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列举了安第斯型山脉、弗兰西斯科型山脉、阿尔卑斯型山脉、喜马拉雅型山脉的特征.提出了造山带值得注意的几个地质构造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列举了安第斯型山脉,弗兰西斯科型山脉,阿尔卑斯型山脉,喜马拉雅型山脉的特征,提出了造山带值得注意的几个地质构造问题。  相似文献   

3.
稳定同位素在山脉隆升历史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现今山脉隆升历史研究方法的现状 ,指出可以利用同位素作为气候变化的指数 ,以气候变化为桥梁来推断山脉隆升历史。目前 ,该方法主要有两种发展趋势。笔者利用了该方法来推测青藏高原北缘山脉的隆升。结果显示 ,高原北缘山脉在渐新世和中新世早期都曾出现了快速隆升。  相似文献   

4.
“上山”找金铜, “下山”找钨锡及其理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铜和钨锡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 金铜经常伴生, 钨锡经常伴生, 金铜和钨锡通常不在一起.研究表明, 金铜主要与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关, 产于加厚的地壳底部, 地表相应的出现高原或山脉; 钨锡主要与南岭型花岗岩有关, 代表减薄的陆壳, 产于平原区, 地势较低.因此, 从找矿的角度来说, 应当“上山”找金铜, “下山”找钨锡.文中识别出中国三叠纪以来可能存在过的7个山脉(华北北部山脉、西秦岭-东昆仑山脉、额尔古纳山脉、松潘-中甸山脉、湘赣山脉、浙闽山脉和哀牢山-羌塘山脉) 和2个高原(中国东部高原和湖南山地) 以及现存的青藏高原, 建议在上述高原和山脉上去找金铜矿, 指出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与金矿的密切关系, 是今后找金矿的一个重要目标.认为钨锡成矿目前仍然以华南为最佳, 但应注意在其他地块寻找钨锡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辽西区巫闾山的隆升历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利用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 ,结合其他同位素年代学资料 ,通过构造热演化的定量分析 ,认为医巫闾山山脉的隆升历史经历了 118~ 81Ma期间的第 1个快速隆升阶段、81~ 14Ma期间的缓慢隆升阶段和 14Ma以来的第 2个快速隆升阶段。医巫闾山的隆升历史与两侧盆地的沉降历史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山脉隆升相对盆地沉降有一个滞后期 ,山脉的快速隆升阶段对应盆地快速沉降的后期和消亡阶段。现今的医巫闾山山脉是 14Ma以来第 2个快速隆升阶段的产物 ,其隆起时间距今大约有 4~ 5Ma。  相似文献   

6.
地质晚近时期山脉地区隆升及剥露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国灿  杨巍然 《地学前缘》1998,5(1):151-156
对地质晚近时期,特别是新生代以来山脉隆升剥蚀历程的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十分关注。文中介绍了几种有关研究方法的一些新进展:(1)利用宇宙核素估算山体表面剥蚀速率和表面隆升速率;(2)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山脉地区岩石的隆升剥露;(3)利用地貌有关参数判断因侵蚀作用引起的均衡抬升和构造作用引起的构造抬升在山脉地区高峰形成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杨敬之 《地质论评》1943,8(Z1):147-147
大巴山为中国主要山脉之一,这山脉的地质在西段早已有人调查,这里所指大巴山只是大巴山中段城口万源一带,这一带寒武纪及奥陶纪地层与杨子三峡者相似,寒武纪下部为石牌  相似文献   

8.
《地质论评》1945,10(Z2)
从地层之不整合关系及岩相之变化情形,得知大明山脉都阳山脉一带,在中古生代至中生代之初,屡次发生地壳运动,最明显者有五次。一、加里多宁运动。二、柳江运动。三、淮  相似文献   

9.
晚中生代一系列的构造运动使中国东部的地形、地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形成了“东高西低”的地貌格局。关于白垩纪中国东部是否存在高原或山脉仍存在争议,故对高原或山脉的演化过程、古高程以及其延伸范围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的研究。笔者收集了白垩纪中国各地的双气囊花粉和喜干植物花粉的孢粉数据,通过它们百分含量的变化来分析中国东部的古植被演替和古气候演变,为白垩纪中国东部地形地貌的解读提供证据。孢粉分析表明,白垩纪中国大致分为3个气候区:东北地区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暖温带气候区;北方地区为半干旱的热带—亚热带气候过渡区;南方和西藏、新疆地区为炎热干旱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在古气候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孢粉数据对白垩纪中国东部地貌进行解读,结果显示:早白垩世早期中国东北地区存在1个高海拔地貌区;早白垩世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存在1个较高海拔的山脉,范围大致在闽浙地区;晚白垩世早期,中国东部海岸山脉范围达到最大;晚白垩世最晚期至古新世最早期,中国东部山脉逐步垮塌。推测至古新世早期,中国东部山脉基本已经消失。  相似文献   

