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洛南县河口绿松石采矿遗址距今约4 000年,为中国目前最早的一处绿松石采矿遗址。为判定该古矿出产绿松石的流向和中国古代绿松石矿料的来源,尝试利用固体热电离高精度质谱计检测秦岭东段5处绿松石矿样品的Sr同位素比值,进而对不同产地绿松石开展产源判别研究,期望为绿松石产源示踪提供帮助。结果发现:Sr同位素比值可以以0.710 5和0.716 5为界划分为3个聚集区。随之建立Sr含量和Sr同位素二元散点图,发现Sr的地球化学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不同产地绿松石的产源区分。运用该区分成果,发现二里头出土的绿松石废料与洛南古矿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该研究为寻找河口古矿的绿松石流向提供帮助,也为开展绿松石文物产源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淅川县位于我国重要绿松石产区——秦岭东部绿松石矿区东延部分,与淅川毗邻的许多早期考古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绿松石制品,因此淅川绿松石的矿料流布受到许多考古学者的关注。研究淅川绿松石的矿物学特征有助于完善我国不同矿区绿松石矿物学研究,为追溯我国早期绿松石文物的矿料来源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本文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粉晶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淅川绿松石进行结构研究,辅以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图像观察等方法研究了淅川绿松石的矿物组合。结果表明:淅川绿松石主要由细小的鳞片状、短柱状、板片状微晶集合体组成,可见环带状、结核状、碎斑碎粒状结构;通过对比不同样品的微晶结构,可知其微晶的大小、晶型和分布状态会影响淅川绿松石集合体的致密程度和颜色;淅川绿松石集合体中常见石英、玉髓和铁氧化物,部分样品含有硫磷铝锶矿。通过对比其他矿区绿松石矿物组合,发现淅川绿松石与湖北地区的绿松石矿物组成相近,主要杂质为石英、褐铁矿,明显区别于安徽地区以高岭石为主要杂质矿物的绿松石。  相似文献   

3.
二里头遗址出土绿松石器物的来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里头遗址自发掘以来出土了大量绿松石器,围垣作坊区出土了数千件绿松石原料,说明二里头先民拥有稳定的绿松石来源。在考察鄂、豫、陕绿松石矿的北矿带和南矿带的基础上,对出土绿松石样品和采集样品进行铜同位素组成、稀土元素配分、显微结构、化学成分及物相等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初步确定北矿带的云盖寺矿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绿松石的矿源之一。比较测试效果,铜同位素结合稀土元素分析在古代绿松石的产地示踪上更具确定性,而显微结构、化学成分及物相分析等方法可进一步用于出土绿松石的次生变化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4.
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是高品质绿松石的主要产地之一.本文通过常规宝石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显微观察、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等方法,对天然美国睡美人绿松石以及扎克里法处理、注胶处理的睡美人绿松石进行研究,测试分析其宝石学、矿物学特征,并对其颜色和高硬度成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美国睡美人绿松石较其他产地绿松石结构致密,致蓝色元素(Cu2+)含量高,从而形成了其较高的硬度和纯净的蓝色.经过扎克里法和注胶处理的绿松石,其结构更为致密稳定,扎克里法处理绿松石中K元素含量增高,注胶处理绿松石的红外光谱在1 735 cm-1处有特征的弱吸收带,为有机质胶中ν(C=O)伸缩振动所致.  相似文献   

