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从湘南,到湘北,再到湘西,这是一段穿越的历程,只为寻求岩石里的秘密。这些固守亿万年的岩石,见证了我们人类从无到有的命运,也镌刻着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按照自然出露情况,丹凤岩群东段可以划分为商南-丹凤段和商镇-高桥段,研究证明,商南-丹凤段中侵入的出露面积大于变质地层,变质地层的变质级达角闪岩相;原岩主要是陆源碎屑岩和泥灰岩,有少量的灰岩和基性火山岩,而商镇-高桥段全部由侵入岩组成,这两段的侵入岩构成了完整的正序浆演化序列,包括了钙碱性系列中从基性端元到酸性端元的几乎全部岩石类型,明显地具有活动陆缘型岩石组成,商镇-高桥段的塑性变形明显地弱于商  相似文献   

3.
记者:陈局长你好,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从上任到现在已近两个月了吧,我想了解一下,这一段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四百多年前,一个人一生到底能走多远?徐霞客给出了答案:用了整整34年的时间,从北至南,从东到西,16个省份,16段历程,用双脚丈量了生命的距离,也完成了人生的全部价值。徐霞客的整个生命历程只不过短短的54个年头。在他整个游历当中,遭遇过3次盗贼、4次绝粮,其中一次遇盗、两次绝粮都在湖南。  相似文献   

5.
平行层状岩体的自重应力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毅  李炜 《岩土力学》2001,22(1):63-66
将平行层状复合岩体视为等效的模观各向同性体,推导出自重荷载下地应力的理论解,并分析了两个水平主应力受岩层倾角和岩体弹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各向同性岩体相比,水平主应力的变化范围增大了,并且两上水平主应力可能不再相等,而岩层倾角对水平主应力之比影响显著,当倾角从0-90度变化时,两个水平主应力能从相等到相差内倍,这也说明在地应力研究中,考察岩体的各向异性是十分必要的,所导出的自重应力场解答对地下工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油气成藏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哈得逊地区是塔里木盆地近期黑油勘探的重点地区,石炭系中泥岩段和东河砂岩段是勘探的两个主要目的层,两个层系目前均获得高产油流。笔者从烃源岩分析、构造演化、油气的运移聚集几个方面对哈得逊油田的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石岩系中泥岩段和东河砂岩原油均来自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并且由于塔北的构造反转作用使得哈得逊地区原油 地区具有同源性质。哈得逊地区石炭系以发育低幅度背斜及受东河砂岩尖灭线控制的复合圈闭为基本特征,具面积大、幅度小的特点,这是在没有断层的条件下,不整合面作为长距离运移通道的一个典型地区,其中区域构造反转对后期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哀牢山北段金矿带铅同位素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方浏 《云南地质》1997,16(3):245-263
以哀牢山北段金矿带中最大金矿田──老王寨金矿田为例,从铅同位素组成,源区特征,单阶段模式年龄,铅源初始年龄及与墨江金厂矿石铅同位素对比等五个方面,结合图表解析,论述了金矿带的铅同位索特征,指出本区铅同位素组成是基本稳定的,且主要属造山带铅。从铅同位素一个侧面证实哀牢山北段金矿带矿化从燕山期到喜马拉雅期,且以喜马拉雅期矿化为主,参加矿化物质显示多期多阶段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青山口组二、三段是英台地区油气的龟点勘探层位。综合岩芯、录井和测井等资料的研究表明,青二、三段整体上为一个反旋回,青二段沉积时期到青三段沉积时期是一个湖水水位缓慢下降的过程。英台地区青二、三段可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4个体系域,5个准层序组,共16个准层序。青二、三段沉积时期,英台地区受到西部和北部两个物源的共同作用,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9.
强弯条件下分层流运动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强弯明渠剪切分层流的运动特征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中模型特别制作了直段、90°、180°强弯段3套试验水槽,模型配有上、下层两套不同的进水系统,以产生上下两层不同的流速和温度,形成剪切分层流,试验进行了直段、90°、180°强弯段多种不同流速工况组合,试验工况流态也从存在明显分层逐步过渡到强掺混状态。采用ADV、HR 2红外热像仪、电子式点温计等量测手段,较为系统地获得了沿程不同断面的流速、温度分布,以及湍流动能、雷诺应力等反映运动机制的物理量,揭示了在强弯曲条件下分层流运动沿程特征分布和断面环流结构,并与直道情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Tylotites petiolaris吻部构造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提供了探索早期翻吻动物辐射的一个绝佳的窗口。澄江动物群翻吻动物包括8科10属10种,其中罗惠麟等(1999)依据仅有的一块不完整的标本建立Tylotites petiolaris,并将其归入叶足动物。2002年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野外工作组在尖山剖面采集到两块完整的具有吻部的标本,本文籍此对该属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补充,特别是吻部和躯干表面的特征,从而说明T.petiolaris为翻吻动物。因为与澄江动物群中其他翻吻动物形态有较大差异,据此建立瘤节虫科,新科Tylotitidae fam.nov.。描述如下:虫体较长,呈圆管状,长可达100mm,宽2~4mm。身体基本可以分吻部和躯干部两部分。吻部与Cricocosmia特别相似,为典型的三段式构造,从下到上可依次分为Ⅰ、Ⅱ、Ⅲ段,Ⅰ段与躯干前端连接,直径同于躯干,表面有10列纵向的略为弯曲的小刺(图版Ⅰ,图1a,1b;插图1)。最前端吻刺最为粗壮,向后的吻刺逐渐变小。Ⅱ段位于Ⅰ段之前,向前略微收缩,光滑无刺。Ⅲ段位于吻部顶端,可进一步分为A、B两部分:A段直径后端大于Ⅱ段,表面密布斜列排列的小刺,从后向前,小刺变大;B段光滑无饰,直径小于A段。Ⅲ段可强烈自由弯曲(图版Ⅰ,图1a,1d)。颈部长约5mm,表面光滑无饰,直径略小于躯干。躯干表面具56~58个环脊,52排粗刺,最前面第4~6个环脊表面无刺,环脊之间为环沟。躯干由前向后直径逐渐增加,在中后部增至最大,然后虫体直径基本上一致。躯干刺成行成列排列。环状分布的躯干刺随着环脊与环沟落差的变化而改变,到躯干后部逐渐减小。每一个环脊之上有12个粗刺,腹刺长度小于背刺。有些躯干刺的轴部显示较强的黄铁矿化,表明其可能为中空结构(图版Ⅰ,图1c),可能有体腔伸入,躯干末端具有一对尾刺,躯干整体弯曲成6字形(图版Ⅰ,图1a,1b)。肠管从吻部一直延伸到躯干末端。肠道位于一个空闻的体腔内,Ⅰ段表面宽约1mm的黑色区域可能为胃,肛门位于躯干末端的腹面(图版Ⅰ,图1b)。T.petiolaris很可能表栖生活于海底底面上。因为体表长刺具有很强的防御作用,腹刺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抓牢沉积物,所以,很可能通过背腹波动在海底底面作蠕形运动,也不排除蜷曲一解蜷的运动方式。吻部的主要功能可能为捕食。几条T.petiolaris个体相互盘绕(图版Ⅰ,图2),很可能与其两性交配有关。  相似文献   

