国内外有关增强型地热系统储层改造中化学刺激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总结了实际应用化学刺激技术的增强型地热系统工程经验。结果表明:增强型地热系统中采用的化学刺激剂多数为酸性化学刺激剂,其中螯合酸具有阻垢性、缓速性、催化性、二次沉淀少、腐蚀性弱等优点,能够实现深穿透、低伤害的储层激发;单一的碱性化学刺激剂(NaOH和Na_2CO_3)的室内实验结果较为理想,但是场地应用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添加了NTA、EDTA等螯合剂的碱性化学刺激剂可减少次生沉淀的生成,从而取得良好的储层改造效果。最后,针对青海共和盆地正在开展的干热岩开发示范工程项目,提出热刺激和碱性化学刺激联合的储层刺激工艺,该工艺有可能在深部高温岩体中产生改造体积更大的地热储层,提高储层改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日照市沿海地区位于日照-青岛断裂两侧,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成热地质条件良好。为了全面查明日照市沿海地区地热资源特征,该文通过浅层地温测量、物探、测温孔等手段,确定日照街道三柱山村东和南湖镇徐家坪-万家坪一带两处地热异常区,然后分别建立热储概念模型分析研究,采用热储法对两区域地热资源量进行评价。浅层地温测量显示区域恒温带埋深一般在17.84~26.15m,恒温带平均温度15.39℃,地温梯度值平均值为1.46℃/100m;热储概念模型分析显示,地下水受深部热源加热、温度升高,遇构造交会区形成凝滞,与围岩发生溶滤,形成了具有较高温度和矿物质的地热流体,最终沿断裂破碎带传输至地表,形成了地热异常区;热储法计算结果:三柱山区域地热资源量3.07×10~(15)J,可利用地热资源量2.46×10~(14)J,南湖区域地热资源量3.85×10~(15)J,可利用地热资源量3.08×10~(14)J。这对于日照市沿海地区地热资源勘查提供了方向,对我国"断控型"地热资源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采深的不断加大,我国煤矿面临的深部地热问题越来越凸显,一方面地热是一种地质灾害,不利于矿井的安全生产,需要采取防治措施,另一方面,地热又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可被开发和利用.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深井地热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目前在煤矿地热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我国目前矿井热害治理的主要方法和最新的地热资源的利用技术,提出矿井地热具有双重属性特征,今后的研究应重点朝着热害防治与热能利用的方向发展,应多开展关于深井地热的形成机制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岩山区地热形成必须具备"储、盖、通、源、滞"五大基本要素,以湖南株洲湾塘地区地热成因为例,说明怎样利用地热勘查手段来分析论证株洲湾塘地区地热形成的五大要素,建立热储概念模型,确定地热井位置。为提高地热钻探成井率,在基岩山区钻探施工时,建议使用气举反循环清水钻进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