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CAD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研究了超欠挖的计算方法,发现利用CAD平台计算超欠挖可实现计算过程自动化、可视化,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软件组成部分。结果表明,CAD二次开发程序能很好地计算隧道超欠挖。  相似文献   

2.
道路横断面成图及土石方计算软件系统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东明 《测绘通报》2004,(5):47-48,66
针对基于AutoCAD平台二次开发的道路横断面成图及土石方计算软件系统中,有关挖填方范围的自动确定、挖填土石方的计算、AutoCAD格式横断面图的成图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给出实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隧道超欠挖检测通常采用逐点或逐断面测量方式,检测效率低,无法从整体上反映隧道的超欠挖情况。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的检测方法,首先通过规则格网内插将展平后的点云数据转换为图像,然后用连通域分析的方法标记不同的超欠挖区域,对原始隧道点云数据进行渲染。最后,以京张隧道某段作为试验区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从整体上更加直观地反映隧道超欠挖情况,检测效率高且精度满足要求,可以应用于施工过程中的隧道超欠挖检测。  相似文献   

4.
王智  薛慧艳 《测绘通报》2017,(3):149-150
<正>地铁隧道开挖是隧道施工的重要工序,超挖过多,不仅会因出渣量和衬砌量增多而提高工程造价,而且局部超挖会产生应力集中问题,影响围岩稳定性;而欠挖则直接影响衬砌厚度,对隧道质量及后期运营产生安全隐患。因此超欠挖控制是地铁隧道施工质量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超欠挖控制的方法是使用测量仪器观测隧道断面若干个点,形成实际的开挖轮廓线,并在同一坐标系中与设计轮廓线进行比较,从而获取断面的超欠挖量和部位,及时指导下一步施工。  相似文献   

5.
伍百发  何洁 《测绘通报》2012,(Z1):566-569
通过对格网索引基本原理和算法时间复杂度的分析,论证格网索引的时间效率,并以此作为软件开发的依据,针对CAD软件二次开发,成功为CAD软件添加格网索引,使得基于CAD的入库软件扬长避短,生产的数据更符合GIS平台软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杨志坚 《测绘通报》2019,(11):160-162
隧道结构断面测量的目的是准确测出隧道开挖的实际轮廓线,并与设计轮廓线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计算超欠挖量。断面测量根据使用的仪器不同主要有断面仪法、全站仪法和三维激光扫描仪法,本文对这3种方法的工作效率及测量精度等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巴陕高速米仓山特长隧道为我国目前在建最长公路隧道,全长约13.8km。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高速率、高精度获取对象表面三维坐标的优势,对米仓山隧道LJ2标段右线施工过程中的超欠挖、二衬厚度、掘进面爆破效果进行了检测,并对开挖断面围岩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进行了变形监测。结果表明,检测段隧道超挖区域比例占到81%,其中超挖0~20cm的占62%,欠挖0~10cm的为14%;二衬厚度选取不同里程、相同位置121个位置进行分析,最大厚度0.662m,最小0.456m,平均厚度0.564m;掘进面爆破深度约为3.048m,爆破方量为254.065m3;K54+030断面围岩周边收敛6d最大收敛变形量为9.5mm,拱顶下沉监测点6d最大变形量为5mm。  相似文献   

8.
在隧道施工断面测量过程中,在最小投入的前提下,采用极坐标法能够及时为施工提供可靠的测量数据,准确地指导断面施工。而三维坐标段落法,只需测量任意点的三维坐标即可计算其偏差,全面地反映整个段落任意桩号各个点的超欠挖情况。  相似文献   