11.
勘查地球化学:发展史·现状·展望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9  
勘查地球化学是20世纪30年代末兴起的最年轻的地学分支学科之一。综述了这门学科从40年代到90年代的重要进展,它在这60余年发展中建立的理论基础是研究矿床物质向四周各种介质中分散所形成的各种分散模式,它的方法学是研究从这些分散模式反向追踪找到有经济价值的矿床的各种方法;但由于地球化学填图,特别是中国的地球化学填图,取得了数以百万计平方千米面积上数以千万计的数十种元素高质海量数据。从而发现了各种规模的宽阔的地球化学分布模式,这些模式不仅是矿床物质分散所引起的,而且主要是从地球形成及其后长期演化所形成,它们被称为各种规模的地球化学块体,并为大型臻巨型矿床的形成提供充足的物质供应。这种从分散模式到分布模式,从着眼局部到全球的新概念及其由此而形成的新的方法学将使勘查地球化学的发展出现新的突破,在勘查地球化学发展史上另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是勘查地球化学今后的目标不仅是解决矿产资源问题。而是要在环境监控。治理上不仅着眼于局部的矿山环境,而要着眼于全国乃至全球的整个环境生态系统的调查。  相似文献   

12.
天然锁固段主控锁固型斜坡稳定性和构造地震演化过程,其按照承载力从低到高的次序依次断裂(宏观破坏)。因此,研究某一锁固段断裂时下一个锁固段的力学响应机制,对预测后者的断裂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锁固段在体积膨胀点处产生的高能级特征破裂事件(标志性事件)可作为该点的判识标志,亦为锁固段的断裂前兆。我们构建了剪切作用下断层中包含两个锁固段的力学模型,基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讨论了具有不同承载力的锁固段组合导致的力学行为,指出天然锁固段之间的力学作用遵循强作用模式,即当前锁固段被加载至峰值强度点时,再经历一个可忽略的剪切位移增量或应变增量,伴随的荷载转移可使下一个锁固段演化至其体积膨胀点。该模式能够合理解释多种地震观测现象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闽江上游支流九龙溪永安段的两处特殊的地质现象:九龙溪在流至永安霞鹤时流向由南东向转北东向,形成近90°的转弯;文川溪汇入九龙溪后,河曲异常发育。本次研究通过对该区域内地质构造、岸线形态、河岸地貌和岩性条件等的对比分析,认为构造特征是九龙溪永安段形成近90°转弯的主要原因,岩溶塌陷是九龙溪永安段河曲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九龙溪永安段的河曲发育过程属于岩溶塌陷改造河道的模式,其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河流南北地块的差异性抬升形成曲流;第二阶段,北岸发生岩溶塌陷,河道开始向北岸方向出现弯曲;第三阶段,因矶头的挑流作用,迫使河流再次改向,最终形成了河曲建造。九龙溪永安段的演化模式说明了岩溶塌陷对河流改道的重要影响,在今后的护岸建设及地质灾害防御方面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对于沙溪流经的两处岩溶区的岸崩预防区,九龙溪永安段应将重点放在其北岸,三明市台江一带的沙溪两岸都是重点。  相似文献   

