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土资源通讯》2012,(2):35-3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国土资源系统积极努力,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各地通过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做到早期预警,提前避让,避免了大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涌现出一大批在成功预报地质灾害、避免人民群众生命财  相似文献   

2.
各地须在每天下午3时前,将当天灾情险情上报部应急办;前4个月全国成功预报地灾22起,避免人员伤亡499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3400多万元 本刊讯 记者日前从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了解到,为加强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从5月起至9月,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启动汛期地质灾害日报告制度和月度通报制度。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防治是通过大量的监测数据预测灾害变形趋势乃至预报灾害发生时间,其结果将为地质监测管理决策人员提供辅助支持,保障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顺利进行.分析了提高地灾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和预测预报能力的必要性,基于数据质量分析、相关性分析、位移矢量图、切线角法预警预报等综合处理与分析技术,结合巫山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站地质灾害业务信息和地灾监测数据的特点,阐述了数据综合处理与分析的关键技术及其在地灾防治管理系统的应用,为地灾防治综合地质调查提供了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前单体滑坡预报已进入系统综合预报和实时跟踪动态预报的阶段,但难以准确地预报滑坡发生时间。本文针对华蓥山滑坡预报实践,引入一种改进切线角及对应的单体滑坡预报模型,开发了基于RIA的WebGIS地质灾害快速预警系统,通过分析位移监测数据,实现相应的模型算法,判定滑坡形变阶段,并将其作为单体滑坡预报依据,成功实现了单体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相关理论研究,论述了临沂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指挥系统的总体框架和功能设计,介绍了本系统的预警预报、应急指挥、态势标绘等功能。系统旨在逐步提高临沂市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技术水平,为各级政府制定国民发展计划和城镇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减灾防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汪民 《国土资源通讯》2012,(12):21-22,27
(2012年5月18日)今天,我们在四川成都召开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现场会暨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推进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关于深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实施,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ArcGIS空间分析、数据库管理和移动通信等技术,并分析了地质环境因子、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报预警等级图及实际灾害点信息,将其与智能手机结合,建立了移动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通过系统随时随地获取可靠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反应能力,从而达到有效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通讯》2004,(3):34-34
编制完成《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认真落实和完善地质灾言年度防灾预案编制、讯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建立和完善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和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加强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提高预报准确度。落实各项防灾责任制、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损失。加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相似文献   

9.
基于WebGIS、嵌入式移动通讯智能终端应用、影像动态融合等新技术进行了宁夏地质灾害实时预警预报系统的研究,设计了预警预报分析、成果发布、信息反馈、群测群防管理等四大预警预报系统模块。系统采用扩展性强的三层体系结构,基于模块化思想设计,实现了集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分析、发布、反馈于一体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防灾胜于救险,是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会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地貌形态多样,生态环境脆弱。据调查显示,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86个县(市、区)中,有62个县(市、区)位于山区丘陵,9个城市、30座县城、165个乡镇、1万多个村庄受滑坡、泥石流灾害威胁。目前,全省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4591处,直接威胁226.26万人、622.5亿元财产的安全。从救险到防灾,再到相应应急体系的逐步完善,让人欣喜地看到,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新理念带来的新变化,全面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进一步加强,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日趋完善,健全了信息共享、预警联动机制,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准确度大幅度提升。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并重点抓好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编制完成《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认真落实和完善地质灾害年度防灾预案编制、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建立和完善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和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加强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提高预报准确度。落实各项防灾责任制,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损失。加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资质的管理,按照依法行政和便民利民的原则研究制定新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汾渭盆地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管理所存在的数据分散而繁杂、人工分析统计效率低、维护和服务能力有限等问题,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DBMS(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DE(空间数据库引擎)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并结合层次决策分析模型、信息量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等预测预报模型搭建多源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管理及预报系统,使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的管理和灾害的预测预报条理清晰且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已经进入汛期之际,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召开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现场会、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视频会,既是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的战略部署,落实国家防总关于今年汛期防灾减灾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对我国重点区域,特别是基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以及国土资源、气象部门应急联动能力建设的一次检阅和交流,对深化国土资源与气象两部门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地质灾害防御能力,我省启动了地质灾害信息与预警系统项目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建立了以基础数据库为支撑,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以自动化预报预警系统为专业基础的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实现了地质灾害防治的"自动化、智能化、科学化",有效减少因地质灾害引发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精细化,提高地质灾害实时监测和动态预警预报能力,本文利用GIS、三维可视化、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基于云服务的T-C-V(terminal-cloud-virtual)框架,构建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数据库,开发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实现了地质灾害的二三维一体化展示、基本信息管理、监测预警管理、应急指挥管理等功能,有效地提高了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滑坡灾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因此对滑坡灾害的预警预测工作一直是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的重点,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相应研究。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把信息量模型和降雨诱发指数应用在滑坡预测研究中,充分考虑两者的耦合影响,建立了滑坡危险性预测模型,并完成了模型的开发工作。该模型实现了滑坡灾害危险性预测的快速化、自动化,并且已集成到江西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分析决策系统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广西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结合了轻量化模型技术、Spark空间大数据处理技术、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等新技术,解决了广西地质灾害监测网络不够完善、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问题。系统通过3 a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提高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具有重大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很高兴参加第六次全国气象服务工作会议。我们和中国气象局长期合作,工作日益深入,感情越来越浓。2003年以来,我部与中国气象局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合作,双方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在工作体制、预警方法、应对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借此机会,受姜大明部长委托,我代表国土资源部,向中国气象局长期以来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向热情参与和积极推动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的气象局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9.
湖南、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省(区)国土资源厅:据气象部门预报,6月21日~24日,广西、广东北部、湖南南部、江西中南部、浙江中南部、福建中北部将有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并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为加强近期强降雨过程中的突发性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现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一、做好险情巡查和预测预报工作各地要迅速组织力量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和排查工作,巡查和排查中,要重点关注居民点、中小学校、集市等人员较为集中的地段。对经排查发现的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北京市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系统设计原则,研究和设计系统的总体架构和详细架构,提出了功能模块、数据库,对比分析了预警预报模型与GIS集成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