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前,地质普查找矿项目大多采用综合方法找矿。化探方法以其直观、岩(矿)石的化学元素含量准确、异常级别清晰等优点,早已被各级矿管部门、地质勘查部门、矿山企业、地质专家及广大地质技术人员所认可;化探方法具有其他勘查方法无法替代的优势,现已成为综合找矿方法中必不可少的找矿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刘维 《国土资源》2012,(8):14-16
今年是原地质矿产部部长、中国矿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找矿哲学学科创始人朱训发表《论就矿找矿》一文30周年。30年来,这篇文章的理论观点经受了我国地质找矿工作实践的检验,对当前开展的找矿突破行动和危机矿山找矿发挥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记者日前专程走访朱训,请他更深入地阐述"就矿找矿"这一理念。战略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安徽省高度重视地质找矿工作,积极构建找矿新机制,不断加大勘查投入,调动找矿人员积极性,先后发现和评价了金寨沙坪沟特大型钼矿(新增资源潜在价值在6000多亿元)、祁门东源大型钨矿(新增资源潜在价值在200亿元),改变了两大山区无大矿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全面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探明资源储量,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提供安全可靠的矿产资源和坚实的地质基础,是新时期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要求。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尽快实现“快找矿、多找矿、找好矿、找大矿”目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广西第六地质队立足找矿,走"大地质"发展之路,大力实施地质强队战略,加强重要成矿带和重点矿种的勘查,寻求新的找矿突破,坚持走矿产勘查开发一体化道路,做强工勘施工业,加大服务地方工作力度,不断增强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一是着力提升地质勘查能力。近年来,广西第六地质队结合新的找矿理论和方法,对钦杭成矿带(广西段)、大瑶山等重要成矿区带上的成矿规律加强综合研究,圈定  相似文献   

6.
当前,矿产普查工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特点是采用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开拓找矿新思路,扩大找矿新领域,努力寻找稳伏矿。为此,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和成矿地质条件,深入研究我省地质工作的战略思想,明确今后地质工作的战略目标和主攻方向,有效地部署“七五”地质工作计划,对於迅速查明我省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的矿产勘查工作现状,一是矿产勘查工作开展较早,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二是地勘队伍较多,省内可进行矿产勘查的国土面积相对较小,这样造成辽宁省地质勘查工作程度较高,地表及浅部矿越来越少,找矿难度普遍增大,就辽宁西部而言,由于地形、地貌、岩石裸露等条件更有利于矿产勘查工作的开展,因此,辽西地区要实现找矿突破,把"攻深找盲"做为切入点,已显得非常重要,也是必由之路。"攻深找盲"不是简单的地表矿向深部的进一步控制或探索,而是通过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研究,通过先进的勘查技术方法研究和运用做为技术  相似文献   

8.
原地质矿产部部长、第八届全国政协秘书长、找矿哲学学科创始人朱训曾在1982年发表的《论就矿找矿》一文中高瞻远瞩地提出,今后的找矿工作,在贯彻"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的找矿方针过程中,在积极开展新区找矿的同时,要继续重视老区就矿找矿工作,实行"两条腿走路"。30多年来,就矿找矿论经受了我国地质找矿工作实践的检验,对当前开展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危机矿山找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最近,这位心系矿业发展、注重理论指导实践的老人在翻阅两份关于老矿山就矿找矿的成果报告时,又有了一些感想。在此本刊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出台,给加强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充分挖掘我省矿产资源潜力,加大找矿力度,提高资源供给能力和保障程度,地质矿产勘查方法的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其中,地球化学勘查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找矿成果突显,是科学评估矿产资源潜力,提高找矿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特别是国务院出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以后,湖南省从本省的实际出发,从理顺矿政管理体制到构建有序外部环境,从优化地质找矿布局到地勘人才队伍建设,从加大地质勘查投入到创新地质找矿机制,从提高基础地质研究技术到建立完善地质勘查收益分配政策体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切实加强地质找矿工作,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一、为什么要加强隐伏矿预测研究众所周知,目前我省矿产勘查工作仍是以已知的重要成矿区(带)为主要对象,而在这些研究和勘查工作程度较高的地区,找矿主体已由地表矿、浅部矿、易识别矿向隐伏矿、深部矿、难识别矿转变,找矿工作也存在信息少、难度大、投资多、风险高等诸多不利因素。面对新的形势要求,加强隐伏矿的预测研究、实现找矿靶区快速定位,是提高找矿成效、减少投资风险、更好地适应矿产勘查中找矿主体转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舒凝 《国土资源》2009,(7):31-31
地质找矿,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是主力军.就辽宁省的多家国有地质勘查单位而言,建国以来,辽宁作为矿产资源大省,为国家奉献了数以亿吨的各类矿产资源,当年的地质找矿都是完全无偿的, "找到了矿藏,交给国家",在老一代地质工作者意识里,是天经地义的.  相似文献   

