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教学》2009,(9):47-47
2009年4月,日本石油的国家储备量达到相当于103天的原油进口量,与民间石油企业石油储备量相加,达到8608万千升(1168升等于1吨),相当于184天的原油进口量。日本政府规定国家和民间对7种稀有金属必须储备一定数量,这7种稀有金属是钒、锰、钴、镍、钼、钨、铬。因为这些稀有金属几乎全部依赖海外进口,并且供给渠道存在较大风险。国家储备量的目标是42天的国内基本消费量,占储备总量的70%;民间储备量的目标是18天的国内基本消费量,占储备总量的30%。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本国的石油供应安全,在两次能源危机后,日本建立了的庞大的石油储备。2002年底,石油储备量为8899万千升,仅次于美国,即可以保证国内169天的供应量。因此,在近年国际市场油价变化莫测、不断攀升期间,日本国内市场油价格变动不大。石油储备对国际石油市场风险、调节日本国内供需、平抑油价、保障经济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日本在石油储备建设中的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03年日本石油消费约2.5亿吨,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占世界6.8%。但日本却是一个石油资源的小国,国内几乎没有具有经济意义的能源资源可言,因此,所需的石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是世界石油消费大国中对外依赖最严重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05,(3):47-48
据俄官方最新统计数字,俄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38亿吨,目前日均产量达到850万桶以上,超过沙特一跃成为世界上石油产量最大的国家。如果延续当前的态势,俄石油企业2005年将开采4.5亿吨石油,其中55%用于出口。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2008,(11):45-45
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15日宣布,尼日利亚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到336亿桶,比去年增加12%。尼国家石油公司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尼日利亚计划在2010年前将探明石油储量增加到400亿桶。他还说,在过去的12个月里,尼日均石油产量保持在200万桶水平。不过.尼日利亚一名石油高官上周承认,尼南部产油地区的安全局势曾导致该国日均石油产量一度降至180万桶。  相似文献   

6.
2018年6月美国针对伊朗启动了史上最严厉的石油禁运政策,要求所有国家于11月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否则相关国家和企业都将面临美国的经济制裁,并无意给予任何国家豁免权。当前,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欧盟等世界重要的石油进口国已经做出回应,除中国明确拒绝美国的单边制裁继续保持与伊朗的石油贸易外,其他主要石油进口国都大量削减从伊朗的石油进口。沙特阿拉伯等石油生产国也承诺通过石油增产来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以支持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美国对伊朗的石油禁运,势必引发全球能源市场的动荡,改变全球石油政治格局以及相关利益方的石油权益。这些方面会涉及到全球油价的波动、不同国家的石油安全与应对政策、世界能源贸易稳定与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动等。长期关注能源地缘政治的专家学者围绕美国对伊朗的石油禁运可能产生的影响发表观点,专家们认为美国此举是战略两难的困境,短期内对将会引起世界石油短缺及油价波动,甚至可能导致OPEC减产协议崩溃,改变世界主要进口国的进口规模以及来源结构,但对世界石油市场的长期影响有限。伊朗将寻求打折出售原油、替代港口出口以及多元化出口3条生存路径,目前最大的隐患是伊朗或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但是此举目前可能性不大。伊朗石油禁运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伊朗保持正常的石油贸易是双赢的选择,但需要谨慎对待由此引发的能源地缘政治的风险,提升能源安全应对的措施。期待各方观点对伊朗石油禁运引发的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以及中国的能源安全的解析,能够为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钓鱼岛拥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日本政府为了改变其能源不足的现状和牵制中国的发展,今年动作不断,从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制造"购买"钓鱼岛闹剧到日本政府花20.5亿日元完成钓鱼岛"国有化"、从日本右翼分子登岛"慰灵"到美日在联合军演、外交拉拢,日本图谋完成将钓鱼岛从"实际控制"到"实际占领"的转变,变"非法控制"为"合法占有"。美国近两年逐渐战略东移,不断加大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并提出《美日共同防御条约》适用于钓鱼岛偏袒日本,使得这一地区形势日益复杂化。我国钓鱼岛主权和领土完整正面临严峻威胁。因此,针对日本窃取钓鱼岛的图谋提出合适的应对策略对保护我国国家能源安全、捍卫我国海洋国土主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石油自给率、流动比率等方法,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对1995—2014年各国石油资源流动类型时空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4年石油净补给型国家数量较为稳定,无产型或低产型国家的石油贸易倾向变化相对较小;基本自给型国家数量占比最大,1995年占比1/2,其余四个年份占比稳定在1/3;净支出型国家数量显著增加,至2014年其中有5个国家保持不变,表明这些国家的石油产量具有较大的优势。2)1995年和2014年汇地国家均为39个国家,其中有34个国家一直保持汇地职能,空间分布上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东西分化以西亚、中亚、东欧为界;有14个国家一直保持源地职能,其空间分布格局与汇地相应,西多东少,南多北少,主要分布于西亚、东欧及中亚;交流地数量较少,呈分散分布,且分布地不稳定。3)从数量变化来看,研究期内汇地略有增加,源地略有减少,交流地略有增加;“一带一路”源地总出口量与汇地总进口量的比呈逐年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9.
石油的突出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的意义和作用远远超过了其他资源,与国家战略、全球政治、国际关系和国际势力紧密交织在一起。种种迹象表明,21世纪上半叶,石油仍然是工业世界和信息社会安全、繁荣、稳定的关键因素,石油安全也仍然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一石油安全表现在安全状态和安全能力两个方面石油安全问题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静态方面,表现为石油安全状态;二是动态方面,表现为石油安全能力。从静态方面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石油安全问题是石  相似文献   

