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记忆深处,爸爸总说奶奶做的手擀面好吃。从小吃到大,一直生活在奶奶身边的我,从没有觉得奶奶做的手擀面有什么特别之处,总觉得不过是一碗农家面条。儿时的我常坐在奶奶身边,缠着她讲过去的事情。解放前,身为共产党员的爷爷从军入伍,常年奔波在外,是生是死连个信儿都没有。家里的一  相似文献   

2.
压岁钱     
腊月二十七,公鸡叫过四遍,奶奶往还在被窝里的娃仔手中塞上一个热乎的煮鸡蛋,趴在他的耳朵上说:“娃仔,跟爷爷到集市上卖煤去。等挣钱回来买鞭炮,再给你两毛压岁钱。快,爷爷等你呢!”好哩!娃仔一骨碌跳起来,接过奶奶递来的温湿毛巾擦把脸,吃过奶奶烙的红薯面油馍,又喝下一大碗红薯汤,便和爷爷一起拉着满满一人力车、千多斤的煤块,向十里外的集市上奔去。  相似文献   

3.
生日祭祖     
<正>农历九月二十五日,是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既没有大鱼大肉,又没有琼浆佳肴,而是一大早就吸吮着野菊花的芳香来到奶奶、爷爷、母亲的墓前寄托哀思。在我出生的年月里,由于村里人多地少,加上山高天寒,一年一季的农作物常常让村里人饥肠辘辘,食不果腹。为了不使我这个小生命夭折,爷爷下令全家人只能喝清汤、吃野菜,把沉淀在锅底的一汤匙稠糁子喂到我口中。小时候,我体质差,经常生病,奶奶、爷爷就特别照  相似文献   

4.
生日祭祖     
正农历九月二十五日,是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既没有大鱼大肉,又没有琼浆佳肴,而是一大早就吸吮着野菊花的芳香来到奶奶、爷爷、母亲的墓前寄托哀思。在我出生的年月里,由于村里人多地少,加上山高天寒,一年一季的农作物常常让村里人饥肠辘辘,食不果腹。为了不使我这个小生命夭折,爷爷下令全家人只能喝清汤、吃野菜,把沉淀在锅底的一汤匙稠糁子喂到我口中。小时候,我体质差,经常生病,奶奶、爷爷就特别照  相似文献   

5.
<正>又是一年春光好,植树造林正当时。近日和同事们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如火如荼的植树场面勾起了我对儿时"植树"生活的回忆。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积攒农家肥,吃过的杏核、桃核以及苹果、梨残渣什么的,随手就扔在院子中间的粪坑里。在秋季备播时把沤制成的农家肥撒在地里,再随犁铧翻进土里,第二年天气一变暖,娇嫩的苗芽就破土而出了。于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就是怀揣一个绿色梦想,从田间地头往  相似文献   

6.
一碗鸡蛋茶     
昨天回老家,听母亲说邻居王大妈有病,吃过饭,我便和母亲去看王大妈。因急于回城,一阵寒喧过后,我们起身告辞。王大妈拉着我的手死活不让走,说是这么长时间没回来,非要让我喝碗茶再走。家乡人说的喝茶就是吃荷包蛋。不一会儿,她女儿端出一个大花碗,碗中6个荷包蛋,我一看便蒙了,咋吃得下呀!刚在母亲家吃过。推让再三,众人劝说下,我吃下两个荷包蛋,才得以告别。  相似文献   

7.
山的那边     
儿时学过一篇课文,让我对山、对海充满了幻想,便学着问爸爸:山的那边是什么呢?爸爸说:还是山啊.当时的自己很是失望,山那边怎么没有海呢?课文讲解的时候老师说:山的那边是山,再过去可能还是山……“山那边的海”在我们心里,那是信念.只要心中有信念,总有那么一座山的那边是海,用信念凝成的海.  相似文献   

8.
书香     
<正>东方知识分子永远给人一种文质彬彬、书香隽永的气质。这是书之香气天长日久熏陶的结果。我出生在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父母都是残疾人,母亲耳背弱智,父亲手残脚拐。父母没法养育更多的子女,只有我这个独生子,而我四五岁之前都是奶奶一手养育的。1979年,我奶奶脑溢血去世后,我母亲还生了一弟一妹,但一两岁就夭折了。那时一家人吃不饱穿不暖。  相似文献   

9.
秋风起,食腊味。前些天,我与朋友在南京闲逛,突然看到街道旁挂满的各种腊味。许是触景生情吧,让我想起远在昆明的母亲,此时的她也正在腌腊肉、灌腊肠,正等我回到她身边共享美美的腊味。在南方地区,并不是只有腊月才做腊味。其实,吃腊味是南方人的一种饮食喜好,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习惯。腊味,在百姓人家平时的餐桌上就是一道不可或缺的菜肴。  相似文献   

10.
二十年前,我在乡下盖新房时,把老院宅里的一棵石榴树,移到了新院子里.石榴是酸石榴,没人爱吃,加上后来我到了县城工作,打药不及时,结出的果子总是被虫蛀而落,所以母亲几次让我刨了它,栽上葡萄什么的,说我们回家也有果子吃.尽管我嘴上答应了,却始终没有这样做,原因是这颗石榴树是奶奶当年栽的,是奶奶最喜爱的树.我从小就跟奶奶牛活在一起,对奶奶的思念几乎超过了母亲,所以我想让这颗石榴树永远陪着我.  相似文献   