13.
韦慧晶 《青海国土经略》2010,(4):I0004-I0005
为推进青海省"358"地质找矿重大工程各项目标如期实现,8月5日至6日,青海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在西宁联合举办了东昆仑地质找矿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汤中立、郑绵平、裴荣富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莫宣学等30多名国内知名的地质勘查找矿方面的专家学者、40多名省内地质找矿领域的优秀人才,汇聚一堂,共同研究东昆仑地区重大地质找矿科学问题,为寻求全省地质找矿尽快取得重大突破"会诊把脉",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4.
近日,河南地勘二院将40万元奖金发放到找矿有功项目负责人手中,重奖找矿有功人员。2008年,河南地勘二院共开展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科技攻关、内蒙矿调、省级两权价款、商业性和白有资金地质勘查项目40余个。通过地质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加强地质工作的种种举措,有力地推动着中国地质找矿工作大步前进。从《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颁布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的实施,从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的累累硕果到摸清我国矿产资源家底的资源潜力调查评价稳步推进,从我国20个重点成矿区带的确立到47片整装勘查区捷报频传,从"海洋六号"驶向深海大洋探宝到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这十年,我国地质找矿工作飞速前进,更好地融入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十年,更是地质找矿成果井喷般的十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急剧增长。目前,辽宁省地面裸露的矿床已基本没有,找矿难度越来越大。要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必须在找矿理论、技术、方法、手段、设备等方面有重大突破。扩大地质找矿“空间”,重点在攻深找盲上下功夫,也就是第二矿带。第二矿带指的是深度在500米至2000米范围内的成矿带。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地质理论、技术及找矿成本等多种原因,我国地质找矿基本工作范围在地下500米以上,500米以下的矿带缺乏地质工作资料。  相似文献   

17.
湘南地区的优势矿产钨、锡、铋、钼、铅锌银、金等在全国乃至全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呈三大成矿系列产出,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燕山期后造山大陆裂解地球动力学背景。历经初期“露头找矿”、高潮期“区带普查和成矿模式找矿”、徘徊期“预普查找矿”等阶段,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找矿重点将转入“深部隐伏找矿、难识别矿找矿”阶段。在矿种上应重点突出钨锡钼铋—铜铅锌银—金等多金属;加强综合研究;加强老矿山深边部接替资源找矿;破除传统的工业指标束缚,建立动态资源评价体系;用矿种、矿床类型共生转换的思想重新研究矿田成矿规律,开展新一轮有色、贵金属矿产地质勘查。  相似文献   

18.
<正>去年以来,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为契机,结合地质工作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围绕实现地质找矿突破关键问题,通过开展"整合勘查",不断探索新的地质找矿组织形式。我局从省情、局情出发,把地勘单位的自有矿权以矿集区为单元整合起来,使零星分散的小勘查区集成为联片的大勘查区;把地勘单位的技术、人才、装备、资金等找矿要素整合起来,并与大企业合作,使得各自  相似文献   

19.
通过广大地质工作者多年的不懈努力,我省地质找矿实现了重大突破。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下一步找矿突破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要全面实现"青藏专项"、"358地质勘查工程"第三阶段目标任务的压力很大。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思考、研究近几年地勘工作布局、工作部署是否科学、合理,进一步梳理和研究解决制约找矿突破的重大疑难问题,寻找新的找矿突破"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听取地勘部门和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按照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第四调研组于2008年10月28日和11月3日分别赴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海南州国土资源局,开展"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调研活动.本次调研活动以座谈会的形式听取了地勘部门和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实现找矿新突破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