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姜树民教授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经验。姜教授认为本病以正气不足为本,热毒瘀阻为标,根本病机为脾胃虚弱,故治以扶正祛邪为法。临床采用清中消痈汤加减治疗,对胃癌前病变的阻断与逆转疗效确切。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脾虚湿盛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脾虚湿盛型胃脘痛患者30例采用藿香正气胶囊治疗,疗程为4周,于治疗前后对受试者行胃电图检查,考察其胃动力改变,并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胃电参数测定结果。结果:治疗后胃脘痛主症及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各胃电参数餐后增幅均高于治疗前(P<0.05),胃电活动较前有所改善。结论:藿香正气软胶囊对脾虚湿盛型胃脘痛有较好疗效,并能有效地治疗动力障碍型消化功能不良。  相似文献   

3.
介绍马科教授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胰腺癌的经验。马教授认为正气亏虚、邪毒侵犯肝脾为本病主要病机,扶正祛邪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发病初期以祛除癌毒为关键,后期以顾护肝脾为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介绍卢敏教授基于虚、毒、瘀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卢教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为本虚标实之疾,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本,外邪侵袭、血瘀经脉为标,提出其病机为虚、毒、瘀。“虚”者,为气血、肝肾亏虚;“毒”者,有外毒、内毒之分,风、寒、湿等外来邪气为外毒,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形成为内毒;“瘀”者,或因跌仆损伤致瘀,或痰湿阻滞致瘀,或正气不足,久病气虚致瘀。其针对不同病机分别运用补益法、祛邪法、活血法进行治疗,突出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体现了三因制宜、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等理念,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西医基础治疗结合中医病因病机及分期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中医学认为,DKD早期以脾肾亏虚为本,导致气阴两虚兼内热,瘀血内生;继而毒邪内蕴,瘀毒互结,损伤肾络;久则耗伤正气,肾损严重。本文从瘀毒理论出发,系统阐述DKD病因病机,并结合临床研究,提出根据瘀毒程度及病情轻重分期论治DKD:早期宜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中期可化瘀通络,降浊解毒;晚期则解毒扶正,化瘀消癥。本文通过从瘀毒理论深入探讨DKD的分期论治,望为DKD患者蛋白尿和肾脏损伤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6.
总结肖长江教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经验。肖教授认为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为感受邪毒、正气虚弱,并以心肾阳虚、毒邪、血瘀、水饮、痰浊为主要病机。临床辨证分型主要分为邪毒犯心、气虚血瘀、气阴两虚、阳虚水泛、心阳虚脱5型。治宜标本兼顾,并对兼症施以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7.
介绍李平教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的经验。李教授认为,元气化生异常、正气亏虚、毒瘤内生是肿瘤发生的始动因素,毒生病络是肿瘤转移的基础,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提出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稳化生、扶正气、清瘤毒、调病络”的治疗原则。而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气血亏虚,气虚毒滞或余毒未清,毒生病络,故提出益气健脾、扶正通络的治疗方针,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介绍罗毅教授从脾虚论治胃癌的经验。罗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正气亏虚是胃癌发生的基础病机,在此基础上出现痰湿、瘀血、癌毒等实邪因素,其临证将调补脾胃法作为基础方法用于胃癌的不同阶段。对于胃癌术后,西医辅助治疗前,治以健脾运胃、益气养血、通腑泄浊,促进体质恢复;对于胃癌术后,西医辅助治疗后,治以调和脾胃、健脾助运、化瘀祛痰,防癌复发;对于晚期胃癌,西医姑息治疗阶段,治以健脾扶正,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为主要目的。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
介绍胡学军主任医师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其认为,肺癌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多与机体正气亏虚,邪毒痰瘀乘虚内侵相关,具体可概括为“虚、毒、痰、瘀”。治疗上根据肺癌的特点,分早、中、晚三期进行多维辨证用药,早、中期分别采用自拟方之肺瘤消散饮、肺瘤康复方治疗,晚期予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肺汤、麦味地黄汤等加减,并注重顾护中州,调达气机,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介绍吴玉华教授运用散结消瘤方治疗乳腺癌的经验。总结晚期乳腺癌主要病机在于气虚血瘀,癌毒内蕴,加之放化疗后,正气大伤,气血亏虚,易致机体阴阳失调,癌毒内结。临证以散结消瘤方为主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散结消瘤方具有扶正固本、化瘀解毒、软坚散结之功,能明显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11.
介绍蔡美主任医师治疗乳腺癌术后的经验。其认为乳腺癌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洁、劳倦过度及六淫外邪等,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瘀毒内结,临床可分为肝郁气滞、痰毒互结、气血亏虚、脾肾虚损、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等证型。蔡师认为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主要为气阴两虚之证,阴虚日久则出现火旺之证,临证辨治应从肝、脾、肾三方面综合考虑,以扶固正气为主,视其气血盈亏分虚辨实,适当佐以祛邪,达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之效,自拟脾肾方,针对术后治疗的不同时期和并发症,分清轻重缓急,悉心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2.
介绍郭慧如教授从肺胃论治青春期痤疮的经验。郭教授认为,青春期痤疮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在肺胃,标实为风、湿、热邪;治疗应以疏肝和胃、宣肺透表、清热祛湿为法;自拟清痘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古今文献,探讨虚、痰、瘀、毒在帕金森病发病及病机演变中的作用。“虚”是帕金林病发病的内在基础,“痰”与“瘀”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毒”是决定其转归的重要因素。四者病机联系包括痰瘀互结、互生;痰瘀致毒,毒致痰瘀;因虚致痰、致瘀;邪气久居,正气愈虚;邪凑虚处。  相似文献   