11.
秋风起,食腊味.前些天,我与朋友在南京闲逛,突然看到街道旁挂满的各种腊味.许是触景生情吧,让我想起远在昆明的母亲,此时的她也正在腌腊肉、灌腊肠,正等我回到她身边共享美美的腊味. 在南方地区,并不是只有腊月才做腊味.其实,吃腊味是南方人的一种饮食喜好,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习惯.腊味,在百姓人家平时的餐桌上就是一道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2.
正又是一年春节到。人到中年,春节留在脑海的印象最多的是备年货、走亲访友,也只有大年三十的时候,方有片刻的清闲。静下心来,回想起儿时的春节,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止有快乐的时光,还有母亲亲手缝制的新衣。刚进入腊月,母亲便到集市上采购布料,着手为我们兄妹四人缝制新衣。那时候的布料比较少,颜色也比  相似文献   

13.
纽芬兰豆芽     
豆芽是我在异国他乡中,对生活的执着以及为此所付出的艰辛的见证者之一,也是在面包牛油的夹缝中我思乡的原点  相似文献   

14.
<正>周末和女儿到郊外玩,田野里满目苍翠,让人心旷神怡。树枝上如烟似雾的蒙蒙绿色和着泥土的清新,瞬间把我的思绪带回了童年。那清新的香气是童年的味道,也是榆钱馍馍的味道。记忆中春天来的时候,老家院外那棵老榆树总是拥有勃勃生机,榆钱儿结满树上每个枝头,串串榆钱儿肥嫩无比,像串串冰糖葫芦在枝头摇摆,十分诱人。儿时的我特别淘气,像假小子,经常和哥哥们一起骑在树上撸榆钱,一边撸一边生吃榆钱儿,其味道清香无比,还有种居高临下的征服感,  相似文献   

15.
过年     
正不知不觉,又到了新年。在我的记忆里,儿时常盼着过年,能穿新衣,有好吃的,还有鞭炮放,父母还给压岁钱。在今天看来,那时过年所盼望的,已不叫奢侈。可在过去艰苦的岁月里,小孩过年奢望最基本的物质满足,也是一种快乐和幸福。快乐蕴在除夕帮父亲挂灯笼、贴春联、放鞭炮的喜庆里,幸福蓄在母亲在屋内升起一盆旺旺的炉火里。一碗碗热腾腾的饺子,温暖着全家人的心,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吃年夜饭,是家家户户最热闹的时候。年夜饭有对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临近的新年期望的美好。丰盛的菜肴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吃着团圆饭,心中充满欢乐和喜悦。  相似文献   

16.
过年     
<正>不知不觉,又到了新年。在我的记忆里,儿时常盼着过年,能穿新衣,有好吃的,还有鞭炮放,父母还给压岁钱。在今天看来,那时过年所盼望的,已不叫奢侈。可在过去艰苦的岁月里,小孩过年奢望最基本的物质满足,也是一种快乐和幸福。快乐蕴在除夕帮父亲挂灯笼、贴春联、放鞭炮的喜庆里,幸福蓄在母亲在屋内升起一盆旺旺的炉火里。一碗碗热腾腾的饺子,温暖着全家人的心,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吃年夜饭,是家家户户最热闹的时候。年夜饭有对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临近的新年期望的美好。丰盛的菜肴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吃着团圆饭,心中充满欢乐和喜悦。  相似文献   

17.
“奶奶,福倒啦”,小时候,当除夕早晨的阳光照进玻璃窗的时候,躺在暖暖的被窝里,我歪着头看奶奶贴在墙上的倒福字,冲奶奶喊着。那时候不知道过年倒挂福字的含义,奶奶告诉我,“倒”和“到”是一个音,“倒福”寓意着新的一年里福气就会到来。  相似文献   

18.
儿时的美味     
正每当走在大街上、超市里,看到那刚出炉、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爆米花时,我总会停下脚步狠狠地吸上几口气,有时也爽快地买上一桶,不顾形象在大街上抓着边走边吃。朋友调侃我像孩子,其实她们哪里知道,我吃的是一种情结,吃的是一种对童年的美好回忆。生长在20世纪70年代的我,每当回想起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的日子,总感觉那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  相似文献   

19.
巧解连环案     
正这几天,闫富强像吃了蜜一样高兴,逢人便夸:"才来的新所长真好,一下子就把我那两亩地给要回来了,真是太牛了!"闫富强是宁陵县柳河镇烧盆窑村的村民,今年29岁。他夸赞的所长是柳河国土资源所的魏风波。闫富强所居住的烧盆窑村与郭庄村地挨地,鸡犬之声相闻。闫富强与郭庄村的丽英青梅竹马,两小无猜。10年前,两人没领结婚证便组成了家庭。可好日子没过多久,富强便开始抱怨丽英不孝敬公婆,丽英则怀疑富强有"外心",结  相似文献   

20.
除夕     
正腊月的日子轻松而充实,一天天快乐地忙碌着,转眼便到了除夕。房屋打扫干净了,环境卫生搞好了,该备办的年货备齐了,一家人高高兴兴团聚在一起。除夕是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但这一天人们并没有闲下来,家家户户都为过年而快乐地忙碌着。吃过早饭,大人们就忙着贴对联、贴门神、贴年画,并开始杀鸡、杀鸭,买回新鲜的河鱼和猪肉,准备年夜饭。小孩子在一旁帮忙做些递浆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