11.
尺度政治视角下的地缘能源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引入政治地理学的尺度政治、国际关系学的安全理论和能源安全理论,考虑到能源争夺中的尺度转换、地缘环境中的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以及安全的三个属性等因素,重新构建了地缘能源安全评价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对1995-2010 年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中的中国地缘石油能源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 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在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中的地缘石油安全指数不断攀升,中国在此石油能源尺度政治争夺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考虑到今后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参与,竞争将更加激烈;② 从地缘关系上看,中日两国能源竞争指数趋于减少,但是两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竞争加剧;③ 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长期以来一直偏重欧洲,但是已经出现转向的趋势,其能源出口战略指数已显著下降;④ 中国石油消费的比重稳定和中俄之间友好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地缘石油能源安全;⑤ 从地缘结构上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带动下的整体综合国力的增强,将会加剧东北亚地区的地缘石油竞争。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2006,(12):43-44
捕鲸是日本人的化?日本从很早就开始捕杀鲸获取食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困难时期,鲸肉大大缓解了日本的粮食危机,并为当时贫瘠的日本百姓提供了宝贵的蛋白质。如今,日本早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国家,完全不需要捕杀鲸充饥,更不会看重鲸的油脂和骨骼所附带的经济价值。事实上,日本目前以科学研究为目的所进行的捕鲸活动并不能产生经济效益,而是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既然如此,日本为何还执要求恢复商业捕鲸呢。  相似文献   

13.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分布特征与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探明储量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文章对1980年以来不同区域尺度,包括全球、各大区以及国家层面的石油探明储量变化、分布特征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世界石油探明储量自1980年以来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呈现明显的阶梯状增长的态势,基本每十年出现一次储量跃升,并保持一段时间的平稳。储采比一直稳定在40年以上,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2)大区尺度的石油探明储量分布不均衡,且探明储量的变化趋势不同。中东一直是石油探明储量最大的地区,其次为中南美洲地区。中东、北美占世界比重先升后降。非洲和中南美洲稳步提升,亚太地区持续下滑。(3)国家层面的石油探明储量呈现明显的集中分布。储量前4的国家占世界储量的53.75%,储量超过10亿吨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世界石油开发的基本格局。从各国演变来看,世界石油储量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从中东、北美向中亚、俄罗斯和中南美洲等转移。  相似文献   

14.
越南石油生产和出口形势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抗 《世界地理研究》2009,18(2):98-103,45
越南石油产量快速上升,在2006年达到峰值后而迅速下降。为改变油品几乎全靠进口的状况,着手大力兴建炼厂。因而石油进出口形势将发生逆转。预计2013年后就可成为原油净进口国(进口量可达3—5千万吨)且将大量出口油品。此前越南是中国的原油进口源国和油品(特别是轻质油)的出口目的地。越南石油形势的重大变化将对中国和东亚石油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青 《地理教学》2005,(8):32-33
新课伊始,银幕上出现一组图片,有富士山、樱花、新干线列车、海鲜产品等等,请学生猜一猜图片中介绍的是哪个国家?引出课题《日本印象》,使同学们对日本有一个初步印象。进而在一位学生的主持下,出示日本地形图,将日本的面积、领土组成、地理位置等基础知识编成有趣的抢答题,让同学们尝试通过读图,解决一些基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国际能源署(IEA)近日在伦敦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4》报告称,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需求国,但随后其能源需求增速将放缓,并达到峰值。国际能源署预计,在2040年,全球石油供应量将达到每天1.04亿桶,其中中东地区将贡献多数产量增量。需求方面,到2040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将放缓甚至出现零增长,这主要是因为主要需求方如美国、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2007,(8):48-48,F0003
英国石油公司公布的《世界能源统计评估》中称,如果按照现在的消费水平计算,世界上目前探明的石油储量还可供人类使用40年。但是,一些科学家却表示,统计数字中包含了许多政治因素,到2011年对于石油的需求就将超过产出,石油枯竭将提早来临。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2010,(11):60-60
富产石油的中东地区水资源稀缺,说水贵如油一点都不夸张。沙特阿拉伯《中东报》日前报道,阿拉伯国家的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9%,水资源却只占全球水资源的0.7%,加上沙漠气候降雨稀少,其中大部分地区常年为干旱所困。另据中东媒体报道,全球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3万吨,阿拉伯国家人均只有1750吨,预计25年后阿拉伯国家人13达到6亿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降为不足700吨。  相似文献   

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1970年的动向日本从矿石生产锶化合物虽有十几年的历史,各种锶盐的总产量每年不过200-300吨,直到1969年由于国家规定了汽车排气筒的常备用量,因而市场上锶盐跃达1,000吨。锶化合物的工业制法,有还原法和碱法两种。前者是在天青石中加入焦碳煅烧成硫化锶后,再制各种锶盐;后者是碳酸钠直接置换反应成碳酸锶。到目前为止,日本的工厂全部用碱法生产。由于阴极射线管每月约需几百吨碳酸锶,因此堺化学工业公司计划采用还原法大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石油消费慢下脚步,但对清洁资源的渴求推动了天然气消费的快速增长,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页岩气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石油对外依存度与上年持平根据报告,2013年,我国石油和原油表观消费量分别达到4.98亿吨和4.87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7%和2.8%,增速较2012年分别下降2.8和1.7个百分点,创新世纪以来新低。石油对外依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