14.
从居里等温面埋深和地壳厚度两方面论述郯庐断裂带渤海段的深部构造特征。根据航磁资料,运用三维磁性层反演方法,计算了研究海区居里面的深度;又根据布格重力异常资料,运用三维重力正、反演方法,计算了研究海区的地壳厚度。参考了地热和壳幔电性结构的有关数据,提出了对郯庐断裂渤海段深部构造特征的认识:①向东陡倾斜,这是居里面埋深和地壳厚度两个较为一致的结果;②分段性明显,显示了沿断裂带新生代以来地壳动力学特征是不同的。郯庐断裂在渤海可以分成三段,即渤海中段,居里面最浅(13km),地壳厚度最薄(25km),地壳运动以拉张为主;辽东湾段,居里面深度16~17km,地壳厚度28~30km;莱州湾段,居里面深度20km,地壳厚度30~32km。  相似文献   

15.
《湖南地质》2012,(4):82-83
我于1956年从南京地质学校毕业,到长江三峡队中苏技术合作队。但因为专业不对口,1957年又被调回学校,再分配到南岭地质队,这也是一个中苏技术合作队。  相似文献   

16.
核二段沉积时期泌阳凹陷总体处于从断陷向坳陷转换的过渡阶段。本文利用测井、钻井和C、O同位素等资料,研究了核二段各砂组沉积时期的沉积环境、相带分布、砂体展布以及沉积演化规律。核二段时期,泌阳凹陷发育5种沉积体系类型: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正常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盐湖沉积体系。物源供给条件和古地形严格控制了泌阳凹陷各种沉积体系的发育。在陡坡带的中、西部地区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而在陡坡带东部则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在东北部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而在西北部缓坡带则发育正常曲流河三角洲。借用C、O同位素数据估算核二段沉积时期平均古水温为28.17 ℃,最高46.8 ℃;环境指标Z值平均为126.84,表明核二段整套地层都为盐湖咸水沉积条件。从纵向上δ13C、δ18O及Z、t演化看,核二段地层演化表现为两个旋回:从三砂组底到二砂组底部为第一次湖水变咸、湖盆收缩,从二砂组底部到核二段顶为第二次湖水变咸、湖盆收缩。  相似文献   

17.
到90年代,人口、资源、环境已成为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地球科学面向社会已成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地质工作者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为探索地球变化、全球构造、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寻找、改善环境、减轻地质灾害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地壳的形成和演化是地学领域中一个大难题。近百年来,地质工作者从各个方面,如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深部地质作用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和探索。而在地壳表面出露的大陆地表剖面,是了解和研究地壳深部地质作用、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甚至地壳演化的窗口。为此,在这里介绍几处典型的陆壳剖面,以供研究…  相似文献   

18.
层序地层学的层序和储层的流动单元都具有层次性,不同的学有不同的划分和描述,为了统一从陆相地层层序到储层流动单元的层次结构,并落实到含油气系统、沉积结构单元等具体运用上,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个人认识,将陆相层序到储层流动单元的层次结构从大到小依次划分为7个层次:大层序、中层序、层序、亚层序、准层序、小层序和均质段,并较详细论述了这7个层次的成因、特征、意义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今年局工作会以后,我们局出现了一个十分喜人的现象,叫做开放型经济现象。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方面大家结合局“十一五”规划,结合地勘单位实际,都在讨论如何用开放型经济这种新的发展方式,来推动本单位的经济发展,在全局掀起了一股热潮,大家已经开始重视这项工作。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这个现象。另一个方面,从外部来讲,最近兄弟局接二连三到我们局参观考察,主要还是考察开放型经济。他们到了昌大科技园,听了我们的情况介绍,觉得这种发展方式,对今后搞好地勘单位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今天,我想结合当前的形势,结合我自己的思考,集中讲讲开放型经济。即:开放型经济是新形势下地勘单位谋求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海相油气地质》2005,10(1):1-4
编:田院士:您好!我来之前,将您的三本主要著作又粗看了一遍,其中《文选》的第一篇是1960年写的,一直论述到90年代,我读了以后有一个很特别的感觉,就是四五十年前写的东西,石油地质学基础的东西,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写的,现在看来仍是比较精到的,好多观点、结论到现在还是可圈可点的,理论进展好像不是特别的显著。这与其他自然科学发展几十年后已经面目全非的情形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