9.
地铁隧道结构断面测量的目的是准确的测出隧道开挖的实际轮廓线,并与设计进行对比从而计算超欠挖量。断面测量根据使用的仪器不同主要有断面仪法、全站仪法(机载程序或PDA控制)和三维激光扫描仪法,本文对这三种方法的数学模型、工作效率及测量精度等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基于CAD平台进行测量软件二次开发的新方法,总结了利用VS2005开发工具中的C#语言开发测量软件技术要点,操作步骤及使用方法,并给出了简单的绘图实例。该软件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地铁7号线为例,介绍了在复杂地质环境中,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隧道开挖的现状进行测量,确定隧道的超欠挖情况,并监控隧道施工的风险,以防发生隧道塌方事故等的一种新方法,可广泛用于地铁及其他行业的隧道断面测量等相关施工工程中。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铁路隧道超欠挖分析和收敛分析等应用中如何能对任意形状隧道LiDAR点云进行断面差异分析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应任意形状铁路隧道LiDAR点云的断面差异分析方法。该方法先建立铁路隧道设计断面统一模型,提出实测断面点与设计要素对应关系判定方法,对从隧道LiDAR点云中提取出的断面在铁路隧道设计断面统一模型中逐点确定所对应的设计要素,并计算出断面在对应设计要素上的径向投影点到设定的起算高程面与设计断面左侧交点的弧长,根据弧长对断面进行排序,最后根据设定的采样步长对有序的断面进行采样得到实测断面,进而计算出实测断面相较于设计断面的偏差量。通过3组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断面隧道模拟点云数据对提出的算法参数最佳取值进行试验,试验结果不仅给出了算法参数的最佳取值,也论证了本方法可以对任意形状铁路隧道LiDAR点云进行断面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大力开展"数字绿化"管理平台建设,依托其中的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3维实景展示项目,以仿真应用为目的,研究基于CAD设计施工图和普查获取的城市园林景观GIS数据的3维可视化技术,具体叙述了相关的技术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统计信息系统是基于地理空间信息框架和WebGIS下的一种统计数据直观表达与可视化的发布方式,结合了目前主流的RIA技术,以SuperMap iServer作为GIS应用服务器,采用SuperMap iClient for Flex作为网络客户端GIS开发平台,在Flex Builder平台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出一个既具有良好的用户交互界面,操作简单的福建省统计信息系统,实现了统计数据的Web发布、查询、专题图可视化等,系统的建设可为社会经济信息的分析利用以及政府辅助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地形图数据无损转换共享难、无法直接入库(Arc GIS)的问题,利用C#语言及VS2015开发环境,在AutoCAD2015平台下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出了一套面向直接入库的测量绘图系统。该系统采用ESRI公司的"CAD制图规范"中存放要素类的定义信息和要素的属性数据的组织规则,使得系统所绘图形不需要经过任何中间处理,就如同使用ArcGIS中的GeoDataBase地理数据库中的原生要素类和原生要素一样。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城市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聚集地,是人类文明成果产生、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场所。随着“数字城市”理论的不断完善,构建数字城市3维可视化系统已成为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依据系统开发的原则,结合“数字城市”建设的实验,对数字城市3维可视化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处理、3维模型制作、3维场景生成以及系统功能实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移动GIS平台架构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向服务思想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云+端"模式的移动GIS快速开发平台,提出一种分层开发模型OS-GAL-IAL,研制出跨平台、高性能、全自主的GIS内核,实现了一套精细化、流程化、可视化、易扩展的快速开发框架,能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快速、高效的移动GIS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18.
Many organizations of all kinds are using new technologies to assist the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 of data. Seaports are a good example of this trend. Seaports generate data regarding the management of marine traffic and other elements, 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given by meteorological sensors and buoys. However, this enormous amount of data, also known as Big Data, is useless without a proper system to organize, analyze and visualize it. SmartPort is an online platform for the visua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 seaport data that has been built as a GIS application. This work offers a 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 that allows the user to visualize and manage the different sources of information produced in a port environment. The Big Data management is based on the FIWARE platform, as well a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solutions for the data acquisition. At the same time, Glob3 Mobile (G3M) framework has been us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p requirements. In this way, SmartPort supports 3D visualization of the ports scenery and its data sources.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代大型工程变形监测手段丰富、监测点数目较多、变形可视化困难等特点,提出了以Midas GTS为平台,利用地形数据和监测点、特征点空间数据进行3维建模,通过对模型的拓扑变换和任意剖切,实现了对各类变形监测点变形量的可视化表达。以某隧道为实例证明该方法操作简便、表现直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