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土资源》2007,(2):F0002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淡水沼泽、沼泽森林、盐沼和盐湖等。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具有调节径流、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美化环境等多种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湿地景观的时空动态发展过程其形成空间格局的分析,构建了基于ANN-CA的银川平原湿地景观时空模拟模型,并对湿地景观格局过程与主要驱动力因子间的响应关系进行了情景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对天然湿地中的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的驱动作用呈正相关关系,对水稻田和坑塘湿地的影响不显著;人口密度对人工湿地的驱动作用呈正相关,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水稻田和坑塘向各个方向大面积蔓延,河流和湖泊等天然湿地的面积则逐渐减少;随着农业生产活动的加强、农业总产值的增加,河流和湖泊缓慢减少,水稻田和坑塘等人工湿地分布迅速扩张。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丹东市政府出台《丹东市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方案》,明确将实行湿地总量管理,确保到2020年,丹东湿地总面积将不低于17万公顷,相当于丹东总面积的11.49%。建立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将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人工湿地,划入重要保护区域。严格湿地利用监管,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环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 TM影像解译后的土地利用数据、MODIS影像计算的植被指数,以及人口、经济和气候数据等为数据源,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域2000-2010年湿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环长株潭城市群2000、2005、2010年湿地生态安全指数均值分别为0.7268、0.7151和0.7196,湿地生态安全状态“良好”,生态安全等级程度为“较安全”。(2)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差异性明显,一级湿地生态安全区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周边,二级湿地生态安全区沿主要河流分布,三级湿地生态安全区主要分布在2个或3个城市之间的交界区域。(3)研究期间环长株潭城市群湿地面积变化明显,该区域湿地总面积逐年减少;森林沼泽、草本沼泽、湖泊、河流、水田的斑块分维数均呈增加趋势;水库/坑塘、河流破碎度指数明显高于其他景观类型,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减少。在此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变化与转型、湿地景观结构与功能、自然因素等方面对影响该区域湿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直接作用于湿地生态环境,通过改变区域景观和土地利用结构使湿地面积发生变化,直接影响湿地生态安全。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通过改变水热状况和植被覆盖,间接影响湿地生态安全。针对该区域湿地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建议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正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生产力很高的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1971年全球性政府间《湿地公约》定义的"湿地"是:不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因此,湿地不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泥滩地、滩涂等,还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以及退潮时水深  相似文献   

6.
2月2日是第26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强调湿地对人类和地球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公众采取行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湿地。湿地和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近年来,河南持续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推进湿地保护从点到面、从数量到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7.
《山东国土资源》2006,22(8):64-64
“湿地”最早是1956年美国联邦政府开展湿地清查和编目时使用的。1971年2月,由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6个国家签署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湿地公约》)把湿地定义为: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水体,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段,包括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岸带等,均属湿地范畴。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把湿地作为一个重要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只是把它当作荒滩、荒地、荒水,无限度的开发利用,致使大量的湿地资源遭到破坏。随着人们对湿地作用认知水平的提高,湿地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湿地保护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8.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保护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的土地整理工作在政策、方法上与湿地资源保护的宏观战略的实施存在着一些认识与实践的脱节,其根源是多方面的,必须积极探索土地整理中保护湿地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原 《国土资源》2008,(2):47-49
艾比湖古称“布勒哈奇淖尔”,蒙语意思是“向阳的湖”,是我国极端干旱区最具代表性的湖泊,被《拉姆萨公约》确定为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东平县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其中,区域性标准剖面、岩溶地貌、岱崮地貌、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湖泊、湿地、河流、泉水水体景观等地质遗迹,对研究该区地球环境变迁、山体隆升地貌、水体变迁等形成演化过程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意义,该文在对东平县地质遗迹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建议,旨在实现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以2013年Landsat-8和2014年GF-1卫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结合野外调查,辅以收集的研究区2007年全国生态地质环境调查成果相关资料(2000年ETM为数据源),开展青海省湿地资源遥感调查与动态监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分布有湖泊、河流、沼泽和人工湿地4大类型,以沼泽湿地面积最大;2014年湿地总面积较2000年有大幅增加,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整体恢复并趋于良好。扩张原因主要是由于降水量的增加和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2.
近百年来龙感湖地区湖泊营养化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其中湿地的破坏是导致人湖营养盐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湿地变化与湖泊营养盐状况关系的分析是制定湖泊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的重要科学依据。湖泊沉积物含有丰富的生物和理化方面的信息,在缺乏长期湖泊监测记录的情况下。可以用来重建湖泊及其流域过去变化的历史。根据龙感湖表层沉积物^210Pb活度比变化,分析了该地区近百年来沉积物中湿地花粉、总磷和磁性参数.探讨了湖泊营养化过程及机理。研究表明,龙感湖近百年来营养级的增加是与湿生植被的破坏密切相关。20世纪上半叶的湖泊富营养化响应于磁性参数指示的流域土壤侵蚀速率的增加,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湖泊营养程度的加重则与龙感湖流域农业化肥的使用和湿地植被破坏而导致湿地功能减弱有关。龙感湖流域内人类对湖周潍地的改造.破坏了湿地植被,助长了人湖物质的增加。湖泊营养相对富集,最终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发生。  相似文献   