5.
为了科学辨别易混淆文物的材质,以蓝绿色和蓝紫色宝玉石文物为例,利用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便携式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激光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现代无损科技手段,从安徽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河南洛阳烧沟东汉墓和新疆和田皮山古城唐代墓葬中甄别与鉴定出被误认为是绿松石和琉璃(玻璃)器的天河石串珠和青金石耳?及青金石管饰。简要阐述了这两种彩色宝玉石的矿物学特征及应用历史。这三件彩色宝玉石文物的发现,丰富了中国宝玉石史的研究内容,拓宽了对我国古代先民开采、引进及应用宝玉石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雷天婷  汪在聪  李妍 《地球科学》2022,47(4):1371-1382
绿松石(CuAl6(PO44(OH)8·4(H2O))是重要的表生宝石矿物,已有研究采用绿松石主量元素Cu的同位素进行产地溯源,但是溯源机理不明确.此外,绿松石生长过程复杂,该过程是否造成Cu同位素组成的显著变化还不甚清楚,这限制了其产地溯源的应用.湖北省竹山县是全球最大的宝石级绿松石产出地,采用MC-ICP-MS对竹山县条带状绿松石的生长条带进行高精度Cu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绿松石δ65Cu值较高,然而不同条带没有明显变化(δ65Cu=10.99‰~11.54‰).绿松石含矿热液沉淀过程分馏有限(< 1‰),这指示绿松石Cu同位素显著变化主要发生在含矿热液的形成过程.原生硫化物的δ65Cu=0±1‰,显著低于绿松石样品测定值,推测引起含矿热液Cu同位素显著分馏的主要原因是原生硫化物发生氧化作用.全球典型绿松石矿区的数据整体与该结果一致,表明绿松石Cu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源区环境的控制;同一矿区中形成的绿松石,即使经历周期生长产生条带状结构,其Cu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该研究深入探究了Cu同位素示踪绿松石矿区的机理,同时也加深了对低温过程Cu同位素分馏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疏松绿松石经磷酸铝结合剂浸胶充填处理后,宝石学参数、力学和工艺性质均得到明显改善,与天然绿松石相仿.为查明这类改性绿松石的结构和探讨磷酸铝无机结合剂对绿松石的改善机理,采用环境扫描显微镜(ESEM)、差热分析(TG-DSC)、红外吸收光谱(IR)和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方法(XRD),对此类浸胶充填处理后的绿松石结构、物相及热性质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充填入的磷酸铝结合剂呈凝胶状分布在绿松石微孔隙间,处理后绿松石的分子结构和矿物组构与处理前一致,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非晶质化,与磷酸铝结合剂的填充作用有关,即磷酸铝结合剂在固化过程中生成氢,结合形成无机网络高分子结构;处理后绿松石的热反应温度较处理前普遍有所降低,主要是由于添加入的磷酸铝结合剂具有较低的吸热反应温度所致.   相似文献   

8.
绿松石颜色指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绿松石是一种由含铜、铝和水的磷酸盐矿物(CuAl6[PO4]4(OH)8·4H2O)组成的天然玉石原料。从石器时代到现在,绿松石已有6000~7000年的昌盛历史,特别是穆斯林国家,把它作为吉祥、辟邪的象征,相传古代由土耳其传往欧洲,又被称为"土耳其玉"。另外,绿松石还可做装饰品、雕刻材料等。世界上出产绿松石的国家主要有中国、美国、前苏联、埃及和伊朗等。中国绿松石矿早已驰名中外,主要分布在东秦岭,尤其集中在陕西与湖北交界的武当山隆起西南缘。绿松石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颜色从天蓝到绿色醒目而明媚。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对颜色的认识不断加深,从定性到定量颜色指数可以准确地描述颜色特征,笔者利用色度学原理,通过反射率测定,首次把金属矿物颜色指数分析方法应用于绿松石,分析了4个不同颜色绿松石的颜色指数,成功地实现了绿松石颜色的定量表示。  相似文献   

9.
绿松石     
绿松石(Turquoise)亦称土耳其玉(Turkey Stone)自古以来绿松石在亚洲,尤其是在穆斯林国家应用最为普遍,我国西藏人民也最喜爱绿松石作为装饰品.许多世纪以来,它一直是畅销国际市场的传统重要中档宝石.我国是世界上优质宝石级绿松石的几个产出国家之一,不仅开采历史悠久,更以松石玉雕工艺精湛而蜚声中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以湖北天然绿松石、浸胶绿松石和注有色胶绿松石为研究对象,结合优化处理工艺过程及所用的胶水混合液,通过宝石学常规测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光谱仪等宝石学现代仪器的测试分析,研究有效鉴别湖北天然绿松石和浸胶绿松石、注有色胶绿松石的测试方法。结果表明,注有色胶绿松石的颜色较呆板,浸胶和注有色胶绿松石相对密度较低且在长波紫外荧光灯下显示强至弱的蓝色荧光;扫描电镜下可见浸胶和注有色胶绿松石微晶之间的空隙被不同程度的胶质物充填,但该方法为有损法,不推荐使用;红外光谱中2 930、2 860、1 730、1 460 cm-1附近由有机物基团振动所致的红外吸收谱带可有效区分三者,是最为快速、无损、准确的方法;拉曼光谱中2 942、2 873、1 452、1 620、830 cm-1附近的吸收峰可作为鉴别湖北天然绿松石和浸胶或注有色胶绿松石的重要依据;紫外可见光谱中较弱的429 nm吸收峰和宽缓的677 nm吸收带可作为区分天然绿松石和注有色胶绿松石的鉴别依据,但无法区分天然绿松石和浸胶绿松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