14.
介绍李明权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经验。膜性肾病是难治性肾小球疾病的一种,是肾病综合征常见临床病理表现之一。李教授认为,膜性肾病多属本虚标实之候,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治疗上以病-证-症结合的思想为指导,以补脾肾之虚为主,兼清热毒、利湿毒、消风毒、祛瘀毒,获得显效。  相似文献   

15.
介绍熊俐教授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临床经验。熊教授认为支原体感染为正气不固,湿毒之邪内侵,治当以除湿解毒,益气扶正,自拟除湿解毒扶正方联合阿奇霉素以治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6.
放射治疗是盆腹腔恶性肿瘤局部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放射治疗易导致放射性肠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总结分析了贾英杰教授治疗放射性肠炎的学术经验。贾教授认为正气内虚、火毒侵袭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临床辨证分为湿热下注、邪毒炽盛、肝脾不和、脾肾阳虚四型进行治疗,以自拟消岩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并配合清热解毒、化瘀消肿方药进行局部灌肠治疗。  相似文献   

17.
介绍柏正平教授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经验。柏教授认为鼻咽癌患者多有不良饮食偏嗜,邪热内生,耗伤肺胃之阴,胃阴不足又致脾胃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不足,血行涩滞,邪毒积聚而成本病。其治疗以健脾益气、扶正抑瘤抗癌为本;辅以养阴生津、调理阴阳;兼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其重视舌诊,辨证加减,并提倡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咽癌,推荐有放化疗指征的患者在接受放化疗同时服用中药以减毒增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8.
介绍蒋益兰教授基于祛瘀生新法论治肿瘤相关性贫血(CRA)的经验。蒋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正气亏虚、因虚致实,患者机体常处于“瘀、毒、虚”状态,应以“祛瘀生新”为治疗大法,通过活血祛瘀纠正机体之“瘀”,解毒祛瘀制约机体之“毒”,常用补气升阳、健脾益肾、益气生血为法以改善机体之“虚”;使瘀血得去,新血得生,常可取得较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介绍蒋益兰教授分期论治结直肠癌的经验。结直肠癌多与正气不足、饮食不节、情志不遂等因素有关,病机总为脾胃虚弱、瘀毒内结。蒋教授基于此病机特点将结直肠癌分为早、中、晚3期论治,早期以扶正祛邪为主,中期以增效减毒为法,晚期重在扶正培本、身心合治,同时全程重视对脾胃的固护,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总结蒋士生教授辨证施治功能性便秘的临证经验。蒋教授认为,本病属虚实夹杂之证,以虚为主,病机关键是正气不固,邪毒内停。其从整体出发,以治疗脾胃和调畅气机为先,运用健脾益气养血通便法,临床随症加减,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