13.
林草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而草原则有“地球皮肤”之称,与森林、河流等其他类型自然资源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14.
保护湿地 造福子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是汪指内陆水面和沿海浅水区及其邻接地带水陆交相延伸的一定区域。具体来说,陆地上的江河、湖泊、沼泽,大陆近海或岛屿周围浅水(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水域和潮间带滩涂、珊瑚礁以及水稻田、水塘等,都属湿地范畴。 湿地既是一项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的消长变化与生态平衡、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湿地在我国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多样,湿地资源极为丰富。据不…  相似文献   

15.
1.二氧化碳: 大量的积累致使地球表面的温度明显升高,在生态 和地球化学方面造成灾难;  2.一氧化碳: 大量积累会破坏同温层的平衡;  3.二氧化硫: 污染大气,形成酸雨、酸雾腐蚀某些合成纤维及金 属设备,引起并加重呼吸器官疾病;  4.一氧化氮: 是笼罩在城市上空“烟罩”的主要组成部分,影响人 的呼吸道;  5.碳酸盐: 造成河流、湖泊污染;  6.汞: 污染食品,尤其是海产品,在人体中积累会损害神 经;  7.石油: 流入海中,会…  相似文献   

16.
正湿地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保护湿地资源对于维护地球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湿地生态补偿是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湿地生态补偿制度是指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利用者对湿地资源所有权者或利用者因建设湿地环境而损失的利益的恢复与填补,以及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利用者直接对湿地生态环境的补偿,它的建立是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国土资源,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有“地球之肾”的美誉。但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湿地缺乏正确认识,甚至认为天然湿地就是荒地,从而对其进行掠夺性的开发,致使湿地资源、湿地生物遭到了严重破坏,各种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伴随着人们对高质量生存环境的渴望与追求,对湿地资源的重要性也有了新的认识——保护湿地,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总面积为30.25万km^2,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三江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素有“江河源”、“亚洲水塔”之称。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淡水资源的主要补给线和西部地区的生态屏障,关系到全国的生态安全。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它不仅是一项造福于青海三江源区子孙后代的生态工程,也是一项惠及三江流域乃至全国人民的宏大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一、我省水系及航道简介 我省水路交通运输资源丰富,主要通航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等,其中黑龙江和松花江为国家高等级航道,是《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中“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水系庞大,河流纵横,湖泊众多,贯穿全省各个市县,全省共有主要航道18条,总里程5528km,通航里程亦为5528km。  相似文献   

20.
资讯直通车     
《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草案)》呼之欲出 湿地有地球的“肾”之称,我省湿地占全省总面积1/4以上,因而加强湿地保护对我省有着重要的作用。日前《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草案)》已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正呈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全省的湿地保护将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可依。 湿地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