10.
台湾东部海岸山脉对弧陆碰撞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岛位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处,处在马尼拉海沟和琉球海沟两个方向相对的俯冲带的转换位置.由于从中新世以来吕宋岛弧与欧亚大陆斜向碰撞(弧陆碰撞)形成了今日台湾构造格局,特有的构造地质环境和正在进行中的块体增生使其成为地质学家的研究热点.针对吕宋岛弧海岸山脉段对弧陆碰撞的响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海岸山脉年代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和利吉混杂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海岸山脉的快速隆升和剥蚀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海岸山脉地质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利吉混杂岩的形成机制、花东海盆洋壳性质和利用海岸山脉凝灰岩进行弧陆碰撞发展过程研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泰王国位于中南半岛中南部,东北与老挝、东部与柬埔寨、西部与北部和缅甸、南部与马来西亚相邻.东南临泰国湾,西南濒安达曼海.面积51.4万平方公里,人口5000万.泰国西部和北部都是山地,主要山脉有南北向的他念他翁山脉,最高峰为英坦昂峰,海拔2576米.西南部的丹那沙林山脉向  相似文献   

12.
赫英 《地质论评》1986,32(5):448-454
本文描述了西华山脉旁蚀变分带的20种排布特征及其与钼、钨、锡矿化的关系。根据对这20种排布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的综合分析,以及对单个石英脉脉旁蚀变的典型分析,作者认为,西华山脉旁蚀变带的推移方向和流体流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最后,文中提出了西华山脉旁蚀变的一个模式。  相似文献   

13.
1990年5月17日,应四川省地质学会的邀请,法国蒙贝利埃大学马托耶教授等4位学者在成都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马托耶教授在题为《山链的形成》的报告中指出:山脉的形成与板块活动直接相关,地球上某一地区发生板块碰撞形成山脉,与此同时在另一端则因板块受到拉张而形成海洋,因此山脉与海洋是板块活动同时形成的一对产物,只是形态与位置的不同而已。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地质构造是极为复杂的,尤其是聚合带构造,已被列入今后10年国际地质构造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研究山脉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地  相似文献   

14.
黄溢流 《地质论评》1959,19(2):93-94
长江北岸江浦的大顶山区与宁镇山脉西段诸山,遥遥相对,它们之间虽只有一江之隔,但是两处的地层岩性却迥然不同,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朱森、李捷等所著宁镇山脉地质一书。仅在白垩纪及其后各纪地层的论述中,涉及到浦口一带的情况,至于本区白垩纪以前的地层情况则根本没有提到,这显然是由于很难与宁镇山脉系统对比之故。大顶山区的古老  相似文献   

15.
宁镇山脉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与镇江市间,该地段滨邻长江南岸是一系列近东西向的山体的总称。宁镇山脉是我国最早开展地质工作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矿产基地。本世纪初,中外学者就开始在该区进行地质调查。1935年,李毓尧等在较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基础上,发表了闻名中外的“宁镇山脉地质”专著。解放以来,不但全区先后开展过1/20万和1/5万区测工作和为矿产普查勘探而投入了数以千计的钻探工作量,而且,不少教学、科研和生产部门还在区内进行过各种专题性的研究工作。因此,宁镇山脉可谓之是我国地质研究工作的摇篮之一。  相似文献   

16.
驪山在臨潼县城的南面,是秦嶺山脉北支——太华山脉西端的局部山名。海拔约千公尺,屹立于渭河及与渭河流向相反的支流——灞河所形成的三角地区的顶端地带(圖1)。  相似文献   

17.
王金培  韦新育 《地质论评》1960,20(6):238-238
南京市与江浦隔江遥遥相望;南京市的宁镇山脉地层,调查得很为详细,但江浦一带山系与宁镇山脉则是两个系统,研究得较差,特别对其地质时代,一直悬而未定,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远在1920年-1924年间,有刘季辰及赵汝均等测有25万分之一江苏南部地质图,及江苏地质图中,认为其时代应属石炭纪;朱森、李捷等著的“宁镇山脉地质”  相似文献   

18.
双龙旅游风景区位于浙中丘陵盆地和浙西中山丘陵的交接部金华山山地上,属龙门山脉。由东西向山脉主脊、南北向延伸的峰岭和深切的“V”河谷组成,山脉延展40多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倾斜,最高峰大盘山海拔1312米,最低点海拔50米,相对高度达千米以上。由于金华山的间隙性抬升和外营力的共同作用,自南坡山麓带至大盘山顶可分为四级相对平缓的地貌面。早已闻名全国的“双龙三洞”就位于第二级山间洼地中,海拔在400—600米之间。  相似文献   

19.
横亘在天山北坡的侏罗纪山脉,色彩绚丽,犹如长城巨龙。它东起昌吉三屯河,向西蜿蜒在呼图壁、玛纳斯、沙湾县境内,全长150多公里。当地人称这组长城砾岩山脉为"卡拉扎祖山",它是中生代剧烈地质造山运动的杰作,也是  相似文献   

20.
豫章山传奇     
龙泉地处浙西南山区,我国东南地区最高大的山系武夷山系,分仙霞岭山脉和洞宫山脉两支,从境内西南部委迤入境。这里群峰林立,蜿蜒起伏,中山广布,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730余座,其中洞宫山山脉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系江浙第一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